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77651
-
- 注册时间2011-01-13
- 最后登录2023-01-30
- 在线时间3051小时
-
- 发帖49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2
- 辛币555
- 威望2897
- 贡献值3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面条的故事
oCduY2 i->sw# 讲几个村里人与面条的小故事。 oreSu;`$ 透过几个平凡朴素的生活瞬间,考觅一碗面条在某个历史时段的流传脉络,追寻几段社会变迁的运行轨迹。 M
VdE7P 村里人习惯把面条叫作“面”,吃面条叫“吃面”,擀面条叫“擀面”。 \F>
*d!^C vH?/YhH| 魏双奇的热汤面。 F/!C=nS 那一年,魏双奇还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和我聊起了当年随其父亲到完县贩运藤编筐篮的经历。 ss[8d%V 老人眼神中竟闪动着亢奋的光泽,学着当年其父亲魏老怀的口吻,模仿着生硬的京腔:“掌柜的,热汤面两大碗,多放香油”。 ht1
jrCe 忆起那流逝久远的少年岁月,除了一路上刻骨铭心的艰辛与劳累,魏双奇脑海中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夜宿大车店时那碗热气腾腾的大碗汤面。 %PG0PH4? 那是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一个战乱、灾难、饥馑连绵的时期。 U'\\(m| 当年的白面非常稀缺,大多数人家常年的食物就是红高粱+野菜。一碗热汤面也就成为了一种极具诱惑力的奢侈食品。 |m=@;B| 当年,十三、四岁的魏双奇,随其父到完县山区(今为顺平县)采购藤条编织品,其弟魏双占也是幼小的年纪就随行拉车。他们带着铁锅和干粮上路,路途中自己支锅生火,烩些干粮,熬点稀粥,啃块咸萝卜,兼程赶路。 7.5G4 来回七八天的路程,父亲推车,孩子拉套,跋山涉水,日夜兼程,从清晨走到夜晚,饥渴劳累,腿酸脚痛。每逢精疲力竭,苦累难捱时,父亲就会以大车店的热汤面为精神提领,鼓励他们:“看到前面的灯光了吗,哪儿就是大车店。到了那儿,咱们吃大碗面”。一想到那香喷喷的热汤面,立马精神大振,随即加快了前进的脚步。 8^^al!0K~ 可是走啊走,赶啊赶,那让人期待的点点灯光却总在远处闪烁,老也到不了近前。 x[vX
|oE!A 灯光开始近了,更近了,终于来到了一家大车店。 4y knX%[ “大碗汤面,每人十二两”(当年十六两一斤)。 mU3UQ
j 一碗面条,就是贫乏岁月中极具诱惑的美味,能使疲惫不堪的人萌发一腔难以言表的欣慰与感动。 V{"5)Ly?fu 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竟成为了艰苦岁月中的一个寄托,饥渴难耐时的一个期盼,极度疲惫时的一个支点,也就给人留下了一个亘久的记忆。 )
QX9T 那碗面条,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思考。 ^|8cS0dK]Q %(NRH? 路通转的大菜面。 A.y$.( 人民共和国的建立,迎来了和平建设的崭新时期,老百姓终于有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人们开始了改变贫穷状况的努力。 6@T_1 1950年代,村里有位路通转,开了一个烤烟铺。因其为人忠厚仗义,服务热情,在周边地区就小有了名气。他烤制的烟叶、烟丝、烟末等系列产品,色泽味俱佳,生意一直做的很好,经济收入大大增加,家庭生活状况也得到了改善。 `Q{k
iy 农历逢一排五,路通转都要到安平县的南王宋集市上出摊卖烤烟,要黎明启程,推车步行近二十里路才能到达。他殷勤地应酬着络绎不绝的顾客,一忙碌就是大半天。 vOqYt42
日过晌午,散集收摊,打点好货物钱币,举止潇洒地进入饭铺。餐桌前悠然一坐,喊过跑堂伙计,叫上十二两香喷喷的大菜面(当年十六两一斤)。品尝着一份心满意足,享受着一份气定神闲。 7mu%| ! 在那物质还相当匮乏的年代,一碗面条儿,就是一种赚钱后的自我犒劳,就是一份惬意十足的心理享受,也是一次奢侈满满的展演与张扬。 97
1qr 怀里揣上钞票,心满意足地回家…… z` sH 那碗面条,启动着一个惬意生活的开端。 DF|qN
X l/TH"z( 路立庄的肉片面。 )ow 3Bl8w 那是1985年,改革开放正渐次推进。 [iDa6mcth 我和路振山、路立庄,到阜城县为村里的油厂去催要一笔被恶意拖欠的货款,一连待了好几天。 f6m^pbQFl 当时村里的财务制度,出差餐补每顿0.4元,我们每天省吃俭用。终于有一天,我们想开点荤腥。来到一家饭馆儿,要了三碗肉面条儿。面条煮熟,端到桌上,我们没有看到面碗中有肉。我们以为厨师搞错了,把肉面做成了素面,可老板却说:“这就是肉面条儿,没有错”。 iBZ+gsSP 我的同伴路立庄和老板激烈的交涉起来。老板竟理直气壮的说,“这就是我这儿的肉面条儿,你们在碗里找吧,一定会有肉的”。路立庄用筷子在碗中翻腾着面条反复寻找,终于找到了一、两块儿小指甲盖儿大的薄肉片,这也就算是肉面啦! cJqPcCq(wn 恶意拖欠的货款+弄虚作假的面条儿,勾画着一个个非分心态的躁动,折射着一个特殊时期的幻影。 >V]>h&` 那碗面条,成为了一声落地而碎的叹息。
W6a2I nZ{~@E2 我与大碗面邂逅相遇。 >Mn"k\j4 历史推进到了2002年,新世纪开启了深化改革的新纪元。 %o?fE4o' 我在石家庄辛德建材有限公司供应部任经理,到尧阳县采购原料。 b~\![HoCMM 在尧阳县城西边,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宽阔马路,路东面有一个卖面条的摊位。一口大锅上,支着一个面条机;大锅的一侧,连通着一个的放在支架上的输送槽,高、宽各三十厘米,长约四、五米,槽中有温水,大锅里煮熟的面条通过输送槽,传送到一个温水储箱中。 Oe5aN
o 一块钱一大碗,面条由顾客自己在储箱中捞取,可着大碗随意盛。旁边是十几种生熟菜料,凭个人口味,可自由往面碗中添加。 A1:Fe9q 面摊儿对面是一个新建不久的纺织厂,当时正值中午饭点,厂里的工人络绎不绝地到这儿来吃面条儿。 (Q@m;i> 炉火在熊熊燃烧,水在锅中沸腾,面条机在循序转动,煮熟的面条在槽中流转输送,人们一碗又一碗的从储箱中往碗中捞取。 p0@iGyd 我放下一个硬币,盛了一大碗面条,拌了些黄瓜丝、绿豆芽、油炸豆腐丝,还添了点黄豆酱。找了个桌位坐下,吃着面条,看着熊熊的炉火、弥漫的蒸汽、攒动的人群还有井然的秩序,思绪飞到了远方…… o]]Q7
S= 那碗面条,就化为了一腔腾飞的思绪。 lFB Ka
,6 4TLh'?Xu9 岁岁眷恋的“长寿面”。 Qc3!FW<26 村里习俗,有小孩出生,过三天、出七晌、迎满月、庆百天,要举办仪式。请前来祝贺的亲戚朋友吃孩子的寿诞面。此后每年过生日,都要吃“长寿面”。 M~@\x]p > 在村子里,无论贫富贵贱,老幼妇孺,岁岁生日吃长寿面,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仪式。 {!-w|&bF 富贵人家过生日,高客盈门,贵宾满堂,请戏班,唱堂会。山珍海味摆满席面,美酒佳肴敬醉宾朋,而神圣的压轴食物,则必须是仪式庄重的面条,因为那是无可替代的“长寿面”。只有吃了“长寿面”,才能“健康平安,福寿绵长”。 @50Js3R1q 贫穷人家过生日,即便没有奢侈的食物与酒水摆谱儿,但必须千方百计弄一碗“长寿面”吃,说不定吃了这碗“长寿面”,就能“否极泰来,时来运转”。 6Fm.^9@ 仪式庄重的长寿面,在人们心目中铸就了最神圣的地位,并赋予了特庄重的使命,它是“健康长寿”的精神提领和期望寄托。 v.\&g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