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7651
-
- 注册时间2011-01-13
- 最后登录2023-01-30
- 在线时间3051小时
-
- 发帖49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辛币555
- 威望2897
- 贡献值3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
本帖被 管理员 执行加亮操作(2016-05-22)
—
/6U
4S>'( 0M8.U “吊纸”,是殡葬礼仪中一项重要的吊唁活动,是一个古老而又悠久的传统习俗。 HmV />9 村上有人亡故,村里所有比死者辈份小的成年男人,都要到灵前去“吊个纸”,通过这样一个悼念方式,表达乡邻情谊,寄托人们的哀思,送别逝去的亡灵。 a)9rs\Is{ GBbh ar},g 1 K"l0w**Og# 安灵后吊纸。有人亡故,亲朋乡邻,都闻讯来帮忙料理丧事,在为死者穿好寿衣、把遗体安放到灵床上、将灵堂布置停当后,要举行一个集体吊纸的仪式,在灵床前点燃一份纸钱,所有帮忙的乡邻,在灵堂外集齐并排列开,面向灵床上的遗体,一同行三揖一拜礼,齐声“啊——哈哈”三遍。 z+3
9ee 从这一次吊纸开始,整个殡葬仪式即按序展开,吊唁活动也就算拉开了序幕。 @\}YAa>>"I R2LK.bTVn 入殓时吊纸。出殡的前一天,要将停放在灵床上的遗体,移入棺材,是为入殓,待入殓仪式结束后,还要举行一个集体吊纸的仪式,所有帮忙的乡邻,面向灵柩,点燃纸钱、行三揖一拜礼,齐声“啊——哈哈”三遍。 4;*f1_;f~ 这是向遗体作最后的诀别。 |4Ha?W <zfKC 送葬路上吊纸 (也简称为“路祭”)。出殡时刻一到,主持丧葬事物的大总理高喊一声“起主”,抬棺出灵,由主孝子摔瓦打幡,拉着灵车前往墓地,在送葬队伍经过的街道或路口上,还会有一个叫做“路祭”的吊纸仪式。 9+Nw/eszO 在街心设一祭桌,乡中士绅,邻里至交,依序上前,焚纸祭吊,面对停在路中灵柩中的逝者,打揖、叩拜,呼“啊——哈哈”三遍,然后起身,再揖。 ;fGx;D 路祭时,所有送葬的孝男,皆面对灵柩,跪倒在大路当中,俯首哀哭进行陪祭。全部送葬的乡邻,都分站在街道两旁摆站仪阵,丧主家族中的长辈一一向路祭者还礼致谢。 n93zD*;5 路祭结束,送葬队伍再继续前行,将灵柩送往墓地安葬。 Ro r2qDF 这是为死者长行途中送别的最后一吊,因而更显得庄重而珍贵。 6[?}6gQ LC-)'Z9}5 而乡邻们的主要吊纸活动,是在家中停丧期间的晚上进行。 mP-2s;q 天色渐渐昏暗下来后,这一晚的吊纸仪式即开始进行。 (vQ+e 丧主家的大门口,院子中,几盏白色的灯笼映射出昏暗的光亮。 Y {c5 大门外,应邀而至的两三个说书的艺人,开始击鼓调弦,敲击起掌中的手板,说唱着致哀的鼓书评词。 %
;O}FyP 灵堂上,灵柩的外侧,拉起一面叫做“影床儿”的布屏,影床儿外放着一张祭桌,上面点着白蜡烛,燃着安息香,还摆放着一些其它的奠祭物品。 <xn;bp[ 祭桌上,早预备好了一大摞“烧纸”。(一种用打纸凹打印好的冥纸) FT/amCRyT 特设一人坐在祭桌的旁边,专司点燃烧纸之事,有人来吊纸,就在桌上拿起一张冥纸,在桌上的蜡烛上点燃,然后放入祭桌前面的焚烧池中烧化。 A1A3~9HuK 身穿重孝的主孝子在灵的两侧跪伏于地,其余所有戴孝的男性亲属,按辈份齿序,亲疏远近,依次在灵堂两侧跪列,孝子众多的,一直向外排列至院中,这叫陪灵。有人前来吊纸,所有陪灵的孝子皆要跪伏在地,哀哭陪吊。 HC7JMj 灵堂外,一般在台阶下,铺上一条厚毡或棉被,设置为吊纸者的行礼之位。 VPd,]]S5( 吊纸者到来,先庄庄重重的在此站定,并向灵堂内高喊一声“点纸儿——”。 cOku1g8 待灵堂内冥纸点燃后,吊纸者对着灵柩,先双手抱拳,深深一揖,然后双膝跪地,再作揖,顺势俯身垂首,两手撑地,口中连呼“啊——哈哈”三遍,然后起身站定,在深深抱拳一揖,退下。就算完成了吊纸祭奠的礼仪,丧主家族中的长辈,赶紧上前递烟让座,施礼致谢。 n+oD
C65[ 灵堂内外,灯影惚恍,烟雾飘渺,旌幡隐隐,奠幛绰绰,纸札幽幽。 CLN+I'uX0 满堂孝服沉沉,到处哀声处处,氛围庄重而肃穆。 iP "EA8 吊纸的乡亲们忧忧而来,“啊——哈哈”的致祭声接连不断,陪吊孝子们的哭泣声悲哀低沉。 -3hCiKq 吊纸祭悼进行中…… =nVmthGw Q)^g3J m;/i<:` 2 jTSOnF}C~+ 老一代人对吊纸的礼仪很是看重,对年轻一代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唯恐年轻人在吊纸礼仪和程序上出错,留下笑柄。 FFe)e>bH 但面对如此讲究的礼仪,如此郑重的程序,许多初涉者在吊纸行礼时,纰漏和差错还是在所难免的。 5 =Z!hQ} 一年轻人出村到亲戚家吊纸,由于是第一次去完成如此庄重的礼仪程序,不免心中忐忑,在呼“啊——哈哈”致哀时,由于情绪慌惶,竟连续呼了四遍。 jvs[ / 见这小伙子多呼了一遍“啊——哈哈”,周边的人们纷纷窃语哂笑。 &qRJceT( 和其一同前来的一位长者,见小伙子闹出了笑话,被人们看了稀罕,忙搜肠刮肚的紧急思谋着补台救场的主意,忽然急中生智,即忙上前一步,正色言道:你们着些人,真是孤陋寡闻啊!你们难道不知道十里不同俗吗,在我们哪儿,吊纸时就时兴呼四遍“啊——哈哈”,请不要少见多怪嘛。 .wc
= ] 众人面面相觑,尴尬莫言,谁也知道这是巧言诡辩之词,但不得不佩服其思维之敏捷,应变之机巧。 Dg2uE8k 于是,敬烟、让座、致谢,一切礼仪依序进行。 ^\wl2 圆满,才是最好的结局。 7>-yaL{ inF6M8
A1 3 @ls.&BHUP 那一年,村里王家的老太太去世,晚上,吊纸致祭仪式正在进行中, iV
hJH4 孙二山、路钦段、路五卓、赵贵宾等,当时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几个人觉得丧主家灯明火亮,人来人往挺热闹,遂相邀来看热闹。他们站在一旁,看到吊纸的人来来往往,“啊——哈哈”的致祭声接连不断,灵堂两侧,陪吊的孝子们虔诚的跪俯两排,哭声悲哀。 jO)&KEh 几个小朋友觉着挺好玩儿,就萌发了试着玩一玩的念头,几个人跑到大门外一嘀咕,相互约定,“咱们也去吊纸,排好队,一个接一个的上,谁也不许撤退逃跑”。 .Z%G@X* 于是,趁着吊纸的人已经稀少的当口,他们几个就开始了“吊纸”,他们学着大人的样子,先由一人走到院子的台阶前,大着胆子喊了一声“点纸儿”,灵堂里,就有人点燃了烧纸,陪吊的孝子们就开始哀哭,其也就大模大样的趴在地上“啊——哈哈”了三声。 r(`nt-o@ 一个在前边做出了样子,其余的人也就一个挨一个的依次而上。 &U&%ka<* 在院里吊过纸的小伙伴,忙又溜回门外,继续排队,再继续进行第二轮、第三轮…… 7& 6Y 一时间,院子里,吊纸的都是小孩子,一个接着一个,络绎不绝;灵堂前,童声稚气的“啊——哈哈”一声连着一声,连续不断;点纸的一张接一张的焚烧着纸钱;陪灵的孝子们,哭跪在地,好长时间,没有机会止哭抬头。 iZ;TYcT 开始,觉着是谁家的大人没时间,让孩子来吊个纸,后来终于察觉到情形有些不对头,再仔细一观察,哦!原来是这几个孩子在搞鬼。 HomN/wKh 当他们有的还正趴着“啊——哈哈”, 有的还在外轮番等待的时候,忽然有人从灵堂里跑出来,故作追赶状,大喝 @2e2^8X7f 到:“□□□□□,我叫你们吊纸,跑到这来捣蛋——” i&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