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2899阅读
  • 170回复

《天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0





图书简介:
    煌煌五大洲,绵绵数千年,人类历史经历了多少次兴亡更替,易姓改朝?有多少顶王冠落地,有多少个新朝崛起?围绕着权力这个魔杖,有多少人曾殚精竭虑,有多少人曾拼死厮杀,有多少人曾喋血宫门,有多少人曾黄袍加身?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170楼 发表于: 2007-11-10
第四部分
附录:中国古代的宫廷政变(12) 
作者 : 张惠成 



  3、1081年,三月,汉人将军李清劝夏惠宗把黄河以南地归还宋朝,夏、宋以黄河为界,与宋议和。梁太后与梁乙埋、罔萌讹等设计害死李清。随后又把夏惠宗囚禁在离故宫五里左右的兴州的木寨。梁乙埋、罔萌讹等聚集人马,斩断河梁,使惠宗不能与外界通消息。

  4、1099年,辽朝派使臣来夏,用药酒害死梁太后,梁氏败亡。夏崇宗在辽朝支持下,开始亲政。

   5、1170年,闰五月,任得敬胁迫夏仁宗“分国”,分夏国之半归他统治。夏仁宗被迫分西南路及灵州啰庞岭地归他统治,建号楚国。任得敬又胁迫夏仁宗派遣使臣向金朝奏报,求封号,遭到金世宗拒绝。任得敬阴谋附宋自立。八月,与宋四川宣慰使虞允文相约夹攻金朝。夏仁宗捕获宋密使,设计杀任得敬,并杀任党。

   6、1206年,正月,镇夷郡王安全在罗太后支持下,废夏桓宗自立,是为夏襄宗。三月,夏桓宗突然死去,年仅三十岁。

   7、1211年,七月,齐王遵顼废夏襄宗自立,是为夏神宗。八月,夏襄宗死。

   8、1223年,十二月,夏神宗在举朝一片反对声中,被迫宣告退位,传帝位给次子德旺(夏献宗),自称“上皇”。

  史料:《宋史》

  《辽史》

  《金史》

   《续资治通鉴》

  二十、元朝的宫廷政变

  1、1307年,元成宗死。皇后卜鲁罕与左丞相阿忽台等谋立安西王阿难达。右丞相哈拉哈孙遣使报怀宁王海山,并先迎其母弘吉拉氏与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二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到大都。三月,爱育黎拔力八达称监国,杀阿忽台等,捕安西王。五月,海山至上都即位,是为元武宗。六月,立弟爱育黎拔力八达为皇太子。杀安西王,废元成宗后卜鲁罕。

  2、1223年,八月,铁失等在上都南坡杀元英宗,并杀左丞相拜住。诸王迎立晋王也孙铁木尔于北边。九月,也孙铁木尔在龙居河即位,是为泰定帝。十月,杀铁失等。

  3、1328年,七月,泰定帝在上都病死。八月,签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在大都谋立元武宗子周王和世瑓,先迎其弟怀王图帖睦尔于江陵。九月,丞相倒剌沙等在上都立皇太子阿速吉八,改元天顺。怀王至大都即位,改元天历,是为元文宗。十月,大都军围攻上都,倒剌沙降,天顺帝死。1329年,正月,周王在和宁以北即位,是为元明宗。四月,立弟怀王(元文宗)为皇太子。八月,元明宗与皇太子在王忽察都相见。皇太子与丞相燕铁木儿等毒杀元明宗。皇太子还上都,重新即位。

  史料:《元史》

  《续资治通鉴》

  二十一、明朝的宫廷政变

  1、1399年,七月,燕王朱棣杀张昺、谢贵等,举兵称“靖难”,以僧道衍(姚广孝)为谋士,张玉、朱能、邱福等为将。1402年,燕军至京师,建文帝在宫中自焚死(又有传说谓从地道出走为僧)。燕王入城,谒孝陵,即位,是为明成祖。

   2、1457年,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乘景帝患病,迎上皇入宫复位,改元天顺。史称“夺门之变”,又称“南宫复辟”。杀兵部尚书于谦、大学士王文,籍其家。

  史料:《明史》

   《明史纪事本末》

  二十二、清朝的宫廷政变

  1、1722年,十一月,康熙帝死,皇四子胤祯嗣位,是为雍正帝。由于康熙朝长期的储位斗争,也由于康熙帝死时有许多令人生疑的现象,以及皇四子胤祯的继位出乎人们的意料,从雍正帝一即位起,社会上便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继位不合法的传闻。但据有关专家多方考证,雍正帝继位属正常的权力交接。

  2、1861年,初冬,在咸丰帝病死热河避暑山庄73天后,咸丰西后那拉氏串通奕昕、奕譞、胜保等人,将咸丰帝临死前任命为“赞襄政务”的八个大臣一网打尽。其中,肃顺处斩,载垣、端华赐令自尽,余皆被罢逐。政变后九天,载淳继位,改元同治。政变后一个月,东西两太后“御养心殿垂帘听政”。史称“辛酉政变”或“祺祥政变”。

  3、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诏定国是,实行新政,到9月20日,先后进行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9月21日,西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于瀛台。28日,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史称“戊戌政变”。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169楼 发表于: 2007-11-10
第四部分
附录:中国古代的宫廷政变(11) 
作者 : 张惠成 



  《新五代史》

  《资治通鉴》

  8、楚

  951年,马希萼荒淫,以军府事委马希崇。马希崇夺马希萼位,降南唐。

  史料:《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资治通鉴》

  9、南诏、大长和国、大天兴国、大义兴国

  (1)902年,南诏舜化贞为郑买嗣所杀。郑买嗣建大长和国。

  (2)928年,大长和国杨干贞杀其主隆亶,立赵善政,称大天兴国。

  (3)929年,杨干贞废赵善政,建大义兴国。

  (4)937年,白蛮大姓段思平废杨干贞为僧,建立大理国。

  史料:《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资治通鉴》

  10、南汉

  943年,南汉殇帝被其弟刘弘熙谋杀。刘弘熙即位,改名刘晟,是为汉中宗。

  史料:《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资治通鉴》

  11、 968年,北汉主刘承钧死,养子继恩立。供奉官侯霸荣杀继恩,郭无为又杀霸荣,立继元为帝。有人认为是郭无为指使霸荣作乱,又杀其灭口。

   史料:《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资治通鉴》

  

  十六、宋朝的宫廷政变

  1、976年.十月,宋太祖赵匡胤死。传有其被弟赵光义杀害之说。“烛影斧声,千古之谜”,“烛影摇红,千古之谜”。但此事正史不载,后世史家也不取此说法。近年又有人考证赵匡胤是患脑血管疾病正常死亡。

  2、1194年,六月,宋寿皇(宋孝宗)死。宋光宗不问丧事。七月,赵汝愚以太皇太后旨,立太子赵扩,是为宋宁宗。

  3、1224年,八月,宋宁宗死。权相史弥远拥立皇侄沂王赵昀,是为宋理宗;以原定皇位继承人赵竑为济王。

  史料:《宋史》

   《续资治通鉴》

  十七、辽朝的宫廷政变

  1、951年,九月,辽世宗强令诸部助北汉攻周。行至归化州(今河北宣化)境内祥古山时,被泰宁王耶律察割杀死。右皮室详稳(辽官名,相当于汉族政权的节度使)耶律屋质等奉辽太宗子、寿安王耶律璟攻杀察割。耶律璟即位,是为辽穆宗。穆宗嗜酒,日中方起,号为“睡王”。

  2、1031年,六月,辽圣宗死,子耶律宗真即位,是为辽兴宗。兴宗生母耨斤夺取皇太后之位,垂帘听政,是为钦哀太后,旋逼死辽圣宗齐天皇后。

  3、1034年,钦哀太后与弟萧孝先阴谋废掉辽兴宗,另立少子耶律重元。耶律重元告变。辽兴宗废钦哀太后,释萧孝先不问。

  4、1063年,皇太叔耶律重元发动政变,为南院枢密使耶律仁先等所平。耶律重元自杀,预谋者萧革等被杀。

  史料:《辽史》

   《续资治通鉴》

  十八、金朝的宫廷政变

  1、1149年,十二月,平章政事完颜亮杀金熙宗自立,是为海陵王。

  2、1161年,十月,东都留守完颜雍自立为帝,改元大定,是为金世宗。十二月,完颜元宜等在瓜州(今江苏扬州南运河入长江口处)发动兵变,海陵王完颜亮被杀。

  3、1213年,八月,胡沙虎(纥石烈执中)杀卫绍王,另立金章宗兄昇王完颜珣,是为金宣宗。

  史料:《金史》

   《续资治通鉴》

  十九、西夏的宫廷政变

  1、1048年,正月,太子宁令哥与野利氏族人浪烈等人入宫刺杀夏景宗(元昊)。没藏讹庞杀宁令哥及其母野利后,立谅祚为帝,是为夏毅宗。

  2、1061年,没藏讹庞父子阴谋杀夏毅宗,夺取皇权。没藏讹庞子妇梁氏(汉人)密告夏毅宗。夏毅宗在大将漫咩的支持下,擒杀没藏讹庞父子,一举夺回政权。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168楼 发表于: 2007-11-10
第四部分
附录:中国古代的宫廷政变(10) 
作者 : 张惠成 



  《资治通鉴》

  2、后唐

  (1)926年,二月,唐庄宗派李嗣源讨乱军。三月,李嗣源至邺都,变兵拥李嗣源为主。四月,洛阳兵变,唐庄宗被杀。李嗣源入洛阳,即位,改名亶,是为唐明宗。

  (2)933年,十一月,唐明宗病重,秦王李从荣反,被杀。唐明宗旋死。十二月,宋王李从厚即位,是为唐闵帝。

  (3)934年,唐闵帝与潞王李从珂相猜忌。二月,唐闵帝命李从珂移镇河东,李从珂拒命。三月,诸道兵攻凤翔,兵变,将校士卒拥李从珂为主。四月,李从珂入洛阳。唐闵帝逃至卫州,被杀。

  史料《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资治通鉴》

  3、后汉

  950年,后汉文武不和,苏逢吉与史弘肇势同水火。杨邠总机政,汉隐帝嫌其专恣。十一月,汉隐帝用太后弟李业之谋,杀杨邠、史弘肇、王章。又密令邺都马军都指挥使郭崇威、步军都指挥使曹威杀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郭威。李业等杀郭威家属。郭威举兵南下,汉隐帝率军抵御,将士多降于北军。汉隐帝为乱军所杀。郭威入京,迎立武宁节度使刘赟(后汉高祖刘知远侄)。苏逢吉自杀。十二月,郭威出兵到澶州,“军变”,黄袍加身,还京师。刘赟至宋州,被囚,次年被杀。后汉亡。951年,郭威即位,改国号为周,史称后周。

   史料:《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资治通鉴》

  4、后周

  960年,镇、定二州奏辽与北汉兵南下,朝廷命殿前都检点赵匡胤率军抵御。赵匡胤至陈桥驿(今开封东北),发动兵变,还京师,推翻后周,称帝,建立宋朝。

  史料:《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资治通鉴》

  《宋史》

  5、吴

  (1)907年,淮南将张颢、徐温杀杨渥之亲信,遂掌军政实权。

  (2)908年,张颢杀杨渥,立杨行密次子杨隆演。徐温用严可求计,杀张颢,实权尽归徐温。

  (3)916年,吴宿卫将马谦、李球劫吴王杨隆演登楼,欲讨权臣徐温子知训。大将朱瑾指挥外军平乱。然知训骄倨淫暴,朱瑾恨之。918年,瑾谋杀知训,欲借吴王名。吴王性懦,不从,瑾遂自杀。自此徐温养子知诰得以代替知训掌握大权。

  (4)937年,徐知诰改名徐诰。十月,徐诰废吴帝杨溥,吴亡。徐诰在金陵即位,国号唐,史称南唐。次年,吴让皇杨溥死,或云被杀。或云被幽禁而死。南唐主复姓李,改名昪。

  史料:《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资治通鉴》

  6、闽

  (1)925年,王延翰称大闽国王。其弟泉州刺史王延均、建州刺史王延禀袭福州,杀王延翰。王延禀推王延均为威武留后。

  (2)933年,闽王王延均于是年称帝,改名璘。935年,皇城使李倣杀闽主王璘,立王继鹏,改名王昶。王昶杀李倣,尊道士陈守元为天师,守元之门若市。

  (3)939年,闽兵苦于重役,军乱,杀闽主王昶。其叔王延羲立,改名曦。

  (4)940年,闽主王曦与弟建州刺史王延政冲突,发兵攻建州。王延政求救于吴越。吴越兵至,延政已胜。吴越兵不肯去,延政复求闽主援助,击退吴越兵。

  (5)王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大殷。

  (6)944年,闽将朱文进、连重遇杀闽主王曦,朱文进称闽王。朱文进旋为部将所杀,所部归附王延政。

  (7)945年,殷主改国号为闽,仍居建州。南唐增兵入闽。闽废将李仁达在福州奉僧卓岩明为帝,旋杀之,自称威武留后,改名弘义,向南唐称藩。南唐兵入建州,王延政降,闽亡。

  史料:《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资治通鉴》

  7、吴越

  947年,吴越王钱弘佐死,其弟弘倧立。将领胡进思废弘倧,立弘俶。

  史料:《旧五代史》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167楼 发表于: 2007-11-10
第四部分
附录:中国古代的宫廷政变(9) 
作者 : 张惠成 



  

  3、西魏

  (1)554年,宇文泰废魏主元钦,立齐王元廓,是为恭帝。

  (2)556年,岁末,宇文护迫恭帝禅位于周。魏亡。次年正月,宇文觉称天王,北周建国,宇文觉即孝闵帝。魏恭帝亦于是年被杀。

  史料:《北史》

  《魏书》

  《资治通鉴》

  4、北齐

  (1)560年,八月,长山王高演废其主自立,是为孝昭帝。

  (2)571年,北齐琅邪王高俨矫诏杀大臣和士开,屯兵宫外。后主从斛律光言,自至宫门,俨众惊散。不久,后主杀高俨。

  史料:《北史》

  《北齐书》

  《资治通鉴》

  5、北周

  (1)557年,九月,宇文护废孝闵帝,立宇文毓为天王,是为周明帝。

  (2)560年,宇文护废周明帝,立鲁公宇文邕,是为周武帝。

  (3)572年,晋公宇文护专权。周武帝召宇文护入宫,杀之。始亲政。

  (4)581年,二月,相国杨坚受周禅,建立隋朝,是为隋高祖文帝。

  史料:《北史》

  《周书》

  《资治通鉴》

  十三、隋朝的宫廷政变

  1、604年,七月,隋文帝在仁寿宫被太子杨广杀害。杨广即位,是为隋炀帝。

  2、618年,三月,右卫屯将军宇文化及等杀隋炀帝。

  史料:《隋书》

  《资治通鉴》

  十四、唐朝的宫廷政变

  1、626年,六月,玄武门之变。秦王李世民杀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秦府将尉迟敬德入宫,请唐高祖降手敕,令诸军并受秦王处分。旋立李世民为皇太子,诏: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八月,传位于太子,是为唐太宗。唐高祖称太上皇。

  2、684年,二月,武则天废唐中宗为庐陵王。

  3、690年,武则天革唐命,改国号为周,降皇帝李旦为皇嗣。

  4、705年,正月,武则天病重,张柬之等以羽林军杀张昌宗、张易之,迎太子李显即位。二月,复国号为唐。十一月,武则天死。

  5、707年,太子李重俊矫制起兵杀武三思父子。兵溃,走终南山,被杀。

  6、710年,六月,韦后与安乐公主毒杀唐中宗,立温王李重茂,是为少帝。韦后临朝听政,谋效武后所为。相王子临淄王李隆基与太平公主合谋,起兵杀韦后、安乐公主等。相王李旦即位,是为睿宗,以李隆基为皇太子。

  7、713年,太平公主阴谋废唐玄宗,当时宰相七人,党于太平者四(窦怀贞、萧至忠、岑羲、崔湜)。唐玄宗与宰相郭元振、将军王毛仲、内给事高力士等定计,命王毛仲杀萧至忠、岑羲等。窦怀贞自杀。赐太平公主死。上皇下诰:“自今军国政刑,一皆取皇帝处分。” 崔湜流远地,旋改赐死。其余党羽或死或黜,人数甚多。

  8、820年,正月,宦官陈弘志杀唐宪宗,托言服金丹毒发而卒。

  9、827年,十二月,宦官刘克明等杀唐敬宗。

  10、900年,十一月,左右军中尉宦官刘季述、王仲先等逼昭宗退位,立太子裕为帝,但不为藩镇承认。次年初崔胤、孙德昭等人杀乱党,复迎立昭宗,废太子为德王。

  11、904年,八月,朱全忠(朱温)使朱友恭、蒋玄晖等杀唐昭宗。立辉王李祚,改名柷,是为昭宣帝,年十三岁

  11、907年,四月,朱全忠迫唐昭宣帝禅让帝位,改名晃,国号梁,是为后梁太祖。废唐昭宣帝为济阴王,次年杀之。

  史料《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十五、五代十国时期的宫廷政变

  1、后梁

  (1)912年,六月,梁太祖朱晃被其子朱友珪杀死于洛阳宫中。朱友珪即位。

  (2)913年,均王朱友贞在汴起兵反朱友珪,禁兵先在洛阳起事,杀朱友珪,大掠都市。均王在汴即位,是为梁末帝。

  史料《旧五代史》

  《新五代史》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166楼 发表于: 2007-11-10
第四部分
附录:中国古代的宫廷政变(8) 
作者 : 张惠成 



   5、348年,后赵太子石宣恐石虎废己立石韬,杀之。石虎杀石宣及其妻子。立石世为太子。349年,石虎死,太子石世即位,世兄石遵率兵入邺,杀世自立。石闵杀石遵,立义阳王石鉴。

  6、350年,石闵改姓李,改国号为卫。不久,杀石鉴,并杀石虎诸孙,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魏。既又恢复本姓冉氏。

  7、353年,前凉张重华死,世子曜灵立。长宁侯张祚(重华庶兄)先得幸于重华之母马氏,废张曜灵,自立为凉公。

  8、355年前凉内乱,张瓘、宋混等讨张祚,杀之,立张玄靓为凉王。361年,张邕专权,张玄靓叔张

  天锡杀张邕,辅政。363年,张天锡杀张玄靓自立,称西平公。

  9、357年,前秦东海王苻坚起兵杀前秦主苻生。苻坚即位,称大秦天王。

  10、386年,西燕内乱,西燕主慕容冲被杀。后又四次易主,终以慕容永为主,称河东王,东迁至闻喜。

  11、398年,后燕顿丘王慕容兰汗杀燕主慕容宝,慕容宝子长乐王 慕容盛杀兰汗称帝。

  12、399年,后凉吕光称太上皇帝,以子吕绍为天王。吕光死,其子吕纂自立,吕绍自杀。

  13、401年,后燕主慕容盛被部下所杀。慕容熙即天王位,杀叛将。

  14、后凉吕光侄吕超杀吕纂,立其兄吕隆为天王。

  15、401年,北凉王段业为部下沮渠蒙逊攻杀,蒙逊称张掖公。

  16、407年,慕容熙为苻后筑殿,土与谷同价。苻后死,群臣哭

  而无泪者均得罪。将军冯跋等拥慕容云为主,杀慕容熙。后燕亡。慕容云即天王位,恢复本姓高。北燕始此。

  17、409年,北燕主高云被宠臣离班、桃仁所杀。冯跋率众平乱,杀离班、桃仁,称天王。

   18、409年,北魏道武帝残忍好杀,左右人人自危。十月,被其子拓跋绍所杀。绍兄嗣杀绍,即位,改元,是为明元帝。

  19、412年,西秦乞伏乾归被侄公府所杀,子炽盘嗣位平乱,称河南王。

  20、430年,北燕主冯跋病危,命太子翼摄国事。宋夫人欲立其子受居,矫诏绝内外。跋弟弘知其谋,率壮士入禁中,冯跋惊惧而死。冯弘继天王位,杀翼及跋子百余人。

  

  史料:《晋书》

  《十六国春秋》

  十二、北朝的宫廷政变

  1、北魏

  (1)452年,二月,中常侍宗爱杀太武帝拓跋焘,立安南王拓跋余。十月,安南王拓跋余谋夺宗爱权,反被杀害。尚书源贺等杀宗爱,立太武帝孙浚,是为高宗武成帝。时年十三岁。

  (2)471年,北魏献文帝传位于太子拓跋宏,自称太上皇帝。476年,冯太后毒死太上皇帝,称太皇太后,再临朝称制。

  (3)528年,二月,孝明帝召尔朱荣兵,以威胁胡太后。胡太后杀孝明帝,立幼主元钊,年三岁。四月,尔朱荣到河阳,立长乐王元子攸为帝,是为敬宗孝庄帝。尔朱荣溺杀胡太后与元钊,在河阴杀丞相高阳王元雍以下二千余人。

  (4)530年,孝庄帝杀尔朱荣于殿上,内外喜噪,声满洛阳城。尔朱世隆、尔朱兆立长广王元晔为帝。尔朱兆兵入洛阳,执孝庄帝归晋阳而杀之。

  (5)531年,尔朱世隆废长广王元晔,立广陵王元恭,是为节闵帝(前废帝)。六月,高欢起兵讨尔朱兆。十月,高欢立渤海太守元朗为帝,是为后废帝。

  (6)532年,高欢废节闵帝与后废帝,立平阳王元修,是为孝武帝。魏两废帝与东海王(原长广王)元晔先后被杀。

  (7)534年,高欢兵渡河,孝武帝奔关中,依宇文泰。高欢立清河王元亶之子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孝静帝。闰十二月,宇文泰毒杀孝武帝,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

  史料:《北史》

  《魏书》

  《资治通鉴》

  2、东魏

  (1)547年,东魏孝静帝密谋杀高澄,事泄,反遭幽禁。

  (2)550年,五月,高洋废东魏孝静帝,自立,改国号齐,是为北齐文宣帝。次年十二月,鸩杀东魏孝静帝。

  史料:《北史》

  《魏书》

  《资治通鉴》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165楼 发表于: 2007-11-10
第四部分
附录:中国古代的宫廷政变(7) 
作者 : 张惠成 



  (1)424年,执政徐羡之等废杀少帝刘义符(营阳王)及卢陵王刘义真,迎立宜都王刘义隆于江陵,是为宋文帝。

  (2)453年,二月,太子刘劭杀宋文帝自立,改元太初。三月,武陵王刘骏起兵讨劭。四月,刘骏在新亭即位,是为孝武帝。五月,诸军克台城,杀刘劭。

  (3)465年,十一月,湘东王刘彧的主衣阮佃夫等结前废帝的主衣寿寂之等杀前废帝。十二月,湘东王刘彧即位,是为宋明帝。

  (4)477年,阮佃夫等谋废宋后废帝,事泄,被杀。七月,萧道成联结后废帝左右杨玉夫等杀帝,以太后令追废帝为苍梧王,立安成王刘准为帝,是为宋顺帝。时年十一岁。

  (5)479年,四月,宋顺帝被迫禅位于齐。萧道成即帝位,是为齐太祖高皇帝。旋杀宋准帝。

  史料:《宋书·少帝本纪》

   《宋书·前废帝本纪》

  《宋书·后废帝本纪》

  《宋书·顺帝本纪》

  《资治通鉴》

  2、南齐

  (1)494年,西昌侯萧鸾杀郁林王萧昭业,立新安王萧昭文。以萧鸾录尚书事、进爵宣城郡公。萧鸾旋又杀诸王,在外地者,多由典签执行。不久,萧鸾进爵为王。又废萧昭文为海陵王,旋即杀害。萧鸾即位,是为齐明帝。萧鸾系齐高帝侄。

  (2)499年,始安王萧遥光谋废东昏侯自立,败死。

  (3)500年,雍州刺史萧衍在襄阳起兵,萧颖胄奉荆州刺史南康王萧宝融在江陵起兵。

  (4)501年,南康王萧宝融在江陵即位,改元,是为齐和帝。以萧衍都督征讨诸军事、假黄钺。 雍州刺史张欣泰等在建康谋废东昏侯,立建康王萧宝寅,败死。 萧衍东下,围建康。城中内变,王珍国等杀东昏侯。

  (5)502年,正月,以萧衍为梁公,加九锡。二月,进爵为王。萧衍杀齐明帝诸子。四月,萧衍即皇帝位,是为梁武帝。废齐和帝为巴陵王,旋即杀害。

  史料:《南史》、《南齐书》、《资治通鉴》

  3、萧梁

  (1)548年,八月,侯景反于寿阳。549年,三月,台城陷落,被围凡四个半月。城内男女十余万,死者十八九。五月,梁武帝饥病而死。侯景另立萧纲为帝,是为简文帝。

  (2)551年,八月,侯景幽禁简文帝,立豫章王萧栋为帝。九月,杀简文帝。十一月,侯景废萧栋,自立,国号汉。

  (3)552年,三月,梁将王僧辩、陈霸先克建康,侯景东逃,后为部下所杀。

  (4)555年,正月,北齐立梁贞阳侯萧渊明为帝,送之南还。二月,梁晋安王萧方智在建康称梁王,年十三岁。五月,王僧辩迎贞阳侯入建康,即位,立萧方智为太子,称藩于齐。九月,陈霸先袭杀王僧辩,废贞阳侯。十月,陈霸先立萧方智为帝,是为梁敬帝。

  (5)557年,十月,陈霸先代梁称帝,是为陈武帝。次年,杀梁敬帝。

  史料:

  《南史》

  《梁书》

  《资治通鉴》

  4、陈

  (1)568年,安成王陈顼废帝伯宗为临海王。次年,即帝位,是为陈宣帝。

  (2) 582年,陈宣帝死,始兴王叔陵欲害太子叔宝,事败奔隋,被杀于途中。

   史料:

  《南史》

  《陈书》

  《资治通鉴》

  

  

  十一、十六国时期的宫廷政变

  1、318年七月,汉主刘聪死,子刘粲即位。八月,汉权臣靳准杀刘粲,自号大将军、汉天王。十月,刘耀即皇帝位,与石勒共讨靳准。十二月,靳准为部下所杀。

  2、334年,后赵石虎废杀后赵主石弘,自称居摄赵天王。337年,称大赵天王。

  3、334年,成主李雄死,太子李班继位。李班为雄兄荡之子,雄子越不服,与弟期作乱。李越杀李班,立李期为帝。

   4、338年,成李寿攻克成都,杀李越,废李期,遂称帝,改国号为汉。不久,李期自缢。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164楼 发表于: 2007-11-10
第四部分
附录:中国古代的宫廷政变(6) 
作者 : 张惠成 



  《后汉书·孝灵帝纪》

  《后汉书·董卓列传》

  《后汉书·孝献帝纪》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资治通鉴》

  八、三国时期的宫廷政变

  1、曹魏

  (1)249年,司马懿趁魏帝曹芳与曹爽祭扫高平陵(魏明帝墓,在洛阳南)之际,发动政变,控制洛阳,杀曹爽等人,司马氏遂专魏政。

  (2)251年,王凌谋立楚王曹彪,在淮南举兵反司马懿。司马懿袭擒王凌,王凌自杀。牵连者均遭灭族。司马懿又杀楚王曹彪,令曹氏王公悉居邺中,派官监视。

  (3)254年10月,司马师废魏主曹芳,使仍为齐王,立魏文帝孙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3) 260年6月,魏主曹髦率殿中宿卫苍头官僮讨司马昭。中

  护军贾充命成济杀帝。司马昭委罪于成济,杀济,灭其族。迎立常道乡公曹璜,为明帝嗣。六月,即位,改名奂,是为魏元帝,年十五岁。

  (5)265年,十二月,司马炎逼魏主禅位,废为陈留王。魏亡,凡五帝,四十六年。

  史料:《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

  《晋书·景帝纪》

  《晋书·文帝纪》

  《晋书·武帝纪》

  《资治通鉴》

  2、吴国

  258年,吴主孙亮欲杀执政孙綝,不成。孙綝废帝为会稽王,立琅琊王孙休,是为景帝。景帝与张布、丁奉杀孙綝。

  《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三国志·吴书·诸葛滕二孙濮阳传》

  《资治通鉴》

  九、晋朝的宫廷政变

  1、西晋

  (1)291年,贾后命东安公司马繇杀杨骏,灭其族;改元元康,废太后杨氏为庶人,次年将其害死。 以汝南王司马亮为太宰,与太保卫瓘均录尚书事,辅政。以楚王司马玮为卫将军,进东安公司马繇为王。 东安王司马繇谋废贾后,事泄,被废。 汝南王司马亮与卫瓘谋夺楚王司马玮兵权,贾后命司马玮杀司马亮、卫瓘;又以矫诏专杀为罪,杀司马玮。是为“八王之乱”之始。

  (2)299年,贾后诬太子谋反,废太子,杀其母谢氏。

  (3)300年,三月,贾后矫诏杀废太子。 四月,赵王司马伦、孙秀命翊军校尉齐王司马冏入宫捕贾后,旋杀之,灭其门,并杀大臣张华、裴頠等。赵王司马伦自任使持节、都督中外诸军事、相国、侍中,以孙秀为中书令。八月,淮南王司马允起兵讨司马伦,败死。 加赵王司马伦九锡。

  (4)301年,正月,赵王司马伦逼晋惠帝禅位,自立,改元建始。 三月,齐王司马冏起兵反赵王司马伦。成都王司马颖在邺,长沙王司马乂在其国,均起兵响应。河间王司马颙在关中,遣张方助司马伦,闻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势大,反助二王。八王之乱从此发展为大混战。四月,将军王舆等杀赵王司马伦、孙秀,迎惠帝复位。

  (5)306年,十一月,晋惠帝中毒死,传为东海王司马越所害。太弟司马炽即位,是为晋怀帝。

  史料:《晋书·惠帝纪》

  《资治通鉴》

  2、东晋

  (1)371年,十一月,桓温废晋帝司马奕为东海王,立会稽王司马昱,是为简文帝。十二月,改封废帝为海西县公。

  (2)396年,九月,孝武帝死,传为张贵人所害。

  (3)403年,桓玄废晋安帝。十二月,桓玄称帝,国号楚。

  (4)418年,刘裕杀晋安帝,立琅琊王司马德文,是为晋恭帝。

  (5)420年,六月,刘裕代晋,是为宋武帝。晋恭帝被废为零陵王,次年被杀。

  史料:《〈晋书·海西公纪〉

  《〈晋书·孝武帝纪〉

  《资治通鉴》

  《晋书·安帝纪》

  《晋书·桓玄传》

  《晋书·恭帝纪》

  

  十、南朝的宫廷政变

  1、刘宋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谢谢您的回复内容,这是对楼主者莫大的尊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