论坛风格切换
 
  • 6554阅读
  • 47回复

《棋与人生》-- 作者:(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07-10-23
第三部分
天赋(6) 
作者 : (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打开幻想之门并不像打开开关那么容易。只有将幻想当做习惯、让“不走寻常路”的思维占据大脑中的重要阵地时,你才能真正地找到那把钥匙。人只有在沉思中才能磨砺思想之剑,也只有当幻想成为一种持续不断、无须意识控制的活动时,幻想之门才能永远地敞开着。这不是在讨论如何靠思维的一次闪光而成就一个发明家,而是在提醒你,在决策过程中,需要时刻保持思维的创新性。

  当公司和商业展览会第一次请我上台演讲时,我当时非常希望能用他们的行话来演讲。作为《华尔街日报》的特约编辑和有线电视新闻的爱好者,我觉得自己理所应当了解世界各地的新闻,包括商业新闻头条。但问题是,新闻报道很难把事情写得翔实和深刻。我们要学的还有很多,比如如何成就伟大,或者为何有一些公司成功了而另外一些以失败收场。

  基于这个观点,我希望找一些当今家喻户晓的人物的成功或挫折之路的例子来做阐述。上文中提到的威廉·波音的传奇经历就是我所找到的例证之一。对于各位读者而言,有一些掌故可能并不能很好地激发你思考,有一些却是你不容错过的。

  提起著名的施乐公司,其创始人约瑟夫·威尔逊的名字或许没那么响亮。威尔逊本人就是一个发明家,他给这家原名为赫洛德(Haloid)的公司带来的创新态度可能要比他的其他发明都重要。他经常告诫新员工,“不要用旧方式做事。来这儿工作后,我希望你们养成不断改变的人生态度,明天你们的做事方式要跟今天不同。”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受习惯性思维影响的人,所以为了吸取威尔逊的金玉良言,我付出了很多努力。下棋时,我总是试图让自己的思维发散开来,有时我有意忽略烦琐的变例,让思维在黑暗中探索,时不时地走出让对手惊慌失措的着法。这样,对手花大量时间思考你的应着都变成了无用功,局面进入另一番景象。这比走一步好棋更有用。凭借幻想而冲出的一着,往往会令对手阵脚大乱、失误连连。

  问问自己“如果……会怎样?”

  1997年,我在荷兰蒂尔堡参加一次锦标赛。第五轮我执黑遭遇一位顶尖的“幻想型”棋手—阿列克谢·希洛夫,这个代表西班牙参赛的拉脱维亚人,早年曾得到塔尔的指点。

  不过这一次,我可让他自食其果了。在一个双方都有机会的复杂局面下,希洛夫进车准备下一步攻击我的后。很明显我需要将后从车路上挪开。我思考了好几步可能的退后着法,所有的选择都会让局面变得动态不平衡。看起来好像没有更好的机会了,我觉得有些失望。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07-10-23
第三部分
天赋(7) 
作者 : (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就在我想退后时,我深吸了一口气,将目光转向棋盘的其他部分。和许多妙着一样,这一次我在心中问自己,“如果这么走不是很漂亮吗?”有时,如果幻想一下希望发生的事情,你会发现那是完全有可能的。是啊,如果我忽略皇后所受的威胁,情况会怎样呢?他有子力优势,但我的子更灵活,在战术上会比他的后更强,遭受压力的将是他。

  所以,我没有走后,而是将王向中心挪了一格。我无视对方的所有计划和威胁,拿起棋盘上最弱的子走出一步看似无关痛痒的棋。当然,我确信客观上这是一步好棋。冷静清醒的估算才能下出极具幻想的着法,否则,幻想只能带来美丽的错误。

  希洛夫没能适应新局面,这个天生的攻击手突然间转入了防御。在局面基本呈均势的情况下,希洛夫很快犯了大错,没多久对局就结束了。在对局结尾时,我甚至又弃一子精彩入局。当时我没想太多,现在想起来,我这么做完全是因为我有一种不用常规思路解决问题的态度。

  我们常常迅速抛弃那些看起来比较奇怪的想法和着法,当早已有现成的方法时更是如此。无法进行创造性思考的原因一半是源于自己,一半源于工作和生活的客观条件。“如果……会怎样?”常会引发你思考“为何不……”此时我们必须鼓起勇气去努力找到问题的答案。

  了解并打破常规

  每天我们会做出许多个决定,而每次做决定都是激发幻想的好机会。只有大胆尝试未曾尝试过的新途径,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虽然这些新方法并不总能药到病除,但是尝试得越多,实验就越趋于成功。打破常规,甚至是那些你喜爱的常规,看看自己能不能找到一个新的更好的办法。

  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天赋,需要严格剖析自己,弥补自己的缺陷。倚仗天赋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驰骋可能会一马平川,但是当你想舍我其谁大展拳脚时,你会发现发展的不均衡性会阻碍你的成长和提高。全面提高的最佳捷径是努力弥补缺漏。

  当你努力弥补自己的缺漏时,不要一开始就评价自己。一两次小变故或对比,常常会导致两种极不准确的自我评估。人们常常抱怨自己既健忘又优柔寡断,这样的想法会像绳索般牢牢地将他们禁锢在原地。请告诉我,你怎么知道你的记忆力不如你妻子或我好?事实上,有一点自负会比自卑要好得多。正如丘吉尔所写,“态度是小事,却能导致大差异。”如果我们相信自己的能力,我们的能力常常不会令人失望。

  两个天才,两面旗帜—卡帕布兰卡和阿廖欣

  世界冠军常常成对出现。一提到古巴伟大的世界冠军卡帕布兰卡时,你很难不联想到阿廖欣。自从1921年卡帕布兰卡众望所归地在哈瓦那世界冠军对抗赛中战胜拉斯克成为第三位世界冠军后,他创造了十年只输一盘棋的纪录,成为无人能敌的超级“卡帕”。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07-10-23
第三部分
天赋(8) 
作者 : (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不过卡帕布兰卡的这个冠军头衔只保持了六年。1927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世界冠军赛中,这个善于以静制动的局面型世界冠军败在了阿廖欣那非正统的精妙进攻下。接下来的十年内,卡帕布兰卡屡屡发出回敬赛邀请,但阿廖欣始终雷打不动。他宁愿跟那些比卡帕布兰卡弱的挑战者过着,其中有一次“失手”被迫将冠军让给别人两年。① 1946年,阿廖欣的世界冠军时代终结了,他成为第一个将世界冠军头衔带进坟墓中的棋手。

  两位棋手目前已成为国际象棋棋风的两面旗帜。人们在提到平静的局面型棋手时,常说“像卡帕布兰卡那样下棋”,对于凶悍的攻击型棋手,则说是“又一个阿廖欣”。在人们的记忆中,卡帕布兰卡是一个前所未有的、伟大的国际象棋天才。他能够闪电般迅速理解局面,几乎从未出过差错。他那明晰而系统的着法令同时代的对手们和后辈棋手们自叹弗如、由衷钦佩。他早就有实力挑战世界冠军,只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原因,才使得世界冠军的头衔来得晚了一些。

  棋盘外的卡帕布兰卡有着迷人的魅力和英俊的外表。当时古巴任命他为外交专员,一个名誉上的外交职务,以便他充分利用这一职务自由地遍访各地,享受生活。

  阿廖欣在诸多方面与卡帕布兰卡截然相反,使历史上他俩的对比异常鲜明。阿廖欣的对局非常激烈,带有别人无法企及的狂野棋风。我早年所读的几本书中,有一本就是阿廖欣经典对局集。我常常一次次地演示他的棋局,每次都会有新收获,令我不禁赞叹。他那种恃强凌弱甚至虚张声势的棋风令对手恐惧。这曾是我想要模仿的办法!

  除了下棋,阿廖欣几乎心无旁骛,就连他的猫也取名为切斯(Chess)。不下棋时,他把剩余时间都用在写作和研究棋局上。别人认为他缺乏魅力,他对此毫不在意。过度酗酒大大影响了他的健康,很多人都将他棋艺生涯中那次令人震惊(且短暂)的将世界冠军头衔输给荷兰人尤伟归咎于他的酗酒和荷兰人的实力与精心准备。失掉头衔后,阿廖欣没有再低估对手,很快在两年后重整旗鼓夺回了世界冠军称号。

  在我所知道的众多棋手们当中,只有一位算得上天才—卡帕布兰卡。

  —埃默纽尔·拉斯克

  我总是小心翼翼地走棋,避免任何不必要的冒险。我认为我的方法是正确的,任何多余的、逞一时之勇的行为,在我看来都是跟国际象棋精髓对立的。那样做不是什么赌博,而纯粹是在跟缜密的逻辑规则作对。

  —保罗·卡帕布兰卡

  阿廖欣作为一个艺术家,是国际象棋界的宠儿。他是深遂的计划、远卓的计算和无止境的想象力的代名词。

  —米哈伊尔·鲍特维尼克

  对我而言,国际象棋不是游戏,而是艺术。让这门艺术在热爱她的人们中彰显影响力是我的责任。

  —亚历山大·阿廖欣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07-10-23
第三部分
准备(1) 
作者 : (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7

  准备

  一个拥有天赋而不加以利用的人,是失败的。

  —托马斯·沃尔夫

  在森林中倒下的树无人问津,没有被发现的天赋也可以视为并不存在。如果这样的话,我们甚至不会为其损失而痛心。然而,对于被发现但随后又被挥霍了的天赋,我们会因它没有得到开发而感到惋惜。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们常常对那些天赋有限但取得过人成就的人做出最高的评价,因为他们的勤奋工作和表现超越了在遗传上具有优势的竞争对手。

  这种不公平的倾向总是让我深有感触。为什么人们不把勤奋工作的能力看做一种天赋呢?尽管说一个人“事半功倍”本意是赞美,但在我看来并非如此。如果一个矮小而且速度慢的足球运动员通过比其他人更勤奋的训练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我们应该说他是克服了先天的不足,还是说他只是开发了自己在另一个领域中的过人天赋呢?

  的确,相对于其他与生俱来的能力,除了勤奋,那些取得伟大成就的人更多得益于天赋。仍以体育为例,篮球运动员迈克尔·乔丹凭借出色的运动能力和飞一样的灌篮而闻名,甚至连我(这样不热衷竞技体育的人)都听说过他。然而,他也总是头一个开始训练,而且最后一个离开。在采访中,乔丹的队友和教练都谈到他极其严格的自律,而不是他过人的弹跳力。一位NBA资深经理谈到乔丹的天赋时这样说:“如果没有不断追求的职业精神,乔丹也仅仅只会成为另一个在这项伟大运动中一闪而过的天才,而不会成为历史性的人物。”

  尽管我同意这种看法,但这个评论仍认为乔丹的自律和工作能力不属于他的天赋。日复一日不断地高效率地挑战自我极限,这种能力也许不像体育技能那么直观,却是乔丹与生俱来并且不断培养加强的能力。

  重要的是结果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我经常听到别人拐弯抹角地赞扬我广泛而深入的赛前准备。20世纪20年代,阿廖欣凭借比前人都更刻苦钻研的精神,改变了这项绅士运动的文化。由于十分努力,阿廖欣常被他的手下败将们谑称为“强迫症”。40年代,鲍特维尼克缜密的思想和习惯把国际象棋转变为一项职业运动。70年代,菲舍尔的卓越贡献迫使其他棋手花更多的时间来研究国际象棋,以免被甩在后面。

  我所受的教养和时机使我成了80年代新一波改革的领袖。我的工作准则源于母亲和老师鲍特维尼克营造的严格环境。我对开局准备有着不减的热情,我的准备由研究、创新和记忆组成。我首先研究顶尖棋手们所有最近的比赛,仔细观察他们的新着,然后进行分析并加以改进。在我看来,开局体系不仅仅是模仿,更是创新之路。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44楼 发表于: 2007-10-23
第三部分
准备(2) 
作者 : (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了解开局知识总被看做是成熟的标志,而我当时还只是个少年。进入国际赛场后不久,我就开始听到一些谣言,将我的成功大部分归于我和我的苏联棋手团队的深入研究。之后的若干年里,谣言发展成了完整的传说。“卡斯帕罗夫有一个由特级大师组成的队伍,他们不分昼夜地创造出大量开局新着!”“他拥有一台超级计算机!”尽管我试图将这些视为对我的称赞,但不久之后,不断在采访中听到这些东西开始让我感到烦恼。然而,就像大多数其他的都市传闻一样,这些故事确实有一定的事实依据。

  顶级棋手与分析助手的合作早已司空见惯,尤其是在世界冠军对抗赛中。这些助手被称为“副手”,就像在决斗时代一样。有了相关资源时,我就开始与专职教练员合作,而且不仅仅是在大赛之前和过程中。说起我的计算机,我是第一个在备战中引入机器分析并系统化地使用国际象棋程序和数据库的棋手,尽管我的计算机是我那个电子爱好者表弟叶甫盖尼所能攒出的最佳配置。其实,只要住处附近有个不错的计算机商店,这种计算机谁都可以买到。

  我专注于结果,而不是分心去听人们谈论我如何取得这些成就。我的方法并非适用于每个人,但它对我很管用。当批评者和对手们无法取得可以和你一样的成就时,他们常常会诋毁你取得成就的方法—敏捷、富有直觉的棋手被称做懒惰,专心致志、勤奋刻苦的棋手被称做强迫症。听取别人的意见显然并不是坏主意,但是,如果非难紧随成功出现,我们就应当对其持怀疑态度了。

  灵感与勤奋

  每个人,无论处在什么年龄段,都有一些尚未开发的天赋,即使是那些在职业生涯中登上顶峰的人也是如此。古巴人卡帕布兰卡被视为一个战无不胜的下棋机器,这样的名气是有原因的,他曾经连续八年不败。卡帕布兰卡厌恶做研究,虽然他不像自己声称的那么懒惰,但传说接受了这种说法。卡帕布兰卡是一个讲究饮食的人,他在古巴的外交部有一个挂名职位来承担他的花销。他很少认真研究对手,而且喜欢以此自夸。他的天赋极高,使他自信可以逃脱任何陷阱,而通常确实如此。

  1921年当卡帕布兰卡从拉斯克手中夺得世界冠军头衔时,人们都认为这不过是一个姗姗来迟的加冕仪式。卡帕布兰卡将会统治国际棋坛数十年。“卡帕”让国际象棋变得简单了,至少对他来说是这样。但他太依赖自己的天赋了,他的头衔仅仅保持了六年。与他相反,战胜他的俄罗斯人阿廖欣是有史以来最狂热、最专注的棋手。

  在国际象棋还普遍作为绅士运动,其职业性还饱受质疑时,阿廖欣第一个把国际象棋作为自己的事业。一则逸闻中说,卡帕布兰卡和阿廖欣都被一个赞助商请到剧院看戏,事后这个赞助商说:“卡帕布兰卡目不转睛地观看剧团表演,阿廖欣则目不转睛地盯着自己带的袖珍棋盘!”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07-10-23
第三部分
准备(3) 
作者 : (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当然,阿廖欣在国际象棋上也有过人的天赋,再加上强烈的献身精神,他的棋艺超越了没有深入发掘自身天赋的卡帕布兰卡。他仔细研究了卡帕布兰卡的所有棋局,尽管他几乎没有从中找到特定的弱点来利用,但他的确找到了一些偶尔的失误,从而打破了卡帕布兰卡不可战胜的神话。这给了阿廖欣自信,而且严格地说,不是过度自信。

  当时就连阿廖欣也认为卡帕布兰卡会在他们1927年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比赛中获胜,① 因为他之前从来没有击败过这个强大的古巴人,而且还在当年早些时候纽约的淘汰赛中以很大的差距败给卡帕布兰卡而位居第二。然而,在纽约轻松获胜导致了卡帕布兰卡之后的败北。正像阿廖欣赛后描写他们的比赛时说的,“我都不敢相信自己战胜了他。也许造成他失利的主要原因在于,1927年在纽约的压倒性胜利使他高估了自己的实力,低估了我的实力。”

  卡帕布兰卡输掉了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第一局,尽管卷土重来之后他获得了短暂的领先,但他对陷入如此苦战一定始料未及。这场比赛变成了意志的考验,而这正合阿廖欣的口味,就像他说过的,“我不是在下棋,而是在奋斗。”有了让他“遵循原则”(他的原话)每天准备八个小时的驱动力,阿廖欣是不会失败的。卡帕布兰卡不适应如此艰苦的比赛,终于在34局比赛(这个纪录直到1984年5月才被我和卡尔波夫持续48局的比赛打破)后输给了阿廖欣。

  准备会带来多种回报

  我们不可能都具有像阿廖欣一样坚定不移的献身精神,几乎没有人能够如此投入。问题不在于要变成一个每周7天每天24小时争分夺秒的狂人,关键在于自知之明和持之以恒。坚持努力终究会带来回报,哪怕回报不是立竿见影和触手可及。

  在我的书出版之前,我分析自己的棋局时注意到一件有趣而又让我惭愧的事情,那就是我准备的一些走法简直糟透了。退役后充裕的时间,使我可以回顾我在准备自己的淘汰赛和世界冠军赛时所做的大量分析。这些走法中只有一小部分用在了实战中,大多都被我的对手避开了或是选用其他变例而放弃了。现在看来,在很多情况下那并不是坏事。经过强大的计算机程序的细致分析,我发现很多时候我都是手握生锈的小刀而不是亚瑟王的神剑步入战场。

  尽管我的一些分析质量令我大吃一惊,但总的说来,还是正面影响更多一些。我那些紧张的准备带给了我好成绩,尽管我可能没有直接使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即使没有直接的联系,付出和成就之间也有着某种神秘的关联。或许我只是得益于准备时获得的自我安慰。怀着我心目中的致命武器步入赛场让我满怀信心,尽管这些武器大多没有被用上而且似乎并不那么有效。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46楼 发表于: 2007-10-23
第三部分
准备(4) 
作者 : (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这些“白费的”努力也有切合实际的一面,因为大多数事业在很大程度上有重叠。一位律师为一个从未受审的案件所做的准备,也为他理解其他案件和成为一名更好的律师大有裨益。努力使人获得知识,而知识从来都不会浪费。即使我们的剑没有出鞘,对手也会慑于其令人惊讶的威力。

  历史上很多著名的伟大天才都遵循了这个原则。托马斯·爱迪生的脑力当然不容置疑,但是他真正的天赋在于他不懈地实验。他发明电灯泡是坚持不懈的结果,而不是靠灵光闪现。为了找到不会被烧断的灯丝,他使用了上千种材料做实验,甚至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罕见植物的纤维。爱迪生对他的发明思路做出了如下的恰当总结:“机会被大多数人错过了,因为它一身工装,看上去像是劳苦的化身。”这与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实干家托马斯·杰斐逊不谋而合,他写道:“我是个十分相信机遇的人,而且我发现越是努力工作,机遇就越多。”

  最糟糕的是,我们通常知道自己这方面的缺点。我们常会花一个小时在工作时上网或是把运动包扔在门边去看电视,然后再深深地自责。这些自责就像那些很少能坚持超过冬天的新年决心一样毫无益处。

  把游戏变为科学

  如果说阿廖欣为国际象棋运动引来了前所未有的专注,甚至可以说是沉迷,那么接替他的冠军宝座的人则把这种投入职业化和系统化了。首位苏联世界冠军鲍特维尼克试图通过撰写教材和教授学生来让国际象棋变得不再神秘。作为他国际象棋学校中最得意的弟子,我深深地感激他为我的天资带来了专注力和约束力。他教导我不要为了复杂而复杂,他说,“如果你让变例左右你而不是去掌握变例,那就别想成为阿廖欣那样的伟大棋手。”

  鲍特维尼克对国际象棋文化最长远的影响是在备战方面。作为总设计师,他建立了详尽的训练体制。其中不仅包括针对性的棋局研究,还包括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这些方法在今天非常普及,但在过去,几乎没有一个棋手会这样做。毫无疑问,在那个年代,鲍特维尼克是个真正的革新者。他的准备体系包括仔细地研究开局阶段、摸透对手的风格,以及对自己的比赛进行严密的分析并出版,以便让别人批评指正。举个例子就可以知道他的准备细致到了何种程度:在为淘汰赛做准备时,鲍特维尼克会播放嘈杂、易分散注意力的背景音乐,甚至会在训练中要求他的教练拉戈津往他脸上喷香烟。

  鲍特维尼克安排了理想的比赛期间的作息制度,制定了严格的就餐、休息和散步时间表。我的整个职业生涯中都遵循他建立的体制。鲍特维尼克对那些抱怨没有足够时间的人没有丝毫耐心,更不要对他说你哪天觉得很疲劳!睡眠和休息的时间安排要像训练一样细心,不充分休息是完全不可原谅的。

  幸运的是,我的母亲克拉拉对我的管教使我能够适应鲍特维尼克的方法。她继承了家族中对于秩序和惯例的强烈重视。对我来说这些都再自然不过了,我从来没有不适应过。睡觉、吃饭、上课、自习、娱乐,都是日程安排的一部分。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47楼 发表于: 2007-10-23
第三部分
准备(5) 
作者 : (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30年前的那个年代更利于小孩子的成长。容易使人分心的事物不多,适合孩子的活动也不多,尤其是在前苏联。今天,潜在的诱惑无穷无尽,计算机的普及使得即时娱乐触手可及。移动电话、视频游戏和小玩意儿让我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浪费时间而一无所获,当然就更别提对我们的成长有深刻、长远意义的收获了。

  如今的父母有太多的事务,使他们无暇教育孩子,更别谈以身作则、严格管教和生活制度了。家长们的生活比过去忙碌得多,因此顾不上为孩子们树立好榜样。我注意到母亲是如何规划她的生活和我的活动的,我深信这对我大有裨益。

  当我慢慢长大并在少年时期进入国际象棋世界后,我身边始终围绕着勤奋的教练和导师。鲍特维尼克的教导和榜样强化了我的好习惯,他在一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教给了我更多需要注意的细节。

  现在,尽管已经退出了职业棋坛,但我仍坚持自己的日常习惯。我的新活动都根据原有的时间安排调整,这样我就能保持这种被证明是成功的生活方式。所有的要素都被保留下来,与之相伴的是我的舒适感和工作效率。过去用于准备比赛的时间现在我用来关心政治,过去用于分析对手的时间现在我用来在我的书和文章中对以前的比赛进行分析。我的午休也依然雷打不动。

  以效率为目标

  阿廖欣和鲍特维尼克以及后来的菲舍尔,都具有保持一定工作效率的才能。他们能在付出更多精力时保证获得积极的成效。我们都可以少看电视,工作、学习更长时间,但是在不断增加的压力下保持工作效率的能力因人而异。以工作和收获的比例来考察效率,每个人的水平都是不同的。像卡帕布兰卡的人也许能在一个小时内十分有创造力,但是两个小时后就耗尽了精力;而一个像阿廖欣的人也许需要四个小时来取得同样的收获,但是他可以连续不断地工作八个小时而效率不减。关键在于知道什么能够激发自己,找到让自己更进一步的方法。我的方法是坚持生活规律。只要不破坏自己的安排,我就会有很高的积极性。而且,我需要新的挑战来充实自己。一旦开始觉得一件事变得简单而重复,我就知道该为自己的能量找个新的目标了。

  其他人使用不同的策略,例如引入竞争、树立目标或使用激励手段。卡尔波夫并非天生是勤奋工作的人,但是在为与斯帕斯基1974年的比赛做准备时,他每天都工作10~20小时。卡尔波夫极其好胜,而他的好胜心鞭策他不断奋斗。努力的回报使他令人信服地击败了斯帕斯基。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如果纪律听起来枯燥无味甚至是不可能的话,至少我们应该花点时间思考一下我们生活的哪些方面可以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以提高效率。具有勤勉工作的道德标准并不意味着成为一个工作狂,而是意味着认识到勤奋工作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今天我们起床后的时间是怎样度过的?明天又将如何?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内容复代表了您的品质,文明回复,做文明辛集人。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