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2187阅读
  • 170回复

《天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0





图书简介:
    煌煌五大洲,绵绵数千年,人类历史经历了多少次兴亡更替,易姓改朝?有多少顶王冠落地,有多少个新朝崛起?围绕着权力这个魔杖,有多少人曾殚精竭虑,有多少人曾拼死厮杀,有多少人曾喋血宫门,有多少人曾黄袍加身?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11-10
第一部分
序言 
作者 : 张惠成 

  煌煌五大洲,绵绵数千年,人类历史经历了多少次兴亡更替,易姓改朝?有多少顶王冠落地,有多少个新朝崛起?围绕着权力这个魔杖,有多少人曾殚精竭虑,有多少人曾拼死厮杀,有多少人曾喋血宫门,有多少人曾黄袍加身?在世界政治史的大舞台上,曾出现过多少个粉墨登场的历史人物,曾发生过多少次令人眼花缭乱的权力争夺?真可谓五光十色,万象纷呈。

     在世界政治史上,王位的嬗递,政权的更替,大体上采取三种形式,一是通过大规模的武装斗争而夺取政权,一是制度上的合法继承,还有一种便是政变。

     所谓政变,就是围绕着最高统治地位的权力争夺。政变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可能是以帝王所在之处为中心的宫廷政变,也可能是以武力为后盾的兵变,还可能是以“禅让”的形式夺取皇位的“和平演变”。其实,“禅让”也未必和平,其间也充斥着弑夺和仇杀。说它是和平演变,是因为让位者早已大权旁落,九鼎他移;得位者也早已执掌政权,成为没有帝王名分的帝王。政权的更替实属水到渠成,无需再经过激烈的冲突和对抗。

     纵观中外历史,政变大多数发生在封建专制主义的政体之下。在这种政体下,帝王作为法定权力主体和国家的象征,居于封建等级制的金字塔之顶,具有无限的权利。谁占有这个最崇高的位置,谁就相应地拥有全国的土地和人民,获得至高无上的权力、数不尽的金钱和美女,集人间一切尊荣威福于一身。因此,王位自然成为众矢之的,野心家们不惜身家性命夺取它也便不足为怪了。

     在中国古代社会,政变之举,史不绝书。秦汉隋唐,代代皆有;宋元明清,俯拾皆是;魏晋南朝,“禅让”相替;五代十国,兵变迭兴。在中国古代史上,为了皇位,究竟上演了多少子弑父、臣弑君、兄弟阋墙、互相斫杀的骇人听闻的悲剧,恐怕很难准确地统计了。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善良的人们只知对皇帝顶礼膜拜,把宫廷看得无比神圣。殊不知,宫廷决不是圣洁的殿堂,皇帝也不是天之骄子。宫廷里充满了污垢、阴谋和血腥。所谓君臣大义、人伦大防等等,只不过是防范百姓的樊篱、禁锢异端的锁链罢了。

     在外国历史上,政变之举也是层出不穷,花样翻新。古罗马、拜占庭、阿拉伯帝国、沙皇俄国……哪里存在专制政体,哪里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现政变,这已经被无数历史事实所证明,无庸赘述了。值得注意的是,在近现代社会,仍然发生过很多次政变,而且在今后很长一个时期内,这类现象恐怕也不会绝迹。这些政变,或许出现在新旧政体交替时期,如英、法的一些政变;或许出现在民主政治尚不健全的国家,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德、意、日;或许出现在封建机制还起重要作用的国家,如亚、非、拉美的某些国家;或许由于外来干涉;或许由于国内错综复杂的矛盾……只要存在着发生政变的环境和土壤,就会给野心家们造成政变的可乘之机。而要杜绝这类现象的发生,只有建立健全的民主政治和权力机制,舍此别无他途。

     血与火在燃烧,生与死在搏斗,胜利者踏着仇人的尸体昂然登上至尊的宝座,失败者颓然倒在殷红的血泊之中……这就是政变。在多数情况下,政变只是赤裸裸的权力争夺和毫无人性的血腥屠杀,并无积极意义。然而,对政变却不可一概抹煞,有些政变还是有其客观上的积极意义的。例如,在中国历史上,玄武门之变,李世民杀兄逼父,登上皇帝宝座,却开创了有口皆碑的贞观之治;陈桥兵变,赵匡胤黄袍加身,从孤儿寡妇手里攫取权力,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在世界历史上,英国的“光荣革命”、法国拿破仑的“雾月政变”、埃及纳塞尔的“七·二三革命”等,也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在几千年斑斓驳杂的世界政治史上,曾发生过数不清的政变。通过这些政变,人们的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得到了充分的显示;而统治者的凶残狠毒、狡诈多变、淫乱无耻、人性沦丧,更在这种最高层次的权力争斗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国家的兴亡之道、社会的演变轨迹,也可以在政变中探寻。政变在人类历史上演出了一幕又一幕悲剧、喜剧、闹剧,涂抹了一幅又一幅血淋淋的历史画卷,更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无穷的启迪和思考。

     鄙人不揣冒昧,拟从中国古代历史上二百三十多次政变中,选取一些著名的事件,状写其发生、发展和结局,剖析其经验、教训和留给后人的启示。所写的内容,取诸正史,间以稗乘,所有事件、人物、时间、地点,都有据可查。但为使故事情节生动引人,对某些细节、环境、气氛、对话等,不免有一定程度的虚构。总之是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因此,本书基本上是一部信史。

  由于写作时间匆忙,水平有限,本书不当或错谬之处一定不少,敬希读者诸君批评指正。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11-10
第一部分
毒美人祸乱邦国(1) 
作者 : 张惠成 

  毒美人祸乱邦国

   ————晋国因骊姬引发的几次宫廷政变

  

   周成王在位时,封幼弟叔虞为晋侯,传九世进入春秋时期。春秋初年,晋国君权微弱,而国君的同宗大族曲沃庄伯及其子曲沃武公力量却很强大。公元前679年,曲沃武公灭晋,尽有晋地。次年,周命曲沃武公为晋侯,号晋武公。公元前677年,晋武公死,子诡诸立,是为晋献公。

  晋献公称得上是一位能干的君主。他内平祸乱,外拓疆土,使晋国空前强大起来。但是,他晚年溺于酒色,亲手制造变乱,祸及三个儿子、一个孙子、十几位大臣。虽然在外流亡十九年的公子重耳回国即位,城濮一战而成为中原侯国,使晋国登上霸主的宝座,坏事变成了好事,但这场延续三十年的变乱却使晋国遭到极大的损失。个中缘由,还得从头说起。

  公元前672年,晋献公决定攻打骊戎(居住在今山西晋城西南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按古代惯例,出兵征战之前,先要叫主管天象历法的官吏进行占卜。

  占卜后,负责占卜的史官史苏对晋献公说:“此次攻打骊戎,是‘胜而不吉’。望大王还是停止攻伐为好。”

  但晋献公没有听从史苏的话,照样出兵,结果还真的打了胜仗,并俘获了骊戎最漂亮的美女骊姬和她的妹妹少姬。

  在庆贺胜利的重大宴会上,晋献公为证明自己出兵的正确,同时也是为了奚落史苏这次占卜的“错误”,特意赐酒一杯给史苏,但没有赏赐菜肴。

  史苏接过酒来,一饮而尽。他并不认为自己的预言是错误的。

  晋献公进一步责问史苏道:“寡人不但战胜了骊戎,而且还俘获了天下无双的美女骊姬。这不但是胜利,而且是大吉。真是大吉大利啊!”

  面对国君,史苏当然不敢再加争辩。离开宴会后,当大夫里克问他为什么攻伐骊戎是“胜而不吉”时,史苏是这样回答的:“骊戎有男子,却也有女子。今天晋国的男子战胜了骊戎,日后必然是骊戎的女子战胜晋国。”

  里克追问道:“此话怎讲?”

  史苏答道:“有史为证!夏桀战胜有施时,有施人把美女妹喜献给夏桀,结果夏因妹喜而亡;商纣王战胜有苏时,有苏人把美女妲己献给商纣王,结果商因妲己而亡……如今主上战胜骊戎,骊戎献骊姬、少姬二女求和,与当年如出一辙。况且主上宠爱骊姬,比起夏桀对妹喜、商纣对妲己的宠爱有过之而无不及,晋国怎么能不重蹈夏、商的覆辙呢?”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11-10
第一部分
毒美人祸乱邦国(2) 
作者 : 张惠成 



  通过上面这些话,我们可以看出,史苏是借占卜之名,行历史分析之实。那么,史苏的预言究竟能否实现呢?

  事实证明史苏的预言是正确的。

  当骊姬被带到面前时,晋献公立刻被这带有异域风味的美女吸引住了。只见她白里透红的面容,犹如含苞待放的桃花;两只深邃明亮的大眼睛,既透出毫无惧意的野性,又有一种勾人魂魄的魅力;纤腰虽如杨似柳,但却呈现出一种内在的韧性和强劲,自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美。这一切,都是晋献公在所临幸过的女人中从没有见过的。望着如花似玉、别具风情的异域美女,晋献公禁不住心猿意马,骨软筋酥。若不是有众文臣武将在侧,他早就按耐不住心中升腾的欲火,立刻把这个美人拥在怀里。

  晋献公本来是准备接受群臣朝贺的,但面对如此动人心魄的美女,他早已神不守舍了,只是草草地应付一下,便宣布退朝了。

  一夜云雨,百般恩爱,从此奠定了骊姬在晋献公心中别人无法取代的地位。不久,骊姬便怀有身孕。晋献公知道后,降旨后宫对她百般照料。十月怀胎,一朝分娩。骊姬生下一子,取名奚齐。奚齐的降世,更加深了晋献公对骊姬的宠爱。

  此时,晋献公共有九个儿子,名见经传的有五个:太子申生,齐姜所生;公子重耳、夷吾,大戎部落进贡的两位美女所生;骊姬所生的奚齐;还有一个便是同骊姬一起入宫的少姬所生的卓子。晋献公宠爱骊姬,便不顾太卜偃和史苏龟筮的劝谏,择日告庙,立骊姬为夫人、少姬为次妃。晋献公既立骊姬为夫人,便想废去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这骊姬不仅人长得俊美异常,而且聪明颖慧,颇有心机。一天,晋献公被骊姬侍奉得心满意足之后,又高兴地对骊姬提起让奚齐取代申生为太子的事。没想到骊姬却跪在地上说:“申生早已立为太子,各国诸侯没有不知道的。太子无罪,岂可随意废掉!主上如果因我母子私情而废掉太子,我宁愿自杀,也不敢从命。”

  晋献公听了这一番话语,竟信以为真,就打消了废立的念头,更加佩服夫人的贤德。

  其实,骊姬的这一番话语是言不由衷的。她心里恨不得马上立奚齐为太子,但她估量形势,觉得对自己不利:一来申生作太子时日已久,无故废立,群臣不服,必然有人百般劝阻;二来申生与重耳、夷吾相友爱,三公子各有党羽,申生地位难以动摇。说了做不到,惊动对方,反误大事。于是,骊姬百般劝阻,骗得晋献公的信任,暗地里却勾结晋献公的内宠优施,由优施出面,又勾结晋献公的外宠梁五、东关五两位大夫,让他们离间三公子,削弱申生的力量。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07-11-10
第一部分
毒美人祸乱邦国(3) 
作者 : 张惠成 



  一天,晋献公临朝听政。梁五出班奏道:“西戎近来又在骚扰我国边境,有些重镇不能不加强防守。曲沃乃宗邑之地,应该派有地位、又能带兵打仗的太子申生前去防卫;蒲城、屈城这样的边疆重镇也应该派像重耳、夷吾这样的贵公子去防守。他们三位既是高贵的王子,又都是有才能的人,派他们前去,一定能威慑住戎敌,使戎敌不敢轻举妄动。这样,既保卫了国家,又为几位公子创造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没等梁五把话说完,晋献公便说:“几位公子年纪尚轻,能担当如此重任吗?”

  东关五在一旁说道:“几位公子年纪虽轻,但可以派人去辅佐他们哪。杜原款、狐毛、吕怡甥等人德高望重,有他们前去辅佐,保证万无一失。”

  杜原款等人是晋献公所信任的正直大臣,也是骊姬觉得碍手碍脚的人物。晋献公听东关五这样说,的确很放心,于是准奏了。

  这样,骊姬通过“二五”实现了她一箭双雕的目的。她不仅把太子申生送到外地,连同重耳、夷吾和视为眼中钉的杜原款、狐毛等晋献公信任的近臣也一并发落外地。至此,太子和几名近臣与晋献公的消息完全断绝了。

  支派走太子和二位公子,使三人远居晋国边邑,彼此不能相顾。这样,骊姬夺嗣之计就迈出了第一步。接着,骊姬又开始策划第二步,她要给奚齐、卓子找个强硬的靠山。挑来选去,她选中了荀息。这荀息智谋过人,当年曾献假虞灭虢,以一璧一马而灭虞虢二国,颇受晋献公信任。因此,骊姬选中了荀息,她要把荀息拉过来,为己所用。

  一天,正巧奚齐也在晋献公和骊姬面前,骊姬看着奚齐,对晋献公说道:“大王,妾看奚齐已到拜师学习的年龄了。诸臣之中,学富五车的人虽然不少,但德才兼备、又能使大王与臣妾真正放心的,唯有荀息一人。臣妾想请荀息做奚齐的老师,不知大王意下如何?”

  一听此言,晋献公十分高兴地说:“夫人所言极是,与寡人的想法不谋而合,荀息确实是最可靠而又最为合适的人选。”

  于是,晋献公下令以荀息为奚齐的老师。

  频频得手之后,骊姬又开始策划关键的第三步:害死申生,谋夺太子之位。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11-10
第一部分
毒美人祸乱邦国(4) 
作者 : 张惠成 



  不久,传来了晋国北部边疆遭到北狄入侵的消息。骊姬听到后,赶快找到“二五”商量如何借此机会除掉申生。“二五”虽然出了些主意,但骊姬都觉得不妥,最后还是美人的计谋高人一筹。骊姬说:“我看还是这样最稳妥。你们俩人说服大王,派申生前去迎敌。他只有带兵打仗的权力,而发兵权却在你们手里。你们给他派一些老弱残兵去,车马也挑些不好的给他。这样,如果他战败被杀,那是最好不过的了。退一步说,他如果命大没被打死,战败回来也是要治罪的。”

  “二五”一听,连称妙计,分头游说晋献公去了。

  然而,由于北狄这次入侵规模不大,申生没费什么劲就把敌人赶跑了。

  骊姬听说申生得胜而归,又气又恼,但也没有办法,只好从长计议了。深思熟虑之后,她又想出了一条毒计。

  这一天,骊姬对晋献公说:“大王年事已高,身边需要有人照料,而奚齐和卓子年岁还都小,一时还靠不上他们,大王何不召太子回来,我们母子也能有个依靠。”

  晋献公觉得有理,便派人到曲沃去召申生。

  申生是个孝子,接到父亲命令后立刻返京,先见父亲。然后入宫拜见骊姬。骊姬设宴款待,请申生异日相陪,游园观花。申生虽觉欠妥,但不愿有悖后母之意,只好违心答应。

  当天晚上,骊姬不卸装,不更衣,坐在锦墩上直掉眼泪。晋献公一见爱妃如此模样,顿时睡意全消,连连催问。骊姬这才抽抽噎噎地说:“大王,您可要给我做主啊!我好意请太子饮酒,不料太子他却酒后无礼,对我动手动脚,我奋力推她,他才悻悻作罢。他还说什么大王年纪已老,你何必作我母亲?昔年祖父年老,把我母亲遣归我父,今我父年老,你必有所遣,不归我归谁?说着说着又要动手拉我,我奋力挣扎,他才没有得逞。……呜呜……他还邀我同游花园。大王如若不信,请亲去查看,自然就会明白的。”

  在晋献公的百般安慰下,骊姬合上泪眼,坦然入睡了。可晋献公却气得七窍生烟,一夜不曾合眼。

  次日天明,晋献公自去花园树林中的高台上隐身。骊姬在衣着上并没有怎么刻意修饰。唯独在头发上大做文章,悄悄在发髻上抹了不少蜂蜜。

  当阳光已暖洋洋地照满整个花园的时候,骊姬来到了那里。一到园门,便见申生早已恭候在门前了。申生陪着骊姬从花圃前慢慢地向林苑移步。此时,盘旋在花蕊上的蜂蝶,闻到密香,纷纷离开盛开的鲜花,围着骊姬飞舞。骊姬神色惶然,往申生的身边靠了靠,侧脸吩咐道:“太子,快替我赶走这些讨厌的蜂蝶!”申生不敢怠慢,举起宽大的衣袖,前后轰赶着。

  申生轰赶蜂蝶时,骊姬故意左右躲闪。晋献公远远望见,真地以为太子要拥抱骊姬,做那苟且之事,顿时气得七窍生烟,火冒三丈。回到后宫后,他立即就要下令处死申生。

  骊姬见状,连忙跪下,婉言劝道:“太子是我请到宫中来的,要是为了此事杀了他,别人还以为是我害了他。何况宫中暧昧之事,难以说情,此事若是传了出去,非但大王不光彩,臣妾也无脸做人,还是暂且绕了他吧。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11-10
第一部分
毒美人祸乱邦国(5) 
作者 : 张惠成 



  晋献公觉得言之有理,只好忍下这口气,但还是把申生赶回了曲沃。他心中恨死了这个不肖的儿子,派人暗中搜寻申生的罪状,必欲置之于死地。

  此时,申生还蒙在鼓里,什么事也不知道。回到曲沃,他正为不知因为何事惹怒父王而迷惑不解时,忽有使者传来骊姬的口谕,说是梦见已故申生之母齐姜向她哭诉“缺衣少食”,让太子赶快祭祀。于是,申生就在曲沃的宗庙里祭祀,恭敬虔诚地祭祀了母亲。事后,又按照当时的礼节,派专人把祭祀的酒肉送到京城一些,给亲人们分享。

  申生的使者抵达京城时,适逢晋献公出猎,六天之后才回来。骊姬向晋献公禀报了太子申生祭祀齐姜的事,并说:“有胙肉美酒,以待大王。”此时,晋献公由于旅途劳顿,又饥又渴,拿起一块胙肉就要吃。骊姬连忙劝阻说:“从外面送来的东西,可要当心,别吃坏肚子。”

  晋献公觉得夫人对自己真是关心,顺手把手里的胙肉扔给了猎狗。猎狗叼起胙肉,几口吞进,眨眼间四脚朝天,口吐白沫死了。

  骊姬见状慌了,声色俱变:“这,这是怎么回事?难道里面有毒?”说者,举起酒杯,将美酒倒在地上,但见美酒洒过的地方,地面即刻鼓起,窜出淡淡的蓝烟。

  骊姬仍不相信,又拉过一个小内侍,喝令他再尝酒肉。那小内侍已亲眼目睹了方才的一切,连忙跪地求饶。骊姬哪里肯依,命令身边卫士,强行灌酒塞肉。可怜那小内侍,酒肉才入口,便鼻孔出血,倒地死去。

  见此情景,骊姬一声尖厉的吼叫,扑在地上就哭。边哭边说:“大王,太子怎么竟下这样的毒手!谁不知将来的王位是他的,可现在就等不及了,竟要把大王毒死。他也太狠心了。大王,您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们娘几个可怎么办哪?”说着,伸手去抢酒肉,大叫:“奚齐、卓子,快来呀!咱们趁早死了算了。”

  晋献公扯住骊姬,双手搀起,连声痛骂道:“这丧尽天良的畜牲!上次他对你无礼我就要治他死罪,你还替他求情。这回不许夫人多嘴,我一定要杀掉这个畜牲!”

  第二天,晋献公怒气冲冲地登上朝堂,以申生逆谋遍喻群臣:“申生下毒,谋逆君父,罪该处死!”群臣面面相觑,哪敢说一句话?于是,晋献公派梁五、东关五率兵车二百乘,讨伐曲沃。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11-10
第一部分
毒美人祸乱邦国(6) 
作者 : 张惠成 



  老国舅狐突闻讯,连忙派人前往曲沃送信。申生接到信,虽觉得冤枉,但他是个孝子,决心自杀以明心志。太傅杜原款劝他或鸣冤朝堂,或出奔他国避难。申生道:“君父离开夫人,觉睡不着,饭吃不香。我若鸣冤,君父护着夫人,未必加罪,反伤父心;我若出奔,人们便以为我不孝,我如果说出实情,昭彰父亲的错处,又被诸侯耻笑。如今我内困父母,外困诸侯,真是进退两难啊,不如死了算了!”

  说罢,大哭一场,北向跪拜,自缢而死。

  梁五、东关五兵临曲沃,申生已死半日。于是,他们便把太傅杜原款押回京城。晋献公让杜原款证实太子谋逆之罪。杜原款攘臂大呼:“说太子谋逆,真是天大的冤枉!杜原款所以不随太子去死,就是为了表明太子的心志。胙肉美酒已存留六天,若是有毒,岂有日久不变的道理?”

  骊姬大叫道:“杜原款空为太傅,辅导无能,还不赶快杀了他!”

  杜原款不待武士扑过来,便以头碰柱,脑浆迸裂而死。群臣见了,无不流泪。

  骊姬害死了申生,已经实现了夺嗣之计,可她并未就此罢手。不久,她又故伎重演,向晋献公屡进谗言,迫使重耳、夷吾出奔他国。这样,宫室中再也没人能与奚齐争位。于是,晋献公立奚齐为太子,骊姬终于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奚齐被立为太子的这年秋天,晋献公病倒了。眼见晋献公病势日甚一日,骊姬半跪在病榻前,哭泣着说:“主上遭逢骨肉之变,逐出公族而立奚齐。一旦驾崩,我是妇人,太子年幼,如果二公子挟外援求入,我母子依靠何人?”

  晋献公颤抖着伸出青筋暴突的手,抚弄着骊姬的黑发说:“夫人不必担忧,太傅荀息忠贞,没有私心,寡人已有安排。”

  不久,晋献公去世,荀息拥立年仅十一岁的奚齐为君,使主丧事,百官都来哭临。大夫里克和丕郑密约,派心腹卫士身着异服,混在杂役当中,趁奚齐吊孝的时候杀死了他。优施在旁拔剑相助,也被杀死。这样一来,秩序大乱,丧礼再也进行不下去了。

  荀息闻讯,匆忙抢入灵堂,抱着奚齐尚有余温的身体大哭道:“臣受命托孤,理当不离太子左右,严加防范才是。如今太子遇刺,完全是臣的过失啊!”

  说罢,便欲以头触柱。

  骊姬见状,红肿着眼睛奔过来劝阻,说:“主上尸骨未寒,大人怎不让他安宁?奚齐虽死,卓子尚在,仍是主上骨肉。望大人节哀顺变,悉心辅佐卓子,以慰主上在天之灵。”

  荀息觉得有理,决定依令行事。葬礼结束后,荀息又拥立九岁的卓子为国君,居朝堂行事。不久,里克再一次发动政变。他聚起家甲,暗中联络丕郑、雅遄等大夫,攻入朝堂,摔死卓子,剑杀荀息。东关五、梁五二人也死于混乱之中。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谢谢您的回复内容,这是对楼主者莫大的尊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