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兴事件“出现,“契约精神”这词一下子火遍中国自媒体。 <8xP-(wk;
eG2qOq$[
吊诡的是,西方舆论反而不大谈论“契约精神”在中美贸易战中所起的作用,反而是一帮中国写手在忙着用“契约精神”指责中国人,并且有意上升到国家民族高度。 iTtAj~dfZ
emDvy2uA#
话里话外全是中国人缺乏“契约精神”,西方人则代表了“契约精神”。至于“契约”一词源自何方?是否读过卢梭的《契约社会论》?是否了解过欧洲历史上撕毁的条约有多少?是否统计过美国践踏过多少主权契约? Vzv.e6_
Rh-8//&vZ/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熟练使用“契约精神”来掩饰自己的无知和卑贱。卢梭《社会契约论》真正的内涵:
f%"_U'
yz&q2
个人自由与社会枷锁之间的矛盾,“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O7#}8-@}<u
IQ27FV|3
bQnwi?2
卢梭不厌其烦地论述了契约存在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进一步,就可自然得出一些结论: QP-<$P;~
F.* snF
1,既要有自由、又要有纪律, -EX3'
[*'
(J) Rs`_
2,既要有民主、又要有集中, N_WA4?rB
ezNE9g
3,既要有人权、又要有法制 \Lh<E5@]
…… b~jvmcr
用中国话来说,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Cg%I)nz
Rcm(Y7
再解读下去,可能几万字都收不住,因为这需要用辩证法来分析。那么一些人对于“中兴事件”简简单单地拿“契约精神”去攻击,难道不是鹦鹉学舌,矮人看戏? PtVNG
"Jv,QTIcS
契约是看得见的,比如合同文本,书面协议,国际条约,而“契约精神”是看不见的,属于抽象的思想范畴。 h0EGhJs
Ot:\h
主权国家之内的私人契约,并非靠某种精神来维系,而是靠法律。 2w.9Q
(Sn
)v$Cv|"
主权国家之间的契约,是为了解决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等等纠纷,可以是多边的,也可以是双边的。 y^+[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