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r]~]-VZ
/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Bw[IW[(~!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otoAr(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XZ8]se"C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0K{(O=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HI2Vp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jr-
9KxE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MBQ|*}+;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37M,Os1( Uz]=`F8 9uX15a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I&s%4 ]A l)>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8Vt'X2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RcO.1@2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LLiU}MJC 3、长方形: [?2?7>D8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X9Ei 4、长方体 u'Hh||La"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L`rrT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X~\O]
(2)体积=长×宽×高 V=abh EgzdRB\Cf 5、三角形 W}(T5D" 3x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sq:vu@NC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j4=\MK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a/%qn-i|p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LKYA?=/V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f5jH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x&EMg!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h8Z@r~a/ (2)面积=半径×半径×∏ rO/Sj<0^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lC
d\nE8G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b!"FM/%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a^O>i#i (3)体积=底面积×高 !)}z{,Jx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
b=
;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cN\_1 lx?v
.:zl\ 7s}F`fjKP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F6h IG G 1h)K3
cC 和差问题的公式 hOdU% (和+差)÷2=大数 O\%0D.HEz (和-差)÷2=小数 "Z dI~ v&f\ Jv7 和倍问题 TKEcbGhy 和÷(倍数-1)=小数 <fMQ#No 小数×倍数=大数 7 VYhRC- (或者 和-小数=大数) v9t'CMU UvqnNA 差倍问题 @bnw$U`+ 差÷(倍数-1)=小数 7c@5tCcC- 小数×倍数=大数 &{q'$oF (或 小数+差=大数) E2S#REB4 }XCh>LvX 植树问题 e\*(F3r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8#1o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X?'_3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Vx
EqIK 全长=株距×(株数-1) >+:cTQ|q 株距=全长÷(株数-1) AB<bW3qf(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1/{9ywy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3F)M`g 全长=株距×株数 MdTu722 株距=全长÷株数 *r!qxiY=
r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5fmQ+2AC1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n|R Oo 全长=株距×(株数+1) ?PV@WrU>B 株距=全长÷(株数+1) Sj8fo^K50 'CG% PjCO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aan(69=jz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moMNd(p 全长=株距×株数 mFd|JbW 株距=全长÷株数 PklJU:Pu\U vP%:\u:{ 盈亏问题 d9T:0A`M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9qX:*>h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5.kKg=a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z>
N73 u plNw>rFa 相遇问题 2Z`Jr/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YelF
)Na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tA.`*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3i^Q=V Pt6d5EIG 追及问题 Vk76cV
D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6eNBld P!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N7;kWQH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bp}]'NA @TzUcE 流水问题 3u;0,:X&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zMO xJ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z38Pi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2[\E~^KU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s)sT\crP@ B.gEV*@ 浓度问题 [DtMT6F3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CT<z1)#@^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Z 2$S'}F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3E25BsL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MY(51)* ?dCJv_w 利润与折扣问题 Jt?`
(H 利润=售出价-成本 ~BnmAv$m[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0AhUH|]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W3R43>$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0p\Kf(|E*6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nwDGzC~y<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IZd~Am3f dXU6TCjU7 长度单位换算 sLK$H|%>m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TtUoY=)F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WWDwY@!u 1厘米=10毫米 r -uu`=, =
">0\# 面积单位换算 D<*)^^ 1平方千米=100公顷 lr
-+|>M) 1公顷=10000平方米 Q7mikg=1-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65XT^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ZA'0q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WaE%g |n(b>.X 体(容)积单位换算 z`]:\j'O3"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r>3
W&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NZwi3 1立方分米=1升 FIQHs"#T 1立方厘米=1毫升 4v#s!W 1立方米=1000升 CXi:?6OG =~21.p 重量单位换算 V[7D4r.j 1吨=1000 千克 eX0[C0# 1千克=1000克 A\.{(,;kp 1千克=1公斤 <LX-},?P x
Y}.mP 人民币单位换算 y'^b{q@ 1元=10角 gN<J0c) 1角=10分 /<o?T{z<- 1元=100分 IhK%.B{dZ 4NIb_E0 时间单位换算 "|PX5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aq(i^d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C?)-
]bF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Kzwe36O;?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L^PZS@Jf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yv$hIU2X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aHNn!9#1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5Rx>$~+d E*+]Iq1u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B?
XK;*]) v,iq,p)&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ydE}.0zN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o$}$Z&LK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jd}~#:FUr*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E3p6\*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VZ
js`d6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nD=N MqQ &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ykxAm\O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b1EYk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I.%EYAai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j"@7#tW U1
|{7
.R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u|Ng>lU 8N4E~*>C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cfvL*~5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3i9~'j;F3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GGyz{i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jgfr_"@A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W!* P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e&Z ?I2J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9vY5CxzC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A3.pz6iT>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i3$pqNe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h{7dLA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CC
6`D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mZjP;6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i|3 P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_) UnH
p_^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UcB2Aauji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un)PW&~E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w+XwPpM0.n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UGoB7TEfn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
o
6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h6;zAM}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J@ 8OU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W"tGCnd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g}*p(Tp9: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mfOGSd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k4&S{=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F$O$Y[ 全等 5hDPX\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NI\<C7_Gw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TR'_v[uK3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X@JH6U
r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d"lk"R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DJ!pZUO{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y_]JL;w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Pup%lO`.0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nV"X0&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n8M'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g$qM}#s0}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6ywOL'OBM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uaha)W;'9 一半 q3GkfgY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nM99AW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lb}&uZo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Zk31|dL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Z[0xs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1I8<6pi-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iD>H{1 h 平分线 WkPT6d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NpS =_QeNw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k#8E9/t@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r(zn1;zl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GB)< 5I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t&_X{!1X"w 即a^2+b^2=c^2 /?}2OCq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9?yw!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gMU%.%p2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0XA0b1V X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7(<r4{1?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hXD/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_k(&<1i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6E_YUk?KW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Q<lMG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v'8?
--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g{b'Xx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zV"'-iP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
@H<-`*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Mh}vr%0;)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D\4b,?nm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_93:_L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z<9Llew^e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7~L_>7;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w%sG^_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N
A2+].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IlQZwm~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O5*3
qJp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RYMk*)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RE08\gNIt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df&.!7_R`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G"Hj$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P ??N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_o^oi7G 对称中心平分 8,&Y\b`..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oZi{v]4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JX#0<U|L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qga?-oz,<6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yJ+NU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R|_._Btu!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nB4+*=$E+-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r,P`$-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y
QGd<(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NT9| ``^Z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5>~D3?IAd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thm)Mn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Q"1zcX L=(a+b)÷2 S=L×h R
pT7Nr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0lz!Nq'S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a o@CPB6N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9H+Q/Q*-a /(b+d+…+n)=a/b | S'mF6Y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ZUY3 比例 qtFHA+bO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4Wa*Pcj 的应线段成比例 ENFM``dV#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y'O<*~C(X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2{B
ScI5K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6Q]JY,+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9d!mGnl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rshUF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nt%p@e!,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v8C4BuwA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Hv%$6,/ *v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XnmBs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V$dhiP
z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h8fTB\7S\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Fj"/jdM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R;s<pZ^ 比都等于相似比 pfFHuS~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
d
RqheX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ZOdfr4uW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F;BCSoO4 余角的正弦值 <@Y`RqV +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wFQ9*|W 余角的正切值 eAG)+b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A-YW!BT4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f5/s+H!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QI78/gT,d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as[! 9tB]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3 QW\k~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F#.ph?W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o0MR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HCwEuz 的一条直线 {*K$gH$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f|~X}R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T*'WS!z 111 推论 1 b|\dHi2FT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Sar1NkD#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bo@,
B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9d3uWJ/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z8xBq%97us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4`")aM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W mx3@]<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Dd:^ {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c v!YE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R (Op|9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TS,~`O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A>_,tt
所对的弧也相等 ?MS!t6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Y)l=r^Ap> 是直径 {P)O#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J
:KU~`r 直角三角形 rU1Ri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h,,B"vPS 角 QH?sx k2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4b6)+*[O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Bi>]s%zp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Z8_PZo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s5)y%,E 线 ^|2m&2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A,3qjd,$ c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FwD
q@Oj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i>dFpJ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
iLX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jWdZ]0m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2HF`}H)H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g2A#BMe'.$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Z_[L5B]Gwd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B;KpO"+m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ZY_ 段的比例中项 )c532
y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1X9J[5|ll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J5Ti@(G5V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XCO8A\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h67{qY[J[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vb}c)w
dp?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t=fP^bJ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dEW= V"W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whj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_j/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HLO.A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3jHg9M23[^ 的外切正n边形 5Sb-Bn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bj:tmz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PX` xr1o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q4,/RZhzh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6E.[F\u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dXsD%sG@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s-~`Ao'
<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y`-:j\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By}<C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_CBMU'V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39arq "/ Gw`^t vJS}_j]_@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c:<a"$ oe!4ng[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s d = bw YGRb|P-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m)Wq*&,o a3-b3=(a-b(a2+ab+b2) }{Ra5-PY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Jm"W+! E |a-b|≥|a|-|b| -|a|≤a≤|a| +[4y)y`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D]N)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U]g9t<jD ?TI]0) 判别式 *p9k> )'J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U} w@,6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N7YCg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s_e*jM1 B![:fiR` 三角函数公式 mc{W\
H {SD%{ 两角和公式 ew]G@66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ekqS=KfWl;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7nP{a"4_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K`n;l
Vs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W_,7hvE?"H -<M+ $hK\ 倍角公式 KL$> j/qT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bQi+@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W>:MK-_J JVr8O`>T
半角公式 NQqNBI?cr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14*6+~38m&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4@;j<^@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e* u_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Bx6,U4o* 5".bM8o 和差化积 '`f+QP=`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a2/Mf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qL8#["U sinA+sinB=2sin((A+B)/2)cos((A-B)/2 c;zk
{dP cosA+cosB=2cos((A+B)/2)sin((A-B)/2) m_,Jbf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nGv:= H@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cvhwd\ |$~]|SK 某些数列前n项和 kp#XpcS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v5U'ky: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Nbv b_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aVHUj 1*2+2*3+3*4+4*5+5*6+6*7+…+n(n+1)=n(n+1)(n+2)/3 9}Ge@a<j qk(bA/+e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s)KlKh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O\
)Kg2 4t3>`x
7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H({m1v ~R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q4(%Q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FI*A+I4\ VE}r'MBk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KVUub'k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w-M.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7PBE(d%m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R~fk/T? ~$hR:I1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16 \)C/* .?LRt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Q>c
E G"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bm4Bq>*=U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q?@* o2q-x2uB %~,Fe7#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