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0513
-
- 注册时间2010-10-01
- 最后登录2017-07-26
- 在线时间97小时
-
- 发帖553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36
- 威望725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1、 每份数×份数=总数 总数÷每份数=份数 总数÷份数=每份数 z2lEHa?w 2、 1倍数×倍数=几倍数 几倍数÷1倍数=倍数 几倍数÷倍数= 1倍数 {r!X W 3、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速度=时间 路程÷时间=速度 |F 18j9 4、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bJE$
>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BK1Aq3*) 6、 加数+加数=和 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mmj6YQ0a 7、 被减数-减数=差 被减数-差=减数 差+减数=被减数 D 4\T`j: 8、 因数×因数=积 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3;J)&(j0 9、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商×除数=被除数 h[O!kwE {~ngI<
oLXQ#{([ 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T;%ceLD woqP&8a 1、正方形: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边长×4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3%W
R 2、正方体:V:体积 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wz P")}[0 体 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 L>mv\D;o. 3、长方形: ~^Y(f'{ C周长 S面积 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 S=ab pPdOwK# 4、长方体 U\ A*${ V:体积 s:面积 a:长 b: 宽 h:高 |H4/a;]~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IB~lw (2)体积=长×宽×高 V=abh \;>idbV 5、三角形 O
W12m{ 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2 s=ah÷2 &v^LxLt+s 三角形高=面积 ×2÷底 b}[W[J}` 三角形底=面积 ×2÷高 E}$K&<J'- 6、平行四边形:s面积 a底 h高 面积=底×高 s=ah vK?{Z^J][ 7、梯形:s面积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RLK4l 8 圆形:S面 C周长 ∏ d=直径 r=半径 'J`%[,@V (1)周长=直径×∏=2×∏×半径 C=∏d=2∏r zF[>K4 (2)面积=半径×半径×∏ `_;VD?")*l 9、圆柱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c:底面周长 zV }-_u.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3Yd)Fm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An e.sS (3)体积=底面积×高 H+>l][ (4)体积=侧面积÷2×半径 i+V4_
` 10、圆锥体:v体积 h高 s底面积 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ZdD]l*.\i P:")Qb2 Rz!E=1Y$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AY`\G m{bw(+r 和差问题的公式 e>kw>%3bl9 (和+差)÷2=大数 +FoR;v)z=F (和-差)÷2=小数 X192Lar t3 q0|S 和倍问题 =kspHP<k 和÷(倍数-1)=小数
C9q
`x2 小数×倍数=大数 =y/VrF.bV (或者 和-小数=大数) ^vmyiF
Tl!}9/Q5E: 差倍问题 o|
nj2 . 差÷(倍数-1)=小数 /L1qdkG 小数×倍数=大数 5[|MO.CB$ (或 小数+差=大数) .hCOi<wB 8L?35[]e 植树问题 :B<lDcFKJ 1、非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主要可分为以下三种情形: WJ+<&6W8 ⑴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要植树,那么: 5"[Qs|VjA6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EK^ld!g( 全长=株距×(株数-1) &zF1&J58z 株距=全长÷(株数-1) N(]>(S
o ⑵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一端要植树,另一端不要植树,那么: 7
C5m#e3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m*BtD-{ 全长=株距×株数 ~pqp` 株距=全长÷株数 EnrRnVB ⑶如果在非封闭线路的两端都不要植树,那么: PQ2u R
株数=段数-1=全长÷株距-1 RJ%~=D 全长=株距×(株数+1) *HwTq[y 株距=全长÷(株数+1) l*]L=rC IdlW[h3`[ 2、封闭线路上的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如下 ;!k1LfN 株数=段数=全长÷株距 m3k}Q3&6Z 全长=株距×株数 *p.P/w@1 株距=全长÷株数 \7}X^]UV x $siiG|)C1 盈亏问题 :LL>C)(f (盈+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B=/*8,u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vTD`Ja#h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量之差=参加分配的份数 8yH) 8:w yS#LT3>l 相遇问题 bYEq`kjzc 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h~MIpWR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cll? 2 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SZCFdb pt;kN&A^ 追及问题 L`ZH.fN 追及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Ve&(izI
h 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 wL2d.$?TEg 速度差=追及距离÷追及时间 @^vVou_ C
W Y'q 流水问题 g|PVOY+|^ 顺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tF)aNtX4^ 逆流速度=静水速度-水流速度 I hvL2zB 静水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Jgz#d 水流速度=(顺流速度-逆流速度)÷2 =^P<D&%q 3`&2
- 浓度问题 j`\} xDg 溶质的重量+溶剂的重量=溶液的重量 iaq0\d.[7 溶质的重量÷溶液的重量×100%=浓度 D'>yu"
溶液的重量×浓度=溶质的重量 cvbv\G'aT 溶质的重量÷浓度=溶液的重量 1(Kd/%]{ $b#"Rv 利润与折扣问题 u8*Uia*vwH 利润=售出价-成本 h!f7/)|[o 利润率=利润÷成本×100%=(售出价÷成本-1)×100% AG#5_0]P~ 涨跌金额=本金×涨跌百分比 j+n1k^jC 折扣=实际售价÷原售价×100%(折扣<1) =S-'*F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7:1c5F~M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20%) 5vL]Y)l EY(@R2~#J 长度单位换算 AR?J[e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9z,?DBMvc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Nvs8t% 1厘米=10毫米 <dzE5]%\ ;fhFv&`mE 面积单位换算 Xv'M\T}6C+ 1平方千米=100公顷 *N$#cz
1公顷=10000平方米 bf
`4GD(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tLpDIA_8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_?3bBBy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4
~17s`+ bgd1j,PWbW 体(容)积单位换算 EM*YN=S o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B_[^<2_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Ftm%@S ? 1立方分米=1升 'Z-jj2t} 1立方厘米=1毫升 YXJjqH3 1立方米=1000升 ;b$
(T5 6ZVJ2xs[% 重量单位换算 v.+-)RLQg 1吨=1000 千克 =@m|g ) 1千克=1000克 74%,v| 1千克=1公斤 .h^."+TJ
aF$HF;-y 人民币单位换算 -O_5OT4 1元=10角 3_IuK6K2 1角=10分 x~}RL-Y2o 1元=100分 }@V(y9K Q^8C*ekfg! 时间单位换算 Rtn.cSd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v"L<{HN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W:P4XwR{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2Ni$
(`"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Cl]E rg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Jjz:-Uqq2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dPF;.6_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E QRNbA aU2O5 z& 小学数学几何形体周长 面积 体积计算公式 m5sgcxt/ {vAq08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GWeu0b(~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a Kb2:1EQ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S=ab -lyT8qZ:(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S=a.a= a A1p;Ye>o~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4.7ePbk[E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P}H7W
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S"w$#"EJA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l-Q0wg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Warz"n]iC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n;:r fAf sKO* 常见的初中数学公式 <UG}P \N PKu+
$ 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I<*R0Qe 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b:>(U. 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E> *Mn 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 z@$7T:H> 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 ;y?,myO 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7vV3"uns 7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jj#K[@u 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7Ni bZX0 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v\t$. _at 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Kw*L|5 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LI?rz<H!D 1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r}9qK%C G. 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jJ5us 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L^)&"6oSa 15 定理 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 16 推论 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 X#(?V[F] 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G
LL, 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x<"e} Oo 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iy8UrgG;l 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A(8(% 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 ekfD+X 2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dapQ5JT/ 23 角边角公理(ASA) 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u9e A"\s 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y'c*NS 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r 9@W8](\ 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 H;}V`}c<` 全等 J(S.iTD 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w/N.#s^ 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CJ&0<Z}{m 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G;FY2;adK 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 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 l.lXt
o.6) 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q?&vV`PG5 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 )oa6;=go 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 Tm@m
k 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GAjJ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C]-Z+9Vvv 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iD_NpH q 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OUe@U;l{Z 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 y`=A$>A 一半 #OH-LWZh 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 uA:|#mO 39 定理 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D2~e@J(K 40 逆定理 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iU{F\> 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 H__9%p# 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 c0u!V+V% 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 'rU
[V+ 平分线 ;]MHU/ 4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 y-{^L`%Mk 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 $r9Sn 45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 \A
_g 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 1A">tgA1 46 勾股定理 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 [z`U9J 即a^2+b^2=c^2 @Wy>4B^ 4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 _5.^A&Y*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t(nV4uDF 48 定理 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 W=o90TwbN 4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A6O*# 5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 }V?SedsY 51 推论 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 Xf9<kbRw/ 52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wx;!9 53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KQ xKU?b1 54 推论 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 zO2Z\E'%. 55 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 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Uw5z]Jck 56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v?)JM+ 57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h#oF@\ 58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bQb>S<PT 59 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 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Z}\;a{vZ 60 矩形性质定理 1 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Z$heYP:w 61 矩形性质定理 2 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ju(&v*KA 62 矩形判定定理 1 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a;JQ: 63 矩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p}!rPd* 64 菱形性质定理 1 菱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k#E D#']N 65 菱形性质定理 2 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并且每一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h{yqNl 66 菱形面积=对角线乘积的一半,即 S=(a×b)÷2 Q! ] 67 菱形判定定理 1 四边都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goeWZ O 68 菱形判定定理 2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 v-X1if1% 69 正方形性质定理 1 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t&wtw 70 正方形性质定理 2 正方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并且互相垂直平分,每 ?I`']|I 条对角线平分一组对角 X&t)S?eCos 71 定理1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的 kh 17 72 定理2 关于中心对称的两个图形,对称点连线都经过对称中心,并且被 2Q)"~3 对称中心平分 #~q{6()e: 73 逆定理 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都经过某一点,并且被这一点平分, rFSLTbTf 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一点对称 mKPyM<Q 74 等腰梯形性质定理 等腰梯形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 oKiBnj5J 75 等腰梯形的两条对角线相等 L\5j"]
}` 76 等腰梯形判定定理 在同一底上的两个角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7Cx%G/( 77 对角线相等的梯形是等腰梯形 Ezm ~SY 78 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 如果一组平行线在一条直线上截得的线段相等, Txfu%'2)e 那么在其他直线上截得的线段也相等 MVH^["AeR 79 推论 1 经过梯形一腰的中点与底平行的直线,必平分另一腰 ZyT9y 80 推论 2 经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另一边平行的直线,必平分第三边 d5%A64? 81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 m
,)4k&d 82 梯形中位线定理 梯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两底,并且等于两底和的一半 "MKgU[t L=(a+b)÷2 S=L×h ?Il$f_"B: 83 (1)比例的基本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d=bc如果ad=bc,那么a:b=c:d "o`N6@[w
^ 84 (2)合比性质 如果 a/b=c/d,那么(a±b)/b=(c±d)/d ]6p?mBuQ 85 (3)等比性质 如果 a/b=c/d=…=m/n(b+d+…+n≠0),那么(a+c+…+m) 8,#v7ns}# /(b+d+…+n)=a/b kp[+Iun? 86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 4\Y2{Z>P? 比例 }f<.07 87 推论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截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 b|wCR% 的应线段成比例 ykxjT@[ 88 定理 如果一条直线截三角形的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所得的对应线 IBC
P6[ 段成比例,那么这条直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 ]0zXpMNI 89 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并且和其他两边相交的直线,所截得的三角形的 9n$GeRO 三边与原三角形三边对应成比例 sE-E\+ 90 定理 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 %?y ?rt 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5;jUmF@ 91 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 1 两角对应相等,两三角形相似(ASA) &n6mXFF#>P 92 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t{3IE 93 判定定理 2 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三角形相似(SAS) V(A6>0s$| 94 判定定理 3 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三角形相似(SSS) ]k_@F6 A 95 定理 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
7<oLe3fbM 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sbrU;X_S 96 性质定理 1 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与对应角平分线的 'u{m37ZJ 比都等于相似比 x;l\#x/< 97 性质定理 2 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uY,&lX+! 98 性质定理 3 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 99 任意锐角的正弦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等于它的 m]+g[L?- 余角的正弦值 Gb<)U[Hfd 100 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 1[a;2xA~ 余角的正切值 t%n1TY, 101 圆是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q 102 圆的内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UBrYN'QRNt 103 圆的外部可以看作是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S>aN# 104 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 Ja|! fT 105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以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半径的圆 ioIUIp+B~u 106 和已知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着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gpe^G64c` 107 到已知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这个角的平分线 Z'>Xn^ 108 到两条平行线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和这两条平行线平行且距离相等 IR?ICXmtx 的一条直线 R>To
L 109 定理 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确定一个圆。 Y>{K2#k 110 垂径定理 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jtV{Lf3< 111 推论 1
RN'|./N ①平分弦(不是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j>+x|!k ②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eRD?O ③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T+f``RcK 112 推论2 圆的两条平行弦所夹的弧相等 Z+=W gEu1 113 圆是以圆心为对称中心的中心对称图形 jnYFA[Ab 114 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 A}FEM[2 所对的弦的弦心距相等 D!ToCVo
s 115 推论 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心角、两条弧、两条弦或两弦的弦 OA_:_%a( 心距中有一组量相等那么它们所对应的其余各组量都相等 p V(b>O 116 定理 一条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它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LXG,IG 117 推论 1 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 C+cSy'VIK! 所对的弧也相等 )$I;)`q 118 推论 2 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 的圆周角所对的弦 @U_w:Q<9u 是直径 Ajr]&H4 119 推论 3 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kV(}45i]s 直角三角形 ce/Rzid 120 定理 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并且任何一个外角都等于它的内对 M ZB0vdx 角 bPAp0}{Fu 121 ①直线L和⊙O相交 d<r f[HhLAVGK` ②直线L和⊙O相切 d=r :O{`!&[>L ③直线L和⊙O相离 d>r }L{en 122 切线的判定定理 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 *{P"
u(K 线 ync2X{
9D 123 切线的性质定理 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Fa,a)JY> 124 推论 1 经过圆心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切点 =K =FzV'_~ 125 推论 2 经过切点且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m\__Fl 126 切线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切线,它们的切线长相等,圆心和 0iinr:=u 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切线的夹角 =GTltFqI
1 127 圆的外切四边形的两组对边的和相等 T/V8&'^i 128 弦切角定理 弦切角等于它所夹的弧对的圆周角 GNA:|x 129 推论 如果两个弦切角所夹的弧相等,那么这两个弦切角也相等 gdRwh 130 相交弦定理 圆内的两条相交弦,被交点分成的两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Rgw\qOb 131 推论 如果弦与直径垂直相交,那么弦的一半是它分直径所成的两条线 ^TJn&k 段的比例中项 H*!j\|v0 132 切割线定理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切线和割线,切线长是这点到割线与圆 5u
MP31 交点的两条线段长的比例中项 \Q|1I 133 推论 从圆外一点引圆的两条割线,这一点到每条割线与圆的交点的两 4$+1jjC]>~ 条线段长的积相等 G@oY2sM" 134 如果两个圆相切,那么切点一定在连心线上 >lU[
lf+/ 135 ①两圆外离 d>R+r ②两圆外切 d=R+r ③两圆相交 R-r<d<R+r(R>r) 3aQWzEnh ④两圆内切 d=R-r(R>r) ⑤两圆内含d<R-r(R>r)
4iBp!k7 136 定理 相交两圆的连心线垂直平分两圆的公共弦 :t8(w>oW 137 定理 把圆分成n(n≥3): M])Y|}wv8 ⑴依次连结各分点所得的多边形是这个圆的内接正n边形 >;dMumX ⑵经过各分点作圆的切线,以相邻切线的交点为顶点的多边形是这个圆 Y5$5qQ 的外切正n边形 @mW: FVI 138 定理 任何正多边形都有一个外接圆和一个内切圆,这两个圆是同心圆 j08}5Eo 139 正n边形的每个内角都等于(n-2)×180°/n aIpD
f|
~ 140 定理 正n边形的半径和边心距把正n边形分成2n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 0"(5\T 141 正n边形的面积Sn=pnrn/2 p表示正n边形的周长 KcglpKV` 142 正三角形面积 √3a/4 a表示边长 G)';ucs:, 143 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有k个正n边形的角,由于这些角的和应为360°,因 0
ML=] 此k×(n-2)180°/n=360°化为(n-2)(k-2)=4 QDRSQ[ \ 144 弧长计算公式:L=n兀R/180 &7!&]kA+ 145 扇形面积公式:S扇形=n兀R^2/360=LR/2 ^!L'Aoy;E 146 内公切线长=d-(R-r) 外公切线长= d-(R+r) Pk7Yq:avL Ka&[
Oz<w r;t0+aLc* 实用工具:常用数学公式 q%w\UAqA .vj`[?T 公式分类 公式表达式 3gaijVN S
"R]i 乘法与因式分解 a2-b2=(a+b)(a-b) a3+b3=(a+b)(a2-ab+b2) NQ_H-D\, a3-b3=(a-b(a2+ab+b2) lplEQ]J| 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 }xn\.
M:ic |a-b|≥|a|-|b| -|a|≤a≤|a| WLQm|C,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 v9(->X' 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 ce\]o^4 4*g`!~) 判别式 p3`'i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H2l/9+ 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P}KN*Hn. 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z$vF 5vj;lJKcd` 三角函数公式 _|bIl%W;\' 57Q^"sl 两角和公式 yo`Jp$G 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 %kS +n_* 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 V]t
ucs tan(A+B)=(tanA+tanB)/(1-tanAtanB) tan(A-B)=(tanA-tanB)/(1+tanAtanB) U,yU-8z/ 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 N0oBtGb ^rMkCA@;TZ 倍角公式 -~~"}u 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 a?.hvI 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 -tAdA2?G J4#t1P@Na 半角公式 ZWQrG'$?o8 sin(A/2)=√((1-cosA)/2) sin(A/2)=-√((1-cosA)/2) Kgbgp mW cos(A/2)=√((1+cosA)/2) cos(A/2)=-√((1+cosA)/2) k]!Fh^O~, 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 +N:K V}K 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 r9sW:cM:e rP>iPDf 和差化积 )d!,,o 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 5m!FtHvm1 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 `/#f8R1g sinA+sinB=2sin((A+B)/2)cos((A-B)/2 H-~V:OCB~ cosA+cosB=2cos((A+B)/2)sin((A-B)/2) !5wm9I!5^ 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 zdrCr0Rx,
ctgA+ctgBsin(A+B)/sinAsinB - ctgA+ctgBsin(A+B)/sinAsinB Zj99]4?9 &*B=5W;6^u 某些数列前n项和 `$\g8Mo 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 2--"@@ 2+4+6+8+10+12+14+…+(2n)=n(n+1) 13+23+33+43+53+63+…n3=n2(n+1)2/4 4pq@o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 $J>GCY 1*2+2*3+3*4+4*5+5*6+6*7+…+n(n+1)=n(n+1)(n+2)/3 \?{nP6= acz8
H0cS 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 }obiV) 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o;.PZi2k ,di'279| 圆的标准方程 (x-a)2+(y-b)2=r2 注: (a,b)是圆心坐标 w,cfSF;=tC 圆的一般方程 x2+y2+Dx+Ey+F=0 注: D2+E2-4F>0
~Jrtm7 抛物线标准方程 y2=2px y2=-2px x2=2py x2=-2py .8S6;xnkC ]y>)es1 直棱柱侧面积 S=c*h 斜棱柱侧面积 S=c'*h 正棱锥侧面积 S=1/2c*h' NOLw119K 正棱台侧面积 S=1/2(c+c')h' 圆台侧面积 S=1/2(c+c')l=pi(R+r)l w7cciD| 球的表面积 S=4pi*r2 圆柱侧面积 S=c*h=2pi*h &[f.;1+C 圆锥侧面积 S=1/2*c*l=pi*r*l MU4/arXy ~0,Utqy 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 扇形公式 s=1/2*l*r (|I:d!>:U $NC1>83 锥体体积公式 V=1/3*S*H 圆锥体体积公式 V=1/3*pi*r2h (ec?_N0= 斜棱柱体积 V=S'L 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 L是侧棱长 o_p#sdt" 柱体体积公式 V=s*h 圆柱体 V=pi*r2h {5QIQ @cA`del IqJ7'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