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5507阅读
  • 6回复

东朗月村/吊纸的习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5-21
— 本帖被 管理员 执行加亮操作(2016-05-22) —
                              gEk;Tj  
Yg.[R] UC  
    “吊纸”,是殡葬礼仪中一项重要的吊唁活动,是一个古老而又悠久的传统习俗。 HZ'rM5Kq  
    村上有人亡故,村里所有比死者辈份小的成年男人,都要到灵前去“吊个纸,通过这样一个悼念方式,表达乡邻情谊,寄托人们的哀思,送别逝去的亡灵。 F@Sk=l(  
ZXb|3|D  
                                         1 F0_w9"3E~  
    安灵后吊纸。有人亡故,亲朋乡邻,都闻讯来帮忙料理丧事,在为死者穿好寿衣、把遗体安放到灵床上、将灵堂布置停当后,要举行一个集体吊纸的仪式,在灵床前点燃一份纸钱,所有帮忙的乡邻,在灵堂外集齐并排列开,面向灵床上的遗体,一同行三揖一拜礼,齐声“啊——哈哈”三遍。 x[{\Aw>$.  
    从这一次吊纸开始,整个殡葬仪式即按序展开,吊唁活动也就算拉开了序幕。 : b`N(]  
O` y3H lc  
    入殓时纸。出殡的前一天,要将停放在灵床上的遗体,移入棺材,是为入殓,待入殓仪式结束后,还要举行一个集体吊纸的仪式,所有帮忙的乡邻,面向灵柩,点燃纸钱、行三揖一拜礼,齐声“啊——哈哈”三遍。 GLO3v. n;  
    这是向遗体作最后的诀别。 _:9}RT?  
P  y v>  
    送葬路上 (也简称为“路祭”)。出殡时刻一到,主持丧葬事物的大总理高喊一声“起主”,抬棺出灵,由主孝子摔瓦打幡,拉着灵车前往墓地,在送葬队伍经过的街道或路口上,还会有一个叫做“路祭”的吊纸仪式。 v>`Fo[c  
    在街心设一祭桌,乡中士绅,邻里至交,依序上前,焚纸祭吊,面对停在路中灵柩中的逝者,打揖、叩拜,呼“啊——哈哈”三遍,然后起身,再揖。 0`S {>G  
    路祭时,所有送葬的孝男,皆面对灵柩,跪倒在大路当中,俯首哀哭进行陪祭。全部送葬的乡邻,都分站在街道两旁摆站仪阵,丧主家族中的长辈一一向路祭者还礼致谢。 KUU {X~w  
    路祭结束,送葬队伍再继续前行,将灵柩送往墓地安葬。 b+qd' ,.Z  
    这是为死者长行途中送别的最后一吊,因而更显得庄重而珍贵。 2JK '!Ry)  
Kc\8GkdB  
    而乡邻们的主要吊纸活动,是在家中停丧期间的晚上进行。 0L/chP  
    天色渐渐昏暗下来后,这一晚的吊纸仪式即开始进行。 {FFdMdxy-  
    丧主家的大门口,院子中,几盏白色的灯笼映射出昏暗的光亮。 MBt\"b#t  
    大门外,应邀而至的两三个说书的艺人,开始击鼓调弦,敲击起掌中的手板,说唱着致哀的鼓书评词。 ( /I6Wa  
    灵堂上,灵柩的外侧,拉起一面叫做“影床儿”的布屏,影床儿外放着一张祭桌,上面点着白蜡烛,燃着安息香,还摆放着一些其它的奠祭物品。 q3#[6!  
    祭桌上,早预备好了一大摞“烧纸”。(一种用打纸凹打印好的冥纸) Cqnuf5e>L  
    特设一人坐在祭桌的旁边,专司点燃烧纸之事,有人来吊纸,就在桌上拿起一张冥纸,在桌上的蜡烛上点燃,然后放入祭桌前面的焚烧池中烧化。 yq ;[1O_9C  
    身穿重孝的主孝子在灵的两侧跪伏于地,其余所有戴孝的男性亲属,按辈份齿序,亲疏远近,依次在灵堂两侧跪列,孝子众多的,一直向外排列至院中,这叫陪灵。有人前来吊纸,所有陪灵的孝子皆要跪伏在地,哀哭陪吊。 Fqw4XR_`~  
    灵堂外,一般在台阶下,铺上一条厚毡或棉被,设置为吊纸者的行礼之位。 E \/[hT  
    吊纸者到来,先庄庄重重的在此站定,并向灵堂内高喊一声“点纸儿——”。 ^o5;><S]  
    待灵堂内冥纸点燃后,吊纸者对着灵柩,先双手抱拳,深深一揖,然后双膝跪地,再作揖,顺势俯身垂首,两手撑地,口中连呼“啊——哈哈”三遍,然后起身站定,在深深抱拳一揖,退下。就算完成了吊纸祭奠的礼仪,丧主家族中的长辈,赶紧上前递烟让座,施礼致谢。 GV0@We~  
    灵堂内外,灯影惚恍,烟雾飘渺,旌幡隐隐,奠幛绰绰,纸札幽幽。 :L@ ;.s  
    满堂孝服沉沉,到处哀声处处,氛围庄重而肃穆。 ~o_JZ:  
    吊纸的乡亲们忧忧而来,“啊——哈哈”的致祭声接连不断,陪吊孝子们的哭泣声悲哀低沉。 O;RBK&P  
    吊纸祭悼进行中…… .*` ^dt  
aC}\`.Kb  
Cl&mz1Y;]1  
                                           2 ZJ%NZAxy  
    老一代人对吊纸的礼仪很是看重,对年轻一代谆谆教导,不厌其烦,唯恐年轻人在吊纸礼仪和程序上出错,留下笑柄。 ^ELZ35=qZ  
    但面对如此讲究的礼仪,如此郑重的程序,许多初涉者在吊纸行礼时,纰漏和差错还是在所难免的。 kV1L.Xg  
    一年轻人出村到亲戚家吊纸,由于是第一次去完成如此庄重的礼仪程序,不免心中忐忑,在呼“啊——哈哈”致哀时,由于情绪慌惶,竟连续呼了四遍。 [voZ=+/  
    见这小伙子多呼了一遍“啊——哈哈”,周边的人们纷纷窃语哂笑。 _33 b %  
    和其一同前来的一位长者,见小伙子闹出了笑话,被人们看了稀罕,忙搜肠刮肚的紧急思谋着补台救场的主意,忽然急中生智,即忙上前一步,正色言道:你们着些人,真是孤陋寡闻啊!你们难道不知道十里不同俗吗,在我们哪儿,吊纸时就时兴呼四遍“啊——哈哈”,请不要少见多怪嘛。 b_TI_  
    众人面面相觑,尴尬莫言,谁也知道这是巧言诡辩之词,但不得不佩服其思维之敏捷,应变之机巧。 l jK?2z>  
    于是,敬烟、让座、致谢,一切礼仪依序进行。 W2X`%Tx0  
    圆满,才是最好的结局。 mce qZv  
eAW)|=2  
                                            3 n8Qv8  
    那一年,村里王家的老太太去世,晚上,吊纸致祭仪式正在进行中, v)O0i2  
    孙二山、路钦段、路五卓、赵贵宾等,当时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几个人觉得丧主家灯明火亮,人来人往挺热闹,遂相邀来看热闹。他们站在一旁,看到吊纸的人来来往往,“啊——哈哈”的致祭声接连不断,灵堂两侧,陪吊的孝子们虔诚的跪俯两排,哭声悲哀。 >G|RVB  
    几个小朋友觉着挺好玩儿,就萌发了试着玩一玩的念头,几个人跑到大门外一嘀咕,相互约定,“咱们也去吊纸,排好队,一个接一个的上,谁也不许撤退逃跑”。 B$rhsK%  
    于是,趁着吊纸的人已经稀少的当口,他们几个就开始了“吊纸”,他们学着大人的样子,先由一人走到院子的台阶前,大着胆子喊了一声“点纸儿”,灵堂里,就有人点燃了烧纸,陪吊的孝子们就开始哀哭,其也就大模大样的趴在地上“啊——哈哈”了三声。 FQO=}0Hl  
    一个在前边做出了样子,其余的人也就一个挨一个的依次而上。 nlB'@r  
    在院里吊过纸的小伙伴,忙又溜回门外,继续排队,再继续进行第二轮、第三轮…… f>6{tI 5X  
    一时间,院子里,吊纸的都是小孩子,一个接着一个,络绎不绝;灵堂前,童声稚气的“啊——哈哈”一声连着一声,连续不断;点纸的一张接一张的焚烧着纸钱;陪灵的孝子们,哭跪在地,好长时间,没有机会止哭抬头。 lkT :e)w  
    开始,觉着是谁家的大人没时间,让孩子来吊个纸,后来终于察觉到情形有些不对头,再仔细一观察,哦!原来是这几个孩子在搞鬼。 (NFrZ0  
    当他们有的还正趴着“啊——哈哈”, 有的还在外轮番等待的时候,忽然有人从灵堂里跑出来,故作追赶状,大喝 %@C8EFl%3  
到:“□□□□□,我叫你们吊纸,跑到这来捣蛋——” ^Saf z8-3o  
    几个孩子一溜烟跑远了。 2*75* EQCH  
    这事儿,就成为了是村里丧葬史上的一段趣话。 ) Z3 KO  
}=EJM7sM|k  
    不知不觉间,吊纸这一自古流传的习俗,祖辈沿袭的传统,根深蒂固的观念,竟在近几年的殡葬礼仪中渐渐消失了。 3;L$&X2  
    如今,有丧葬事,有人吊一回纸,就成了稀奇事儿。 D'!JV1Q  
    吊纸的那些讲究,正在逐渐的成为历史文物。 gamB]FPZ  
    时间,在改变着一切,包括着殡的传统习俗。 %/I:r7UR{  
Ua \f]y  
m OUO)[6y  
                               #3*cA!V.<  
} +Sp7F1q  
"mBM<rEn*  
KMi$0+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5-21
哦吼吼 C _he=SV  
<b"^\]l  
内容来自[手机版]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05-21
这些老事还是应该讲一讲,听与否、做与否则另当别论。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6-05-22
妇女们吊纸是在午饭后,称“送盘缠”。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16-05-22
记录民俗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6-05-22
一直在看你写的一些回忆,既是一段历史,也是一种文化,语言通俗易懂,赞一个!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6-05-22
文笔真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