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4397阅读
  • 7回复

公木先生传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3-28
— 本帖被 垂阳紫陌1314 从 文学沙龙 移动到本区(2007-07-28) —
  公木先生传略

  著名的诗人、学者、教育家公木先生(1910年5月15—1998年10月30日),原名张永年,又名张松甫,现名张松如,笔名公木、木农、龚棘木、章涛、席外恩、四名、魂玉等,辛集市(原束鹿县)北孟家庄村人。幼年在外祖父的资助下入私塾,后转村办初级小学, 1922年春天,公木升入深泽县河疃高级小学。1924年夏,公木提前半年高小毕业,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直隶省立第七中学——正定中学。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公木还和同学们一起罢课声援,结队到石家庄示威游行,焚烧日货。
  与此同时,公木还于课外接触了一些新诗文。升入中学的第二年,他开始以魂玉的笔名向报刊投稿。18岁那年,他在《大公报》副刊《小公园》上发表了第一首诗歌《脸儿红》。
  中学4年结束,公木在毕业考试中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夺魁。但由于家境破落,又值旱年,再也无力量供他上大学了,因此只好踏上归途,回到自己的故乡。公木在家乡停留一个多月,外祖父又送来100块钱,资助公木求学。于是他满怀憧憬地奔赴北京。公木先考入天主教会办的辅仁大学,很不满意,两个月后才又考入北平师范大学。当时革命转入低潮,公木情绪郁闷,曾写过一篇《孟老先生歪传》,嘲讽了国民党与封建势力同流合污,在西城的一家报纸发表。1929年春,公木与赵慎余、刘锡麟、孙秉哲等同学,为着探讨中国社会出路与发展前途,自发组织了一个“农村经济问题研究社”,阅读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建国大纲》,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二月到十月》,以及《新思潮》、《动力》等小册子。这些活动被师大党组织发现,有意识地加以指引,遂使研究社的几位同学,大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0年春,公木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在校内发起并参加了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左翼作家联盟及华北左翼教师联盟等组织。在这年8月 1日纪念南昌起义、反对军阀混战的游行示威中,公木和范文澜老师及50多人一起被捕。9至10月间,政局发生变化在押同志全部获释。
九一八前后,公木全力投入救亡运动,主编由社联领导的《鏖尔》杂志。1932年3月,公木因参加抗日救亡集会,再次被捕,后由师大学生会和抢救会联合保释。这年,公木与王志之、潘丙高3人以左联关系和学生代表名义,邀请鲁迅先生于11月27日到北师大作了题为《再论第三种人》的著名演讲。公木写的《鲁迅先生访问记》,发表在 1933年6月出版的《文艺月报》诗集创刊号上。此后不久,他又发表了第一部学术专著《中国文学概论》,同时与谷万川、王志之等共同筹办文学杂志。由于躲避特务追捕,后到山东滋阳省立第四乡村师范执教,讲授国文及文字学,兼做班主任。公木在师生中发展并建立了华北左翼教师联盟支部。
  1935年春,公木接受正定中学聘书,前往任教。后来学校闹起风潮,校当局暗地向教育厅报告,指公木是幕后策划人,公木被迫离校返回北平。公木利用半年时间,写了一本《白茶斋九歌注》。
芦沟桥一声炮响,抗战开始了。于是他携妻将雏,辗转到达西安,把不满两周岁的女儿托付给一个陌生的回族人家寄养。为此公木曾写了一篇《丢儿记》留给西安友人。经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林伯渠介绍,他赴山西晋绥军区,曾任二战区动员会《动员》杂志编辑,做过神池县与苛岚专区干训班的主任与指导员,担任过程子华任司令员的敌后游击队的宣传股长。
  1938年5月创作了长篇叙事诗《苛岚谣》, 这首诗采用民歌的表现手法,它产生在《王贵与李香香》、《漳河水》等叙事诗之前,对民歌体叙事诗作了有益尝试。
  1938年8月,公木西渡黄河到达延安,在抗大学习了4个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调任抗大政治部宣传科时事政策教育干事,业余从事诗歌创作,并写出了《新诗歌试论》一文。当时,朝鲜作曲家郑律成也在宣传科任音乐指导,曾于无意间看到公木抄在笔记本上的诗稿,他为《子夜岗兵颂》作了曲,后来把连近200行的《苛岚谣》也谱了出来。
  1939年7月,公木创作了著名的《八路军大合唱》——《八路军军歌》、《八路军进行曲》、《快乐的八路军》、《炮兵歌》、《骑兵歌》、《冲锋歌》、《军民一家》,加上原有的《子夜岗兵颂》共8支歌。公木因此获得了“八路歌手”的赞誉。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进行曲》被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1988年7月25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发布命令,正式将《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
  1939年,公木又与萧三、师田手、海棱诸同志共同发起并成立“延安诗社”,开展街头诗和诗朗诵活动,编印《诗刊》小报。尔后,公木调任军直政治部文艺室主任,主编《部队文艺》杂志,并陆续创作出《鸟枪的故事》、《父与子》、《哈喽,胡子》、《我爱》等长篇诗作。1942年5月,公木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5月2日在中共中央办公厅门口,当周扬介绍到他是《八路军大合唱》歌词的作者时,毛主席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写兵好,唱兵好,演兵好。”此后他调到鲁迅艺校文学系任教,赴绥德地区下乡采风、闹秧歌。这期间公木写的作品,后来编印了一本诗集《十里盐湾》,采录的民歌出版了一本《陕北民歌选》,又辑录补编“信天游”,写成了一首长诗《共产党引我上青天》。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公木参加了东北文艺工作团,行军途中,公木创作了一首短诗《出发》,开头两句便是“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而最后结尾则是“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10月底,文工团到达沈阳,由公木执笔,将移民歌续了3段唱词,当晚登台演唱,报幕时报为《东方红》——陕北民歌。后来出版的《大家唱》第二集,署名是张松如改词。1946年夏秋之间,东北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黄耘又编进《东大合唱集》。当年春夏,长春、哈尔滨等地广播电台也曾播唱过,都是按“陕北民歌、张松如改词”署名的。 195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印的“民间文学丛书”《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当中,也收录了它。然而不知为什么,这首“陕北民歌,张松如填词”的《东方红》,歌词作者却变成了李有源。曾有人劝公木说明真相,公木说:“我曾几度介入《东方红》编词,从未想到著作权方面的问题。后来这首歌曲逐渐产生了‘神圣性’,且将李有源与《东方红》载人文献,张布在延安历史博物馆,就不必再说什么了。”
  东北文工团到达沈阳后,公木被任命为本溪市委宣传部长。1946年元旦前后,奉命创办东北大学,公木先后担任教育长、教育学院院长及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兼副教务长等职,主讲中国革命问题、战后国际问题、新民主主义论等政治课,讲授中文系的历代诗选,编写了讲义,还出版了诗集《哈喽,胡子》。1949年10月1日,他写了著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颂歌》。
  在学校向正规化转变的问题上,公木受到错误的批判。他被扣上“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受到了留党察看的处分,1951年被调到鞍钢任教育处处长。 公木全力投身于职工和干部的培训工作,编写了《教育》和《速成培养工人技术员的经验》,由公司和东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全国职工教育工作树立了榜样。
  1953年8月,他写了“鞍钢培训工作检查总结报告”,毛主席看了这份工作报告很满意,让中央办公厅打电话表示祝贺。
    1954年10月,公木调到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任副所长、秘书长,兼中国作家协会青年作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直到1958年。公木负责讲授《古典诗歌》,并编印了《中国文学史》讲义。他同时任中国作协青工委副主任,主管诗歌。1956年3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青年文学创作者会议,公木作了《关于青年诗歌创作问题》的重要发言。
  在文学讲习所期间,是他诗歌创作、诗歌理论研究和评论最活跃、最丰收的时期,出版了诗集《崩溃集》、《黄花集》及诗歌评论集《谈诗歌创作》。
  1958年初夏,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代表,公木赴匈牙利及罗马尼亚进行文化交流,7月底归来,出乎意料地被宣判为“资产阶级右派分子”,被开除党籍,已经编成的诗集《人类万岁》也未能出版。
1958年腊月三十日,公木把妻子儿女丢在北京,只身下放到长春,在吉林省图书馆半工作、半劳动。后来他又被送往专收右派的省直农场进行教育改造,农场劳动结束后,公木被摘掉“右派”帽子。  
1962年1月,公木被分配到吉林大学中文系任教,讲授《中国文学史》、《诗经》、《先秦寓言》、《古典诗论》及《毛主席诗词》等基础课和专题课。“文化大革命”中,他被无休止批斗审查,两次抄家。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木先后担任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副校长,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吉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省作家协会主席、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会长等职务。他不但给中文系学生讲授《中国文学史》、《诗经》、《古典诗论》等课程,还负责培养中国古典文学和文艺理论两个专业的研究生,出版了《老子校读》、《老子说解》、《老庄论集》、《先秦寓言概论》、《诗论》、《诗要用形象思维》、《中国诗歌史论》、《中国历代寓言选》(上下卷)、《第三自然界概论》等专著及有关中国文化史方面的多篇学术论文。还出版了《公木诗选》、《我爱——公木自选诗集》和《公木旧体诗抄》。老诗人前期影响较大的诗作有《棘之歌》、《秧歌队员的歌》、《真理万岁》、《俳句》和《申请》等,感情真挚热烈,风格犀利泼辣。后期的力作有《读史断想三题》、《申请关于申请的申请》、《眼睛》和《晴川阁之夜》等,既有诗情的张扬,又有哲理的思考,诗艺进入炉火纯青的境地。
  1988年他把日本友人为他生日送上的50万日元捐赠给了辛集市希望工程,又把上万册珍贵藏书捐赠给辛集市图书馆,建起了“公木书屋”。公木夫人吴翔整理的《公木全集》业已出版。
  按照公木的遗愿,他的墓地建在了家乡烈士陵园内。黑色的大理石墓碑,矗立在阳光下,也挺立在风雨中,仿佛在向我们讲述着什么,也仿佛昭示着什么!斯人虽逝,风范长存,公木先生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精神财富,还有不尽的思念!
               
1条评分
垂阳紫陌1314 辛币 +2 - 2007-03-28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03-28
拜读了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03-31
Re:传略
公木先生是辛集的骄傲。
感谢寨主的帖子,让我们全面了解了公木先生。
你们的欢乐我愿意分享,
你们的烦恼我愿意倾听。
          ---  垂阳紫陌   
http://blog.xinji.org/blog.php?uid=76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04-01
感谢博学多才的斋主老师!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07-04-17
为他感到骄傲!
辛集就是束鹿,就是我的家乡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4-17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4-18
一座座丰碑纪念着万世功业;一块块字碑镌刻着千古文章.让我们记住他:不老的面容,不朽的精神~

今生,化做比翼双蝶翩翩飞,走过所有的风和雨!完美的一刻,一曲清歌,蝶舞人间~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04-19
他老人家确实是一座丰碑!可惜我倡言多年为老人家建一座“松风亭”(独立的纪念馆)而不得!同样为赵望云建“望云阁”也成泡影。望云的儿子已将他的画作献给了中国美术馆,辛集已不可得。多大的损失!花小钱建起纪念馆,且不说他的作品价值连城,精神财富可是后世享用不尽的啊,悲哀啊悲哀!!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谢谢您的回复内容,这是对楼主者莫大的尊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