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005阅读
  • 1回复

导弹知识详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4-21
依靠制导系统来控制飞行轨迹的火箭或无人驾驶飞机式的武器,其任务是把炸药弹头或核弹头送到打击目标附近引爆,并摧毁目标。  
  导弹是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的武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德国首先在实战中使用了V-1
V-2导弹,从欧洲西岸隔海轰炸英国。V-1是一种亚音速的无人驾驶武器,射程300多公里,很容易用歼击机及其他防空措施来对付。V-2是最大射程约320公里的液体导弹,由于可靠性差及弹着点的散布度太大,对英国只起到骚扰的作用,作战效果不大。但V-2导弹对以后导弹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
从地面发射攻击地面目标的叫地地导弹。这类导弹还可按射程远近分为近程(小于1000公里)、中程(1000~8000公里)远程或洲际(8000公里以上)导弹。也可按弹道式地地导弹及巡航式地地导弹分类。地地导弹一般攻击地面的固定目标,但在近距离内也可用于攻击运动速度低的目标,如反坦克导弹。  
弹道式地地导弹是发展最迅速的一类导弹,40年代后期,美国和苏联分别用德国的器材装配了一批V-2导弹做试验,并着手提高它的射程和制导精度。50年代出现了一批中程和远程液体导弹,这批导弹的特点是采用了大推力发动机,多级火箭,使射程增加到几千公里,核战斗部的威力达到几百万吨梯恩梯(TNT)当量,已成为一种有威慑力的武器。但由于氧化剂仍是液氧,制导系统的精度还不很高,导弹还是在地面发射的,地面设备复杂,发射准备时间长,生存能力不高。所以这批导弹只解决了有无问题,还不是有效的作战武器。60年代改用了可贮存的自燃液体推进剂或固体推进剂,制导系统使用了较高精度的惯性器件,发射方式改为地下井发射或潜艇发射。这些变动简化了武器系统,缩短了反应时间,提高了生存能力,使导弹成为可用于实战的武器。此后,导弹技术集中到多弹头导弹的发展,一个导弹运载几个甚至十几个子弹头,每个子弹头可以瞄准各自的目标。这样,不增加导弹的数量,就能大幅度增加弹头的数量,提高了突破反导弹防御体系的概率,增加了受到一次打击以后生存下来的弹头数,也给打击更多的目标提供了可能。多弹头分导的技术基础是高精度制导系统和小型核装置的研制成功。美国首先于1970年在“民兵”Ⅲ导弹上实现了带 3个子弹头,随后美、苏在新研制的远程导弹上都采用了这项技术。随着进攻性导弹精度的提高和侦察能力的完善,从固定基地发射的导弹越来越难以保证自身的安全。采用加固的办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生存能力低的问题。机动发射方式效果更好一些较小的导弹多采用机动发射。大型多弹头导弹比较笨重,陆地机动发射会遇到许多困难。一些国家转而研制便于机动发射的小型单弹头洲际导弹。
导弹通常由战斗部弹体结构动力装置和制导系统组成。

俄罗斯萨姆-11地对空导弹     1979年装备部队的中近程全高度防空导弹,俗称“牛虻”,是SA-6的后继导弹。能同时跟踪、捕获和打击4个目标,射程2-30公里,射高25-15000米,战斗部重90公斤,最大过载238g,速度3马赫。

  萨姆12(C3000B)俄罗斯萨姆-12反战术导弹系统,俗称S-300B。采用相控阵雷达,能够同时制导多发导弹,拦截多个目标.射程在5-100公里,射高100-30000米,动力装置为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配用两种导弹,即9M83(SA12A)和9M82(SA12B)导弹,前一种用于执行反导和反飞机双重任务,后者主要用于反导,两种导弹在飞行初始阶段使用惯性制导,末段采用半主动雷达寻的制导。

  俄罗斯萨姆-19(2C6M)     “通古斯卡”弹炮合一防空武器系统。主要是针对武装直升机设计的,是一种全自动、全天候自行防空系统。装有30毫米双管高射机关炮和9M311防空导弹,可以打击200-8000没的各种中低空目标,其跟踪雷达的最大跟踪距离可达13公里。

  俄罗斯萨姆-6地对空导弹     “萨姆”-6是前一种机动式全天候中近程、中低空导弹。全武器系统由一部三联装导弹发射车和一部制导雷达车组成。50年代末开始研制,60年代中期装备部队。在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埃及和叙利亚曾用这种导弹击落了不少以色列飞机。制导雷达采用多波段多频率工作,抗干扰能力强;导弹采用固-冲组合发动机,比冲高。弹径340毫米,发射重604千克,采用全程半主动寻的制导方式。导弹的主要缺点是制导系统技术不很先进,采用了大量电子管,体积大、耗电多、维修不便和操作自动化低等。

  美国霍克对空导弹     “霍克”短程对地导弹由美制“霍克”防空导弹改制而成。该弹制导方式为简单惯性制导,重量10,710 磅,长度39.8 英尺,射程约90 英里,动力装置为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战斗部装有300磅常规高爆炸药。

  阿达斯防空/反坦克两用导弹     是世界上第一种专门设计的防空/反坦克两用导弹。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双重作战能力,既可以向主战坦克、步兵战车等地面装甲目标射击,又可以同轰炸机、战斗机、武装直升机、无人驾驶飞机作战。它配有雷达、电视等远距离探测装置,尤其适宜于同空中目标作战,最远可以攻击8000米距离5000米高度的空中目标。导弹全重51千克,战斗部重达12.5千克。它最远可以攻击6000米距离的主战坦克,击穿900毫米厚的钢板,又是很好的远射程大威力反坦克武器。导弹最初由瑞士研究试制,以后美国也参加合作,1986年试制成功,目前加拿大陆军已正式引进并装备部队。

  德国“铁拳”3轻型反坦克武器系统 口径60毫米,全重12千克,全长1.2米,对活动目标射程300米,破甲深度800~900毫米。

  英国“长剑2000”地空导弹     “长剑2000”武器系统的每个火力单元包括1辆导弹发射车和2辆雷达车。导弹采用新的发动机后,最大射程增大到10000米。新型战斗部引爆后产生大量高速破片,可攻击各种飞机、无人驾驶飞行器或小型巡航导弹。采用8联装式发射架后提高了连续作战能力,可快速发射8枚导弹。搜索雷达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相控阵天线和频率捷变等先进技术,能迅速发现和分辨各种不同目标的威胁倍号,能在杂波中准确地鉴别巡航导弹等小型目标。遇到敌人发射反雷达导弹时,能立刻自动关机以免被敌人摧毁。跟踪雷达采用毫米波技术和新的信号处理技术,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和全天候作战能力。全数字化火控系统通过光纤传输系统与发射车保持密切联系,使武器系统的反应时间从90秒减少到 6秒。

  法国“西北风”超近程地空导弹     “西北风”导弹全套武器系统由导弹、发射装置、瞄准装置、敌我识别器、红外夜视仪等组成。导弹直径 90毫米, 长1.8 米,平时装在包装筒兼发射简里,重约20千克。它采用被动式红外线制导方式,导弹的导引头里装有4个灵敏度非常高的红外线探测器,不但能探测到普通飞机发动机的尾焰,而且可以跟踪热燃气体发出的红外线信号。弹上装有微型处理机,可以对红外线信号和背景辐射进行快速处理,自动排除干扰信号,准确地迎击6000米范围内的各种飞机。弹上装有激光引信。可以在最族距离上引爆战斗部,用大量破片摧毁目标。该武器可由 2名士兵携带和操作,也可装在吉普车或轻型装甲车上使用,还可供小型舰艇或直升机使用。

  美国龙式近程反坦克导弹    
  “龙”式导弹是美国研制的第一种便携式肩射型反坦克导弹,全套武器由导弹、发射筒和瞄准装置组成,导弹长队7米,重6.2千克。导弹飞行过程中偏离目标时,射手通过导线向导弹发出修正指令,点燃弹上不同位置的发动机。向不同方向喷出的气流推动导弹沿着瞄准线飞行。导弹的最大飞行速度127米/秒,最大射程1000米,最小射程25米,命中目标时能击穿500毫米厚的装甲。发射完毕后抛弃空筒,将瞄准镜卸下后安装在另一发射筒上便可继续战斗。龙式导弹装备后不久,又改进成龙2导弹,它的威力得到很大提高,可以击穿890毫米厚的装甲。
  

  印度大地型地地战术导弹
  导弹采用捷联式惯性制导方式和单级双室发动机,并用预贮式液体推进剂,弹体用本国生产的轻铝合金,射程超过150千米。这种导弹可根据不同作战任务的需要,配用2种不同威力的战斗部。一种战斗部的重量为500千克,最大射程150千米,配用这种战斗部的导弹叫SS150型大地导弹。另一种战斗部的重量减至250千克,最大射程增至250千米,这种导弹叫SS250型?大地?导弹。印度还在研究一种导弹,进一步增大了发动机推力,最大射程可达到350千米。由于射程从150千米增大到了350千米,因而显著提高了在未来战场上使用的灵活性。它与苏联的飞毛腿和以色列的耶利哥相比,导弹的飞行速度更快,精度更高,威力更大。
  

  中国导弹简介
  

  

  东风-2
  东风-2是东风-1的改进型,推进方式不变,射程增加到1300公里,可载一枚2万吨当量核弹头。东风-2于1964年6月29日试射成功。1965年,东风-2制导系统完成升级工作,其制导系统比东风-1导弹有较大改进,采用惯性制导和无线电制导并存的制导系统,导弹射击精度有所提高。1965年11月,东风-2A增程型弹道导弹发射试验成功。东风-2导弹1966年开始部署,现已退役。东风-2北约代号CSS-1。
  

  东风-3(DF-3/CSS-2)中程弹道导弹
  东风-3是我国第一种中程弹道导弹,也是中国完全自行设计的第一种战略导弹。
  采用机动发射、单级、液体燃料。东风-3最大射程2700千米,可携带百万吨当量热核弹头。东风-3于1966年12月26日首次试射,1971年5月服役。1975年8月4日,东风-3战略核导弹定型生产。1985年12月东风-3改进型研制完成,射程从2700公里增加到3500公里以上。东风-2北约代号CSS-2。
  1987年,中国向沙特阿拉伯秘密输出了36枚东风-3战略导弹,此举震惊全球,尤其使那些曾对中国战略导弹生产能力质疑的西方核武专家跌破了眼镜。
  

  东风-4(DF-4/CSS-3)中/远程弹道导弹
  东风-4是中国第一种两级火箭(使用东风-3作为第一级火箭),北约代号CSS-3。其研制工作要求实现一系列技术突破(如发动机可靠性、性能更好的耐高温材料及改进型制导系统等)。该型导弹是一种采用液氢燃料和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的中程弹道导弹(IRBM)。东风-4原设计射程超过4000公里,以美军驻关岛的B-52轰炸机基地为目标。此后其射程增至5000公里以上,以将莫斯科及其他苏联西部城市纳入射程范围。
  中国于1965年3月正式决定研制该型导弹,并于1970年1月30日试射成功,1980年开始部署。该型导弹是一种陆基机动导弹,但以洞库、隧道或地下发射井为基地,其设计性能可允许其机动至发射台,在加注燃料后发射。大多数东风-4型导弹储藏在山洞里,战时必须先移至露天,花两个小时灌装好液体燃料后才能发射。1986年,东风-4弹道导弹进行了多弹头分导式重返大气层的第一次试验。估计有30枚东风-4型导弹正在服役。
  东风-4的民用型火箭为长征-1
  ,该型火箭曾在1970年成功地发射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风-5(DF-5/CSS-4)洲际弹道导弹
  东风-5是中国第一种正意义上的洲际导弹(ICBM),北约代号CSS-4
  。它能够将威力非常强大的核弹头运载到俄罗斯、欧洲或美国大陆的任何地区。东风-5的研制工作始于1965年,其设计射程为12000公里。该型导弹1980年5月28日自甘肃酒泉基地向南太平洋作全程试射进行了第一次全程飞行试验,并在并在1981年部署。东风-5改进型的东风-5A于1986年12月16日完成设计定型开始部署。
  东风-5是一种两级火箭推进的导弹,采用可储存式液氢燃料和计算机控制的陀螺仪惯性制导系统,射程约为12000公里(东风-5A为15000公里)。该型导弹部署在经过加固的地下发射井和洞库内。DF-5的确切部署数量尚不得而知,但绝大部分专家相信目前的数量在7到20枚之间。这些部署的导弹未加注燃料和安装核弹头,由此将使其准备时间增加30-60分钟。东风-5的民用型号为长征-2C。中国宇航部门自1975年以来经常使用这种运载火箭,启用时间较ICBM型早5年。根据长征-2C的年产量为5-6枚的报道判断,中国可能还贮备有未部署的东风-5。
  
  

  

  东风-11(DF-11/CSS-7/出口型M-11)短程弹道导弹
  东风-11是一种采用固态燃料的公路机动式弹道导弹,可安装常规弹头或核弹头。东风-11采用两级助推方式,射程较短,约为300公里。该型导弹的较短射程及其仅有3分钟的飞行时间,对导弹防御系统而言是一个挑战。更重要的是,由于东风-11始终在大气层内飞行,绝大部分高层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将无法对其进行拦截。中国研制了一种射程更远的改进型东风-11A,并已小规模部署。中国拥有数百枚东风-11和东风-15,绝大部分部署在中国东南部并将台湾纳入射程范围之内,并以每年50枚的速度进行生产。东风-11于1985年开始研制,1992年开始装备中国导弹部队并对外出口,出口型号为M-11。东风-11北约代号CSS-7。
  

  东风-15(DF-15/CSS-6/出口型M-9)短程弹道导弹
  东风-15是一种单级固态燃料机动式短程弹道导弹(SRBM),其原设计用于出口,出口编号为M-9。在中国决定不出口该型导弹之前,它并未列入中国的导弹部署项目。东风-15于1985年开始研制,1990年定型生产并对外出口,1995年中国开始部署。北约代号为CSS-6。
  东风-15从由卡车牵引的拖车发射,准备时间为30分钟。它装备捷联式惯性制导系统和弹载计算机。在弹头上安装的小型推进系统能修正导弹的终端速度、再入角度和飞行轨迹和射程等因素。这种控制方式大幅度提高了东风-15的准确性和突防能力,并可能使导弹防御系统的雷达跟踪、计算和截击变得更加复杂。东风-15拥有可分离式弹头,因此其目标信号特征将比较原始的诸如朝鲜制造的飞毛腿式导弹小得多。更重要的是,中国可能采用了GPS技术以进一步提高该型导弹的攻击准确性。虽然该型导弹所公布的圆公差概率半径为300米,但实际精确度可能高得多,即可能为50米或更小。该型导弹原设计用于携载常规弹头,但也能携载核弹头。据报道,中国为使其战术弹道导弹的型号更加多样化,可能正在研制一种射程更远(1200公里)的常规型东风-15,这一射程将使导弹具有更快的再入速度,以有效穿越敌方的低层导弹防御系统,并确保用于攻击台湾的导弹能在更远的距离发射。
  

  东风-21(DF-15/CSS-5)中程弹道导弹
  东风-21是一种二级中程弹道导弹(MRBM),其射程超过2000公里。
  东风-21是中国第一种采用固态燃料的弹道导弹
  。它采用竖立式运输发射架(TEL)发射,也是中国第一种具备公路机动性能的导弹。
  东风-21于1978年开始研制,并于1985年5月20日进行了第一次成功的试射,1991年开始部署,逐步取代老式的东风-3A。据报道,该型导弹安装了中国第一种自动化火力指挥和控制系统,并安装了陀螺仪惯性制导系统和弹载计算机。由于标志攻击准确度的圆公差概率(CEP)指标较差,东风-21原型只用于执行核弹攻击任务。
  

  改进的Mod2(东风-21A)增程型射程增至2700公里,精度有所提高,改装了常规弹头。东风-21/东风-21A的目标包括印度、日本和台湾。
  

  东风-21的最新型号(Mod3)拥有精密导引与主被动突防辅助装置,其CEP可降到50米左右
1条评分
神d魂颠倒 辛币 +5 - 2007-04-21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04-21
好!吓死美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谢谢您的回复内容,这是对楼主者莫大的尊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