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xM7,
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 年/8 月/12 日/第001 版 'h6RZKG T
m
Y0C7i
河北省辛集市科技书店一员工致信本报—— A?zW!'
bHnQLJ
农民购书有五大特点 盗版不容忽视 dz 2d`=`3
V
""
张玉琢 FoQk
P0=F9`3wb
编者按: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13 亿人口中,农民占9 亿。农村图书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 lR!$+atW
场。但是,这个图书市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只要每人投入1 元,就有9 亿元的销售量。 h@d
m:=ul
它只能是一个潜在的、亟待开发的原始市场。9 亿农民的文化需求要转化成购买力,是需要很多 *Rd&4XG
客观条件的,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而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了解农民最喜欢什么书,最需 =
xk@ Q7$
要什么书。日前,在当地创办得有声有色、深受农民欢迎的河北省辛集市科技书店员工张玉琢致 jFfki.H
函本报,说出他经过调查后发现的农民购书的一些特点,本报特此选登,相信这样的调查和总结 5WYU&8+]{:
对从事农村图书出版和发行的同志有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wQc w#
农民购书有其特殊性,不能混同于一般的读者,不能把城市里的销售需求、销售模式,完全 DM9 5Il[/
照搬到农村,农村图书市场自有其独有的运作特性。因此,研究一下农民图书消费的特点,准确 y[rLk
地为农民提供真正需要的精神食粮,满足时代的变化,让农民确确实实买得起、读得懂、用得上, uX[
"w|
这是需要持续探讨的问题,很有现实意义。经过调查,笔者发现,农民购书注重以下“五性”。 9A!qg<
一是实用性。农民购书的首位条件是实用可靠,尤其会选农业科技方面的图书。其购书的目 Q<pM
tW
的是解决自己生产或经营中遇到的问题,求得个人生存、事业的发展,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3>6o=7/PU
启发或办法,增产增收,致富发家。因此,农业科技图书选题要贴近实际、贴近农民,针对性要 k~ue^^r}
强,内容要集中。要抓住关键点,少讲为什么,多讲怎么办,避免太多的理论、冗长的分析。有 "Wp<^s sMo
新技术、新做法、新特点,技术含量高,可读性强,便于应用掌握,从而取得现实收益成效。 %?jf.p*kY
二是多元性。农民是由多种多样的人群组成的,从事多种行业,多种活动,生活在一家一户 Le!I-i(aD
之中,是独立的单元经济。由于其文化程度、环境状况、年龄性别、经济水平千差万别,所需的 qT4s*kq
r
图书也千差万别。他们农闲时购书多一些,农忙时购书少一些;购书时精挑细选,反复比较,不 < r~Tj
惜花费时间。男性多偏于技术类图书:种植、养殖、机械加工,女性更喜欢生活、家居、艺术、 4{KsCd)
烹饪、保健,倾向性明显。书店要根据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层次,不同的特点,不断调整品种结 KK6YA
构,才能满足社会多元化的需要。 p%-9T>og
三是廉价性。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从事着最传统的产业,竞争能力差,利润率低, ?Dm&A$r
可供农民随意支配的资金有限,决定了他们必须以节俭型为主。迫于生存的压力,农民购书还不 ?da 3Azp
会被列为首选,图书并非生活必需品,缺乏刚性需求。因此,农民购书更是力求经济实惠、物美 qfU3Cwy
价廉,追求高性价比。买什么书,他们往往首先看定价,图书价格是影响农民购书的重要因素。 IpxjP\
他们往往只有在急需时,才舍得花钱购买。一般每本可接受的黄金价格为10 元左右。定价20 元、 }d(6N&;"zN
30 元的图书,他们要反复掂量,慎重考虑,常常会望书兴叹,讨价还价,一旦超过了心理预期, <9~qAq7^
他们往往选择放弃。 (tv h9o
四是便利性。在农村,任何一个书店的辐射面一般不会太大,主要辐射到周边的读者群。农 aJ5R0Y,
村的读者往往到当地的县城、附近的社区就近购买需要的图书,直接、准确、快捷,省时省力。 nabN.Ly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现在,尽管可以邮购及网络购书,但一般的农民读者限于条件,还是喜欢 %ZK}y{u\
传统的购书形式,喜欢亲自到实体书店当面选购,因为可以随见、随买、随读。 L?fv5 S3
农村的读者专门去外地购书是不多见的。集市是农民采购日常生活消费品的主要场所,购书 =qR
VKz
便利也是其中条件之一,因此,要把图书尽力铺到终端去,让农民实现零距离接触。 !w Bmf&=
五是即时性。农民购书一般都希望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时,立即买来比照书上的讲述去 P'8E8_M}
做。他们一般没有藏书,没有积累,遇到问题时,就匆匆忙忙到书店选购。他们一般不注重图书 .$iIr:Tc>
的出版社是否权威,不留心图书的作者是否有名。农产品价格的高低,是农民购买图书的重要因 Xk$lQMwZ
素,什么农产品能卖好价钱,就买什么方面的图书。 SH.'E Hd
此外,由于种种原因,图书发行渠道不畅,图书定价偏高,农村的一些地方,盗版图书盛行, .w~USJ=X
不仅有街头游商小贩摆摊叫卖,还有一些有规模的书店公然把盗版书摆上了柜台货架,毫无顾忌 U<b!$"P9
地推销出售,这是十分值得关注的动向。盗版书对农民具有相当的诱惑力。一些农民到书店买书, )EoG@:[
指名道姓要购买盗版书,这给正版经营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比如,商务印书馆的《现代汉语 2}t wt
词典》定价78 元,盗版卖15 元;《新华字典》定价16 元,盗版卖3 元、5 元……盗版的出现, BR'|hG
让一些农村读者按定价买书感到诧异、惊奇,甚至觉得吃亏,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希望能引 icmDPq
起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 ~7
TzUb
|sh U
u+_#qk0NfK
———————————————————————————————————————————————————— 3
[rB:cE/
*$
!LRmp?
中国出版 [6|vx},N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 建设新闻出版强国” 专栏 '\Ub*m((1O
《中国出版》 NL 37Y{b
CHINA PUBLISHING JOURNAL Qp,l>k
2011 年5 月上18 `upNP/,
农村图书发行突破症结走出困境的思考 TfPx
ks}o9[D3
——一位民营书店经营者来自农村第一线的报告 MR}\fw$(.
51vK>
文/ 张吉响 |=POV]K
:y)'qv[
我在河北省辛集市经营着一家民营科技书店。自 x3Uv&
1989 年创业至今已走过22 年,书店品种从最初的几 FcA0 \`0M
十个到现在的几万个;经营位置从市区偏僻一隅到繁 :-)[B^0
华闹市中心的黄金地带;创办规模从租赁10 平米蝇 p* @L1
头小店到自购800 平方米的书店大楼。这些年来,为 EIRf6jL
了办好这个科技书店,我历尽坎坷、艰难,苦辣酸甜, i`~y%y
一言难尽,书店在长期坚守中逐渐得到了读者的认可, V_* ^2c)
同行的赞誉,多次获得石家庄市文明书店称号。我是 J"y@n~*0
农民的儿子,在为“三农”服务中,对农村图书出版 =j0V/=
发行有所思考,有所记录,现在不揣浅陋,回顾梳理, bBX~ZWw
分析提炼,写成小稿,以期抛砖引玉,对研究我国农 [>;O'>
村图书发行有所启发,有所帮助。 jVz1`\Nje
农村图书市场是一个巨大的蓝海市场。但是, 这 %04n,&mg
个图书市场并不是想象中的那样简单:每人只要购买 ~CA+'e%~~
1 元钱的图书,全国就有9 亿元的销售量;每一个行 hd\#Vh(H
政村只要购买一个出版社的1 本书,这个社就能卖出 gi)/iz `
64 万册书。现实生活不是简单的加法和乘法,它只 BlUY9`VWh@
能是一个潜在的、亟待开发的原始市场。9 亿农民的 he Wb(E&
文化需求要转化成现实购买力,是需要一定的客观条 H &JKja}`
件的,有很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图书是以文化为内容 ,l6W|p?ZO^
的信息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农民购书有其 j4h 7q<
特殊性,不能混同于一般的读者,不能把城市里的销 KB5{l%>
售经验、销售策略、销售模式,一成不变地照搬到农 ?HY0@XILI
村。农村图书市场自有其独特的运作特性,必须要有 |zMQe}R@%
适合农民特征的销售策略和办法。 dQ[lXV[}v
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大国,13 亿人口中,农民占9 8~i@7~
J
亿,农民收入增长迟缓,经济水平薄弱,这是中国当 *u}):8=&R
前最基本的国情。图书作为非生活必需品,其购买力 VA0TY/{
]
相对较弱。 ^4"_I
尽管现在我国已是世界上第一出版大国,每年出 !Xm: $KH
版各类图书达20 余万种,2009 年达到30.2 万种[1]。 uOQ5.S+
然而,绝大多数的图书只能到达大中城市,农村“买 7}Sw(g)o7
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依然很严重;已出版
]^y}}y
的大量图书也并非尽如人意,与农村脱节,生搬硬套,
Q$%@.@
抑制了购书的积极性。一些出版部门选题重复,内容 &BgaFx**
雷同,同质化严重,毫无节制地跟风逐浪,致使很多 c.fj[U|j
图书停滞在发行的链条上,最后只能报废化浆处理。 E !8y|_(j
长期以来,农村发行一直是中国书业的薄弱环节, "{k3~epYaN
虽然有关部门三令五申要加强农村发行,至今仍没有 NmQ]qv
妥善解决。然而,农村经济决不会停留在一个短板 Mw~?@Sq
上,随着国家强农惠农的政策不断出台,投入不断加 4jpF^&y7u^
大,农村图书市场一定会呈现出一种崭新局面。 因此, AZa3!e/1
研究一下当前农民图书消费的特点,及时准确地为农 :.cX3dP@
民提供真正需要的精神食粮,让“三农”图书不再成 s@$AYZm_
为最稀缺的商品,叫农民读者确确实实地买得起、读 gT.-Cf{
得懂、用得上,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
BX_Bou
当今,农村图书市场最主要消费是中小学生教辅 L2qF@!Yy=
用书,品种集中,数量众多,物流畅通,利润丰厚, 1 wG1\9S
潜力巨大,通过市场就比较容易解决。我们这里所说
-AX3Rnv^!
的文化需求主要是指保证农民文化基本需求的衣食住 llzl-2`/
行、生产生活一般性普通读物用书。这是多年来农村 Ij+zR>P8=\
“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症结,也是当前农村 #l
O;G
k{
图书发行的难点和重点。 Fv
9Z'#t
一、农民的一般性读物用书消费的特点 ?P5D!b:(
1. 实用性。农民购书首位的条件,当选实用可靠, }5k"aCno
尤其是农业科技方面图书。其购书的主要目的是排忧 fHigLL0B
解难,从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启发、办法,增产增 $sJn:
8z
收,致富发家。现在农村已是市场经济,应让市场指 \&H%k
导种什么,怎么种,如何收?农民劳动生产不仅要满 { at;
U@o
足自身生活需要,更要满足创造收益,获得利润,积 0`W~2ai
累财富,因此,农业科技图书选题要贴近实际、贴近 /y 0 )r.R
生活、贴近需要,针对性要强、时效性要强,主题要 OjN]mp-q
明确,内容要集中;要细分市场,抓住关键点,写深 fp7Qb $-A
写透,深入浅出,举一反三;要针对农民文化程度不 B:4u2/!5
高的特点,少讲为什么,多讲怎么办,避免太多的理论、 [>-k(D5D
冗长的分析、繁琐的论证,力求写得具体生动,深入 [Z0e$
浅出,复杂技术形象化,难懂理论简单化,多用插图、 HZT;7
<
照片,增强直观性;力戒片面追求大而全,蜻蜓点水、 .\VjS^o&Z&
面面俱到;要重点明确,特色突出,重视深度开发; 4v>V7T.
技术含量要高,可读性要强 。农业科技图书只能稳销、
51j
慢销,细水长流,出版不可过多过滥,要严格控制印 =BtEduz
数,多印次,少印量,要坚持创新性,与时俱进,不 bbJa,}R
断及时补充更新,有前瞻性、新技术、新特点,修订 ew(6;}+^/
旧内容,淘汰过时的东西,多出新版修订本,出原创 ( ;"ICk&
本。尽管农村有些人喜欢买盗版书,但是面向农村市 F!xK#~e
场的产品绝不是假冒、低档的代名词,真正的读者还 ",}VB8K
是要买货真价实的有用图书。 sR6(8
2. 多元性。今天的农民是由多种多样的人群组成 S;])Nt'X'
的,从事多种行业往往缺乏统一的组织形式,生活在 %_
~[+~#
一家一户之中,是独立的单元经济。经营活动常常是 !o@-kl
以我为圈子,自得自乐。农民平时的生产,是以人力 URAipLvN
和小型机械相结合的简单劳动,其教育程度、环境状 t]x HM
况、年龄性别、家庭状况、习惯偏好、文化心态,千 Xk2
75Y
差万别,所需的图书也多种多样。某一品种图书,在 EVf'1^f
全国范围来看,需求量不大,但是在某个地区,需求 L!5f*
可能很大;某一品种图书,在某个地区来看,需求量 ciTQH (G
很小,但是全国需求量却很大,因地因时而异。农民 PT;$@q8
购书往往目标分散,大都通过一家一户的个人一点一 sqw _c{9
滴,多次零星购买而成,很难形成统一的批量购买, EY>A(
不集中、不稳定、细水长流,具有明显的层次性和多 lwU&jo*@
样性,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不能形成统一的热点、稳 '.=Z2O3p
定的客户。农闲时购书多一些,农忙时购书少一些。 7,1idY%cy
购书时精挑细选,反复比较,不惜花费时间。农村图 g=pDC+
书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快,常常不可预期,往 JI^w1I, T
往难以把握。现在信息渠道多,消息来源广,传播速 /Yh8r1^2tZ
度快,网络、电视、报刊、广播,因此,购书也常常 W{0:8_EI
跟着感觉流行走,也有一定的偶然性、随意性。男性 %Y@3)
偏于实用技术类图书:种植、养殖、机械加工,女性 Q-"FmD-Yw
更喜欢生活、家居、艺术、烹饪、保健等消遣类图书, 8^{BuUA
倾向性明显。人们所受教育程度愈高,图书消费的能 ;Gi w7a)
力就愈强。不同层次的读者,购买不同层次的图书。 7v-C-u[E`
儿童购买童话故事类图书,学生购买名著、教学辅导 SCjACQ}-
图书,新婚夫妇购买优生优育、怀孕胎教图书,老人 gDsZbmR
购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图书。文化程度较低的读者, EP[
gq
则更喜爱通俗读物、故事传记文学等。25 ~ 40 岁的 ^Z*_@A _v
青壮年人群是农村的主力军,也是农村图书消费的主 "rXGXQu
要群体,购书品种较杂,他们大都希望通过读书,获 rnr7t \a~]
得比别人高的追求。特别是农村进城青年,他们眼界 _VlNZ/V
开阔,兴趣广泛,紧跟潮流,精神需求旺盛,爱挣钱 [D t`@Dm
更爱花钱,对快节奏的城市文化耳濡目染,祈盼渴求 bYtF#Y
融入城市生活,具有超前的消费观念,对图书具有多 ct
ZW7
种需求的特点。图书需求往往是一种动态的需求,随 MiC&av
着时间变化,而在不断地变化,并不像柴米油盐一般 hCmOSDym
的物质产品,一成不变。 L4NC-
3. 廉价性。当前,农民手中的资金相对有限,图 z'fS%uI
书并非生活必需品。购书当然力求经济实惠,物美价 a-3~HH
廉,追求高性价比。图书价格是价值的反映,买什么 d|TIrlA
书,农民往往首先看定价,图书价格是影响农民购书 h+Dok#g
的重要因素。他们很多囊中羞涩,对定价非常敏感, UW+I 8\^
承受能力低,希望买到的图书,货真价实,物有所值, cZu:dwE
期望以最少的付出,换来最大回报。对现有图书定 8X%;29tow
价,近几年来很多人持有怀疑态度,认为标价高,注 <fw[7=_)^
水多,一般每本可接受的黄金价格为10 元左右,定 $\bH5|Hk]
价20 元、30 元,超出一般的购买力,他们要认真掂 ql#K72s
量,讨价还价。一旦超过了心理预期,往往选择放弃。 @:[/uqL
据报道,在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对于购买一本200 h
%nZKhm
页左右的文学类简装本,70.6% 的国民能接受的价格 BjH(E'K[b
集中在5 至20 元。2008 年为可接受的价格是11.6 元, !hq7R]TC+
2009 年为能接受的平均价格是11.17 元。因此编辑出 en
版农民需求的图书,要制定适合农民的价格体系,选 v zn/waw
题制定后要认真考虑价格因素,要注意细节,把握到 ;cO0Y.V9l
位,力求物美价廉,价格适中,性价比高;要严格控 -b{*8(d<I
制生产成本,精打细算,用足版面,少留空白,不过 H.9 J}k1S
度包装,不追求装帧设计,不超重出版,摈弃奢华漂亮, 8{ep`$(K@
缩减成本,拉低价格;宜用32 开本,便于陈列收藏, gor6c3i
少用16 开本,更不要用异型本;要切实改变农业科 O/k4W#
技图书写作学究化、学术化的文风,动不动就出系列 ' 9,}N:p
书、全书、丛书、套书、文库、盒装、线装、精装的 !
>:O3*/
现象;图书是内容的产品,要改变片面追求形式主义,
@.})nU
注重表面文章,缺乏扎扎实实内容来支撑。保证农民 K)qmJ-Gub
以最少的钱,买最好的书。 M;(lc?Rv
4. 便利性。农民大都远离城市,居住分散,信息 t~AesHZpk
闭塞,是生活在最基层的庄户人家,销售的终端末梢。 Dihk8qJ/6
农村图书市场大都集中在县城集镇,延伸网点少,销 yaf2+zV*
售周期长。图书有很强的地域性,我国疆土宽广,南 j<!$ug9VA
北差异巨大,各地的环境大不相同,所需要的图书五 b &JPLUr
花八门,多种多样。农村书店,辐射面一般都不会太 IOA{lN6
大,主要辐射到周边的读者群。农村的读者往往到当 gFKQm(0g2
地的县城、附近的社区,就近购买需要的图书,省时 ri:fo'4TO
省力。现在,尽管可以到外地邮购,可以通过网络购 VY F4q9
书,但一般的读者限于条件,还是喜欢亲自到书店选 GB+G1w
购,可以随见随买随读。集市是农民采购日常生活消 \R<yja
费品的主要场所,购书便利也是其中条件之一,尽管 D,hl+P{^K
现在发行格局在变,但是农民的文化需求只能越来越 j.z#
fU
强,不会减弱。因此,书店要尽力把图书铺到基层, &(0iSS
让农民实现零距离无缝对接,农民更喜欢看得见、摸 -X=f+4j
得着、叫得应的实体书店。 `<K#bDU;a
5. 即时性。农民购书一般都希望有立竿见影的效 DxYu
果,需要时,立即买来比照书上讲述去做,就能马上 ;02lmpBj
解决问题,水到渠成。他们一般没有藏书,没有积累, g9gyWz
遇到问题时,就匆匆忙忙到书店选购。他们一般不注 l- X|3 ,
重图书的出版社是否权威,不留心图书的作者是否有 b ,cvQD
名。农产品价格的高低,是农民购买图书变动的重要
(p. 5J
因素,什么产品能卖好价钱,就买什么方面的图书。 L$b9|j7
市场是效益的中心,收益是他们的最终追求,他们往 4_mh
往因市种植,因价上市。农民理性购买多于冲动性购 !O5UE
买,对图书出版时间是很关注的,农业图书是时效性 y>G{GQ
很强的产品,不能搞几年一贯制,年年重印年年发, .,c8cq?
要持续不断关注“三农”新变化,紧跟新政策,捕捉 HZ|6&9w
e
新动向。图书是信息很强的产品,常常不容等待,机 ;7hf'k
会不容人,农业生产季节性非常强,节气不等人,农 jk|0 <-3
民到书店买书,很多是有备而来,有货即买,不等不 EgY]U1{
待;如果断货,则会丧失机会,书店应充分把握及时 4uz\Me(
性,早备货,早上架,让适销对路、应时应季的图书 J^v_VZ3
顺畅而动,不要变成马后炮,做无效劳动。 [)*
fN|Hy
二、农村图书消费如何突破瓶颈 ?832#a?FZ;
根据农民这些图书消费的这些特点,我们行政主 {>z.y1
管部门、图书出版发行应该认真研究,有针对性地采 pS%Az)3RZ
取措施,有的放矢。那么,采取怎样的办法和策略, PXkPC%j
才能让农村图书消费突破瓶颈,走出困境呢? $exu}%
我以为,当前,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Xbz}pAnj
1. 职能部门要实行问责制,切实负起责任,为农 .VUZ4e
村图书发行保驾护航,健全文化市场的长效监管机制。 &L/C:<.
基层的执法管理水平直接关系着当地文化繁荣兴旺程 #C
+0m`
度。农村图书市场既要敢管又不能管得太死,一定要 [p<L*3<
让有文化的人管文化。文化管理是政策性很强的工作, &~k/G
需要不断学习,掌握政策,绝不能安排一些临时人员 3{%/1>+x5
滥竽充数,有些地方对文化管理十分不重视,或视为 V=YK3){>A
可有可无的软任务,喊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组织 D\k);BU~
队伍建设差,管理政策水平低,管理文化无文化;或 H(pOR<`
执法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盗版书识别不清,视盗版 ?FA:K0H?zl
书为正版书,视正版书为盗版书;或不监管、监管不力, 0trFLX
把监管当做谋私的工具,这些都是需要认真改正的。 %B~`bUHjq
有的出版社为了维/权,花费了很多人力、物力、财力, ';1
c
查证盗版书,但由于地方保护主义,不得不选择放弃, SQeQ"k|P%
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有的书店竟是清一色的盗版书, q%JV"9,
某些书在一些农村县区很难买到正版书,这是一个不 !{4p+peqJV
争的事实,致使一些农村图书市场劣币驱逐良币,盗 YFW+l~[#
版图书大行其道,越来越猖狂,占领较大的市场份额, snyx$Qx(
整个产业面临走下坡路的危险,这是特别应当重视的 M
VdE7P
现实问题。根据“一法七条例”的规定,一次经营非 \F>
*d!^C
法、盗版出版物100 册以上的,要吊销其营业许可证, 7DI8r| ~
但这执行起来,难度不小,全国各地又有多少家书店 HsO=
%bb
受到吊销呢?认真执行,并非易事。在2010 年举办 E5o0^^
的全国国民阅读调查中,其中农民对版权的认知度最 m:h]nm
低,仅为57.3%,低于其他群体。图书市场出现重大 P`"dj@1'
问题的,要追本溯源。要严格执法管理,提高执法效 s8tI_h
率,严管各个环节,一抓到底。 9@h>_1RJz
2. 出版部门要把农村出版发行当做一项事业来做。 sST6_b
农村出版发行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一定要切 0nv3JX^l]
实足够重视。出版社要深入了解农村读者的真实心态, y,%w`
洞察消费者的心理,搞好出版策划,好选题绝不是在 "evLI?
办公室想出来的,什么样的选题,符合农民读者的口 v9<p@GY"\
味?要问技于民,求教于民。耳目关塞,闭门造车, |6&"r&
必然会没有市场,丧失市场。农村图书需求广,品种多, d`:0kOF+
影响因素多,变化快,绝不可能靠零敲碎打,小打小 sOHh&e
闹解决问题。农业图书往往亏本,一些出版社过多的 04(h!@!g:
追求经济效益,因此对“三农”图书不积极、不主动, pZH
bj2~
推一推,动一动,喊得多,做得少,闭门造车,选题 #
mzJ^V-
不深入、计划无保证,应付汇报检查,追求花样文章 $)'{+1
等等,都是需要克服的。有的即使出版了读者需要的 `Q{k
iy
图书,但或发行不力,或定价偏高,也送不到目标读 vOqYt42
者手中。出版社要充分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改变 97
1qr
出版只为赚钱的观念,让农民买到需要的书。 z` sH
3. 国有书店要放下架子,投身市场,适时求变, eSvu:euv
适应市场潮流。过去多年,农村的新华书店独自担负 l/TH"z(
着农村发行的任务,为发展文化、繁荣文化作出了贡 eZUK<&0x5
献,已获得了广大读者的认可,现在这些新华书店大 We" "/X
都处在当地人口密集的商业中心地带,自有雄厚的房 UL oTPx@N
产资源、宽大的商业用房,具有地利的优势。但是今 |sI^_RdBv
天他们靠教材利润的幸福日子已渐行渐远,许多人感 "aP/214Ul
叹今不如昔。至今,对农村一般书经营往往喊得多、 )N}xKw |
做得少,缺乏应有的重视程度。一些新华书店缺乏市 2/;KZ+U&
场观念,员工无积极性,吃大锅饭,闭关自守,安于 PKwx)!
Rz
现状。不注重门市图书零售,图书品种少,服务态度 P017y&X
差,不能面向读者,门市营销常常处于亏损状态。在 Kkd7D_bZ*
教学辅导书上多有行动,多有表现,经营场地却用于 r2Q"NVw
出租,收取租金,与市场距离较远。这种状况亟待改 ]-R8W/fDn
变。应该精耕主业,投身市场,适时求变。 -<|Ebh d3
4.要重视农村民营书店的建设和发展。渠道为王, F`-? 3]\3
终端制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民营书店作为图书发 vv3dr_l:
行的新生力量,这些年一直蓬蓬勃勃,成长迅速。据 t'z]<7
2009 年我国新闻产业分析报告介绍,民营集个体零 o?b"B+#
售网已达104269 处,而新华书店为9953 处,其比例 %TLAn[LW(
大于10:1[2]。由于较强的市场适应能力,农村民营书
3{:d$- y
店离农村最近,离农民最近。他们熟悉地域文化,知 uU<Yf5
晓农民消费习惯,是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叫得应的 M~@\x]p >
书店。这些星罗棋布的民营书店拾遗补阙,见缝插针, {!-w|&bF
无孔不入,遍地开花,为农村一般书的发行,满足农 ak NJL\b
民需求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为发展农村文化做着 6Fm.^9@
不可磨灭的贡献。当然这些书店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v.\&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