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2729阅读
  • 77回复

《间书》—中国古代第一间谍奇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6楼 发表于: 2007-10-27
第二章 用间之要在于用心
宋太祖计除林仁肇 
作者 : 杨易唯 

  【智谋故事二】宋太祖计除林仁肇

  

  宋太祖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夺取后周政权,建立了宋朝,随后发动了消灭封建割据势力的统一战争。

  

  灭掉南汉之后,宋太祖把下一个进攻目标转向南唐。南唐王李煜昏庸无能,不理朝政,整日沉溺于美色歌舞之中,国力日衰。听说宋灭了南汉,李煜非常恐慌,连忙派人向宋朝廷上表,表示愿意取掉国号改称江南国主。这时,宋太祖虽有心灭南唐,但又不敢轻举妄动。因为南唐有一员勇将,英勇善战且深得民心。此人就是南唐江都留守林仁肇,他是宋朝灭南唐的一大障碍,宋太祖早就想把他除掉。正巧公元971年,李煜派其弟李从善前来朝贡,宋太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热情款待了李从善,并把他留下,封为泰宁军节度使。李从善不敢违抗,只得报告李煜。李煜也不知宋太祖此举何意,但他想这样正好可以通过李从善探听一些宋朝的消息,便同意他在宋朝留任。从此,李煜就经常派人到李从善那里取打探到的情报,李从善也经常派人去江南联系。从此,两方使者往来不绝。

  

  这之后,宋太祖派了一名使者到林仁肇那里办事,让他用钱财贿赂林的仆人,搞来一张林仁肇的画像。使者带回来交给了宋太祖,宋太祖命人挂在自己的侧室。

  

  一天,李从善前来参见宋太祖,侍臣把他领到了侧室。李从善立即就看到了林仁肇的画像,非常惊讶地问道:“这是我国留守林仁肇啊,他的画像怎么会挂在这里?”侍臣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半天才勉为其难地说:“你已经在京城任职,也是宋朝的人了,告诉你也没什么,皇上爱惜林仁肇的才干,特意下诏书让他来京城,他已答应投降,先送来画像作为信物。”说完又指着附近一所高大富丽的房屋说:“皇上还准备把这所房子赐给林仁肇,等他到京城后,还要封他为节度使。”

  

  李从善立即向李煜报告了此事。李煜怀疑林仁肇藏有二心,于是假意设宴招待林仁肇,让人事先在酒里下了毒。林仁肇喝下后很快就毒发身亡。一代忠良,就这样死于昏君之手。听闻林仁肇的死讯后,宋太祖立即发兵攻打南唐,很快就灭了南唐。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07-10-27
第二章 用间之要在于用心
丰臣秀吉阴谋侵朝鲜 
作者 : 杨易唯 

  【智谋故事三】丰臣秀吉阴谋侵朝鲜

  

  日本最高执政官丰臣秀吉在侵朝战争中设计陷害了朝鲜水军最高统帅李舜臣。日本的侵朝战争,由于李舜臣的朝鲜舰队在海上的突出表现,使日本的“水陆并进”计划破产,在陆上取得的巨大战果(已侵占平壤以北的大片土地)也毁于一旦。1553年4月,丰臣秀吉以假和谈稳住朝鲜以后,终于悟出一个道理:只有确保制海权,才能保住海上运输线,这样才能使兵源和补给从日本不断地运往前线,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但是,要掌握制海权,不除掉朝鲜水军统帅李舜臣是定然不行的,日本海军一直是李舜臣的手下败将,从未赢过。于是丰臣秀吉决意先从李舜臣下手,除掉他。

  

  丰臣秀吉的方法是:施用反间计,利用历来封建君主对大功臣的不信任感,陷害李舜臣。

  

  李舜臣由于屡次打败日本海军,挫败日本侵略朝鲜的企图,战功赫赫,被朝鲜国王封为二品正宪大夫、三道水军统制使,即水军最高统帅。1597年初,一个日本间谍在朝鲜的都城汉城散布谣言:李舜臣欺瞒国王,放走敌将加藤清正,且居功自傲,阴谋篡夺王位等。当时朝鲜统治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因李舜臣是朝鲜的南人党推荐的,北人党和西人党便乘机陷害李舜臣,说他图谋不轨。国王本来就担心李舜臣功劳、地位显赫而威胁他的王位,加上一些海军败将的嫉妒,昏庸的国王偏听偏信,于1579年2月,以“放走敌将”的罪名,下令逮捕李舜臣,免去他的一切职务,贬为士兵,白衣从军。丰臣秀吉的阴谋得逞了。

  

  1597年3月,丰臣秀吉以议和破裂为由,派出小西行长,加藤正清统领十四万陆军,数百艘战舰,再次大举进犯朝鲜。8月,日本舰队突袭朝鲜水师,无能的朝鲜水师统帅元均猝不及防,遭到惨败,日军乘胜前进,攻占闲山岛。朝鲜水师一败再败,损失大部分舰只,导致全军濒临崩溃。国王自食其果,李氏王朝再次出现岌岌可危的局面。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07-10-27
第二章 用间之要在于用心
陈平设计除范增 
作者 : 杨易唯 

  【趣味故事链接】陈平设计除范增

  

  很多人可能都知道所谓的“汉初三杰”,即萧何、张良、韩信,实际上汉初刘邦的智囊团中还有一个了不得的人物,那就是曲逆侯陈平。陈平本是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人,从小足智多谋。秦朝末年,群雄崛起,陈平毅然从军,在项羽手下当谋士,但没有得到重视。后来他投奔刘邦,善用计谋,史书说他“六出奇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了汗马功劳。汉文帝时,他曾官至右丞相,后改任左丞相,地位可谓显赫。刘邦称帝后,逐步清除权臣,陈平运用黄老之术中藏而不露的本领,成功地保全了自己,最后得以善终。他用计的故事很多,其中设计离间项羽和范增的关系便是其中之一。

  

  范增是秦末著名政治家,居巢(今安徽巢湖)人。在秦末农民战争中,范增先是投靠了项羽的叔叔项梁,劝说项梁立楚王的后裔为楚怀王,以此招揽人心,号召天下百姓。项梁死后,范增又跟随项羽,成为项羽的重要谋士。项羽的手下猛将如林,但真正有战略头脑的谋士只有范增一人,因此项羽非常敬重他,尊称他为“亚父”。

  

  公元前203年,楚汉战争进行到了最激烈的时刻。刘邦抵挡不住项羽的猛攻,被楚军围困在荥阳城内达一年之久,外援和粮草通道也被断绝了。刘邦在万般无奈之下,决定向项羽求和,但项羽不许。此时,陈平开始实施他的计谋。陈平先建议刘邦从仓库中拨出四万斤黄金,买通了楚军的一些将领,让这些人到处散布谣言:“在项王的部下里,范增和钟离昧的功劳最大,但他们却不能裂土称王。如今两人已和汉王约定好了,将共同消灭项羽,分割项羽的国土。”这些谣言传到项羽耳朵里,起初他一笑置之,但怎奈“众口铄金”,最后不由得他不疑心。结果,项羽逐渐怀疑起了钟离昧,以后有重大的事情就不再跟钟离昧商量了。而且,他对范增也怀疑起来,君臣之间开始有隙。

  

  陈平为了彻底除掉范增,孤立项羽,进一步设计嫁祸于范增。有一次,项羽的使者来到刘邦的营中谈判,陈平知道机会来了,于是让侍者准备好许多精致的餐具,要精心招待使者。使者进屋后,被请到了上座,被大鱼大肉盛情款待,还有美女歌舞助兴。陈平故意再三询问范增的起居近况,大赞范增,并附耳低声问:“亚父有什么吩咐没有?”使者疑惑地问道:“我们是霸王派来的,不是亚父派来的。”陈平一听,故作吃惊地说:“哎呀,我还以为你们是亚父派来的呢!”说罢,立刻叫仆人撤去上等酒席,把使者领到另一间简陋客房,改用粗茶淡饭招待他们。陈平故意装出很不高兴的样子,拂袖而去。

  

  使者哪里受得了这番羞辱?于是大为气愤,回去后把到楚营的遭遇一五一十地全告诉了项羽,项羽更加确信范增私通汉王了。此时,范增正好向项羽建议加紧攻城,但是项羽拒不听从。聪明的范增早就知道了外面说他私通汉王的谣言,现在终于感觉到项羽已不再信任他。于是没过几天,他便向项羽辞行说:“天下大事已基本定了,希望大王好自为之,请大王恩准我回家吧!”项羽没有任何挽留之意,只是派人护送他回家去了。范增一肚子气说不出来,不久就一病不起,死去了。项羽手下唯一有眼光的能臣终于被陈平施计除掉了,项羽因此失去了左臂右膀。最后,在楚汉战争中项羽终于败下阵来。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07-10-27
第二章 用间之要在于用心
间助 
作者 : 杨易唯 

  (三)间助

  

  间助,若张孟谈之于韩、魏是也。

  

  间助,是离间对方首领人物的助手、合作者、胁从者的一种间谍活动方法。如同张孟谈离间韩国、魏国的关系。

  

  俗话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在战争中更是如此,战争中共同作战的双方,或者私下都有利益分配的协议,或者是强者逼迫弱者与其合作。他们表面上同心同德,而实际上各有各的打算,貌合神离。己方抓住这个切入点,游说其中容易动摇的一方,就可以达到使对方合作破裂的目的,然后分而攻之,逐个击破。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60楼 发表于: 2007-10-27
第二章 用间之要在于用心
孟谈智解晋阳之围 
作者 : 杨易唯 

  【智谋故事一】张孟谈智解晋阳之围

  

  春秋末年,晋国朝纲混乱,国家大权落到智、赵、魏、韩四卿手中,晋哀公成了个摆设。而四卿中又属智伯的实力最为强大,他独揽朝政大权,其他三卿赵无恤、魏桓子和韩康子都不敢和他抗衡。智伯以晋哀公的名义要求三卿向国君捐赠土地,实际却是中饱私囊,把土地划到自己名下。魏桓子和韩康子害怕智伯发兵攻打他们,迫不得已都给了土地。而当智伯找到赵无恤要他割地时,赵无恤竟毅然拒绝了智伯的要求,说:“土地是祖先的产业,哪能随便给人?”智伯非常愤怒,立即派人传令给韩康子和魏桓子,让他们发兵和自己一起攻打赵无恤。

  

  赵无恤料到智伯必定不会放过他,便赶紧找来谋臣张孟谈商议对策。张孟谈建议说:“不如先到晋阳去暂避锋芒。晋阳城楼坚固,仓廪充实,治理清明,百姓皆无二心,易于抵抗。”赵无恤于是率军北趋四百里,退守晋阳(今山西太原)。到了晋阳才发现,虽然晋阳城墙坚固,但能够打仗的武器很少。张孟谈又说:“这里的围墙是用楛木和铜柱修建而成的,可以把它们挖下来,正好用来制造弓箭和武器。”赵无恤便照此行事。

  

  公元前454年,智伯率领智、魏、韩三家联军攻打晋阳,猛攻三个月,昼夜激战,仍是攻克不下。于是改用围城之计,一围就是三年。之后智伯又想出了水淹晋阳的计谋,令人挖筑河床,引晋水入城。时值雨季,山洪顺流而下,顷刻间晋阳就成了一片汪洋。老百姓只得到树上搭草棚居住,苦不堪言,而且城里的粮食快要吃完了,很多人又冻又饿,军心开始动摇了。晋阳眼看要保不住了。

  

  危急之时,赵无恤又向张孟谈问计,张孟谈便说:“魏、韩两卿是被迫的,我去向他们说明利害,让他们反戈,然后我们三家联合起来共同消灭智伯。”

  

  当天夜晚,张孟谈双手划着门板,潜到魏、韩营中,对魏桓子和韩康子说:“我听说唇亡则齿寒,今天如果智伯灭了我们赵氏,接下来,不就轮到你们了吗?”经过张孟谈一阵游说,又加上魏、韩本来就对智伯不满,于是魏桓子、韩康子两人答应和赵联合,杀了智伯,事后平分智伯的领地。于是第二天夜里,韩、魏两家就杀了守堤士兵,让晋水倒灌到军营里,水势凶猛。智伯从梦中醒来,看到如此变故,不由得惊慌失措,连忙往干燥的高处跑去,谁知道魏、韩两家把守了一切干燥的高地。智军受到魏、韩两军的夹击,赵军也从城内划着木筏冲杀出来。拼杀了一夜,只见智军哭天喊地,死伤不计其数,智伯也被活捉。

  

  晋阳之围就这样被张孟谈的离间计解除了。从此,晋国形成了赵、魏、韩三家鼎立的局面。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61楼 发表于: 2007-10-27
第二章 用间之要在于用心
烛之武退秦兵 
作者 : 杨易唯 

  【智谋故事二】烛之武退秦兵

  

  公元前630年9月,晋、秦两路大军包围了郑国的都城新郑(今河南新郑)。

  

  当大军兵临新郑城下,郑文公登上城楼眺望,不由吓得手脚发软,只见一片刀剑林立,密密麻麻,延绵数百里。

  

  郑文公召集众大臣商议退兵之策。

  

  有臣奏道:“晋秦两国合兵势不可挡,但是秦国同郑国两国既然没有宿怨,这次出兵必然是应晋国的约请,倘若能说服秦国退兵,那么晋国势孤力单,就不足为惧了。”

  

  “这倒是个好主意。”郑文公听罢眉头舒展,但随即沉吟道:“可是派谁到秦营去游说呢?”

  

  一位大臣提议:“派年过七旬、忠贞爱国的老臣烛之武,他年高而睿智,必定能说退秦兵。”

  

  郑文公于是请来烛之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让他去劝退秦兵。烛之武义不容辞地答应下来了。天色一黑,郑文公就让烛之武坐进大箩筐,让士兵一点一点地慢慢把他吊下了城外。

  

  烛之武颤巍巍地拄着拐棍摸向了秦军兵营。见到了秦军守营士兵,说道:“老夫是郑国大夫烛之武,特来求见秦国国君。”说完就一屁股坐在了地上。守营士兵见老者气度不凡,不敢马虎,连忙向上通报。

  

  当秦穆公闻讯赶到时,烛之武便声泪俱下地号啕大哭。秦穆公叫随行的士兵把松明火把凑近照亮,只见一位白胡子老头老泪纵横,便问道:“你有什么事就说吧,哭什么哭。”

  

  烛之武抽泣着说:“我……我是郑国人……眼看着要亡国了能不哭吗?……”

  

  秦穆公看着烛之武那副悲哀的样子,不由得起了恻隐之心。但仅凭这一点他是根本不可能收兵的。于是他说:“你要哭就在城里哭好了,跑到我们兵营前来哭什么?”

  

  烛之武索性放声哀号起来:“老夫哭郑国,也哭秦国啊!我为秦国哀叹啊!”

  

  秦穆公怒道:“大胆!秦国有什么好哀叹的?小心我斩了你!”

  

  烛之武这才切入正题说:“请恕老臣直言,秦晋两国合攻新郑,郑国的灭亡已成定局,如果郑国的灭亡有益于秦国,老臣又哪敢多嘴?可惜郑国的灭亡对秦国非但无益,反而有损。您何苦远道而来,劳师动众,听任晋国的驱使,却落个得不偿失的结果呢?”

  

  最后两句话正好触到了秦穆公的痛处,他便问道:“秦国怎么会无益而有损呢?”

  

  “这不是明摆着吗,郑国在晋国的东边,秦国在晋国的西边,秦国与郑国相距千里,中间隔着一个晋国,郑国一旦灭亡了,尺寸之土都归晋国所有,秦国连边都沾不上啊!”

  

  “这倒是真的!”秦穆公被烛之武这么一点明,恍然大悟,觉得郑国灭亡对秦国果然无益。

  

  “不但无益,还有损呢!”烛之武继续说道,“秦晋两国毗邻,旗鼓相当,势均力敌,晋国变强就等于秦国变弱。晋国今天向东灭了郑国,说不定哪天就会向西灭了秦国。晋国得到了郑国的土地,实际上就等于削弱了秦国,你这样费力攻打,何苦来着?”

  

  “我先前怎么就没想到呢?”秦穆公茅塞顿开,连连点头。

  

  “再说,多年来秦国对晋国有大恩大德,又何曾见晋国报答过一丁点?我们郑国的国君可不像晋国的国君那样忘恩负义,如果你真明白了其中的利害,就马上撤兵回去,往后你们秦国的使者若往东边去执行公务,经过郑国,我们国君一定力尽东道之谊,凡是使者往返的一切费用,都由郑国承担。”

  

  秦穆公听烛之武说得合情合理,当即答应撤兵,还派人送烛之武回城。

  

  东方渐明,秦穆公把烛之武讲的话琢磨了一遍又一遍,越想越觉得有理,要是晋国灭了郑国,对自己实在不利。为了不让晋国得逞,他便只留下三名将军,带领二千人马,帮助郑国守城。然后自己悄悄拔营西撤,班师回去了。

  

  这件事让晋国知道了,大臣们非常气恼,建议火速追击秦兵,但晋文公害怕扩大同秦国之间的矛盾,没有答应。由于秦军已撤,晋军势单,还担心楚国发兵来救郑国,不几天,也退兵回了晋国。

  

  郑国的一场兵灾,多亏了爱国老臣烛之武,总算化险为夷。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62楼 发表于: 2007-10-27
第二章 用间之要在于用心
美国心理作战组的心理战 
作者 : 杨易唯 

  【智谋故事三】美国心理作战组的心理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成立了一个心理作战组,该组织在配合盟军主力作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个心理作战组用传单和广播的形式,离间德意同盟,使意大利士兵军心涣散,都认为自己成了德国的受害者。

  

  在盟军进攻西西里岛时,美国心理作战组及时进行了瓦解意大利士兵斗志的活动。他们把印好的传单放进大炮中,让美国炮兵发射到敌军据点。传单告诉意大利人:纳粹分子要把他们热爱的意大利变成战场;他们已被利用,处境危险。同时,这些传单又是“投降书”。意大利官兵,只要拿着这些传单来投降盟军,就可以保证他们在盟军后方获得充足的食品和人身安全。随着这个心理作战小组发出的传单日益增多,意大利士兵开始集体投降了。他们数十人或数百人一同奔向盟军,每人手中都举着一张传单作为安全通行证。

  

  这种传单变得越来越重要了。在突尼西亚战役末期,阿拉伯人甚至把传单拿到黑市专门卖给意大利人和德国人作为“投降书”。盟军巴顿将军下令在他的阵地前方投放传单,以便瓦解意大利军队的士气。一位心理作战组的人员说:“我们拯救了许多美国士兵的生命,因为战场上多一个举着小册子来投降的敌人,就等于减少了一个在前线射击我们弟兄的敌人。”

  

  美国心理作战组还利用广播来向意大利人宣传德国人的负面形象。他们揭露希特勒大本营中的内幕,播放营中丑陋逸事和风流韵事,尤其是后者。他们在广播中还穿插一些美国、英国和苏联士兵的幽默而尖刻的笑话,使意大利士兵相信这就是本国电台。那些风流韵事经过添油加醋夜复一夜地散布出去,意大利听众被潜移默化,以至认为正在跟他们国家合作的这帮人是一群流氓,而自己的士兵们却在为祖国奋斗、流血。

  

  这些广播成了攻城的重磅炮弹,在盟军进攻西西里岛的战役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63楼 发表于: 2007-10-27
第二章 用间之要在于用心
王猛离间苻坚和慕容垂 
作者 : 杨易唯 

  【趣味故事链接】王猛离间苻坚和慕容垂

  

  十六国时期,前秦出了一个用间高手,他就是王猛。王猛,字景略,青州北海郡剧县(今山东寿光)人。王猛自幼家贫如洗,为了糊口,小小年纪就以贩卖畚箕为生。后来他勤奋读书,逐渐成长为一位英俊魁伟、雄心勃勃的青年,且为人谨严庄重,深沉刚毅,胸怀谋略。

  

  后来王猛到前秦当丞相,为前秦开疆拓土立下了许多汗马功劳。当时北方政权割据,天下三分,除了前秦外,潼关以东是慕容氏的燕国,长江流域是东晋的地盘,三方都豪杰云集。前秦的主要谋臣是人称“诸葛再世”的王猛,东晋有超级枭雄桓温和一代名士谢安,燕国则有大名鼎鼎的慕容垂。后来在枋头之战中,东晋不可一世的桓温被燕国慕容垂的骑兵打得一败涂地,桓温赖以起家的精兵几乎损失殆尽。慕容垂则凭借着卓越的军事才能,名扬天下。

  

  因为慕容垂英雄了得,在燕国内部受到许多人的猜忌。慕容垂万般无奈,最后率领全家逃离燕国,投奔关中的苻坚。前秦皇帝苻坚盛情款待了慕容垂和他的全家,并决心重用他。此时的王猛突然感到了威胁,担心自己在苻坚面前失宠。在万般忌妒之下,他产生了借苻坚之手除掉慕容垂的念头。但是,苻坚算得上是一代英主,用人不疑,慕容垂也精明能干,离间他们绝非易事。

  

  经过观察,王猛决定利用慕容垂新附、立足未稳之机,离间他和苻坚的关系。有一次,在率军征伐燕国之前,王猛向苻坚请求以慕容垂的长子慕容令为参军。出发的前夜,慕容垂为王猛设宴饯行,同时提醒王猛在军中多照顾他的儿子。王猛和慕容垂喝酒谈心,喝到尽兴时竟然称兄道弟起来。最后王猛说,我要远走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相赠,不如把自己生平最爱的一方镇纸送给你,留作纪念。慕容垂很感动,也把自己的家传金刀送给了王猛。

  

  工于心计的王猛得到了金刀,想了个妙策。王猛先重金收买了一个叫金熙的小卒,让他拿着金刀跑到慕容令的帐中,假传他父亲的话说:“我们父子之所以投奔秦国,无非是避祸而已。如今王猛心胸狭隘,数次想排挤我们;苻坚表面上对我们礼让有加,但其心实在难测。我最近听说燕国皇帝对我们似乎颇有悔意,因情况紧急,我现在已经逃亡上路了,你也要赶快走。由于事起仓促,来不及写信,特派人传口信,以金刀为证。”慕容令虽然有所怀疑,但有父亲的金刀为证,于是只好收下。最后,慕容令连夜投奔燕国去了。

  

  王猛得知慕容令出逃了,便上报朝廷,说慕容父子要反叛。慕容垂闻讯,来不及辩解,也仓促出逃,结果被追兵赶上,押回了长安。苻坚居然赦免了慕容垂,还安慰他说,你儿子心存故国,本身无可厚非,我只是遗憾他不能为我效力。于是慕容垂躲过一劫,但因为这个事情,他在苻坚心中的形象多少有所改变。而慕容令跑到燕国后,发现父亲根本没来,燕国对他也不放心,还把他流放到遥远的沙城(今河北沙城)。后来他在沙城组织旧部反叛,结果兵败身亡。

  

  王猛此计被称为“金刀计”,它虽然没有要了慕容垂的命,但使慕容垂获得高官的机会丢失了,王猛保住了自己宠臣的地位,所以这个计谋是成功的。后来慕容垂建立了后燕,也成了一代帝王,但他始终忘不了王猛那阴险的“金刀计”。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内容复代表了您的品质,文明回复,做文明辛集人。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