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7651
-
- 注册时间2011-01-13
- 最后登录2023-01-30
- 在线时间3051小时
-
- 发帖49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辛币555
- 威望2897
- 贡献值3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道沟》题记: yXl.Gq>]{ 提起抗日战争,人们就会想到卢沟桥畔的震耳枪声、平型关上的血肉搏击、太行山麓的百团鏖战、台儿庄内的惨烈厮杀。就会记起巧妙迂回的地道网、神奇玄妙的地雷阵、神秘莫测的青纱帐。 .@Sh,^ v 人们还应该记住,在冀中平原广大的区域内,还曾有过几条道沟,为抗战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它是人民抗日精神的体现,它是一个民族不屈意志的彰显,它是广袤大平原上不倒的长城, [c%}L 3B 只可惜,道沟几乎成了被人们遗忘的角落,在历史文献中记载甚微,在文艺作品中也少有描述。 g8@HAV^H 写下几篇东朗月村道沟的文字,钩钓几个历史的瞬间,拾取几片遥远的记忆,弥补点滴文史的缺失,也是为了在我的心底留下一抹淡淡的慰藉。 )tg*dE WW@"75t xW )8mv?4n 村里的道沟 —— 道沟的故事之一 `fVA.% -*j; 卢沟桥,突然响起了激烈的枪声,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0vNM#@ 旧城镇,被日军突袭占领,随即建立了中心据点。 r~a}B.pj 东朗月村,挖掘出一条条道沟,构筑起一个恢宏广阔的抗敌卫国阵地。 =n?@My?; iv`-)UsE 这里所说的道沟,就是把村庄外面通往各村各地的道路掘开深挖,使原本修筑在地上的路面凹入到地下,改建成宽能行车、深可没人的露天式、沟渠状的地下道路。使其既保留了原有道路的通行功能,还可作为部队运动、集结、出击、转移的隐蔽通道,并成为了群众撤离疏散的掩体和对敌作战时的战壕。 |8+rUFkU8 东朗月村地处冀中平原,地域平坦,无遮无掩。在大田作物未形成青纱帐的季节里,广阔田野,人无所隐,物无所蔽,抗日武装难以隐秘运动、机动抗敌,群众难以隐蔽疏散,人们的生命财产时时刻刻都在经受着严重威胁。 jXva?_ 日伪军三天两头来村里进行清剿扫荡。为了与日伪进行长期地斗争,为了有效的保护自己、消灭敌人,人们除在村庄里开挖地道外,还在村庄外挖出了一条条道沟。 ,\RC gc 道沟,成为了村里人们一种独特而有效的对敌抗争、救亡图存和自我保护的方式,是我们这一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大创举。 g@i
4H[k n!orM5=:O 东朗月村的道沟共分为五路。 k)_#u;qmG 第一路道沟,是前沿哨卡。从村南口开始,道沟一直向南(旧城据点方向),挖到了敌占区的边界线上。此段道沟,就成为了当年束晋县抗日最前沿的边卡哨口。 Y mSaIf 第二路道沟,是通往抗日根据地的通道。道沟从村西口开始,向西在墩台处(烽火台遗址)分成了南北两路,一路向南偏东走向,通向耿家庄方面;另一路向北偏西方向,往谢村(如今隶属与辛集市中里厢乡)方向延伸而去,这是一条通往本区县抗日根据地中心地区的通道。 {lw
ec"{ 第三路道沟,是各方抗日武装力量集结、出击的枢纽。道沟从村西北口开始,往北不远处,就联通了那个叫作“五股道”的地方。五股道是一个圆环状的道沟,连通着四个村庄的五路道沟,因其具有着交汇、转向、分流的功能和四通五达的地位,使之成为了各种抗日武装汇合、集结、运动、出击以及分流、转移的中心和枢纽。 udr'~,R 第四路道沟,是乡亲们转移疏散的出口。从村北口开始,道沟一径向北,经过那座古老的砖窑东侧,继续北行与河庄村的道沟相连接。这是村里乡亲们安全转移、迅速疏散、随时隐蔽的路径。 r|$g(
(g 第五路道沟,是出入村庄的通关路。从村东口开始的这条道沟,向东连通着蔡庵儿东边的大官道,是村民们出村入村的通衢之路。 KiHAm|, 这一条条道沟,以东朗月的五个村口为起点,分别向各个方向延伸开去。 .qP
zd(<T7 自此始,这一条条深凹的道沟里,就开始著述一个又一个英勇抗敌的故事;这一道道悠长的道沟中,就开始演绎一个又一个悲壮激昂的传奇。 3CL:VwoW 于是,这道沟里的一捧捧黄土,就注入了壮怀激烈的爱国情怀;这道沟中的一段段车辙,就承载起了顽强不屈的民族精神;这一方水土,就为那一页民族历史增添了光泽与厚重。 RS=7W._W 道沟的故事、道沟的传奇、道沟的功绩、道沟的贡献,深深地镌刻在了那一代人火热的心田上,留存在了这一方厚重的黑土里,溶化到了悠悠的蓝天白云中。 @WUCv7U 和东朗月村一样,除日军占领区以外,各村各镇都把一条条道路挖成了道沟,并互相连通起来,四面八方,纵横交错,编织成了一个庞大的网状通道,摆布成了一个神秘玄妙的八卦阵图。 ~z"->.u 道沟,成为了平原大地上抗敌卫国的宏伟长城。 t)b>f~ :P'5_YSi [qo*,CRz ~.SU$ 49>yIuG (道沟的故事共有六则,将陆续贴出,敬请阅读) Pl
,M>IQ v3]M;
Y\ #Z5~a9r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