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转的,如果您是一位真正爱狗,同时也爱好博古通今的人,那非常值得一看,该文内容纵横历史、穿梭族群,令人看过唏嘘不已。这不是一篇消遣的文章,看了后,的确能让我们对狗这种动物和人类的关系,理解更深一些!(也有对我们痛恨的打狗队历史起源描述)
荷兰的坚船利炮,让小巫的日本大开眼界。好了伤疤忘了痛,打家劫舍的倭寇本色,总想从哪里去找点平衡。不思进取就要挨打。明治维新后,小日本亡我中华之心空前膨胀。脖伸眼贼,早在1823年,日本军事思想者佐滕信渊就在《宇内混同秘策》中怂恿呼吁:要“征服满洲”并“将中国纳入日本的版图”。1868年,明治天皇发布《天皇御笔》,公开宣称扩张疆土。于是,磨刀霍霍,用武力征服中国和世界的计划在日本国内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羽翼稍硬,便立即付诸行动。喝粥边上起,1872年,日本首先拿中国的藩属国琉球开刀,1874年,改称蝗军的倭匪又悍然入侵台湾,软柿子的清军不堪一击,花钱买好觉,以支付打劫费50万两白银的代价,换取其撤军。尝到甜头的日本,更加坚定了蛇可吞象的信心。胃口,更大了。
军鸽、军马、军犬正是战备扩张的需要和产物。脱亚入欧的外交方针使日本和欧美走得很近,而这三样家底全是拿来主义的改良之作。
先说军鸽。日本是现代亚洲最早举办八百公里空距比赛的国家,其种鸽均来源于欧美特别是德国和比利时。军政优先,军鸽进入日本更早,1894年,日本海军在横滨港府院内就建立了第一个军鸽舍,引进了美国名鸽“英格利亚号”。此后,狂热的军国主义氛围下,民间赛鸽组织鼎力相助,以家鸽参军入伍为荣。可以说,集腋成裘,日本军鸽汇集了日本最顶尖的鸽子。日本战败后,部分军鸽流落神州大地。亲眼所见,日系军鸽,身长翅宽,浅雨点居多,尤擅中短距离。湖北蒲圻一位何姓鸽友,利用他1966年从蒙古复员时带回的四只军鸽,当地比赛屡屡夺魁。经过几十年的溶化,相对外血直系而言,军鸽后裔已被称之为本土信鸽。以当时的见闻,我写下了在两湖鸽界反响较大的《国货当自强》一文,发表在98年一期的《翱翔》杂志上。
再说日本军马。虽然日本战国时代就出现了有名的「武田骑兵队」,但现代新式骑兵却是较晚才出现。耀武扬威,侵华时期驾用的高头大马,并非一直如此。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时,欧美盟军讥笑日本骑兵的胯下之物短小如鼠。日本知耻而后勇,把本土马全部杀光,引进阿拉伯马以及英国马和法国马为全新的坐骑。置之死地而后生。从这点来看,鬼子做事,真的提得雄心起。日本军马史中的三个的“必须”,也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必须马匹都喂饱之后,部队人员才准吃饭;必须待马匹饮水完毕后,才能提供士兵饮用水;必须有专人和警犬二十四小时守护马厩,确保安全和健康。精心装备后,日本骑兵在亚洲战场所向披靡,以至日本陆军对自己的骑兵部队的自信达到了狂妄的地步。二战末期,日本骑兵挥舞武士军刀冲向纯机械化的苏联部队,上次日俄战争的凯歌这次不再奏起。最后的结果,害得久欠滋养的投机军队大快朵颐,不得不连续一个月用日本军马来打牙祭。
现在,剑之所向,该来谈谈日本军犬既日本狼青了。
不知有汉却论魏晋。首先迫不急待,必须纠正一个无稽之谈,那就是,视狼青为日本秋田犬的改良品种。日本本土包括中国原本都不产狼狗,狼青和秋田完全是丁不对卯的二码子事。且不论日本狼青的真实来源,光就秋田犬的生理特征,就有二个方面当不了兵。
一、身材不够威武。狗块头大,第一印象起镇胁作用。但无论FCI编号255的秋田犬还是美系秋田犬,肩高都是中下,相当于中国常见的土狗。秋田是日本北部的一个地方名,当地政府1919年以颁布法律的形式保护秋田犬的原始面貌,严禁采用杂交手段来提拔身高,1931年又加码把秋田列为“自然遗产”,敝帚自珍当稀宝,地位之尊直追中国的大熊猫。这说明一是不会去改良二来秋田本身就不高。众所周知,格斗界的顶尖高手,体重不会过轻,一般在80—100公斤之间,既有灵活性又有打击力度。狗也如此,纵观世界各国军犬,无不皆是猛哥一族。因而,就个头而言,秋田犬就和军犬挂不上钩。当然,斗犬另当别论。比如比特,它的杀手锏就是一剑封喉,体重大一倍以上的同类也往住败在其利嘴之下。以小搏大,中国江西一个网友所养的川东犬,也有过战胜日本狼青王的纪录。但不管怎么说,军犬做为全能型的工作犬必然有着肩与桌齐的魁梧。
二、被毛颜色容易暴露目标。行军打仗,其中一个法宝便是出奇制胜。和军服军车的迷彩一样,军犬的毛色选择上无不取用草黄之类的自然色,目的就是便于隐蔽。即使军鸽,亦是如此。而秋田犬的列祖列宗就属于花花太岁,怎么改良都会无济于事或事倍功半。军犬,从毛色上讲,秋田就会落选,该干嘛干嘛去,注定吃不上军粮,做不了披着狗皮的狼。
在此,搂草打兔,顺带说一说日本狼青的狼青之色。中国北方逢白底德牧便称狼青,也有很多人认为这是日本独创,而实际上,这只是一个把贴牌变品牌的花样,青出蓝而胜于兰,日本好多高科技产品都用的是这一伎俩。言之所据,德牧体系的奠基名犬“海克特”(1900和1901的德国双料冠军),就是一条全身狼灰色被毛的平背狼狗。德国走黑背路线,日本则偏爱狼灰。这里面又有二个原因:1、日本的民族自尊心做怪,以显区别于德牧,把毛色放在狼青的专攻上。2、狼青色是狼最佳生存色素的沉淀,这一返祖色更加突出狼性基因。正如山东潍坊民间德牧专家“竹桥流水”所分析的“日本狼青尽管有点凹背,其实就是狼青色的德牧,只不过日本军队选育时更加注重凶残性而已”。
显而易见,狼青培育,日本人理想中的军事尖刀,非民间的能力所能担当。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军事学术的影响非常,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等各种军事理论纷纭出现。另一方面,军犬参战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1890年,比利时最早在世界上系统性的使用牧羊犬充当军警犬。欧美各国不甘人后,纷纷效法,一战中,便各显神通。狗鼻子一样灵性,日本军事决策层从中嗅到了军犬的威力,从而加速了对军犬的研究和培育,再次走在了亚洲的最前沿。
狼青的培育是建立在德牧的基础之上,这是个公开的秘密。而狼青做为迄今最成功的改良例子,又随着二战的暴光面露狰狞。民族恩怨,探索兴国之道,又使笔者吃饱了撑的而参乎其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虽然我手头的资料极其有限,况且本职工作与军史研究甚至与文字饭碗都毫无干系,但八九不离十,可以把混世魔王——日本狼青的最初出身归纳到三个渠道上来。
-----趁火打劫----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的八十年间,东方古国的中国成了西方列强的乐土。德国不甘英俄独美,亦急不可待地参与了圈地运动。1897年,随便找个“巨野教案”的借口便霸占了胶东半岛。沿海地区之所以受外侵者青徕,盖因进可攻退可逃。呆得爽了,便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园。青岛两座伟岸无比的德式总督楼,便是他们乐不思蜀的证明。这期间,德牧也以军警犬的身份飘洋过海进驻山东,中国大地上从此开始有了狼狗的身影。德国人当时在青岛设立了一个叫“BEAUNE”的犬场,抛头露面的一些德牧在“皇家警察局”服役。德国人威猛而不失斯文,虽为侵略者,却并没有干出奸杀淫掳的兽行。二战中,除对冤家似的犹太人露出了残酷无情的一面外,这个数次穷兵赎武的日耳曼民族给人的印象还不算太坏。象士兵一样服从命令的“德国机器”在异国他乡亦为当地的人们喜欢上了,百年过后,胶东一带的农民,至今仍然喜欢使用德国牧羊犬来担当牧羊工作。不过,德牧伴主相随的好景并不长。1914年一战爆发,最不是东西的日本鬼子,打着对德国宣战的幌子,拿着邻国的主权开涮,突然从青岛强行登陆,以军事手段活吞德国在山东的地盘的同时,也米粉藏肉鸩占了垂涎已久的德牧犬场。二战兵临城下之时,德方机枪狂扫自己的几个军犬基地。宁为玉碎,就是汲取了一战中的经验教训。可以说,日本白手起家,宇内混同了一把,靠趁火打劫第一次批量地获得了德国牧羊犬。
------重金购买----
2001年,平稳走过金融风暴的中国,动用上亿外汇,以每只六十万人民币的天价从国外引进了一批边检犬。犬价是否虚高,姑且不论,敢于如此挥金如土,那是钱壮人胆,若国库空虚,那怕在此十年之前都是不太可能。受益一战,日本军事上旗开得胜,经济上也大打翻身仗大发战争财,一举从债务国变为债权国。短短几年,工业生产力上增四倍以上,综实国力由战前六位上升到第三位。有钱好办事。日本首度引进军犬的国家,抱腿抱大腿,最早可能为美国,再后便是产源地的德国。帝国主义总是围绕利益分配来洗牌,分分合合,决定合作与否关系。二战启动,日本和德意又狼狈为奸,以东西方呼应之势,成立了轴心国联盟。政治上的交流也必然带来军事上的交流。想当初,中苏友好之时,中国昆明犬的培育,无不与前苏联的支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样道理,以金钱开路或互通有无,是日本获取军犬的第二大来源。这里面也包含技术上的引进和学习。日本仿照行德制,建立军犬训练学校和军犬繁育基地。1921年,就首派二名学员前往德国进修犬学专业。偏偏其中的一个学子,是负笈东瀛的中国警犬学鼻祖董翰良先生。所想不到,抗战爆发,董翰良为国效忠,培训板凳狗与狼青交锋,以你死我活的方式在战场上与邻国的师友碰上了面。千年学徒的日本,无意中,总算给了中国一点点回报。
——民间奉献——
中日之间的水火相容,恐怕只是暂时的。如果将来一天,中日再战,双方皆无绝对的优势,赢会赢在那里?输又会输在那里?输里头,我最担心的一个重要环节便是民族凝聚力。最近二起事例,本为好事却令人不爽。一是“适当地”公开了一批侵华日军施暴的图片,在国内掀起了愤怒的海洋。可也有一惯对知情权质疑的人士在问,过目不忘的东西,为什么现在才解禁,那怕早几年,当今的中学生就不会这样哈日亲韩了。二是终于将对在抗日缅甸战场中牺牲的烈士骨灰,做出妥当的跨国保护。六十年的寒来暑往,在西方国家都调侃中国很有钱的时候才想起,未免忠魂寒骨后人寒心。再看看日本,它是一个很特殊的民族。十多年前,当我看到日本的军民鸽史如此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大为震惊。1927年左右,上海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德牧俱乐部和第一个赛鸽组织。可玩玩就玩玩,他们对国家的贡献交了一份白卷。而日本不同,财阀势力的财大气粗,会更早更大地形成德牧玩家圈。我相信,万众一心,他们也会像赛鸽参军一样,把自己最好的德牧最有价值的养殖心得无条件地输送给军方。小说《二十一条秋田犬》中,就提到过十个大户。狼青来自民间的说法,虽然以假乱真,但还是靠得谱上,不是没影儿的事;我还相信,臊气冲天的狼窝里,可能有无辜的狼民,但绝对没有无辜的人民。
滴水穿石,持久方成。狼青的形成,绝非朝行暮就。时间上的磨合,数量上的规模,至少需要十到二十年的底蕴。狼青的临床培育,据可靠史料披露,是由日本步兵学校的军犬专家来完成。他们的努力,达到了他们的目的。尽管CFI没有认可这种纯军用类恶犬,但狼青也算得上是一种种群特征相对稳定的犬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