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023阅读
  • 6回复

辛集大地上曾有过的大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6-02-10
1946年11月,华北联合大学全体师生一千余人从广灵出发,经过800里跋涉,来到新城、大李庄一带,对外宣称“平原宣教团”。他们身穿八路粗布军装,帮助老乡挑水、扫院子、干农活;帮助村子办夜校、写黑板报、演节目、教唱革命歌曲。像一台播种机,把革命的思想,革命的文化,播种在杯革命烈士鲜血漉湿的束鹿大地上。“华北联大”所到之处,政治空气异常浓厚,群众思想异常活跃,人们的精神面貌都焕然一新。 hg_@Ui@[z  
DF|(CQs9  
华北联大校部驻大李庄村,成仿吾为校长,张如心任教务长,林子明任副教务长。文艺学院驻贾李庄、郝家庄、沈家庄3个村,沙可夫任院长,艾青任副院长。文艺学院下设文学系、戏剧系、音乐系、美术系新闻系5个系。教育学院驻常家屯村。于力任院长,丁浩川任副院长。教育学院下设国文系、史地系、教育系3个系。政治学院驻前杜科、后杜科2个村,下设政治系、财经系2个系,何干之任院长。外语学院驻路过村、圈头村,下设俄文系、英文系2个系,浦化人任院长。文艺工作团驻贾李庄村,著名音乐家吕冀任团长,周巍峙、张庚任副团长。延安平剧研究院驻大李庄村,罗合如任研究院长。 在华北联大各个学院和文工团、平剧院,聚集了大批著名的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教育学家,著名的学者、教授,著名的作家、诗人、画家、翻译家、表演艺术家。是中共党中央撤出延安后到建国前一段时间内中国革命的高级知识分子,特别是文艺人才最集中的地方。 $TyV< G  
WI/&r5rq   
华北联大在束鹿办学期间,课程设置正规化和多样化;还注意发扬思想教育的优良传统,加强政治课学习。各院系都上军事课,进行制式教练。也很重视文娱体育活动,除早晨跑操外还组织院系之间的篮球赛、排球赛。当时的生活学习条件很差,有的系设在大庙里,有的系没有教室,就在打谷场上或村边的枣树林里。学生们除利用课余时间帮老乡生产外,还要轮流到伙房帮厨和到外地推菜,由于附近村庄多为旱地,没有蔬菜种植。师生们就要从军齐、旧城一带用木轮小拱车去推。 1K.i>]}>  
'!>LF1W=  
华北联大还举办文化补习班、乡艺训练班,为当地培养了大批的教育工作者和文艺工作者,如今70岁以上的老农村文艺骨干一提起华北联大,都念念不忘那些教他们唱歌、跳舞、排戏的艺术家们。他们还参加土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师生们参加了所在村的土改复查工作,对农村的阶级关系有了深刻认识,学到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的本领。 FGo{6'K(:  
KP `{ UD)  
许多艺术家们在束鹿人民中汲取营养,激发了创作灵感,创作了一大批充盈着时代特色,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文艺作品。丁玲不辞劳苦地徒步在束鹿农村调查访问,积累创作素材,其晚年长篇小说《在严寒的日子里》深刻再现了当年束鹿县土改运动的伟大斗争风貌。贺敬之在王家庄村参加土改,曾写了《翻身之歌》《搂草鸡毛》等叙事诗。著名诗人艾青、李冰,著名美学家王朝闻等都交了许多农民朋友。王坤、郭兰英、陈强等革命文艺家的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尤其是郭兰英,她作为艺术家蜚声革命艺坛,首先是在束鹿农村。 h W\q  
0"]N9N;/  
另外,华北联大还积极开展解放区教育研究工作,延安平剧院经常演出深受群众欢迎的剧目,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导演魏静生,著名剧作家阿甲还与农民演员一起演出《打鱼杀家》、《群英会》等。 ;^za/h>r  
DUUQz:?{J  
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华北联大奉命从束鹿迁走。后几经迁转,最后定址北京,即现在的中国人民大学。 _]E H~;  
f'` QW@U  
                                  (摘自有关资料,有删节修改)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6-02-10
我靠,原来中国人民大学还是辛集出走的呀,不错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6-02-11
的确如此! (prqo1e@  
此帖被评分,最近评分记录财富:10000(天心星)
毫无疑问,你是对的。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6-02-12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06-02-12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6-02-14
1楼的,束鹿县就是现在的辛集!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6-02-15
恩.辛集现在应该全面发展.
微信搜索公众号:辛集市人才网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内容复代表了您的品质,文明回复,做文明辛集人。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