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eq=4N=s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j ]HE>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MHNe>C-!q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LJ
l1v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H%~
Q?4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s*+ZYPk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1 mHk =J~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Gt5$6>A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pVz pN8! @tQ2E}psP, r./z,4A`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K#;txzi /Tcb\:`9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wQw-:f-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yD"d =z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7*g(@d 3、长方形: k -]xSKG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j,Bq5At 4、长方体 zf7rF}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S[.5n]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f]!O@.~ (2)体积=长×宽×高 V=abh TnxU/) 5、三角形 7%YYr^d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X{'wWWZC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m!s". ?[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9;pzzZ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sZEgsrJh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Yr|K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gDj_KKd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IrUi
Eq (2)面积=半径×半径×∏ &@"w-M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DS\!0T-X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rr)9Y][l}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dh?S[|
=' (3)体积=底面积×高 NlMQHma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XqX
I(q^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W8au" 4)E|&)-fu8 :@WLGK*u.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dv[\.T`LY cb4b,Ri 和差问题的公式 J5-rp| (和+差)÷2=大数 &]*|6cR$E (和-差)÷2=小数 1>yha
j(K aa!a&L|! 和倍问题 ?KCxrzf 和÷(倍数-1)=小数 }JH`'&3 小数×倍数=大数 x57'Cg \ (或者 和-小数=大数) *XOS. $zGz -sx-7LKi 差倍问题 gb9[Meg' 差÷(倍数-1)=小数 VlV)$z_ 小数×倍数=大数 i&1U4q (或 小数+差=大数) excrXx _&K\D
p&@ 植树问题 -g<cinNSp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gTuX *7w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tnNZ`]qY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mvOR 全长=株距×(株数-1) Lv^a+' 株距=全长÷(株数-1) bWUS9WT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v2(U(Tt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sxt`0oE 全长=株距×株数 ]'E}
株距=全长÷株数 R;.d/U|av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w2@"PGR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9g4QVo| 全长=株距×(株数+1) o6:45 株距=全长÷(株数+1) jvWI_Fto +&?'KZ+Z_v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7Qt2gf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l&$*}yCK 全长=株距×株数 |9
x%gUm 株距=全长÷株数 H}(=?}
+ j
Pj2 盈亏问题 GA7u5D"0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KKV)DExv?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xmZ|f-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7_1W:-A7W 2!{N[*) 相遇问题 "u,sRbL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rEg+i@~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tw]/,>\G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GtG&yeB {QW-g 追及问题 :(
+]b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TXx'7[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b%<16 4i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v=j>^FZ yX3PUO9 流水问题 G u6[{u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phe"JNML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gUmq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IF& PGo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Io09W ^ G1p43 浓度问题 98jD"*W5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F"Uh/EO<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nxD'r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U~Xf= f_Q$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tb: !>q?dhw@ 利润与折扣问题 _,t&C7Yf;
利润=售出价-成本 R[6 r(h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BjwMb&a;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v^;-@ddr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V7(wu 6@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7<fL[2-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5jKX 5r mQFa/7FX 长度单位换算 exsQmbj* %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0aY;D2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vs+We*8H 1厘米=10毫米 G^ K*+ xa'
nJ"f; 面积单位换算 AmgWj/> 1平方千米=100公顷 9y;y7i{>? 1公顷=10000平方米 m&,bC)}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xp~YIeSg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wsD7;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8IpxOA#jQ 9N<*S'Z 体(容)积单位换算 HKM~BL
"X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zLo;.X[Y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t2Ip\>;9f 1立方分米=1升 KxGKA 1立方厘米=1毫升 }z8{B3K 1立方米=1000升 |x*{fXdMhr B,w:DX 重量单位换算 nD(w @c? 1吨=1000 千克 P4i3y{$V 1千克=1000克 TS/C
p{ 1千克=1公斤 KU*`f{| ~@[(U!G 人民币单位换算 ^P]?3U\nj 1元=10角 C+T&O 1角=10分 7:# 1元=100分 r+SEw ; O{Dm;@J-aM 时间单位换算 $+
0=GN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O!T!J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lGl[^
0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pN;J)H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S_ZLTcq<1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7N!tp,?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Al=(sHc'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_w
\Y{(k ip<15
;Z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0T 1HQ _r~!O$2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jC#`PA3m=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G OH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56"#Syj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s bs[=
LW4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 *AJ+K._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o?;F.W_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rHB&e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8mD7xsg$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b{zAJ`|#[n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te4F"
SEf -3u@hp_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A0 [_ /rn"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h=!M6yap<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Gg'<Q.
H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
x>I-
3G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MJy;GzJ O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P"oYC$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F\zkyk4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f<'n5}{RO0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Sb'N];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a$~IQ2$|6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yf|N!9G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E(7@'d{o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G`9cd\^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B8"ODV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I'f3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a|8|@,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SAk:3.#CV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LoMt ]H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jsB=XM/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b5T&-C<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gH(/
pFX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vYYS.ve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X3 gBGY)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K[*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f`WDL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_{[k[]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 a8:Y9I 全等 '.=Wk^,
Ua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xL;(Fqu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I93 ~8wQ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f37ji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W^5<XX,ON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20$F$YYuk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X\o/i\ C}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c*Eok?O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J-3_9I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dMey/A/VYt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DJ|9D^yf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pp
*bqY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0m]~J_ 一半 aJEbAs}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Rd^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AD~~e%
s=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R.91v4J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5{
8x*PSl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Y')O>C0~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pQk=x T 平分线 ^fFtI?.6jI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q|?f?Zl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s"pR+)jf1D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D<:N*9i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3Ne9%"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6F@zCv"w 即a^2+b^2=c^2 i7i|370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YtV |e|aD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SPfD2%jjC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fG X1y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5[('&[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 3C* P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 7')G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muL>g_H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pg}~vb"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LvSP #$f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V?U%C%C|e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yu.{Jn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JRHf.?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sKe9at^E]>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yjGGqz$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Ev A\f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zA2%cq<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Uuwq7oFub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A/ 7r:yO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vSCR(n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gJ<@;O8zu0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6 {b%Jfo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l*F!~J3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Wv6z%r<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HXD*zv@ *6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Es.toOH$S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citwMW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73'U#@g6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IyrZez 对称中心平分 R4&|t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io;K]C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z^BKb5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YRg=yVo2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2$o2.$i81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V}vl
2o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dhdTQ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L4\SBO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R59e
&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ipx@pNW;"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3I'M6WA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 l :mN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l9M#]*{ L=(a+b)÷2 S=L×h }2-[Ki yv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f28gE7Y\a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3g?MEM~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f?/|;Zo4 /(b+d+…+n)=a/b ${jA+L<J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Tz'9l 比例 nQ:ml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l)}E 的应线段成比例 *,O
:>Z5I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A8_\2'b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O;OSZ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kS@9c _3S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r24\DvS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I>A^5nk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ZcUh[5:|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4]Un=?)I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V-?sek{;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Paae-EmC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P@gu~!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U@o2gjGN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2(+
RIu0d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OVDMC4K2z! 比都等于相似比 m1^dT_7Z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f\!'PI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5^vw<0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n/KI"qa]9 余角的正弦值 t!J";l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XV74Fl 余角的正切值 Uq9,(tV`6g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s[0prm5.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SYPu,ZT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G ;PbTsW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Iv\jhq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Mr)]5K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MK'\E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F?\uC2)'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btUUZ"q< 的一条直线 y8<
lp+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25ay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c,6<7 111 推论 1 E[SV*1)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sh',"S#=@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IpV'%nX;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L #t-KLJ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IgzCh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o{ ,ba~$.w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
I{R[O'8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vY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DBj;P|L_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fio<mqi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O0K@M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OhSt6&+ 所对的弧也相等 4FfwpO3,Ku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 M{kA- 是直径 BxSk%$J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sYAG,r>h 直角三角形 xm<5S;E5U4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vXA`)Ns 角 [JX}1%NA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1Y H4a|bc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M9uH&CD6U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N:UDbLjw~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H$k![K6Uj 线 N}8HK^n*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Ft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Cb.cO$i;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JL"
3#p}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qB+:#Yrx/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q3,P|&T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ERRp3Ee?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xAM[h&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4|n-`: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DuTlYXM
2^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_'?8s6 H 段的比例中项 2.
HZ+1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aeKtCs(.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0
ll4"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USnD7I/b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eZ8Y"i\!y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A
E|j`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f@xA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tI d#/Y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J9b?}-O)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Ev$-P
X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Z-? Iip{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WSf{k 的外切正n边形 9,iq"dQ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O4b-A3: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sx;V,"Y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9E->;0-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vWnHC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H3p4,Y}'#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vOvxQS}dBp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aauW?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tj"v0u?zW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h 7(H%(^_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WV_`Rx# ]X>QLD0W e 5WdK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QMy&DtS >6.[i@RmWU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f{+LCMbC6 Xa? 6#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Lyf? V(S a3-b3=(a-b(a2+ab+b2) zVc7q7E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hr~qt~Oi |a-b|≥|a|-|b| -|a|≤a≤|a| \,@Yl.,+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T#8N7J>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V'HlAQr /ygUd8@ 判别式 #VQGN2bK.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y?D1o^r8W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
nuH;r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K7-H Ovaj":L 三角函数公式 .236d^l +e
V4g2w) 两角和公式 4'}_qAT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b=eC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v$.JmL0^J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u[c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lv:hz '?vgp 倍角公式 1OiZNuI:E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T>%uRK$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s60:0 > 0%A(dJA6 半角公式 NE=#5?6%g7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Qq;m"M /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_Cv[`e.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oon}_MdRd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uI hxMX M0;t%*1 和差化积 K-"HcHuF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q/rHHuY}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3zA8pI w sinA+sinB=2sin((A+B)/2)cos((A-B)/2 X-G~/n-x cosA+cosB=2cos((A+B)/2)sin((A-B)/2) V<~_OF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g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s0`|G|.}
rHC+nou 某些数列前n项和 ={mPg+Ei'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QC\,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IoPU+1b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W[1f]w3 1*2+2*3+3*4+4*5+5*6+6*7+…+n(n+1)=n(n+1)(n+2)/3 S2At$47v Pt PGi^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YaY;o^11/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f}9PEpa,Z !7Yt`l$$z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H/^TXqQ8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 h<? /Krs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lH,]ZA./ Zgy2Pot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LAK-!!0X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qb_/#Bas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c<]9F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NU)`js xu_XX#9?b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U
uOLv;v U'h[{ek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6'No4[F
4n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JT.\f,z&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Gw\G+T?M- VtzyB 'sjJS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