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S_7]_GQ9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
K
CE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3,p!Fun:r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P(*S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5*z>ez2YQ7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rmg\Pa8W>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h2Q'5G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i_+Z
|Ls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aImzK/ j~'.XD={ >Tf}aI+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8u*<G
bKGI Zfs-M)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z83v
J*.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GgxPpS<ne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0eVE 3、长方形: Z=%
j|xE_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8~!E.u9w 4、长方体 5AT^puL]]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KR.;X3S}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s9C^Cy^su (2)体积=长×宽×高 V=abh a
4?A 5 5、三角形 0H_Ai=G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ld(60?z>FH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qT
?{}I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i9 aR#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W* LC3B^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iS`u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SGKAx<U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Ug*B[q/ (2)面积=半径×半径×∏ *<\`"C;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xOkdu
k]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f`4=Bl&"{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DX
M{ (3)体积=底面积×高 jI,[(Z>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IJf%OA>v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0Y oKSo &r[f ;|o
v7(7WfqP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E$%v);u ;Tbo
\Wp9 和差问题的公式 CDJ@Tdp (和+差)÷2=大数 7~2_'YX>: (和-差)÷2=小数 !$Uo$?gC th{J;a 和倍问题 K+Him]
b 和÷(倍数-1)=小数 U)dcemQY 小数×倍数=大数 yl$Ko (或者 和-小数=大数) Lv+{@) 1ZFKLI`V 差倍问题 45 biy(qa 差÷(倍数-1)=小数 A^aY-V 小数×倍数=大数 i&DbZ=n2 (或 小数+差=大数) u-~ec{oBu 7 2$S'O%,0 植树问题 DVd8Ix <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no
YB<;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j[p:gi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fV+a0=Z 全长=株距×(株数-1) |k~AGc 株距=全长÷(株数-1)
"'5(UiSFz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NMuwtG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R0f{&"i 全长=株距×株数 %Za}q]? 株距=全长÷株数 :}_hz )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JG _i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6So$;` 全长=株距×(株数+1) =Ji[ ;wy@ 株距=全长÷(株数+1) r 2:{r`ocM gb,ZN^3<-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y8]7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cK|Uwzifd 全长=株距×株数 3?E7\\/R 株距=全长÷株数 7"|
Qmyb J *LPv9) 盈亏问题 6zM:p/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L\mF[Kd#+T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rA;L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wi+)d
/J^dzvH 相遇问题 j+3\I>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23Cv
fP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EI=~*&t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0=,Nz ";U~wZW_ 追及问题 X!h>13fW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aH;AGbp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98U~L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e\~nqKCb {
{?-&
yA 流水问题 ]Q FI>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qz-
tXc,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IWYQ67Yj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A"r<$S6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k*_Gg Kjbk
zc1 浓度问题 'n h^;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Sk
EI51]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NhG|g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Op0*tj2i),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4lPO*:/ Um/l{:S 利润与折扣问题 {5VJprTbv 利润=售出价-成本 (pH)QG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1#oVl
!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n>.Y-=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 as,AX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8`S1E0s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lAnOO5@8 ksq4t 长度单位换算
~;?mD/0k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n\;
;T1rM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v[|-`e* 1厘米=10毫米 I{w(`[Nxw* }S iR;2W 面积单位换算 bR3Crz(9G 1平方千米=100公顷 glC,E> 1公顷=10000平方米 i).Vu}W#S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A
c`H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x((u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E"w9~ Wm1dFf.> 体(容)积单位换算 iq3)}hGo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 *tL)qKDc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O+&;,R: 1立方分米=1升 XR]bd 1立方厘米=1毫升 wHbmK 1立方米=1000升 ;):;H?WS|A `Fcr`[ 重量单位换算 `Ku:%~$/ 1吨=1000 千克 "(jD*\8x 1千克=1000克 NtGJpT4YX 1千克=1公斤 T=/c0#Q|q #i~P])%gNP 人民币单位换算 0;x&\x7K 1元=10角 -
f
? 1角=10分 hXFT(J= 1元=100分 KsGW@Ho: I3
6@x`f 时间单位换算 OM.-apzC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RQ0^
1
R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b
B#QIXY/L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A*BN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KF I~Qk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V>]95RX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g<"@SS+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ms3" <IIz-6*V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7x.j:{2 <f
(z\pi1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yVVyWte,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2aTq?ZR|8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Lp%J:ogV`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NEIF1(: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aHSXI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zH)R0!eG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C_3,|Zq?|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F
u5zj\0J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 =O`5V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cQ$[Ba S?Cd,WxT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mm_)=Ipj> `i|!wD,=\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XRV~yBIS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9 ^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fiV xn Q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AA R2=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K!AA4!eUzM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w
nBvJb]4l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h}|
.#!C3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 [i3cn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i~E0p
,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nKd'5f1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U;kNo3=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o
_cx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fhn$~8[_A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6"U('y>n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6 _V1s1F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l`#rhuy`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hu'}F{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5222"yn"c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CE{2\0Q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7
2i&-`&4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Cn=#oE8(A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1
jLQij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Fm-$M-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pzt<[;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 Y4wdG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mqo%{SO 全等 DI(X B6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Ief4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CoueH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w15a~\Qu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qYoU\y7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J:)ml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7*K2zu3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KCpq<A%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
2U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A;X3z-[[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zA?AX1%Wa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I
]+OYWp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3u t<o- 一半 jHob{3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fN/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Mi
NEf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zk1]?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ouyZh0G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ZUj1vf6I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8 # BR\ 平分线 7[ n
|3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D?dS/agA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g?iZ RM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KQ/ c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mS}.?[d"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iH 即a^2+b^2=c^2 > {d9z9O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L{1[:a)']B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oNYFbZw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 r-rIW5\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 Y{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4h?@D_{k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SnX)&>B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CXGMc)#>f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P_H2[d&/>D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A|PZ<WAY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Hi2JG{i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qqCpg4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H`k
YDp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hZ.K"@7{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Ve9)?=!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N\D^`iQ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pm9sI4S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mYfHBW: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OPF3W3z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OW6dK#CFt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1hCi!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bz
7?F!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_J2?B?S/j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OZz/ip-!lc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Z6M
qcAJ3j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Zcw<USF8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9]T61Z{OW1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0Y
cL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u
yJh 对称中心平分 a;a1>1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nm_taER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s"].Xm^2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U:@tdH+A7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C \5yo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jT]R"U/Q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bpS#ZgD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N9Z;_&^.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ert42fN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mQt0?c _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Ocb-*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PB*G#2W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3=?,Dv0P L=(a+b)÷2 S=L×h toU<InN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d~6UJ=]@8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EqBTN07dZS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N/#x /(b+d+…+n)=a/b *6][[)(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r
p
H{y 比例 <Vt"%C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Hd* Xl 的应线段成比例 uwi.Sg11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Gh6U<;V?*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U)iBeYW: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k|RY;
8_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i )n1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Q\b6
7Ch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JoG(Nk]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cb|hIn\>7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E:B<_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1:yil9.\*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fSS)\H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y"LFoJn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F_ -Xx"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BbCW3!( 比都等于相似比 1Ke9H!_P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jrS$!cEo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oV9{{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sUQ
Q/F6 余角的正弦值 M@G\b^ "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y-!h@( 余角的正切值 ew,okRCN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A!^r9 ?<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gw">xt5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f6\4,()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jQ^8S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s`G}MU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s^.tj41Gx}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lSoAw-@At8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o*E32#l 的一条直线 n'j}u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F%jbnKd_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4c_51 ` 111 推论 1 <Mj{pN3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
=yv m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NU'2QSU8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X>pCkGE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4kES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1
>w\21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S|KUh|=Q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md5G$*%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0k_3]Li=(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Q\+w,pJgN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uK#
2vgT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gAL_/_ 所对的弧也相等 <EE^ KR96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B7Zi|-F 是直径 M(C$SB>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p<mBC2!% 直角三角形 9GT}_
^fb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h/2-pQ> 角 Gr}NgyT<!D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S !lrnH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I+$KjE+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0ap'6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6Hy_7\$(- 线 A42!%>PB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zmu+un"\j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sjW'~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u|\?6fz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
M#LB&Pe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7&b)"y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kaoiSL<[6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xh#pw2v7V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5XOYb?'v.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p/l">d]+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xScVOdP 段的比例中项 CbxWK#aMmB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L&=r-\.ev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_KT'W!7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m;1/+qs
0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e)"!r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V_e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Y]`o-dV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RU/SJ1wM"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w /PE )xA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I#]pk!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nW K7*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TI2K_'
的外切正n边形 VV5
4$
a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QX&Y6CC`]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iv]
,:|Mbd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KHY8y7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2 p
}I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xzFQ)t&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v>mK~0.$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Brd9"M|d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u"wWekB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PRBlf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py%~Qz% =w:)AWZ rXBCM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UUvCi+W " j_cI-@6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C<p^#g9. Eg}U.ss^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Q`;eI
a6U a3-b3=(a-b(a2+ab+b2) xTH3g^E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OZz!8-|wE |a-b|≥|a|-|b| -|a|≤a≤|a| @)!N{x?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P1^|r}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cf^ i!X0 3xdJ<Lrq 判别式 U9Ea}aN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gi@Sr5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M
'%zA;Wl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pp{p4Z $Xu/P5 三角函数公式 V[Sj+&e& M} ri>o 两角和公式 #_K<-m%9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d.Ccc/1-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K3WaBcm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A>mk0P)~Q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l 90 lP Akws I@@ 倍角公式 FJKlqM5]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QctzIC#;k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Jf#-OlEQ 8\C][ y 半角公式 z;/8R7L&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_ShWCU-~Z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D6fd(=t1Z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8^_e>q*W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qG-)2
t p&4n"hC 和差化积 2}*8( 32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J p^#G2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G;[O~N3n. sinA+sinB=2sin((A+B)/2)cos((A-B)/2 T-+ uQ3 cosA+cosB=2cos((A+B)/2)sin((A-B)/2) -0]%#(E%`h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n\P S,[1R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1O`
Rd{tn Hr7pcz/#l 某些数列前n项和 BG.sHI{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mb%U~Na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Z.x]6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
uwth 1*2+2*3+3*4+4*5+5*6+6*7+…+n(n+1)=n(n+1)(n+2)/3 9HPwl Eht8~"fj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LCzeE7x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5UK8L yh|+Usa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RAyi>\e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9:=:P>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C(z'oi:f 3^$=XrD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2
}1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m],.w M8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 sQ&5-i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gq4X(rsyD L.JL4;U P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fZo9J9 \D]9:BNJ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i\DU<lD5VN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s%>8y\MaK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C?W}/r[ GDiyFTr lOe|]p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