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xJ]zv1
吃饱了没事儿干,总喜欢琢磨咱们辛集方言,琢磨得多了,就产生了探求这些方言词语的想法,进而又想把琢磨过的东西整理出来。起初想把题目写成“释说辛语”,后来觉得还是“试说辛语”好一些,毕竟咱水平有限,根本就无法跟语言文字学沾边儿,完全是瞎琢磨,只能作为茶余饭后闲谈的东西。也欢迎乡亲们一块儿来琢磨。 <!*O[0s
R[#B|
$
前面两个部分说了脑袋上和身体上的零件,这一部分该说心理活动了,因为心理活动是支配身体动作的前提。 [t*-s1cq
Ss1&fZoj
0OnqKgf
“草鸡”和“草鸡毛” 6kONuG7Yv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草鸡”这个词,其第三个义项是比喻软弱或胆小畏缩。方言应属冀鲁官话。辛集方言也这样说,而且增加了动词义项,意思是“怕”。例如:“他没什么了不起的,你嫑草鸡他。”“甭看俺瘦,干起活儿来不草鸡你!” }_Y\6fcd
“草鸡毛”在江淮官话里是“急性子而没有成算”的意思,而辛集方言的“草鸡毛”却是个名词,指称软弱胆小的人。这个名词比形容词或动词“草鸡”用得更加夸张。本来“草鸡”就已经够“草鸡”的了,“草鸡毛”,那还不比“草鸡”更“草鸡”? `:dGPBBO
2Y;iqR
怵见 dO9bxHMnM
“打一回招长虫给咬住咾,十年都怵见井绳。”这句辛集话翻译过来就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现代汉语词典》中,“怵”表示害怕;恐惧。《说文》:怵,恐也。辛集方言给“怵”加上了“见”字,大概是说一见到某种事物就害怕,或者根本就不敢见,一想起来就怕,有人怵见长虫,有人怵见打针,这就纯粹是心理作用了。 a!&m\+?
~F;>4q
呲愣 |T*t3}
这个词和“草鸡”、“怵见”的含义非常相似,也是表示害怕、心虚。如果说稍有不同的话,“呲愣”常常含有“畏惧”的意思,表示对某件事有畏难情绪。比如:“我可呲愣上高处哩。”(不敢登高,大概有恐高症)“我可呲愣干这活儿哩。”(被困难吓倒了)等等。 D+h`Z]"|
这个词解释起来很难,因为不知原意是什么。猜想大概应该跟“跐”有关系。“跐”的意思是“脚下滑动”,脚下一滑就经常会摔倒,那么心里的“跐”也许是同样的感觉,事情还没有进行,心底先发虚,“跐楞”一下就滑倒了。 3g0v,7,Zv
PpSQf14,
呲咕啦 fJ%A_N}
“呲咕啦”表示孤独,寂寞,无聊。例如:“一个人在屋里呆着,觉得怪呲咕啦。” R#ya9GN{
这个词是怎么来的,难以考证,甚至难以猜测。首先,“呲”这个字,是由表示孤独可怜的“凄”变来的?但是语音变化规律与辛集方言不符;或者,也是由“跐”变来的?因为孤独的时候常会感到心虚、害怕。但是这样解释也很牵强。还有后边的“咕啦”是什么意思?是表示语气的助词,还是应该写成“孤啦”来共同表达词义?尽管来源不明,反正一说这个词,就能表达出那种孤独寂寞的感觉。 VK|$SY(
LRdV_O1e6M
结记 LX(`@-<DH
“结记”就是“惦记”,例如:“他老是结记着这事儿。”“嫑结记我,我没事儿!” 1R]h
>'
古人结绳记事,什么事情怕忘了,先在绳子上挽个疙瘩便于以后提醒自己。“结记”一词莫非就是这么来的?看来,方言真可称得上是源远流长啊!其实,“结记”其实应该是在心里打个结记挂着,也叫“心结”,反映的是心理活动。引伸含义为“小心,留神,提防”,例如:“出门儿结记着点儿,别出事儿。” 20M]gw]
有本小说叫《心有千千结》,那心里结记的事儿可真够多的。古人如果把绳子上打这么多结,恐怕早就记不清是些什么事儿了。 q 1A0-W#4
~!e(e2
虑徐 "rrE_
冀鲁官话,井陉和晋语区说成“吕觑”,意思是注意、留神。辛集发音是“虑徐”,含义也有所扩展,除了“注意、留神”之外,也表示记忆中对某种事物的印象,相当于“记得……”“好像是……”。例如:“你还虑徐咱们前年装修房子花了多少钱呗?”“我怎么不虑徐你把钱还给我?”这个词的来源难以考证,或许写成“缕绪”更容易解释辛集方言中表示思考的意思,就是从记忆中的千丝万缕寻找到头绪。 X1Kze
至于“注意、留神”的意思,辛集方言多用作否定说法,就是“不虑徐”,表示“冷不防,不注意”。例如:“打他个不虑徐。”意思就是“攻其不备”。 iE]^6i
d1NKVMeWr
忽住 yoTx3U@
“忽”在字典中有“不注意,不重视”的意思,例如“忽略、忽视、疏忽”。在辛集方言中,“忽住”的意思就是“忘记”。例如:“哎呀!我忽住这事儿了!”“你跟他说的那事儿,他恐怕早忽住了。”“忽住”是无心之失,一时忘记,往往能够因受到某种启发而突然想起,恍然大悟。如果常常“忽住”一些事情,记忆力就有问题了。“忽住”的事情也可能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例如:“我忽住了,家里炉子上还坐着水哩!”这还不要紧,顶多烧坏个水壶;如果摩托车放在外面没拔下钥匙,也是“忽住”了,那就有可能丢掉一辆摩托车;如果有人在那边修理电路,你这边“忽住”了,一合电闸……后果就不堪设想了。 $SzuUI
)X6I#q8
“居”和“识居” mhNgXp)_56
这个“居”字是表示读音的,辛集方言j变z,读作“zǖ(一声)”。其实是“足”字的变声异读,“居”就是“足”,表示心里满足,舒服,美滋滋的。例如:“每天有二两酒喝,他就居哩不行。”还表示“识趣、服气”的意思:“非得让他骂你一顿,你就居了?”而“识居”就是“知足”,例如:“日子过得这么滋润,你还不识居?” #qEU
GD`
“足”只有在这种情况才变读为“居”,其他情况则不变。“足球”不说“居球”;“丰衣足食”不说“丰衣居食”。做“足疗”虽然感觉很“居”,但是也不说“居疗”。 j,1cb,}=^
bV*q~@xh
涝其 T+:GYab/
读音是“涝其”,写出来大概是“落其”。相当于“落忍”,意思就是忍心,好意思,过意得去,觉得理所当然。例如:“老是白拿我的东西,你涝其呀?”常用于否定式,例如:“我不涝其麻烦你。”这个词从字面上真不太好解释,难道是“落得其所”?……这也不叫个词儿啊!……算了,不详细罗嗦了,我引经据典费半天劲,您再说我解释的不对,您涝其呀?
B"t4{1/
Lp+?5DjLT
二二思思哩 z:08;}t
这个词的意思是指心里犹豫不决,被两个以上的因素所迷惑,反复思忖不能确定一个目标。词典中有“二乎”一词,意思是心里犹疑,不能确定,例如“你越说越把我弄二乎了。”“二二思思哩”应该是从这个意思得来的,“二思”就不是一门心思,就是左右为难,就是拿不定主意。例如:“他心里二二思思哩,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为什么不说“三三思思”、“四四思思”呢?您想啊,两个心思就已经不知所措了,再多出几个来,那就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 5X^`qUSv
!1
<>][F
没大施哩 @Dd (
单位放假了,独自一人无事可做,在家里呆了好几天,就会感觉“没大施哩”。“没”读作“mú(二声)”,其实应该写成“没大事哩”,意思就是无所事事,孤独空虚,心里空落落的。又引伸为不知所措、尴尬、害羞、不好意思、下不了台,比如:有人给小王介绍个对象,头一次见面儿,他就一直盯着人家看,姑娘就会感觉怪没大施哩。还有:当众说错了话,引起哄笑,也会觉得没面子,没大施哩。还有:在大街上骑着自行车,谁也没碰,自己就摔了个跟头,看看周围,拍拍身上的土,没大施哩骑上车子就走了。 A8ClkLC;I
)$O'L7I n&
挠嚷 #-PUm0|
挠嚷(“嚷”读轻声),或许是“闹嚷”,就是闹心,心里感到烦乱。可以想见,心里闹嚷嚷,乱哄哄的,象百爪挠心一样,能不烦吗?写“怓嚷”也未尝不可,《说文》:怓,乱也。总之,就是被烦事困扰,心里乱糟糟的。大事可以“挠嚷”,小事也可以“挠嚷”。比如:“这些天净麻烦事儿,买卖不挣钱,孩子又闹病,股票也套住了,真是挠嚷透了!”又比如:“我一看你写哩那破字儿就觉着挠嚷!” 3)l<'~"z<
JK'tdvs~
讷么个儿 o%h[o9i
写出来是“那么个儿”,辛集方言“那”读“讷”,这里的“个”常读作一声。这个词相当于“那样,那么个样子”,表示的意思相当宽泛,可以指称大多数心里说不出来的那种感觉。例如:“看着他难受,我心里也怪讷么个儿。”“一到了事儿上你就讷么个儿。”“当着这么多人,你可嫑讷么个儿!”……“讷么个儿”?到底是哪么个儿?说不清楚,这种心情要靠对方理解,产生共鸣,才能弄明白。怎么?你还不明白?非得问我到底“哪么个儿”?你这人……怎么“讷么个儿”呀? [h.i,%Ua"P
FX
~pjM
“思乎”和“思侯” Zj)A%WTD,
两种发音一个词,就是想,考虑,琢磨,猜测。“乎”和“侯”都读轻声。例如:“这事儿我得好好思乎思乎。”“我还思侯着你不来了呢。”“思”就是想,“乎”是语气虚词。“侯”是怎么回事儿呢?其实思侯思侯就明白了,“ou”和“u”在辛集方言中读轻声时,有少数字发音混淆,例如“蘑菇”说成“蘑够”;“炊帚”说成“炊朱”;“骨头”说成“骨突”。那么“思乎”说成“思侯”也就不奇怪了。你“思侯”着我说哩对呗? h0l_9uI
Gd|jE
贪嗫儿 iH-(_$f;
母亲带着孩子在街上走,偶遇熟人,打过招呼后,让孩子喊“姨(阿姨)”,孩子却害羞地低着头不说话,母亲不好意思地对那熟人说:“我这孩子贪嗫儿。” &
5'cN
偶然跟朋友参加一个陌生人的宴请,坐在那里不好意思吃喝,设宴者会说:“一回生,二回熟,都是朋友,嫑贪嗫儿。” C`aUitL}
可见,“贪嗫儿”的意思就是畏缩,羞怯,局促不安,不好意思,难为情,放不开。词典中有“嗫嚅”这个词儿,是形容想说话而又吞吞吐吐不敢说出来的样子。与咱们的“贪嗫儿”意思很相近。 /vqsp0e"H
小孩子贪嗫儿,会降低大人们对他的喜欢程度;在单位面对领导贪嗫儿,很难得到领导的赏识;社会交往中贪嗫儿,无法扩大朋友圈。所以,“贪嗫儿”不是什么好事儿。 OjK+`D_C
3B4C@ {
腌心 Tq%##
电视上《春暖》这类关注弱势群体、呼吁社会爱心的节目越来越多,经常播出一些令人心酸的镜头,例如贫困地区生活很苦的孩子们,身患重病无钱医治却与命运顽强抗争的患者。其实我们身边就有很多因为各种情况而身处逆境、需要帮助的人。每当看到这些人,听到这些事,总会心生怜悯,感觉酸溜溜的难受,土话就叫“腌心”。 7V"Jfh4_
根据这种感觉,也许可以写“淹心”,心在水里泡着;也许可以写“烟心”,心被烟熏到了;最合适的好像还是“腌心”,而且应该是用醋腌的。反正不管怎么写,心里都够难受的。但是别光顾着“腌心”,如果有能力的话,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们一点。相信社会上爱心越多,让人“腌心”的事就会越少。 ~-A"M_n ?
H$,wg!kY!
痒痒不抓儿哩 =05jjR1
这个词的意思是表示无关紧要,或者说某种事物有一点点儿诱惑力,难以决定取舍。例如:“他给的这点钱,痒痒不抓儿哩,我是要还是不要?”“他闲着没事儿经常打几圈小麻将,输赢也是痒痒不抓儿哩。” ~S0T+4$
身上觉得痒,用手抓一抓就好了,但是如果不抓,就会持续痒一段时间。用这种感觉形容心情,那就是“痒痒不抓儿哩”。 J& D0,cuk
l i%8X.
“自”、“自不丢儿哩”和“自了猴儿了” j^L
n\N]^
“自”应该是“自在”的省读,但含义比“自在”有所延伸,细分起来有几种意思: \'B%lXh
第一种意思是形容心情轻松自由,安闲舒适。例如,看到某人在躺椅上乘凉,一边听着歌,一边喝着茶水,就会说他:“你可真自啊!” iUS?xKN$~-
第二种意思是形容心里得到满足,美滋滋的。例如:“出去旅游了这么多天,可真玩儿自了!” LEAU3doK;
第三种是引申意,形容得到的满足太多了,过量了。例如喝醉了常说成“喝自了”,这就不太好玩了。 F[X;A\
第四种意思是反义使用,带有讽刺意味。例如:“不让你赌钱你不听,这回输光了,自了吧?”或者,“离那狗远点儿,非得让它咬一口你就自了!”这就更不好玩儿了。 LOk J
“自不丢儿哩”是“自”的第一种意思的强调和修饰,应该是“自不溜儿的”,按辛集话发音就是“自不丢儿哩”。或者是“自不溜丢儿的”的省略说法。 ALKzR433/
“自了猴儿了”是“自”的第三、四种意思的强调和修饰,之所以跟猴儿扯上关系,大概就是为了突出其中的贬义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