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2132阅读
  • 0回复

感知幸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1
每个人有各自不同的见解。
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也有不同的认识和理解。
然而,所有的幸福又都是很相似的:幸福是一种自我感觉,幸福就是自己觉得幸福,与外部的人和事物无关。
人生在世,都渴望幸福。但很多时候,对幸福感知的迟钝,使我们常常享受不到幸福。
正如俗话说:“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幸福需要感知:感而知之,知而感之。

当我们翻山越岭飘洋过海追寻幸福的时候,殊不知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幸福却在灯光阑珊处!
不是吗?
其实,幸福是一种感动,一种心灵的美感。
只要我们拥有宁静淡泊的心态和通达从容的境界,我们就会发现,美丽的花朵就盛开在身边的小路旁,不经意之间,幸福正悄悄地流淌在我们周围。
比如,年迈父母的健在,爱人笑容的温馨,灯下读书的宁静,雨中散步的浪漫,郊外踏青的欢乐,种花养鱼的情趣等等。
这个世界上,幸福就蕴藏在身边平凡的事物中。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感知生活的幸福,是因为把幸福只寄托在金钱财富和新奇时髦的事物上了。

感知幸福是一种能力。
只有心理健康者才能感知世界的美好,只有心中有爱者才能感知生活的幸福。人的幸福不在外物,也不能由别人给予,幸福的源泉原本深埋在我们心底。
世上没有不哭的人,也没有不笑的人。幸福的拥有,通常需要苦难的观照和生命意识的启动。
幸福是相对的,只有与痛苦相比较才会有更真切的感知,才会更珍惜已拥有的幸福。正如没病时,不知道健康就是幸福;而未曾经历过求生存的饥寒交迫,也很难体会到拥有人的基本尊严的幸福。
罗素说,世有参差才是幸福,就是这个意思。
体验痛苦也是生命的一种过程。历经沧桑之人,才会忆苦思甜而知足常乐,才能提高对幸福的判断力。要感知幸福,首先要把痛苦读懂。

罗曼·罗兰在《约翰·克利斯朵夫》中写道:“幸福是一种灵魂的香味。”
幸福是由精神支配的。
幸福不分贵贱与等级,普天之下的人们都平等地沐浴着她的光华。
锦衣华服、钟鸣鼎食的人,未见得一定幸福;粗衣布履、粗茶淡饭的人,未见得就不幸福。幸福无法量化,幸福不与物质同步。
一个常见的认识误区是:人们对物质想象中的幸福感往往大于从实际的财富中得到的。
因为人们从物质享受中获得的幸福,不仅与物品本身有关,而且更与人的心境心态有关。
生活中那些纯真的感情往往更能润泽我们的心田,使我们获得幸福。
幸福是一种对生命的满足与喜悦。

美国哲学家艾玛尔逊说:“幸福用钱是买不到的,它是蕴藏在男女内心深处的一种珍贵的感情。这种感情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感觉得到。它与金钱及权势并无必然的联系。”
许多时候,金钱没有带来更多的幸福,反而使身心陷于绝境。
曾几何时,多少社会名流不堪精神折磨而以自杀谢世:邓丽君在众说纷纭众中悄悄地走了,翁美玲在声名大振时突然香消玉陨,张国荣则在众目睽睽中愤然跳楼自尽。
另据调查表明,曾被美国《福布斯》杂志选中的全美100名富豪,感到幸福快乐的比例并不比纽约地铁站里的100名流浪汉高。
尼采有一句名言:人生的幸福,就是保持轻度的贫困。(“轻度”作“适度”解。)
这是令人深思的哲言。
我们不妨由此推理:“重度富有”与“重度贫困”都是人类因物质而遭受痛苦的两极。正如过食而极度肥胖以致身体器官功能衰竭的人,与饥饿而骨瘦如柴的人同样离死亡不远。
当然,食烟火难免功利,但如果物质财富不能创造转化为精神上的幸福欢悦,相反,物质日渐富有但精神状态却是焦躁烦恼,那么,这种财富又有什么意义?

人类背负着痛苦却孜孜不倦地追寻着幸福。
幸福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感受,幸福是人类一切活动的终极目标。
事业成功是幸福,“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也是幸福,被自己深爱的人爱着更是幸福。
幸福既是相对的,又是渐进而无止境的。
幸福是一种心境,一种感觉,一种趣味,一种满足。
其实,活着的本身就是幸福。只是在平淡的日子里,内心的浮躁和贪欲使我们难以感知身边种种细小的幸福。感知幸福需要一颗安静细腻的心。
活着的时候,如果能珍惜这极其有限的生命,认真去感知生命中的真善美,享受平常生活里的愉悦,那末,我们就具有了人生的最高智慧,拥有了幸福中的幸福。
人生如斯,夫复何求?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复代表了您的形象。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