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龙山又名飞龙山,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区西南约十五公里,距鹿泉市城南二十公里。西倚太行,东临平原,主峰海拔812米,巍然崛起,雄伟壮观。
简介:
传说封龙山是大禹治水时候的故事,大禹为了降服蛟龙的兴风作浪,给黄河流域的人民造成灾难,将蛟龙锁封此山上,而得名“封龙山”。包括山上的黑龙洞等都与大禹治水的故事有关。 封龙山自然风光秀丽,以沟深林茂,清泉碧溪,奇峰怪石为胜。 封龙山历史文化璀璨,曾有五通汉碑、三大书院、四大禅林、三大石窟、两大道观。早在唐代《十道志》中就被列为河北名山,以封龙山历史文化而论,汉代李躬、唐代郭震、姚姚敬曾讲学于此山。五代以后,书院文化光起,真定名士、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李昉与学者张著在此创办学院,奠定了封龙山在河北教育史上的重要地位。到北宋,见诸记载的河北书院仅有三处,全在封龙山中。元代著名学者,数学家李治在此著书讲学,时有著名文学家元好问、教育家张德辉在此讲学授业,人称“龙山三老”。他们在此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使封龙山成为河北古代教育胜地之一,不仅名冠燕赵,而且声气播海外。 封龙山环境幽美,林木繁茂,自古是佛、道信徒修身养性的佳境。早在晋代这里已有寺院兴起,著名高僧释道安与师弟法汰等,在封龙山长期主持佛经的翻译,开创了译经的正确道路。他创编了我国第一部佛经目录,制定了僧规,为各地寺庙所遵循。沙门弃谷姓,统一以释为姓,也自道安始,道安以道德学问,赢得了朝野的尊重。 封龙山不仅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而且还有诱人的秀丽风光,在亿万年的漫长岁月里,大自然的风刀霜剑为封龙山雕刻出许多奇峰怪石。山腰立陡川上昂首站立的“将军石”彪悍魁伟;安卧于山谷中的龟石,,虽静犹动;山巅垢影厦石,高达丈余,宛如临涧方厦;最奇的是那块身躯庞然,重逾数吨的风动石,只要轻轻一摇,便左右摆动,并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再有天狗望月、老僧说法、修女面壁、蛤蟆跳崖、雏鸟候食、南天一柱、石驼望天、金龟探海、母子偕游等奇石。无不栩栩如生。 封龙山的泉水更是山中一绝。上至山巅,下至沟底,分布着许多清泉,正是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山顶仍是冰雪世界;盛夏,山下炎热的人,山顶凉风习习,实是避暑的好地方;雨季、去雾缭绕,岚烟如练,飞云流雾,使座座奇峰怪石时隐时现,有时山腰云海翻滚,如钱塘江潮,波澜壮阔;秋季天高云淡,登山能领略绝顶观日出的胜景;冬季松林如黛,白雪皑皑,一派北国风光。 封龙山近景(14张)封龙山自然植被繁茂,沟内已形成林海,遍地有中草药生长,山顶山场广阔簇簇花草丛生,构成一派高山草原风光,乃是观光、游览和开展科普教育的好地方。 登上封龙山巅,回眸四望,可见田园似锦,省会石家庄楼群近在咫尺。昂首一呼,群峰回音,令人心旷神怡,有飘飘欲仙之感。 “观封龙山之雄姿,可知自然造化之神奇,阅封龙山历史,可晓民族文明伟大。” 封龙山是一座不朽的历史文化名山,一座风光诱人的山,一座充满诗情画意的山,一座伟大而神圣的山。
历史:
封龙山省级风景名胜区位于元氏县与获鹿县交界,现今南坡,东坡为元氏所辖,北坡为获鹿即鹿泉所辖, 封龙山
山顶并无明确县界。素为历史文化名山,以奇山怪石著称。 石家庄地区的政治中心,在汉代时,位于封龙山南面五里的常山郡。其直属地大致是现在的元氏县范围,其下辖石家庄周边县份,即原正定府前身历史。常山郡依封龙山为凭障,封龙山又称飞龙山。三国时,赵子龙自称常山正定人。常山即元氏县。三国以后,石家庄地区的行政中心经过几个转移后移到正定县。但历代,封龙山的地位还是很高的。唐代郭震,宋代苏东坡,元代元好问,清代众多文人,均有关于封龙山的诗词。《太平广记》中也记有关于在封龙山中寻到宝剑,试剑断石的故事。至近现代,几乎无人知晓了。 封龙山历代均是一个全国比较重要的文化区域。封龙书院,比四大书院要早的多。封龙书院也有梁山伯,祝英台的传说,据说其二人在封龙书院读书,山南的南佐镇至今有吴桥,南佐镇南还有马村等等。佐证其事。 封龙山南坡脚有龙池村,现分为南龙池,北龙池两村。传说,村中妇人生一蛟,其父恶之,以斧斩之,断其尾,逃至村中深潭,现称龙潭,久之,能化人形,村人习之亦不惧怕,因其父姓张,故称其秃尾巴老张,修炼年久,上天封其为龙,飞腾上天,众人均见。后称此山为封龙山。即上天封蛟为龙之意。汉代此山名飞龙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