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古稀老人和他三十年的书店《出版人》 NZCPmst
◎张艾宁 j#zUO&Q@
O\8_;Gc;
去年,《出版人》记者曾从北京到我的书店进行了采访活动,并在该刊发表了《一位老人和他三十年的书店》文章。 |h4aJv
n YWS'i@
>}Fe9Y.o
]|'Mf;
从北京辗转两列高铁来到河北省辛集市,坐着起步价5元的出租车,从辛集高铁站一路向北,不到十五分钟,就到达了目的地——一家在辛集市已经营业了33年的民营书店。 X)x$h{ OE
书店创始人名为张吉响,现年已75岁,是一位资深书虫,也是辛集市文联一名退休人员。1989年,张吉响凭借着两千元资本,租赁了一爿小小橱窗,创办了科技书店,店铺逼仄到甚至一张书桌都摆放不下。如今,当初那间小小橱窗,已经成长为800平方米书店大楼,5万余种图书藏于其间,服务着全市乃至邻县的读者。 r+ k5Bk'
过足一生读书瘾 HOBM?|37CU
河北省辛集市生产皮革、加工皮革、交易历史悠久,明清时已非常兴盛,号称“河北一集”,即“河北第一集市”。 oF8#gn_
1984年,辛集市中创立了一座最大综合农贸市场,即命名“河北一集”市场,今天的科技书店就位于此市场的门脸位置。店前是横贯东西市区的中央主干道,对面是市区最早建成的金鹿公园,地理位置独特,是寸土寸金的核心商圈。 EN'}+E
8
开书店,是张吉响自小学五年级就萌生的夙愿。1963年,张吉响在正定师范学校念书,每天只要稍有闲暇时间,他就泡在学校的阅览室。每逢假日周末,张吉响会独自乘火车去石家庄的书店求书。很长时间里,张吉响陷入看书、攒钱、买书、再攒钱的往复循环中。甚至在没有任何钞票时,他宁可节衣缩食,倾囊而出,也要买回自己盼望的图书。张吉响一生爱书,期盼有朝一日自己开书店,得以过足一生读书瘾。 (@[c;+x
直到1988年,国家出台了图书零售业放开的政策,给民营书店带来了破土萌芽的生机。1989年,在爱人张玉琢的支持下,梦想终于照进现实。那个年代,书荒满目,知识需求空前绝后,张吉响眼观八方,多方选书,购进的书实用、通俗、紧跟时代,小小书屋很快就站稳了脚跟。2005年,书店现在所在的三层建筑,原属市里最大的企业——辛集市皮毛厂的飞翔商场,一家专门经营鞋类的商场,因资不抵债,进行拍卖,张吉响义无反顾决定买下,拿出夫妻二人的全部积蓄,又在亲朋的拼凑下,以不到百万元价格独资购置了这栋可遇不可求的800平大楼。自此,张吉响方觉得自己的书店终于不必漂泊,“安身立命”在这栋大楼里。 F^z&s]^~
后来,总有人想出钱租赁这栋大楼,唾手可得的租金,远远胜过卖书的微小利润,但是,张吉响却毅然决然地辞了好心人劝说,始终如一,默默耕耘,坚守着服务读者,服务基层的初心。 SBZqO'}7
“卖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 9F@ Q
科技书店一楼图书以教辅、文学、工具类书籍为主,学生的求学压力大,教辅需求量也大,作为服务当地读者的书店,教辅图书无可回避地成为书店绝大多数的营业收入来源。 LL4yafh
二楼则以实用类的科技图书为主,如《新编金属材料手册》《电机工程手册》《现代涂料配方设计》等等。坦白讲,看到这些书,很难想象它的购买人群是什么样子。就在此时,店里走进一位60多岁的老人,“有养羊的书吗?”他问店员。店员给他指了方向,这位读者便在书架间挑选他心仪的“养羊”类书籍。稍加询问才知,这位读者家住辛集市新城,离这里30多里地。今年,他计划养几只肉羊,因为没有经验,特意前来科技书店购买相关书籍。“这些书是我最好的老师。”他说,“科技书店的图书全、信誉高,老板的服务也好。”“我买书不到别的地方,就到这个书店。”最终,这位读者一气挑选了《高效养羊》《肉羊育肥一本通》《肉羊60天育肥出栏技术》等五本书作为“老师”,开启了他的养羊致富之路。 !3E33
这样的读者不是个例,仅一下午的时间,还有读者寻求养猪类、电工类书籍的图书,这都是真真正正的购书需求。正因如此,科技书店的二楼依然保持着独有的选书风格,照顾到每一位前来购书的读者。科技书店也因此在辛集市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书目全、服务好”的印象,读者有口皆碑。“要卖读者真正需要的图书。”这或许是科技书店坚守三十年不倒的原因之一。 @LqLtr@A
事实上,过滤掉城市中独立书店的种种美好,“服务读者、扎根基层”或许才是书店最纯朴的底色,而科技书店正是把这种纯粹发扬得淋漓尽致,恰到好处。 }GRZCX>
全家人的支柱 L^!E4[ ^4
张吉响是农民的儿子,他常说:“我是从乡间最底层走出来的,我深深懂得读书是农民改变命运的最大机遇。”张吉响家中六口人,为了养家,父亲曾几次想终止他的学业。但张吉响没有放弃,读书十分用功,最终考上师范院校,结识了同为老师的张玉琢,后调入市文联工作,搬进了城,住进了高楼,开了书店,有了一番作为。 [O7:<co
张玉琢是辛集镇第四小学的退休教师,科技书店能落成、壮大、延续,张玉琢有着大半的功劳。“我这老伴脾气直、性子倔犟,但是绝没有坏心思,一生只知道钻在书中。”张玉琢呵呵笑着说。而张吉响之所以能够心无旁骛地做书虫,恰是因为张玉琢的包容。她承担着家里的大小事务,让张吉响无后顾之忧。在某种程度上,张玉琢一生都在呵护着张吉响的书香梦。 a}EO7tcg,
开店是一件麻烦事,一年365天,天天开天天忙,夫妇二人总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毫无怨言,就连春节也不闭店。张玉琢除了要安排好一家生活外,还要在学校教书,也要在书店值班,负责收银工作。她到现在还记得,每年正月十五,恰逢开学前夕,最是书店忙碌的日子,两口子不得休息,从没认真过过元宵节。再后来,张玉琢身体不好,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也一门心思扑在书店和家庭中。 hv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