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教育部就刚刚研制出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该表不仅恢复了51个异体字,还拟对44个汉字“动刀整形”,调整其写法。按照这份《通用规范汉字表》,“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 +.N3kH
\%nFCK0
据一份来自网络的的调查统计显示:在“如何看待44个汉字写法可能调整”这个问题上,87.14%网友表示反对,认为此举纯为“折腾人”;仅有2.69%的网友赞同;7.29%的网友“希望有关方面仔细斟酌”,另有2.88%认为无所谓,“反正现在都改用电脑了”。显然,绝大多数人不赞成对现有44个简体字“整形”,原因概括起来就是简单的三个字:没必要。 / ,3,l^kZ
R u^v!l`!7
其一,汉字“整形”,科学性如何?如将“亲”“杂”“杀”等字底下的“竖钩”改为“竖”,最后一笔由“点”改成“捺”。那么,“小”“铩”等为何不改?如此整形后反而显得规律不统一,科学性惹人质疑。 rixP[`!]x
C:qb-10|A
其二,汉字“整形”,成本怎样?在如今的信息时代,文字的修改涉及领域颇广。一旦写法调整,好好一本字典,突然平添几十个错别字,定需返厂重印;类似的书本、标牌、数据库、电脑输入法等也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资金进行修改。花费如此大的成本,有必要吗? |
,bCYK
ZCJOh8
劳民伤财。 __p\`3(,'
3.q%?S}*
44个汉字写法的调整 E DuLgg@
1eC1Cyw
①“琴、瑟、琵、琶”的上左和“徵”的中下部件“王”最后一笔横变提 Qe=,EXf
uJz<:/rwZ-
②“魅”的右部件和“籴、汆、褰、衾”的下部件的末笔捺变点 ]:CU.M1
O) ks
③“巽(撰、馔、噀同)”的上左部件“巳”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变竖提 8(R%?>8
6"^Y
n.
④“亲(榇同)、杀(刹、脎、铩、弑同)、条(涤、绦、鲦同)、茶(搽同)、新(薪同)、杂、寨”下部件“木”的竖钩变竖 ueO&%
wB6ILTu1
⑤“恿”的上部件和“瞥(弊、憋同)”的上左部件中横折钩变横折 {C>.fg%t
ViV"+b#gu
⑥“蓐、溽、缛、褥、耨、薅”中的部件“辱”以及“唇、蜃”由半包围结构改为上下结构 N&`VMEB)k
}."3&u't
⑦“毂”的左下部件“车”上添加一短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