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之前借荆州一章的最后曾经说到,孙权借江陵给刘备的最终结果是两家重分荆州,这一次重分孙权是利用了刘备后方有曹操这个大患而达到了目的。而另一方面看,曹操在刘备的后方汉中,这也意味着曹操的后方大为空虚,这使得孙权再度起了攻合肥之心。
两淮之地的重要性,我们在好几章中都谈到了,江东要安全,获取两淮是极其必要的,建安十九年孙权便派吕蒙攻取皖城。(演义中将取皖城和攻打合肥混为同一时期先后发生的事,但是实际上这是两年发生的两个事件。)而建安二十年孙权与刘备重分荆州,获取三郡,势力大张,而曹操远征,合肥在短时间内得不到曹操的支援,这使得孙权取合肥之心又起。于是纠集大军北进,然而结局是极其悲惨的。孙权大军先是被张辽李典八百人杀的大乱,演义在此段尚不及史书精彩,演义中有两次孙权与张辽之战,除本回外,便是五十三回,但是实际上只有建安二十年的这次而已,而且尚还缺少了下面史书中所谈到的八百人破吴军之事,我们看史书中载:
“李典亦与辽同。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望见辽所将众少,乃聚围辽数重。辽左右麾围,直前急击,围开,辽将麾下数十人得出,余众号呼曰:“将军弃我乎!”辽复还突围,拔出余众。权人马皆披靡,无敢当者。”
而后在逍遥津被张辽偷袭,演义中主要写便是逍遥津之战,演义中和史书中的记述相差无几,这战在战事上远不及那八百人破吴军精彩,不过却是险些捉住孙权,孙权在逍遥津当真可称得上落荒而逃。合肥之役,曹魏军以少战多,却战果辉煌,这对于吴军的打击甚大,演义中说闻张辽大名,小儿也不敢夜啼,虽然是小说家言,也不能不说孙权军在此战后,对于驻守合肥地区的曹魏军有了恐惧心理。在之后许多年,孙权尤称:“张辽虽病,不可当也,慎之!”可见此战对于孙权本人与吴军的影响有多大,在这种心理阴影下,吴军对两淮地区的攻伐很长时期内陷入了无心也无力的状况之中,再之后曹操南下,虽然没有获取大的战果,(这是在建安二十一年冬天发生的事,但是演义中却写成紧随合肥战役之后,这明显有误,那时曹操还在汉中呢,插上翅膀也飞不回来。更别说曹操自汉中回来军队休养整顿了好一段时间才再次出征了。)但是孙权在次年却遣使求和,这不能不说是在赤壁之后孙权作出的一大转变,而这一转变很大程度上与合肥战役中张辽所部的表现大有干系,原本孙权一直希望能获取两淮之地,以保障江东安全,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进展尚还算顺利,但是合肥一役却让他感受到了挫折,对于北方的曹魏,他暂时不敢动兵了。
疆土既然不得北进,那就要另寻出路,如此一来,西面的刘备军便成了目标,四年之后孙权破盟攻打关羽,不能不说与建安二十年的合肥大败有着某种程度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