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疲力竭回到家,已经快七点了。接近期末考试,每天的试卷和题目已经把学生和我都快打挎了。昨天办公室里还来了个家长,捧着一道数学题跟老师探讨,我凑过去一听,也不会,有点慌。后来据说这是78年的高考题,而今,解答它的是十岁的小学生。
又何止这些呢?那些似是而非的改病句和莫名其妙的近反义词,淹没了多少颗天真的心灵,窒息了多少烂漫的向往。一年级的老师经常感慨,刚进校门的孩子充满期待和兴奋,一学期过后你再看,一个个都傻乎乎的。小学六年以后,他们就都是产品了。都说现在是素质教育了,但是小升初的合格率,择校的压力,还不都是靠一张试卷来决定吗?今年的小学毕业考试上周六结束,三场考试又加了三场择校考试——美其名曰素质调研。十三岁的小学生们一天之间就穿梭在六场考试之间,每两场间隔十分钟,监考老师跑着取卷送卷,连上个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又何止这些呢?新的苏教版教材去年九月份开始启用。乘法已经在一年级的下半学期出现,可怜的孩子,连语言的表达尚不能畅通,就要逻辑清晰地表述乘法的意义了。教材看上去很浅显,而实际练习和试卷题型复杂,难涩纷呈。据说二年级还要用各种圆圈的组合表示三个五、五个三之类,数学老师真是恨不得生出三张嘴来解释。
又何止这些呢?每到考试,音体美劳几乎全部停课,语文、数学、英语车轮大战,小小孩子挑灯夜战。看看十岁孩子的造句吧:“ 必须——我必须把作业做完才能玩。一……就……——我一回家就做作业。允许——妈妈允许我做完作业再玩。究竟——你究竟做完作业没有?”批到这样的句子,我既好笑又心酸,他们的生活里只有作业啊!
与繁重的学业压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忽视。学校里抓成绩,家长眼里也只看成绩,大班化的教学无法让每个孩子都受到足够的关注。多动症、感统失调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引导和纠正,把形成学习障碍的症结全部归结于孩子的不用功、懒惰。从而令其丧失信心、一蹶不振,小小年级就戴上了“差生”的帽子,一戴就是六年。
…………
前几天,糖宝贝憧憬着说:“我马上就要升中班了,然后是大班,然后我就要上学了。”我亲亲她胖乎乎的小脸蛋,担忧而哀伤。一进学校,就是跳入了苦海了。那时,你还会这样迫不及待吗?还能像这样快乐吗?
所以,想给所有父母几点忠告:一、绝对不要让孩子提早读书。二、重视学前教育,但切忌不能让孩子产生厌学情绪。三、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就算所有人都对孩子失去了信心,做父母的,绝不能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