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3890阅读
  • 4回复

[职场经验]《创意财富》15.胡润:我把富豪拉上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10-06
成功启示  从1997年到2006年,九年时间,胡润从洋打工变成了个体户,2006年,胡润百富榜发布之后,在一次媒体采访中,胡润首次含糊地对媒体透露,自己的公司已盈利千万以上。暗示自己已成为千万富豪。从默默无闻的英国青年,到明星似的渐入中年,从最早给《福布斯》做富豪榜时,只换取数千元稿费。到现在已经拥有自己的公司。用八年的时间,胡润通过做榜,影响了别人,更改变了自己。
  财富演义
  富豪都被他“折腾”怕了
  在上海的一次宴会上,曾经排在中国富豪榜第二名的李晓华又遇到了胡润,没想到见到胡润,五十多岁的李晓华一个劲地叫三十多岁的胡润为“大哥”。这五十多岁的人叫三十多岁的大哥,里面肯定有蹊跷。
  李晓华何许人也?90年代北京的首富,在商界叱咤风云20年,被称为商界常青树。他是中国第一个拥有法拉利轿车的人,从1999年到2006年,五次登上《福布斯》、《胡润百富》中国富豪榜。同时,李晓华也是第一个同时荣获联合国颁发的“科学与和平奖”及“和平使者奖”两个奖项的中国人;如今他旗下的几家海外企业效益卓著,年利润高达上亿美元。李晓华喊胡润大哥,到底是为了什么事呢?
  他是这么跟胡润说的:“我说胡润大哥,你千万千万,别给我上了,多上一些青年人,年轻人,像后来的,后起之秀人们做的很成功,做的也很好,多去弘扬这样的人。”
  说到这里你可能明白了,李晓华求胡润干什么了,别再把我往你的富豪榜上排了。李晓华为什么这么低声下气地求胡润呢,原来,他已经被这个富豪榜折腾地快受不了啦。
  因为上了榜,找的人就多了,到他的办公室,到他的家里找,一个个是找他谈项目的,拉赞助的,等等,已经到影响到李晓华的工作、生活的地步了。
  胡润遇到这样的事情太多了,叫大哥的已经算是最客气的了,因为私底下李晓华和胡润是好朋友。不认识胡润的人就直接地多,干脆让律师打来电话,警告胡润不要乱来,否则就法庭上见。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惹这么多的麻烦,到底是为什么呢?
  胡润,1970年出生在卢森堡。就读于英国杜伦大学,专业学的是中文。1990年的时候到中国留学,后来就留在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上海分部工作,成为了一名会计师。但是,胡润遇到了一件麻烦事,每次休假回到英国,大家都会很好奇地问他:“中国什么样”?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不过还真是难回答,关键是没有标准,诺大一个中国,五千年历史,十三亿人口,给你说什么呢?胡润为了这个事特别烦恼,你一个在中国的留学的人,连这么个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了,你这个学上到哪里去了。每次回国,胡润都要受这种刺激。1999年,当时正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我给你介绍50个中国特别成功的人,不就可以让你知道新中国成立50年来的变化吗?
  胡润就寻思着找一些成功人物,怎么定义成功。他想了好长时间,家庭稳定不稳定太主观了;纳税多与少也很难查得到。想来想去,做企业成功与否,还是谁积累的个人资产最多。
  谁积累的个人资产最多,其实说的通俗点就是看谁最有钱。胡润跑到公司向同事先做了个问卷调查。中国最有钱的人是谁?没想到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却把那些在会计审计行业里的精英同事们给难住了,所有的人哑口无言。胡润心里得意极了,因为这个结果让他看到了希望,做富豪榜是多么有必要的一件事了。可是这么大的一个中国,十多亿人口,凭你一个老外,怎么才能找到隐身于茫茫人海里的富豪们呢?
  链接《福布斯》
  当时,胡润他们找报时就翻看报纸的每一页,有时候就会找那些最重要的,如果克林顿来了他会跟哪个企业家握手,然后就是去一个地方,当地的政府部门会接见谁。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10-06
在苦苦寻找中思路也一点点清晰起来。胡润和他的助手开始锁定挖掘这些富豪的渠道,上市公司、慈善机构的捐赠名录、商业杂志的封面故事、高端政治家的会面……前后一共罗列出20种方法。通过这些方法,寻找到了刚刚回国拿到一笔风险投资创办爱特信公司的张朝阳,还找到了红色资本家的代表人物荣毅仁、中国最大私营企业之一希望集团的刘永行兄弟、上海滩有名的杨百万杨怀定、第一个拥有法拉利跑车的中国人李晓华等。

  李晓华第一次进入到了胡润的视野,但李晓华却浑然不知,当然,可以说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胡润在捣腾这么个玩意儿。因为胡润没有与一位入选者联系过,但胡润自己还是激动的不得了。他兴奋地揣着这份名单回到了英国,迫不及待地想把中国亿万富豪的故事告诉别人,希望到英国的大学做演讲,结果,没人搭理他。

  没有办法,胡润垂头丧气地抱着他的富豪榜又回到了中国。这时胡润突然想到,中国民营企业成立时普遍都挂靠在国有或集体企业名下,那自己为何不能把中国富豪榜挂靠在一个媒体之下呢?于是他决定把富豪名单拿到媒体上发布。胡润给《泰晤士报》、《经济学家》、《财富》、《商业周刊》、《福布斯》等专业财经媒体都发了传真,声称“这50人就是中国大陆最成功的人,他们的故事能让我们了解中国共产党50年的历史。”

  就《福布斯》回复的比较快。当时《福布斯》杂志的主编,对这种调研工作还挺感兴趣,问了好多很专业的问题。胡润感觉他比较专业的,也蛮喜欢这种专业心的,于是他就把这个调研写了一个文章。“我记得我特别开心,因为我第一次是写文章就马上放了,上了福布斯封面,作为封面故事我就感觉还不错。”

  胡润这一吆喝,还真管用,福布斯杂志首先找到了他。《福布斯》杂志创刊于1917年,是美国三大财经杂志之一,它每年排出的富豪排行在全球享有盛名。胡润做的事,正是他们想做的,终于,中国的富豪以及他们的发家故事,第一次在大洋彼岸以杂志封面故事的形式公布于众。胡润没想到,这样一个榜,竟然引爆了很多炸弹。

  调查新鲜出炉,富豪榜陷入僵局

  胡润是遍地撒网,希望能碰碰运气,把自己弄了两个月的东西发表出去,《福布斯》却如获至宝,决定以封面故事的形式来推出胡润制造的这个中国大陆富豪榜。大家看看,这就是福布斯杂志,虽然有人要了这个榜单,但中国富豪榜到底能有多大的影响力呢,胡润心理七上八下地等待着,一个惊喜出现了。

  《金融时报》就评论胡润的这个调研,这种评论是很难得的,就是评论怎么中国能出有钱人。我们现在很自然,可在当时国外真的没想到中国这些有钱人。

  《福布斯》刊登出来以后,然后国际上产生很大的反响,他们很震惊的,他们说社会主义国家有了红色资本家,国际上很多媒体都有很大的篇幅介绍了这个事情,他们还是非常新鲜的一件事情。

  胡润收到好多Email,也包含从美国的微软第一个副总,要请我到微软去坐一坐,一起讨论如何应用这种调研结果。

  胡润的这个富豪榜影响到底有多大,空口无凭,有例为证。当期的《福布斯》杂志一天之内销售一空。不过,有句话这么说的,墙内开花墙外香,这中国富豪榜在国外是炒翻了天,在国内却没什么影响,为什么呢,因为,胡润的这个榜是用英文在国外发表的,国内没有。即使有了,一般老百姓谁看得到呢。所以,对那些上榜的富豪,几乎没有影响,不过,胡润的命运却就此改变了。

  《福布斯》马上与胡润签订了第二年的合作意向。胡润的热情也更加高涨,他觉得必须把排行榜当作一项事业对待。2001年,他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全职搞中国富人排行榜的调查。

  胡润这一辞职,却辞出了麻烦。他和《福布斯》的合作方式是项目制,由胡润独立完成榜单,《福布斯》以一定的价格来购买。他的第一份榜单,卖了三千美金。可那时制作榜单属于胡润的业余爱好。自己还有工作做保障,现在,要全力做这个事,这钱首先就是个问题,《福布斯》只给出了12000美金,在租完办公场所,聘请完工作人员之后,已经没钱了,况且,再制作排行榜,不能像过去一样,闭门造车了。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10-06
 干脆,胡润就决定做大一点,做深一点。去见这些企业家,花了好多力气,当年他可能就见了在前100位里的60个企业家,因为他们把富豪榜从50名扩大到100位了,这个工作量是相当大的,而且这种费用对他来说也是相当多。

  当时,他们自己要贴进一些钱,所以出差的时候都会住在比较便宜的宾馆。如果在出差地有朋友的话,就会借住在朋友家里。

  胡润和他的调查人员,就像打游击一样,在完成他的事业,所幸的是,他的那个富豪榜只是在国外比较有影响,很多人并不知道胡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所以还比较配合他。有的企业,甚至把自己属于机密的数据材料也传真给他。不过,这样的局面,到了2001年就彻底改变了。

  然而,坏事就坏在2001年,《福布斯》杂志有了中文版,这一下不得了,中国这一百个富豪,一下子暴露在十三亿国人面前。它掀起的巨浪和给国人造成的震荡,让很多富豪有点承受不起。

  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这么有影响,也就算了,后来富豪榜越做越大,影响越来越深远了,人人都知道这个富豪榜了。

  张茵,2006年胡润百富榜的冠军,成为中国的首个女首富。其实,在2003年,她就进入到了胡润的视线。在2003年,胡润和他的调研员一起到广东去,他们那时候,听说东莞很有钱,有一些企业家很大,但是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人。胡润的一个同事就听说过这里有一个造纸的人张茵,据说是很大。

  于是,胡润和他的同事在国内的网站上几乎找不到张茵的名字,但是,到国外的网站上一查,却发现,张茵赫赫有名。

  胡润从这边知道,这个企业是她本人的,而且这个企业是很上规模的。所以他们要把她写到排行榜上,但是毕竟还是要通知对方的,是为了确认没有错误。比如说,胡润他们把年龄写了56岁,其实她52岁。胡润觉得很不好意思,没面子,因为还是要把事实情况写清楚地,有时候公司名字也会写错,字写错了……类似的东西,他觉得一般企业家很愿意把这种事情说出来,所以他们就传真给张茵。

  胡润等着对方传来核实后的材料,没想到,他等来的却是一张律师函。张茵不愿意上这个榜。

  中国有句老话,人怕出名猪怕壮,为什么呢?前面李晓华已经说了,这上门借钱的,拉赞助的,谈项目的,能把你门槛给踢破了,你还活不活呀?这是现实的问题,更要命的是,有人竟然从胡润的富豪榜里,解读出了另一个天大的秘密。

  2003年的胡润百富榜发布之后,一家媒体发现,在中国国家税务总局公布的私营企业,纳税百强名单中,前50名,仅有四个是胡润排行榜上的富豪。是胡润的调查结果错的离谱,还是富豪们真的有问题?

  坚持不懈,走入名企

  这个问题一提出,马上让人产生很多联想,甚至有人把富豪名单称之为“问题榜”和“黑名单”。胡润也似乎是一个招灾惹祸的扫帚星,谁沾上谁倒霉,避之惟恐不及。甚至过去支持胡润富豪榜的一些企业家,也打来电话表示忧虑。

  有一次黄光裕跟胡润说,有更多人知道我们这个企业在做什么,绝对是件好事,但是有更多人再关注我们,也会带来一些其他的因素这个是不好。

  这边,众多媒体把舆论矛盾对准胡润,那边呢,与胡润合作了四年的《福布斯》杂志,也突然取消了与胡润的合作。一时间,胡润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胡润突然遭遇了“问题榜与黑名单”的质疑,谁要是上了胡润的排行榜,似乎那就有问题,你说,奉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谁还来惹你胡润呢?更让胡润头痛的是,他和福布斯的合作,也因为福布斯的总裁突然去世而告终。

  有人把胡润的排行榜叫黑榜,这让企业家非常担心,这不是一个富豪榜,简直就是一个毁人榜,把人给毁了。女富豪张茵就直接让律师打来电话,警告胡润,不要把自己的名字,写进富豪榜。你说,这些富豪,那一个不是因为有能耐才发家的,一般人,谁愿意招惹他们呢,可胡润就是干的这个活,要是大家都不上这个富豪榜,他这个榜又有什么价值呢?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10-06
胡润接到张茵的律师函之后,说了一句话把大家都逗乐了。“我是老外,我不怕”。话虽然这么说,可胡润心理还是有底的。他有数据做依据,他并没有凭空杜撰。

  于是胡润还是像上次一样,因为他找到了蛮可靠的第三方的消息说,他其实有这么多钱包,胡润开始把他写上去。

  这真是“新闻时有发生,视角各有不同”,有那么一个故事,两个推销员到一个岛上卖鞋,看到岛上的人都赤着脚,一个推销员垂头丧气,说这鞋没法卖,一个推销员却大喜过望,说这是一个从来没人开拓的好市场。胡润呢,有人认为他只身一人在中国很难,他却把这个看成优势。对于各种律师函,怀疑声,胡润也摆出一副我是老外我怕谁的架势,奉陪到底。只要有数字依据,一律上榜。

  解除了与福布斯的合作之后,胡润凭借自己的活动能力,又找到了新东家,《欧洲货币》合作。欧洲货币开出了更加优惠的条件,不但给胡润更多的活动资金,还允许胡润用自己的名字。于是,胡润百富帮诞生了。这一下,胡润的干劲更足了,他就像一位追逐影视明星隐私的“狗仔队员”。不依不饶的向每一位富豪提出了一个同样的问题,“请告诉我,你是怎么做起来的?”有一次,胡润与他的富豪榜首富刘永好竟然不期而遇了。

  原来刘永好当时有一个节目比较有名,叫做《实话实说》,他要求胡润参加,胡润正巧那天中午刚刚从英国飞回来,下午直接到场。其实他一点都不了解这个节目的,都没听说过,后来听说这个影响还是可以的,坐在他旁边就是当年的首富刘永好。胡润第一次见刘永好,是在电视上见他,刘永好给胡润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因为之前中国,没有人敢说。

  与刘永好的偶然相遇,改变了胡润很多的想法,他觉得自己不能仅仅是工作,更应该深入实地去考察富豪们的生活。经过接触后他发现,很多富豪生活其实非常简朴,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穷奢极欲,比如黄光裕,吃饭常常是一碗面。这给了胡润非常大的信心,富豪榜里的人,不排除有问题的,但大多数还是靠的住的。并且,他只是关注别人财富的多少,至于其它的,有人管着。

  胡润坚持不懈地对富豪们的追逐,也逐渐取得了人们的认可,有的人甚至和他交上了朋友。

  李晓华觉得富豪榜还是有他一定积极的作用,对人还是有一定的激励和促进作用,很多人还是讲他的负面的东西,现在因为有争议,讲负面的东西多一点。但我觉得他还是有生命力,否则为什么还是生存到现在呢,他还是有生命里的,李晓华想这个富豪榜的出现,他积极的一面,对于那些正在奋斗的,而且正在拼搏想要致富的,想要改变自我的这些人,对他们一种激励,也是一种榜样的作用。

  用心沟通,构建富豪之桥

  从99年做排行榜没有见过一位富豪,到现在胡润与上榜的95%的富豪都有过面对面的沟通。

  胡润就专门到北京来拜访过李晓华,他们也谈的非常好,有很多事情,甚至关于业务上的一些事,后来李晓华在生意方面,胡润也帮李晓华出过注意,也帮他提过很好的建议,他们也后来也逐渐成为非常好的朋友。所以胡润几次大的活动,他都希望李晓华来参加他的活动,李晓华只要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他都是欣然的去接受胡润的邀请。

  一些原来对富豪榜有看法,甚至和胡润闹过别扭的人,也开始逐渐接受了胡润。2003年因为被胡润排上富豪榜而发来律师函的张茵,对于2006年被再次排上榜,而且是首富的位置,并不生气了。而且亲自打来电话,表示问候。

  榜单刚刚要出来第二天的时候,胡润给张茵的秘书打电话,胡润对张茵说,其实你作为首富,你要有心里准备了,因为可能有不但是国内媒体对你感兴趣,国际媒体也会挺感兴趣,因为女企业家,有这么成功的女企业家,目前是没有的,白手起家的女企业家,你是世界第一位,就是女企业家中,非常了不起,所以胡润跟她的秘书通了电话之后,让她心里有一定准备了。然后胡润给黄光裕打电话,就是说,你知道这边女企业家超过了,他就想了一想说,其实我也没这么多钱,哪里有这么多钱?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07-10-06
 其实,从胡润的百富榜上,我们看到变化最大的,还是中国的企业家,原来,很多人是被胡润拖着上榜,现在大多数人都能以开发的心态,坦然接受。因为,中国的企业很多已经国际化了,并且是上市公司,能上胡润的排行榜,可以给企业家带来更多实实在在的利益。胡润也借助富豪榜的名声,举办各种活动和论坛,吸引品牌赞助,自己也成了富豪。也许有一天,在胡润百富榜上,会有他自己的名字。

  原音回放

  1我找一些成功人物,怎么定义成功。我就想了好长时间,家庭稳定不好定太主观了,要不然要做一些纳税多,也很难查的到,做企业成功的,这方面,我就想谁积累的个人资产最多。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复代表了您的形象。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