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3234阅读
  • 15回复

【藏寨·藏居---藏族人的美丽家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04
— 本帖被 五洲数码 执行加亮操作(2009-12-04) —
2009年10月的川西滇北之行,除了美丽的雪山、宏伟的寺庙、成林的佛塔、多彩的经幡给了我巨大震撼之外,普通藏民的美丽家园,完全使我摒弃了以往认为藏族村寨贫穷落后破败不堪的印象,我为这美丽的景色所沉迷,我为藏族人民的新生活而歌唱,呀拉索••••••

【关于藏居】:
故名思意,藏居就是藏族民居。藏族民居一般分为四类:一是石砌碉房;二是用土筑而成的碉房;三是木结构的“崩空”;四是帐篷,主要流行于牧区。千百年来,在藏区的高原雪域和崇山峻岭中,藏族等少数民族散居其中,由于自然条件的特殊,使得这里的民居与这里的地理环境相融一体,他们用大地的夯土、峻山的石头和森林的树木,筑起一个个别具特色的居所,并渐渐地将他们对生命的信仰、审美和色彩也加入到这些民居建筑之中,使得这片大地上的风景如歌如画……

【关于嘉绒藏居】:
嘉绒藏居是石砌碉房的一种,主要见于嘉绒藏区。嘉绒藏族主要生活在丹巴以及大、小金川流域区。这一区域的藏居以多层式藏楼和碉楼为典型代表。以丹巴甲居藏寨为代表的多层式藏楼,一般为3-5层,最大的特色是颜色丰富,房屋被黑、红、白三色披沥装点,窗棂又被黄、蓝、红悉心描画;到了秋天,丰收的玉米黄澄澄金灿灿,整齐堆摆在天台、屋顶;辣椒火红,一串串吊挂在屋檐下,成为一种天然的艺术品。梨树、桃树、苹果树绕房而种,紫的白的打碗花在屋前盛开……所有的颜色干净、纯粹,拒绝暧昧和迭次,反差强烈却异常和谐。碉楼是嘉绒藏区独具特色的建筑,主要集中在河谷两岸。或三五个一群,或独立于山头,碉于碉之间相互呼应,依山成势,集中的地方,目力所及,数十座碉楼连绵起伏,形成蔚为壮观的碉楼群。


【关于甲居藏寨】:
丹巴境内,深藏着众多造型美观、风貌古朴、鲜为人知的古村落。数千年以来,这些古村落一直保存着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尤以甲居的藏寨最为集中和突出。在当地,人们都将其居住的村落称为寨子,这些寨子一般都修建在向阳的坡梁上较为平坦的地方,寨子由几十户甚至上百户人家组成。一幢幢造型美观、风格统一的寨房依着起伏的山势迤俪而建,高高低低、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绿树掩映之中,与周围茂密的树林、清澈的溪流、皑皑的雪峰一起构成一幅田园牧歌似的优美的乡村画卷。对面的山峰上,还有藏寨立于半山腰,险峻之及,不知道他们是怎样上去的。甲居藏寨--有人称它为“世上最美丽的村庄”。在这里,被那些美丽颜色震撼的感官又不得不一次又一次被无与伦比的惊诧俘虏。各种灿烂的颜色正在枝头叶间绽开,毫无预警的,便争先恐后地涌入视野--房屋被黑、红、白三色披沥装点,窗棂又被黄、蓝、红悉心描画;到了秋天,丰收的玉米黄澄澄金灿灿,整齐堆摆在天台、屋顶;辣椒火红,一串串吊挂在屋檐下,成为一种天然的艺术品。梨树、桃树、苹果树绕房而种,紫的白的打碗花在屋前盛开……所有的颜色干净、纯粹,拒绝暧昧和迭次,反差强烈却异常和谐。 这些民居均为石木结构,以家碉为脊修建成3-5层的碉楼式。底屋均为家畜圈,其上依次为锅庄室、储藏室、居室、经堂及角楼,其中二、三楼分别有天井与露天大阳台。房体的外墙多以白色、褐色与黑色圈涂成条纹,并绘以日、月、星辰和宗教图案,显示出美丽而整洁的外观。房外所立的经幡以及房顶随风飘动的嘛呢旗,更为这些古村落增添了许多神秘的色彩。 甲居藏寨面积约5平方公里,居住嘉绒藏族140余户,藏寨从大金河谷层层迭迭向上攀援,一直伸延到卡帕玛群峰脚下。甲居藏寨四季景色各放异彩。春天,簇拥在寨房四周的桃树、梨树、石榴树吐绿滴翠,红白相映,争奇斗妍,山寨融进了花的海洋;盛夏,幢幢寨楼又如含羞的少女深藏在万绿丛中,只有在微风中,林海碧涛轻轻翻滚时才若隐若现;金秋,山寨呈现出一派多彩的画面,树叶渐次褪绿,渐染红色、金黄色,楼房上堆积金灿灿的玉米、房檐上挂满串串红辣椒,寨前房后的果树枝头挂满香气四溢的雪梨、苹果和笑咧了嘴的石榴;只有冬季,寨楼才露出迷人的脸庞,可以尽情欣赏它那小巧玲珑的娇姿。春节前夕,寨房主人们依照传统习俗,以当地的“白泥巴”为主要原料,通过配方煎制成白色染料,精心涂染寨楼墙面,使整个藏寨披上洁白的盛装。甲居藏寨是独特的藏式楼房建筑,一户人家住一幢寨楼。一般寨楼坐北朝南,有的三、五成群相依相偎,有的远离群楼,孑然独立。寨楼占地约200平方米,高15余米,石木结构。甲居藏房的现存形式,完整地保存了嘉绒民居的基本特征,如使用原始的材料,采用原始的技术,保持传统而古朴的风貌。虽然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在局部发生了一些变化,但这些变化,一点也没有影响其传统风格和后代藏族风韵。

美丽的丹巴甲居藏寨

聂呷乡喀卡三村

聂呷乡喀卡三村

聂呷乡甲居村

聂呷乡高顶一村的藏居和碉楼

丹巴甲居藏寨

晒秋

格桑花开

云涌藏寨

甲居藏寨

甲居藏寨风光

五彩窗

格桑花开

光撒藏寨


【关于梭坡和中路碉楼】:
丹巴的碉楼全县都有分布,主要在梭坡,中路两地,蒲角顶也有,现已划规梭坡管理。古碉始建于秦汉,现存是建于明清两朝。古碉在功能上分为烽火碉、祭祀碉、界碉、风水碉和战碉等。在形状上分为三角碉,四角碉,六角碉,八角碉,十三角碉,但以四角碉居多。碉楼端正笔直,棱角清晰,墙体用石块砌成,厚实坚固。 这些古碉楼在20世纪初,法国人斯廉艾沿大渡河溯源而上,在此拍摄了一幅幅古碉楼照片,在法国里昂参展,轰动法兰西,从而走向世界。丹巴古碉现存数量梭坡有84座、中路21座、蒲角顶古碉29座三地为最。“丹巴中路、梭坡藏寨碉群”正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丹巴古碉群是四川省乃至整个青藏高原地区古碉的代表和集中体现,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嘉绒藏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全人类共有的、不可再生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 丹巴的古碉从造形上有4角、5角、8角、13角之分,现存古碉及遗址总数为562座。 (其中5角碉和13角碉在国内属于非常罕见的类型,丹巴境内仅各存一座,分别位于梭坡乡的莫洛村和泽周村。)古碉从功能上分,又有战碉(军事防御碉)、通讯预警碉(瞭望碉、哨碉、烽火碉)、土司官寨碉、寨碉、家碉、界碉、风水碉、祭祀碉、要隘碉等。这些古碉均由乱石堆砌而成,棱角分明、墙面光洁、下宽上窄,并随高度增加内收。碉高一般为20余米,最高者可达60余米。古碉内一般有10余层至20余层,每层皆有小巧的瞭望射击孔。中路、梭坡古碉中,有家碉、寨碉、界碉、要隘碉之分。无论哪一种碉,其最基本的功能均可归结于一点,即军事和安全防御功能,只是不同的碉其军事和安全防御范围、作用、以及建筑位置有异而已。家碉主要建于住房侧或住房中,其防御范围仅限于家庭个体;寨碉则主要建于村寨要道口或人口密集中心区,往往一个村寨或一个部落就建有数座寨碉,以防御外来侵害扰乱并供集体用以抵抗、藏身、储藏水和食物用;界碉则是作为村寨与村寨之间,部落与部落之间的分界标,为避免边界争端和纠纷,这种类型的碉,大都建于离村寨较远,自然分界不十分明显的地方;烽火碉和要隘碉,一般建在视野开阔的山梁上或谷岔口,作为警戒用。各种功能的古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便结成一道道坚固的防线,成为抵御外来的武装侵袭的防御体系。古碉墙壁厚实坚固,不少墙上砌有数百斤甚至数千斤重的大石,碉门设在离地一丈多至两丈高处,当年碉门前安放有独木梯(这种独木梯至今仍在丹巴地区大小金川流域及大渡河上游的藏民居住楼房的第三第四层中广泛应用,有的古碉中还保存着这样的独木梯),只可攀援独木梯进入古碉。敌人到来时,将独木梯抽入古碉内,关上碉堡门,碉堡门矮而小,门板用厚实木料做成,轻易不能破入,碉内用木隔层,高达十余层,每层均有箭窗枪眼,在高的地方还有类似小门的大窗口,能抛掷巨石打击敌人。碉内层层皆堆积有大量石块,只要敌人靠近高碉,随时都会遭受沉重打击,即使破门入碉,也无法占领高碉。古碉是在丹巴藏族本地居民的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石砌及石结构的古碉建筑在中国古建筑中独领风骚,也是世界古建筑中的一朵奇葩,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石室建筑、设防民居的奇迹,在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竖起了一座人类文明的丰碑,体现了嘉绒藏族高超的建筑技术与艺术水平。古碉群保存至今,是嘉绒藏族的建筑文化遗产,也是嘉绒藏族砌石建筑技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梭坡碉楼

梭坡碉楼

梭坡乡纳依村

中路乡卡基依村的碉楼藏居

中路乡罕额依村的碉楼

中路乡罕额依村的碉楼藏居


【关于“崩科”藏居】:
“崩科”藏居最大的特点是,造型整齐划一,外部红白色彩对比强烈,以“崩科”结构为主体。在藏语里,“崩”是“木头架起来”的意思,“科”是“房子”,“崩科”就是“木头架起来的房子”。道孚传统民居较为低矮,一般多为两层,也有少数单层的。传统“崩科”民居建筑的营造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将半圆木两头直接搭交,使四方墙体连成整体,在木墙体上挖洞作门窗;另一种是将房屋四角的圆木斗成灯笼架,然后在角柱上挖槽,再将半圆木两端插入柱槽内,层层横迭成墙。20世纪70、80年代,炉霍、道孚相继发生强烈地震。震后人们对传统的“崩科”建筑在结构上、布局上都进行了改进。同时,在装饰上也格外讲究起来,从而使道孚民居成为四川藏区“崩科”民居建筑的典型代表。改进后的民居,柱子直径普遍加大,豪宅的住子需两人合围,给人一种稳重之感;底层和二层的木柱连体,并仿内地木穿斗结构形式梁柱接榫,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以增强抗震能力。其中一种民居的平而呈“回”字形,中有回廊、天井。这种建筑一般为三层,格调优雅,庭院感十分强烈。二层平台的女儿墙上,种满了各种花草,房前屋后还种植了果树。用泥土夯筑的底层和二层后方的土墙刷以白色,而木质半圆木墙体涂以褐红色,窗框和窗扇均作彩绘。从外部看,各种色彩相互协调映衬,给人的印象特别深刻。在文人的笔下,这里的民居更是被点染得令人向往:“穿过整洁的小院进人楼底,只见红壁、红柱、红色的大理石和棕色瓷砖镶嵌的地板组成了火热的基调……沿着楼梯拐角登上二楼,葛然间被一派金碧辉煌震慑了,只见四壁、门房和梁柱上绘满了精致典型的藏式壁画,窗上分别镂刻着典雅的龙、风、仙鹤、麒麟等吉祥图案。

道孚协德乡延狭村的“崩科”藏居


“崩科”藏居


道孚协德乡的甲古龙达村之晨


道孚协德乡延狭村之晨


塔公的藏居之晨,虽然塔公隶属康定,但仍属崩科式


【关于木雅藏居】:
木雅藏区以康巴县为中心,方圆二百多公里的地方,包括泸定、九龙、雅江、道孚等几个县的一半以上地区都是木雅人居住的范围。木雅民居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但也有少量的夯土建筑,主要是在石材缺少的村寨才能看到一些,夯土建筑在其夯筑技术及外观造型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水平。据调查分析,这里的夯土建筑都是属早期建筑,后来各地都发展石头建筑,因此在木雅地区早已失传了夯土建筑技术。木雅人村落同其他康区一样,十几户至几十户为一个村庄,是根据农田耕地面积而决定。农民修建房屋一般不占农田,也不愿意远离自家的庄稼地,便于管理和看管,就在农田四周选择一块向阳的基地。有条件的还要考虑接近溪流或河道,便于取水,靠近森林以便拾柴。居民修建位置的选择还有一些其他讲究,根据历算条文和佛经上的观查风水的条例,由历算师或活佛等宗教人士来选择其主要是避免“天三角”和“地三角”的地形,藏族最忌讳这种地形,因为三角形是佛教镇魔用的图形,属不吉利之图案。;另外还要讲究背山面水,方向朝南,以求得避免风沙、开阔视野等效果,并利用自然光,取得采光和取暖的目的。木雅民居绝大部分是三层,古老的民居都建有四层楼房,这里从来没有建平房之习惯。每户建筑面积则有上千平米,少则也有三、四百平米。木雅人对修建房屋十分讲究,从墙体的砌筑技术到结构、木材的质量,从外观造型到室内装修尽可能地达到当地最好的水平,就拿家境十分困难的农户来说,也要在四周村民及亲戚朋友的帮助下尽量把房子修好。因此在这里从房屋上很难看出富裕和贫穷的差别。这里不论谁家修建房屋,村里每一户都要派一两个人来帮忙。而且是自带干粮,建房户预备点茶水就行,建房者条件再好也不答应打破这种规矩。就是平时两家关系不大融洽的村民也要来帮忙,要是不去,村上的人都要说他们。木雅人把修建家园视为头等大事,因此远离几百公里外的亲朋好友也要来帮忙或送一些钱财来支援,正因为形成这种互相帮助的良好风气,使这里的居民比较宽畅、质量较好,建造起来比较轻易。木雅居民平面呈方形或纵长方形,石木结构,以梁柱和墙体,外墙收分,比例白分之三左右,内墙垂直。主楼屋面一般为平顶屋面,面层用防水性较好的沾土将夯实,沿墙留洞,木槽排水。楼顶的经堂或单独修建的佛殿在粘土平屋面上,铺设木版或石板的坡屋顶,两面排水,以确保经堂不漏雨水。屋顶四角砌筑方形石礅,用来插立挂有经幡的树枝。屋顶正面修造圆形香炉,用石头砌成后,上涂白灰,楼房檐口及窗眉、门眉设置藏式木柁,并刷成棕色,檐口刷白色线条,门窗用白灰刷边框,墙体保持石头本色。民居里各个房间及过道等主要活动区都要设置木地板,地板采用凹凸两种企口拼接,不用铁钉,铺设平整而牢固。客厅等房间的墙面全部安装木板墙,仓库等次要房间只用木版墙裙。楼内用板梯,坡度60度左右,室内楼梯井较大,便于背东西上写行走。上屋顶的楼梯用独木梯,立在墙角。这种梯子移动方便又不占地方。这些民居的底层是用来关家畜和积肥的地方,用石墙或木杆分圈使用。二层平时堆放饲料和杂物,更重要的是家园自卫防守的场所。三层是人住的地方,设有厨房、起居、客厅合为一体的大房间,面积达十平米左右,靠墙处安置火塘,一家人及来客均围着火塘九座,取暖和吃饭都在一起。还设有卧室和大小仓库,除了老人们有专门的卧室外,其余人和新婚夫妇都在某个仓库里安置自己的卧铺。三层某个合适的墙角设置厕所,洞口直接通到底层,用木版做档板,不分男女。粪便直落底层积肥处。四层大部分是敞开的阴廊,是堆放粮草的地方,四层中间为晒坝,打晒粮食的地方,面积一般有四十平米左右。四层某个面设置经堂,根据自家的饿条件,尽量布置的好一点,面积一个柱或两个柱不等。经常里正面安置佛龛,供奉佛像和经书。平时家里的人把经堂打扫得干干净净,烧香点灯,到了宗教节日和过年时,就请若干僧人来念经修法,祈祷全家平安无事。有的在经堂旁边设有小间客房,专门接待重要客人或自家喇嘛的住房所用。经堂必须设在楼的最顶层,否则对佛祖的不尊重,条件好的人家在连着主楼的某一侧修建佛殿,佛殿比主楼更高一些,以显示出佛的至高无上的地位。这些单独建造的佛殿大的有四个柱子,面积七、八十平米,在梁柱结构上有四柱八梁之讲究;小的有两根柱子的面积约四十平米。经堂设在顶层上,下面的楼层同主楼一起使用。

九营公路旁的木雅藏寨

塔公南的藏居

九龙河边的木雅村寨

九龙河边的木雅村寨

九龙河边的木雅村寨


新都桥










小桥流水人家


路边的普通藏居,宛若欧洲中世纪的城堡




康定的碉楼比起丹巴也毫不逊色


田园诗画


经幡阵下的村庄


又见城堡


藏寨秋色



【关于乡城白藏房】:
乡城县流行白色藏房,那里古朴精巧的白色藏房不仅有着美丽的传说,更具有抗震的功效。从建筑学角度而言,乡城白藏房普遍为三四层的平顶土木结构,整栋碉楼在隐隐约约中流露着一种古典的残缺美,浑然中透出一片明快。不管你从哪个方向进入乡城,相信有“白珍珠”之誉的白色藏房将会给你带来最为美妙的视觉享受。经过了一路车马劳顿,峰会路转,眼前突然一亮,青山翠谷间,农田溪河畔,圣洁、安详的白色藏房静卧于大山的怀抱,高原的木阳温暖普照……这是一首诗,一首赞美“西方极乐香巴拉”的诗;这是一幅画,一幅展现人文与自然和谐美的画,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出“世外桃源”,也可以领会到“香格里拉天人合一的超凡意境”。各位旅客朋友,不知我说的你是否赞同,但相信你一定非常想亲身体会一下“白色藏房”的大不同吧!
  “白色藏房”是乡城“三绝”之一,是乡城最为重要的一大人文品牌。其藏式建筑独具一格,在平面布局、立体造型、材料选用等方面都有独特考究。乡城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建筑实践经验,4在康藏地区建筑基础上融合了纳西族、汉族等民族的建筑艺术特点,形成了与康巴高原其他地区乃至整个藏区相比都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和建筑体系。
     白色藏房属于土木结构,与康藏其他地方相比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乡城藏房墙体是用温度适宜的普通泥土通过夯筑而成,一般使用年限可达上百年。墙体外侧呈内斜状,内侧垂直,房屋整体为室内木柱密架,柱头越多房子越大。房屋整体为梯形,墙体平整光滑,每年“传召节”前一月左右,用一种‘特有的白色粘土稀释后浇注在整个墙面,这不仅使墙体美观、防雨,更主要是祈求吉祥、幸福。传说每浇注一次就相当于点上一千盏酥油灯,诵一千道平安经。乡城的白色藏房从传统的结构与分层来将,一般有五至六层。最底层为牲畜棚,,关牛、羊、积农家肥。第二层为最重要的生活区,厨房、客厅、卧室、经堂都分布于此,第三层、四层、五层大都为晒粮谷之用。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思想观念的变化,各楼层的分布与功效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我县实施“五改三建”工程以来农牧民们积极响应“人畜分居”的号召,从底层开始装修住人,充分利用了每一层空间。

乡城白藏房











就用香格里拉藏寨作为结束吧

纳帕海边的藏寨




[img]http://www.photofans.cn/uploads2009/12/userid190588time20091204045508at30.jpg[/img]

[img]http://www.photofans.cn/uploads2009/12/userid190588time20091204045513at17.jpg[/img]

本组完毕,请各位老师指点。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2-0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2-04
欣赏长知识
我的空间   http://user.qzone.qq.com/724899059/infocenter#!app=4&via=QZ.HashRefresh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2-04
如诗如画!
我的图片库http://pt.tuke.com/shop/5302
我的摄影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866258557

只看该作者 地下室  发表于: 2009-12-04
漂亮,欣赏!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12-04

又一批精品!
读文赏图,莫大享受焉……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12-04
引用第3楼qizhifei于2009-12-04 14:18发表的  :
如诗如画!

长知识,亲临其境也没有这漂亮。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12-04
  
纾瑕居士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