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真替自己抱屈,哪有这样不懂事的父母?可我懂得逆向思维,这不正说明我不够强么,没让父母过上好生活?
回到上海,我狠命充电、拓展人脉资源。第四年,跳槽到一家外企,跃入职业生涯第二个阶段。我很快成为年薪十万的白领,买了房把父母接来同住。
我开始觉得满足。
可是爹妈来了后,一套房子明显不够,比如老妈爱看电视,肥皂剧从早八点到晚八点播个不停;老爸高血压,本来吃络活喜,不知道从哪里听说日本纳普乐特别好,非要我买,上淘宝一查,好家伙,快6百一瓶,还只能吃半个月;他爱抽烟,明知儿媳打算要小孩还是戒不掉。我没敢劝,劝了老两口就会郁闷地吼:“嫌弃我们不是,那送我们回老家去!这么大把年纪这么点小爱好也不能保留!”也委屈过,转念一想,老年人怎么可能更改几十年的生活方式?熏着儿子也不好!我还得发愤图强,再买套房!
等我辞职当了老板,买下两套相邻的住房已经是两年后的事了,我想想,回顾过去,感觉就是累,真累,可累得有价值!不仅满足了父母妻儿的物质需求和精神渴望,还看到了自己的发展壮大。”
在我每一个发展停滞的阶段,父母挑剔的言语就像一根针,扎得我猛醒。这是强心针,有力却不留下痛苦的痕迹。
聪明人能从负面因素中找到正面效应,哪怕遭遇了俗气、挑剔、爱发脾气的父母。不是吗?
所以,假设你遭遇了“俗气”的父母,假设他们气呼呼地冲你发牢骚:“小子,做得还不够哎,你老爸老妈过得还不够好啊!”那么把他们的牢骚视为一种反作用力吧,姑且忍着、听着、奋斗着。这世上,除了你的老婆孩子,只有这对老宝贝会这么依靠你、在乎你、对你推心置腹,把你视作茫茫世间最大的光亮与幸福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