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6665阅读
  • 47回复

《棋与人生》-- 作者:(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7-10-23
第一部分
战略(8) 
作者 : (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接着,互联网伴随着它全球不计其数的用户到来了。所有网站都免费提供信息内容,《大英百科全书》网站却继续收费,其业务惨淡程度可想而知。几年之后,网络经济泡沫破灭,这事我记得非常清楚,因为我也开过一个国际象棋网站。等到《大英百科全书》网站终于决定免费提供内容的时候,网络广告市场却土崩瓦解了。总之,不论做什么,他们总是选错方向。

  谁该为《大英百科全书》的遭遇负责?当从印刷时代进入数字媒体时代后,他们的前进脚步明显落后了。他们的互联网战略错误更为复杂,太超越时代或太落后于竞争对手都不好。他们不应过分仰仗巨大的品牌优势,而应研究新兴的不可预测的市场,不应在没有希望的战场中继续战斗。

  频繁改变战略等于没有战略

  改变是非常重要的,但必须谨慎考虑且有理有据。输棋的时候,你可能会改掉无须改动的部分;赢棋后,则可能会认为万事大吉,其实你可能已经处于灾难的边缘。如果你总是怀疑自己的战略有问题并改来改去,那你根本不需要任何战略。只有当环境发生根本变化时,才应当考虑进行根本性改变。

  我们必须正确处理灵活性和一致性的关系。战略家必须相信自己的战略并有勇气坚持战略,同时还应保持足够开放的心态,以便发现何时需要做出改变。改变时必须谨慎考虑,要改就要坚决果断。我们很少像分析失败那样来分析成功。我们总是很容易将成功归因于我们的优势,而不是环境。当事情进展顺利时,我们更应该提出质疑。过度自信,觉得万事大吉,往往会导致犯错。

  在我棋界生涯中最为紧张的一盘棋中,我的对手就没能坚信自己的计划。那是1985年我与老对手卡尔波夫的第二次世界冠军赛的最后一盘棋,当时我只领先一分。他执白握有先行之利,如果那一盘他获胜,比赛将以平局收场,他将继续保持世界冠军头衔三年。

  那盘棋从一开始他就走得非常积极凶狠,并获得了良好的攻王局面。接下来,他将决定是在王翼挺兵攻王,还是继续做更多的周密准备。我想我们俩都知道这是本局最关键的时刻。

  卡尔波夫没有挺兵,机会随即溜走。他花了25步棋准备攻王,最终却因胆怯而痛失良机。我则突然来了状态。我没有消极防守,而是积极组织反击。棋局进入了我擅长的复杂局面,最终我获得了胜利,登上了世界冠军宝座。

  当痛下杀手的时刻来到时,卡尔波夫的着法符合他谨慎稳健的棋风,但不符合应该不顾一切代价取胜的局势。

  他的个人棋风与所需的对局战略相冲突,致使他偏离了正确路线。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7-10-23
第一部分
战略(9) 
作者 : (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对这盘使他丧失世界冠军头衔的关键对局进行分析后,卡尔波夫几乎完全不再走王兵开局了。他认识到在关键时刻他的棋风不适合所制造的尖锐局面。他领悟了这一点并做出了调整,在随后的很多年他一直处于世界顶尖水平,因为他能够很快认识到自己需要做出改变。

  我们必须知道要问什么问题,并应不断地发问。条件是否已变?战略是否需要改变或是否需要做小调整?基本目标是否因某种原因而改变?不要为了改变而改变。

  我们还必须避免因竞争而迷失战略方向。如果你的战略是正确的、成功的,无论是在棋盘上争取获得更大空间,还是在全球商业中争取占有更多份额,竞争都会诱使你放弃战略,对你造成干扰。如果你的计划正确且战术意识非常好,竞争只会促进你的成功。

  面对坚实战略,牵制性战术(声东击西的战术)要么不充分,要么有瑕疵。如果是不充分的,可以并应当将其忽略,继续沿着你的方向前进。如果它是非常基础性的,迫使你离开原来的方向,那么除非你已经犯了大错,否则它很可能是有瑕疵的。通常,对手都非常希望使你改变原来的方向,以至于他们这么做时,会使自己的局面造成致命性的弱化。

  多年以来的成功给我带来的一个有趣的副作用是,有些对手会选择一些非正统变例,使对局进入全新领域。他们觉得这样做会使我丰富的经验变得毫无用武之地,而且他们觉得最好应准备一些不常见的局面。但这些棋手中很多人发现这些想法是不切实际、一相情愿的,这种创新所带来的好处无法补偿准备不足所造成的缺陷。

  少关注对手的比赛,多关注自己的比赛

  即使比赛不直接干扰我们,我们也会使自己转移注意力。参加世界冠军赛那样的对抗赛时,我只关注对手。这种比赛属于“零和① 情况”,即我胜他负,或我负他胜。但在有多人参加的锦标赛中,其他对局的情况将会影响自己的夺冠形势。就像在具有多合作伙伴和竞争对手的商业领域一样,如果欧盟和美国人谈判,欧洲人就得注意了。

  2000年,我在萨拉热窝参加一个高水平锦标赛。最后一轮之前,我仅以半分优势(国际象棋比赛中,赢棋得1分,输棋得0分,和棋得0.5分)领先。紧追不舍的是两名顶尖棋手希洛夫和亚当斯,比较理想的情况是我能够在最后一轮对上他们两人之一。可是,我们三人最后一轮都对上了其他棋手。如果我和棋,亚当斯或希洛夫取胜,他俩将和我并列冠军,如果我输了,我将掉到第三名。

  因此,最后一轮比赛前,我必须要决定是应小心谨慎还是全力争胜。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7-10-23
第一部分
战略(10) 
作者 : (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首先,我最后一轮执黑,没有先行之利。其次,我的对手是代表捷克出战的谢尔盖·莫夫谢西扬,他很少参加高等级比赛。这次比赛中他的成绩并不算好,但在之前两轮激战中,他战胜了等级分较高的两名棋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的比赛还掺杂着一些微妙的个人因素。1999年,我曾把莫夫谢西扬和其他几名棋手称做“国际象棋观光客”,他对此强烈不满。现在他肯定想在棋盘上痛击我。①

  这样,我不得不考虑最后一轮的其他对局。希洛夫的对手是法国棋手巴克洛特。巴克洛特已经输了五盘棋,积分垫底。我不能指望他顶和希洛夫,因为希洛夫肯定会全力以赴。

  制定战略时,我将这些信息考虑在内。开局后,我就对莫夫谢西扬展开了进攻。对局进入了我的轨道,我知道如果我取胜了,其他对手输赢就和我无关了。但是你很难不去关注他们的对局。如果他俩都和了或输了,那么我在对局中冒险就有些不明智了。因为此时我和棋仍可以获得冠军。坦白地说,这些想法使我很难全神贯注于自己的对局。一方面要了解比赛情况,另一方面又不能从自己可以直接控制的因素中分神,这两者之间存在一种不稳定的平衡。

  当我看到希洛夫与亚当斯都胜利在望时,反而是个解脱。我明白我必须忽略他们,下好自己的棋。现在我需要全力争胜。当我坐回棋桌前,任何求稳的战略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最终,我们三人全都取得了胜利。我还是以半分优势获得了冠军。我们不能花太多时间操心其他对手的比赛,这样会忽视自己的目标,影响成绩。

  “为什么”将战术家变为战略家

  大前研一① 在一本关于日本商业的著作中曾这样总结战略家的角色:“战略家挑战主流概念的方法是只问一个问题:为什么?”

  “为什么”这个问题可将实干家与空想家区分开来,可将平凡的战术家与伟大的战略家区分开来。如果要理解、制定并执行你的战略,你必须经常问这个问题。我看学生下棋时,经常看到他们走出很糟糕的棋,我会问他们为什么这么走?他们常常给不出任何回答。很明显,他们的大脑中有一些因素让他们认为这是一步最佳着法,但是这肯定和周密的战略计划无关。在走每一步棋、做每个决定之前停下来问问:“为什么要走这步棋?我想达到什么目的?这步棋如何能够帮我达到目的?”这些问题将对你大有裨益。

  国际象棋以一种非常清晰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为什么”的力量。每步棋都有后果,要么符合战略,要么不符合战略。如果下棋时不经常问这个问题,你势必会输给那些具有连贯计划的对手。

  我们都有许许多多个人目标和职业目标。但是这些目标通常都是模糊的未成形的希望,而不是能够形成战略基础的目标。“我希望多挣些钱”与“我想找到真正的爱”或“我想赢这盘棋”没什么区别。希望并不是目标。

  希望找到更好的工作几乎是每个人都曾有过的体验。只有透彻了解为什么希望改变时,才应着手去做。也许不仅仅是工作本身的原因,也许你需要全新的职业生涯,或者也许你当前工作环境中有很多东西可以改变。只有明白什么条件会令你满意时,你才会知道要寻找什么。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7-10-23
第一部分
战略(11) 
作者 : (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开始找工作时,应当列出达到最终目标的各个中间目标。例如,如果钱并不是你当前的最大问题,那么对于那些薪水更高但不能改变当前令你烦躁的因素的工作,你就不要被其诱惑。

  实施战略是关键

  现在我们来看制定和实施战略过程中最困难的一部分:执行战略的信心和坚持战略的能力。当战略成形后,真正的工作就开始了。如何沿着战略方向前行?怎样知道何时偏离了战略思维?

  我们必须相信自己的分析,不断地监视那些与战略成功息息相关的条件。在沿着战略方向前行时,无论结果是好是坏,都应提出质疑,而且还要质疑我们所做的决策。在对局中,我会不断地质疑自己的着法,对局后我会质疑激战中的评估是否准确。我的决策是好是坏?我的战略是否正确?如果取胜了,是因为运气还是因为技巧?如果这套方法失败了或者没能很快地奏效,输棋的灾难就会降临。

  2000年,我和我以前的弟子弗拉基米尔·克拉姆尼克在16局的世界冠军赛中相遇。这次比赛也是我的第六次世界冠军赛。1985年获得世界冠军头衔以来,我已经下出了我棋艺生涯中的一些最佳对局。换句话说,我该到失败的时候了。

  多年的成功令我很难想象会输棋。这次比赛之前,我已经连续赢了七个大奖赛冠军。我对自己的弱点认识不足,觉得自己正处佳境不可战胜。毕竟,我难道没有战胜所有人吗?每赢得一个冠军,自己改变的能力就会降低。我的老朋友兼教练、特级大师多霍扬将其巧妙地比喻为温水煮青蛙,意思是每次胜利都会使自己更加麻痹。

  在比赛中,克拉姆尼克执黑时聪明地选择了西班牙开局柏林防御。在这种变例中,皇后将很快被对掉,对局变成漫长的子力调动而不是充满变数的肉搏战。克拉姆尼克正确地评估了我的棋风,断定我不喜欢这种漫长平稳的对局,会无意识地放松警惕。我赛前做了大量的备战,已经准备好在我擅长的90%的领域中进行战斗,然而他却逼迫我进入他更为擅长而我最不喜欢的那10%领域中。这是一个聪明的战略,完美地奏效了。

  我并没有试图将对局引回我更擅长的领域,而是顶风而上试图在他的领域中打败他。这样正中克拉姆尼克的下怀。我无法适应,没能尽快做出必要的战略改变,最终输掉了比赛,失去了世界冠军头衔。有时,老师必须向学生学习。

  最后,我明白我需要在自己喜欢的局面中更为灵活。但如果我能更为警觉,通过更刻苦的努力在克拉姆尼克利用我的弱点之前及早进行弥补,这次痛苦的教训是本该可以避免的。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7-10-23
第一部分
战略(12) 
作者 : (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每个领域的领头羊,无论是公司还是个人,都比其他人更努力更专注。这些最优秀的成功者坚信自己和自己的计划,并且会坚持不懈地努力,确保自己的计划值得信任。这样可形成一个正向循环,努力工作促使他们坚定自己的计划,进而激励他们更加努力。质疑自己必须要成为一个习惯,一个能够克服过度自信和沮丧的习惯。只有通过长期努力才能养成这个习惯。

  商业中有句俗语说:“有计划而无行动是徒劳,有行动而无计划是致命。”这句话和古代孙子的那句话异曲同工,“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夫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在与卡尔波夫的首次世界冠军赛中,我的困难不仅仅来自棋盘。那时,我还缺少备战经验,以为大量的开局准备和充沛的体力就足够了。除了每局准时出场并艰苦下棋之外,我们没有做其他任何准备。这很快显示出了不足。第二次与卡尔波夫对抗时,我准备得更充分,尽管在前半段遇到了挫折,但感觉要比第一次好。下面是我的团队所制定的战斗计划。

  目标:赢得对抗赛胜利。我需要从24局中拿到12.5分才能获胜。有一点需要注意,我没有必要大胜卡尔波夫。24盘棋中,只需比对手多胜一局即可(如打成平手,卡尔波夫保持头衔)。没有必要每局都要胜,也没必要赢得很漂亮。当5局过后积分落后时,我并没有恐慌,而是继续贯彻战斗计划并努力下好对局。在坚持计划的同时我还对计划进行了微小的调整,最终赢得了比赛的主动权,将卡尔波夫击败。

  优势和劣势:对于那些动态不平衡性不太重要的技术性局面,卡尔波夫的棋风和经验会使他占据优势。因此,我的中间目标之一是寻找适合发挥我长于计算和挖掘主动权这一特点的复杂局面。我们同时认为在激烈复杂的局面中,年轻、体力充沛是我的优势,有助于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果局面简化,卡尔波夫精湛的技术会慢慢把我磨垮。

  特定准备:在首次对抗赛与卡尔波夫对弈多局后,我们很清楚他不喜欢下哪类局面。为此我们特意准备了一些能够进入这类局面的开局。比如,如果一些局面我们认为是均势,但卡尔波夫的棋风比较适合,那么我们将放弃该局面。

  执黑棋时,我们准备了一些非常危险的弃兵变例。我们知道,客观地说这类变例有些危险,但这正是我所喜欢而卡尔波夫不喜欢的动态局面。第12局时我首次采用这种局面,卡尔波夫同意短和棋,主要是由于对此感到很吃惊。大家都认为卡尔波夫的团队接下来会有所准备,所以我不会再次冒险使用弃兵。但在第16局我又一次使用了弃兵变例,获得了我棋艺生涯中最伟大的胜利(后来卡尔波夫在与另一名棋手对弈时找到对付这种弃兵的反击方法)。

  结果:我以13比11取胜。卡尔波夫几乎没有获得他喜欢的局面。在第11局时,他犯下了棋艺生涯中最为严重的错误之一。值得称赞的是,卡尔波夫吸取了我们利用其优点和弱点的教训。本次比赛后,他完全改变了自己执白棋的开局体系,使其更适合自己的棋风。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7-10-23
第二部分
战略和战术(1) 
作者 : (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4

  战略和战术

  战术是指当有可为时知道如何为之,战略是指当无可为时知道如何为之。

  —塔塔科维尔

  要走出正确的着法,应该知道目标是什么,其后果是什么。分析是不可能给我们答案的。如我们所见,国际象棋具有相对简单的目标:胜或负。要取胜,需要制定对局战略并确定正确的实现方法。“战略”和“战术”这两个词经常被互换使用,这会混淆许多有价值的区别。

  战略是抽象的,以长期目标为基础。战术是具体的,以立即发现最佳着法为出发点。战术的内容不外乎威胁和防御,有条件、有时机性。如果不即时利用战术机会,对局肯定会朝不利方向发展。在此,我们还要介绍“唯一着法(逼着)”的概念。它是指除了该着法之外,其余着法都将会输棋。在国际象棋中,对于绝对重要的着法,还有专门的标记。这种着法不是好棋也不是坏棋,或者既不难也不易,但对避免输棋很必要。

  当对手犯错后,局面会突然出现制胜的机会。这就好比足球比赛中,教练花了数月时间进行复杂战略和实战训练,但当对方守门员突然滑倒时,你必须放弃战略,毫不犹豫地起脚射门,这就是纯粹的战术反应。

  战术家对战场上的威胁和机会很敏感,他的问题是当没有明显着法(即需要行动,却没有反应时)时如何继续。著名的波兰特级大师塔塔科维尔曾半开玩笑地称之为对局中的“无事可做”阶段。在实际比赛中,这种表现可以区分出“伪装者”(伪强手)和“斗争者”(真强手)。

  在国际象棋中,棋手有走棋的义务,即使不知道该怎么走,也必须走棋。这对没有战略眼光的棋手来说可能会成为一个负担。当局面没有直接危机时,如果不能制定计划,将很可能会将局面走坏,从而陷入危机。从蒂格兰·彼得罗相身上,我们知道“警惕性无为”是一种可行的战略,但这种等待艺术需要完美的技巧。当局面没什么可走的时候,我们到底该做什么?

  我们称这些阶段为“局面型对弈”,因为此时的目标是改善局面。我们必须避免产生弱点,找到一些微妙的方法来改善子力,进行细微的思考,但绝不能停止思考。面对平静的局面,人们常常会变懒,而这正是卡尔波夫和彼得罗相等局面型大师的高明所在。他们能始终保持警觉,非常喜欢那种能够带来一个又一个微小优势的长久调动而不采取任何实际行动。最终,他们的对手会感到自己没有任何好棋可走,就像站在流沙上一样。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7-10-23
第二部分
战略和战术(2) 
作者 : (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生活中并没有这种必须行动的义务。如果找不到有用的计划,我们可以看看电视,做点儿平常事情,就像那句俗话所说,“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人类非常聪明,能在无所事事中找到很多消磨时间的方法。而正是在这些时间内,真正的战略家能够找到加强局面的方法,并对不可避免的冲突做好准备。不要忘了,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进入20世纪后,欧洲基本处于和平状态,和平主义运动与欧洲议会产生过很多政治冲突。同时,德国也在筹备战争,并且由于受到英国海军改革的刺激,德国人开始加紧其海军的发展。这其实主要源于一个人—当时的英国海军上将约翰·菲舍尔。

  事实上,当时英国已经统治海军领域长达一个多世纪了。1900年,英国政治家和军队领导者都认为这种统治是不可动摇且理所当然的。但菲舍尔上将坚持认为皇家海军应当更加现代化,他支持建造第一艘大型战舰并鼓励发展潜艇。而海军部的其他人认为发展潜艇不是一件光彩的事,更糟的是,他们将其看做是“非英国式”的行为。

  菲舍尔好斗的个性非常不适合处理这些冲突。他坚持不懈地执行着和平时期的现代化计划。直至1910年,由于厌倦了政治斗争(而非海上战争),他退役了。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丘吉尔将其召回。尽管两人对达达尼尔海战的分歧导致菲舍尔不到一年就辞职了,但他对皇家海军的改革很快体现出了价值。

  现在,历史学家将菲舍尔看做是英国最伟大的海军上将之一。他的很多贡献都是在和平时期做出的。他是一位战略家,深知无事可做并不意味着什么事都不做。

  战略指导战术

  每次走棋时,必须考虑对手的反应,以及如何应对对手的反应。一次战术会引起一系列反应,这一系列强制着法将把棋手带入激战。你会尽可能深入分析局面,计算大量的变着,应对数百个局面,一点闪失都可能招致失败。

  我们可以与短线交易者进行比较。短线交易者每天必须多次决定“是买还是卖”。他会看价格,然后进行分析,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最佳决策。花的时间越多,决策就会越好。但思考时,制定决策的机会也将溜走。

  战术包括对人脑而言非常困难的计算。但当你把计算简化时,它将成为国际象棋中最简单的部分,而且与战略相比几乎微不足道。它们是强制计划的反映,基本上是程序员最为熟悉的“if…then…”(如果……那么……)语句。“如果对手吃了我的兵,我将跳马至e5。然后如果他攻击我的马,我就弃象。接下来如果……”当然,当计算到第五或第六个“if”时,计算将变得非常复杂,因为要计算的可能着法数量会非常大。算得越深,犯错误的机会就越多。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07-10-23
第二部分
战略和战术(3) 
作者 : (俄罗斯)卡斯帕罗夫 




  我们都是根据分析和经验来制定决策,目标是了解并改进该过程。为此,需要有更广阔的视野,以便评估更深的战术决策。换句话说,需要战略来指导战术。

  一个不断扩大的示例

  在莱特兄弟著名的“雏鹰”在北卡罗来纳试飞100周年后不久,2004年3月,我在瑞士旅游胜地因特拉肯做了题为“发掘潜能”的演讲。为了说明缺乏战略眼光的危险,我选择了莱特兄弟和他们著名的发明作为示例。为了发明能够飞行的机器,先后有数百名工程师丧生。最终,莱特兄弟成功了,名垂史册。

  他们认为飞机仅仅是个发明,除了用于运动之外,别无他用。美国科学界也持相同的看法,这种想法使美国很快在航空领域大大落后。莱特兄弟没能看到他们的发明所具有的潜力,后来是其他人将飞机用在了商业和军事领域中。在这个警示性故事中,我加了一段妙语说:我们现在坐的飞机不是莱特兄弟发明的飞机。美国需要有人将企业家眼光与工程领域的威力结合在一起,这个人就是威廉·波音(波音公司创始人)。提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很多听众都在赞许地笑,但后来我发现这个例子比我想象的更有启发意义。波音不仅仅是位战略家,还是一位具有创造力的战术家。

  1910年,《科学美国人》杂志上说,断言飞机能够给世界带来革命性改变是“最离谱的夸大其词”。那时,威廉·波音甚至不知道如何飞行,而且他住在西雅图,远离进行绝大多数航空研究、位于美国东海岸的华盛顿。波音从耶鲁大学工程专业退学,不具备莱特兄弟那样的技术知识。但波音看到了飞机的潜在前景,能够制定战略实现这一前景。

  波音先于市场看到了这一前景,而且清楚地知道技术先进性是一个公司在新领域中的必要基础。为了打造一个成功的商业飞机制造公司,他需要克服很多技术障碍。波音将所有的积蓄作为赌注,认为在他破产之前,技术发展能够实现他的预见。他并没有消极等待。战略:更好的技术。战术:他在当地大学中建立了一个风洞,以便培养所需要的工程师。

  1917年,美国军队准备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们需要飞机。波音有一个新设计,他想美国军队可以使用该设计。可问题是海军在3 000英里之外的佛罗里达试验新飞机,这些小飞机没法飞那么远。波音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把他设计的飞机拆卸开,将零件打包后船运,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战术演练。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复代表了您的形象。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