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镜合 广州中医药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中医急症中心主任,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内科心血管病学术带头人,广东省中医药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广东省名中医”称号。
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镜合教授是一位以“天价”挂号费出诊的名老中医,但是来找他的病人终年络绎不绝。尽管早已过了退休年龄,陈镜合却始终乐意奋战在出 诊的第一线,而且不管工作多繁忙他都是一副精神矍铄、满面红光的样子。进入秋冬季节是进补好时机,说起养生,年已67岁的陈镜合人未语,笑先闻,娓娓道来一套“食补”经。
不识补乱补会加重病情
陈镜合说,每次他看完病,病人们都有一个“保留话题”:“医生我体质差,要煲些什么补补才好?”每到此时,陈镜合总是微笑一下,并为之指点一二;到病人复诊时,多数都会感到食后满意,效果也不错———既得食又可医病,何乐而不为!然而同样的“食补”法,别人想借来用却不见得有效。
他告诉记者,最近有一位病人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经10多年了,虽然长期服中西药可控制,但天天煲药,觉得太烦,就询问陈镜合有否饮食可代之。陈镜合在看过其舌把过其脉后,叫这位病人买猪大肚一个洗净,去掉肥膏,再用胡椒20粒(纯正胡椒粉亦可)放进猪肚中煲汤。
该病人遵嘱回家后隔日服食一次,果然胃痛停止。接着他每星期都煲一至二次,偶尔服些中成药,连续半年内都没有再发作胃痛。另一位胃痛病人自行“照版”煮食,没料到不仅无效反而胃更痛了。此时第一位病人来问陈镜合为何?陈镜合说:“一言以蔽之,不识补而乱补之故。”
“补是有学问的,为什么要补,因虚才补,不虚不用补,不虚补之,轻则食后更难受,重则可增加病状,甚至引起死亡。”陈镜合说,“虚”症有“阴虚”、“阳虚”、“气虚”与“血虚”之分,阴虚时要滋阴;阳虚时要壮阳;气虚者需益气;倘属血虚便要补血。故要“补”首先要弄清身体表现怎样才算阴虚?有何症状才能属阳虚?怎样才算气虚和血虚?
“虚”症有四种看清再进补
在陈镜合看来,“阴虚”的人多数有咽喉干燥不适、心烦易怒、失眠或早醒、面色潮红、经常手心热或自觉午后有热,而实际无热,或有高血压、神经衰弱、常出冷汗、舌很红无苔或苔少、食煎炒燥热的东西即感口热鼻热。
“阳虚”的人多表现怕冷怕风、手与脚经常发麻冰冻、尤其在秋冬更严重,食白菜、菜干、生菜、萝卜、豆腐……会流清淡口水、胃反、面色白而无光、头晕眼花、不思饮食、容易大便稀但不臭、四肢倦怠或面虚浮、下脚微肿、腰酸耳鸣、阳痿等。
“气虚”的人多自觉气不够用、汗出很多、胃口不好、手脚无力、头晕眼花、或胃下垂、子宫下垂、内脏下垂、面色白而晦滞、舌淡白苔薄白、脉弱。
“血虚”的人多见于头晕眼花、面色萎黄无光泽、气短心跳、眼睑、口唇、指或趾甲色淡白、舌淡白或术后失血、产后失血、各种原因致出血多的患者。
对于“进补”,广东人大多爱用煲老火汤的形式来进行。但是,怎样煲汤才科学,陈镜合说,需要进一步了解每种汤的适应症--这种汤适用于阴虚、阳虚、气虚还是血虚,要分清楚,切不要把专门用于阴虚的人的汤,给阳虚的人用,把适于气虚的人用的汤,给血虚的人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