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追根探底源远流长
皇太极用间与清军入关(1)
作者 : 杨易唯
【趣味故事链接】皇太极用间与清军入关
皇太极(1592—1643),为清朝的建立者,史称清太宗,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
皇太极从小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很有见识;长大后做事稳健,举止端庄,很有统帅才能。他还善于用计,他的成功用计为后来清军入关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元1626年八月,努尔哈赤病逝,皇太极继父登汗位。当时后金已经占有东北大片土地,将主要矛头对准了明朝,但是袁崇焕把守宁远(今辽宁兴城),防守了得,努尔哈赤正是在宁远遭到炮轰不久死去的。皇太极上台后曾致函袁崇焕,希望“彼此和好”,袁崇焕则要求后金从辽东地区退出。双方都没有诚意讲和。
天聪元年(1627年)五月,皇太极征服朝鲜后,开始率大军征明。此时袁崇焕推行的是“以辽人守辽土,以辽土养辽人”的策略,他修城屯田,以屯养战,逐步构筑起了一道宁锦防线。皇太极率部攻打锦州、宁远,结果在袁崇焕指挥抵御下大败而归,这次战役被明军方面称为“宁锦大捷”。
宁锦战役使皇太极处境困难,当时他遇到的情况是:若辽西不能攻取,则不能进攻山海关,若不从山海关进兵夺取北京,则需另寻出路,找新的出路则需要投入大量兵力,而辽西之路仍然必须派重兵看护,否则明军趁机反攻,将对自己不利。
后来蒙古问题初步解决后,皇太极终于决定与蒙古合师并举,大军首次绕过山海关,攻向内地,史称“入口之战”。金兵一度进逼北京城,朝廷上下一片恐慌,被迫命明朝大同总兵满桂、宣府总兵侯世禄率兵增援,连袁崇焕、祖大寿也领兵进山海关入援。
此次金兵对北京的威胁对明朝中枢震撼很大,皇太极趁机用计,借崇祯之手除掉了袁崇焕,而袁崇焕恰恰是他在东北的主要对手和障碍。此次用间是十分成功的。原来,崇祯元年(1628年)时,崇祯曾召见各路将领,袁崇焕被升为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督师蓟辽兼督登莱天津军务。袁崇焕在见到崇祯时自信地说:“计五年,全辽可复。”当时有人认为他说了空话,恐怕要惹祸。第二年,袁崇焕又亲自斩杀了毛文龙,而当时毛文龙为辽东总兵,虽然此人脚踩两只船,一方面与后金暗中媾和,另一方面伸手向明朝要钱要物,但袁崇焕的行动过于冒失,引起朝廷的反感。后来在后金向北京进攻时,袁崇焕、祖大寿的入援兵都没有阻击,后来才在广渠门外重创后金兵。因为袁崇焕拥兵过重而被认为人心叵测,所以满城都在谣传袁崇焕将引敌媾和,为城下之盟。此间,后金兵攻打北京城南,袁崇焕拥兵不战,只有满桂以五千人独自苦战。传说满桂身中五箭,拔出来一看,全是袁兵字号。这些情况综合起来,使崇祯和朝廷里的一些人对袁崇焕产生了怀疑。
皇太极巧妙地利用这个机会,巧施了一个反间计。他在进攻北京的作战中捉获了明朝的两个太监,故意向二人泄露说后金撤兵是与袁崇焕有密约,再把这两个太监放回去。两个太监把这个“机密”奏报给了崇祯,多疑鲁莽的崇祯帝不假思索,下令逮捕了袁崇焕,第二年八月以凌迟之刑处死了袁崇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