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中兴事件“出现,“契约精神”这词一下子火遍中国自媒体。 XYjcJ
eJ)1K
吊诡的是,西方舆论反而不大谈论“契约精神”在中美贸易战中所起的作用,反而是一帮中国写手在忙着用“契约精神”指责中国人,并且有意上升到国家民族高度。 |xh&p(
B/mYoK
话里话外全是中国人缺乏“契约精神”,西方人则代表了“契约精神”。至于“契约”一词源自何方?是否读过卢梭的《契约社会论》?是否了解过欧洲历史上撕毁的条约有多少?是否统计过美国践踏过多少主权契约? RdgVBG#Z1
/|GT\X4o
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必须熟练使用“契约精神”来掩饰自己的无知和卑贱。卢梭《社会契约论》真正的内涵: id^|\hDR
KbAR_T1n
个人自由与社会枷锁之间的矛盾,“人,生而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6
}! Z"
Q
C{u|
pTWg
m\h
卢梭不厌其烦地论述了契约存在对于社会的重要性,进一步,就可自然得出一些结论: |8H_-n
Q"%QQo}}
1,既要有自由、又要有纪律, U;g S
[8,p
Z?17Pu'Dp
2,既要有民主、又要有集中, Sk\n;mL:
0#QKVZq2>
3,既要有人权、又要有法制 ~Rs#|JWB2V
…… p%F8'2)}
用中国话来说,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il12T`a
Edw2W
8
再解读下去,可能几万字都收不住,因为这需要用辩证法来分析。那么一些人对于“中兴事件”简简单单地拿“契约精神”去攻击,难道不是鹦鹉学舌,矮人看戏? @lS==O-`f
bni)Qw
契约是看得见的,比如合同文本,书面协议,国际条约,而“契约精神”是看不见的,属于抽象的思想范畴。 # :#M{1I
;o[rQ6+
主权国家之内的私人契约,并非靠某种精神来维系,而是靠法律。 PL@~Ys0
1 tPVP
主权国家之间的契约,是为了解决政治的,经济的,军事的等等纠纷,可以是多边的,也可以是双边的。 iU5P$7.p
N
Pm
;
中国企业在海外拓展业务,可以与A国企业签订合同,也可以与B企业签订合同。但因为美国的存在,全球企业都面临着一个契约之外的因素,那就是强权政治。 bpW!iY/q3
9JPEj-3`g
中国企业与美国企业订立合同时,最核心条款是“交货和付款”,然后再围绕核心内容进行条款细化。双方企业都不会将伊朗,古巴,委内瑞拉等受到美国政治敌视的国家列入合同条款之中,因为这跟“交货与付款”无关。 7:>sc]Z
zG#
wu
同样,中国企业与伊朗企业订立合同时,也不会将美国放入合同。 qe$33f*
)CLf;@1
自由贸易本来就应当是这样子,“契约”是否履行就看双方是否能完成交货和付款? 1Dq<{;rWb
2Z)4(,
然而,当美国要单边制裁伊朗时,问题出现了。反过来,如果伊朗因为中国企业跟美国企业做生意,要用伊朗法律来制裁中国企业时,你会怎么看? .s2$al
,h^r:
g
美国的逻辑并不是从“契约精神”出发,有的人也不必自作多情。 G}VDEC
[ "a"x>X&
美国逻辑是:伊朗是敌人---→伊朗得到高新技术产品会威胁美国安全--→美企不得将高新技术产品卖给伊朗--→购买了美企技术产品的他国企业也不得转卖的伊朗--→法律责任--→维护美国安全。 o@9+mM"B)
(ss3A9tG
一旦伊朗制裁被解除,这逻辑就不存在,处罚也不存在。那么这跟市场主体之间的契约履行有什么关系?跟“契约精神”又有什么关系? GW3>&j_!d
:\b|dvI<
很多人并不知道,就算中兴不买美国产品,只要跟伊朗发生贸易关系,也会被美国法律制裁(非联合国制裁)。芯片技术如果掌握在自己手里,丢失无非是美国市场准入资格。 xYI;V7
/v|Onq1Y4
“契约精神”?对美国来说,不存在的。中兴是美伊矛盾受害者,有错,错在没有及时规避美国法律条款。 .n`( X#,*l
_1
pDA
一些人强行将“契约精神”捆在美国身上,请先去问一问美国是否接受这种捆绑? $Jp
~\_X
/Pvk),ca
霸权打压自由贸易,是美国在二战之后一惯做法,五六十年代,中国被全面封锁,美国不允许任何在它势力范围内的国家企业与中国发生贸易行为。 "(,2L,Zh
y7z( &M@
伊朗的遭遇跟当年中国的遭遇相比,不是一个量级的。 f2yq8/J8.
.k@^KY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周恩来他们这一代领导人想打开对外贸易局面,然而美国为了逼中国屈膝投降,封杀了中国贸易之路, hGI+:Js6
gfde#T)S
1951年12月2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巴特尔法案》,也就是《禁运法案》,禁止贸易对像是以中国为代表的民主国家。 Q".g.k
?`"n3!>bS
美国不但自己要封杀中国,而且强迫其它国家也必须这么做,如果某一国违反封杀令,将受到美国制裁。 =q+R
*/w7?QOv
封杀中国的商品类型高达两百五十多种,包括石油,运输设备,原材料,甚至药品。在法案体现出来的表述是:战略意义商品。 1a$IrQE
ydQ!4
谁来判定商品是否具有“战略意义”?,就是美国政府,只要美国高兴,连比基尼也可以当成战略商品。 *YtB )6j
wiJRCH
禁令一来,西方与中国的贸易往来被完全切断了,面对这种疯狂封杀,中国还在努力寻求对外贸易突破口。 r?p[3JJ;mG
jY/ARBC}H
1952年10日,斯里兰卡(当时的锡兰)冲破美国禁令,与中国签订五年橡胶贸易协议。 EyY],W1 Y
URA0ey`
这份契约,中国履行了,斯里兰卡也履行了。问题是美国制裁了斯里兰卡,如果有美分站在美国立场上喷中国,那你喷吧,但请不要污辱“契约精神”。 ^gOww6$ <
WULAty
一个野蛮成性的霸权国家,你跟他谈“契约精神”?那跟娼妇立贞洁牌坊有何区别? r<c #nD~K
=A@>I0(7
1953年12月,丘吉尔在百慕大通知艾森豪威尔总统,英国认为跟中国进行贸易,对英国人福利是十分重要的。 :"<e0wDu[
ZjD)?4
实际上在七月份,英国贸易代表团已经抵达北京。与中国签下三千万英镑贸易合同,周恩来希望更多一些,英国不敢。 @'i+ff\
'^iUx,,ZQ
1954年2月25日,丘吉尔在上议院再次强调与中国和苏联贸易的重要性。 T|;@T^
v^SsoX>WMH
7月,中国贸易代表团来到伦敦,秋天,英国代表团再来北京。 {~N3D4n^
4(=kE>n}
当中国正在打开全球贸易之门时,美国对英国发出了政治威胁,美国对外援助事务管理署署长史塔生前往伦敦,向英国贸易大臣桑尼克罗夫特施压。
H z@h0+h
oQT2S>cm^
如果英国迈开与社会主义中国贸易步伐,英国将失去美国的援助,并警告这将造成美英之间的政治分歧。 2no$+4+z
B>z?ClH$R
英国撑了一阵之后,认怂了事,美国给了英国一点甜头,把禁运商品从两百五十多种,降到了一百七十种。门被关上了。 o5swH6Y.)J
NQX>Qh
2
那么中英之间贸易合同怎么办?说好的“契约精神”呢? iA'As%S1
o0ZBi|U\4
英国企业也没办法,因为内阁拒绝颁发《出口许可证》。 /[K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