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鹏新闻网新闻中心 → 牡丹江晨报 vasw@Uto)
TJ>YJD
鬼子抓我当童工 HV`u#hZ7C
[日期:2005-7-22] 来源:牡丹江晨报 ~b8.]Z^
“日本帝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极大的伤害,我家的遭遇就是千百万个惨遭不幸家庭中的一个。”面对记者的采访,李书修老人发出这样的感叹。今年73岁的李书修老人,虽然看起来有些瘦弱,身体却特别棒。老人性格乐观开朗,说话时眉宇间神采奕奕,让人羡慕不已。 % /zHL?RqJ
李书修老家在河北省束鹿县辛集镇(现辛集市),坐落在距离石家庄70公里的华北平原上。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李书修老人的家乡很快沦陷为殖民地。那时,鬼子在家乡闹得很厉害,老百姓遭受着惨重的苦难。虽然当时李书修年仅6岁,但那段悲惨的经历却深深地刻在他的记忆里…… bY`Chb.
yYOV:3!"
日本兵来了!灾难来了! |\B\IPs{%'
6AD&%v
李书修老人说,“七七事变”刚刚爆发不久,一天下午,阴云密布,气氛异常沉重。我的表哥突然从乡下慌张跑来对我母亲说:“日本兵来了!日本兵来了!快收拾东西躲躲吧……”他的话还没说完,就传来了“啪啪”的枪声。鬼子真的来了。 L\Oxyi<{
为防鬼子的祸害,镇里的大姑娘、小媳妇纷纷藏在棚子里,有的还藏在夹皮墙里,我妈领着我和弟弟蹲在炕沿下。我的大伯和两个伙计急忙爬上房顶,以为这样会安全,不料鬼子站在对面地主家楼上,发现了他们,一阵疯狂射击,可怜的大伯和两个伙计当场被打死,奶奶趴在大伯的尸体上失声痛哭。这时,又有鬼子冲进院子,把一时没找到藏身地方的年仅20岁的婶婶奸污了(随后婶婶远居他乡,现已过世)。妈妈紧紧捂住我的眼睛,不让我看见眼前的凄惨景象。“好端端的家,好端端的日子就这样被摧毁了,顷刻间院子里哭声一片。”讲到这里,李书修老人眼里噙满了泪水。 VFV8ik)
在日本鬼子的烧杀抢掠下,李书修家开的“四合堂”卷子(馒头)房破产了,埋葬完大伯后大家就分开了,李家的生活水平从此一落千丈。李老抹了抹眼泪,继续回忆道:日军未入侵前,我父亲一直在内蒙古做生意,事变后听说家乡遭受日本鬼子迫害,不敢回来,整整七年没有音讯。我妈领着我和弟弟艰难度日。那一年家乡还闹灾荒,地里颗粒不收,家家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分家后,我家分了四亩地,又被日本鬼子修炮楼、修公路占去了一大半。每天两顿饭只能靠喝稀稀的苞米面粥打发日子,可后来连苞米面也没了。那时,我和弟弟因为饥饿瘦得皮包骨头似的……想起那段时光,李书修老人就对日本鬼子恨之入骨,对共产党则满怀感激,昨天和今天,有着太多的不同。 Uj 3{c
w8o?wx*
四处逃难,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F4(;O7j9
I-.?qcy~
为了活命,我妈领着我和弟弟投奔过亲戚,也要过饭,可是在日本人的铁蹄下谁又能顾谁呢?万般无奈,妈妈卖了家中所能卖的东西(包括她的陪嫁首饰),买了车票去北京找我的舅舅,顺便打听父亲的下落。 &[\zs&[@y
那时候交通不发达,难民很多,火车上特别挤,人满为患。铁路归日本人管制,他们怕遭袭击,晚上行车不许开灯,车厢里漆黑一片,我们没法进入车厢,只好守在车门口,妈妈怕我们掉下去,整夜不敢合眼用手紧紧地拽着我和弟弟。外面还有许多人连车门都挤不进来,只好站在踏板上用手死死抓着门把手。 .~'q
yD2V
&>B
|?d
被鬼子抓去做童工 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