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142182
-
- 注册时间2009-10-21
- 最后登录2024-01-21
- 在线时间1359小时
-
- 发帖974
- 搜Ta的帖子
- 精华1
- 辛币141
- 威望2054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O6/f5 《辛集市志》疏误一例 v
` 7RCg` ——关于“诗洋画海金束鹿”溯源 lfz2~Si5A 张吉响
B$!)YD; “诗洋画海金束鹿”是辛集市一张辨识度高、气质非凡的城市名片。简单明了,朗朗上口,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历史遗存,以其独特平实的语言赢得了社会广泛认可,既是商业文化的传承,也是城市乡愁的记忆,更是物质文化的遗产。短短七个字,言简意核,字字真切,全面而简明,融辛集文化和辛集历史有机一体,自然贴切地展现出辛集市无比迷人色彩。 ]0)|7TV* 辛集市原名“束鹿县”,1986年设辛集市,撤束鹿县。辛集市为县级市,有着独特的地位,直接由河北省委管辖。“诗洋画海金束鹿”究竟是怎样产生,怎样广泛传播开来的呢? $[&*Bj11Yg 《辛集市志》是第一来源地,应该是最权威、最可靠的资料出处。1986年版《辛集市志》,将“诗洋画海金束鹿”归结于第六编“社会”第六章中的第一节“乡土谚语”专栏,第970页。谚语,《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群众中间流传的固定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反映出深刻的道理。“诗洋画海金束鹿”归结为谚语,可见其意义影响深远。《辛集市志》“乡土谚语”所列谚语共计23条之多,而第23条,即是“诗洋画海金束鹿”。 VG5+CU 《辛集市志》“诗洋画海金束鹿”做出了255字的如下解释——“新中国建立后,束鹿县的群众文化事业迅速发展。文艺创作,特别是民歌创作蓬蓬勃勃,涌现出许多农民诗人;街头壁画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涌现出许多农民画家。河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局、省文联曾于1958年在束鹿县召开了文艺创作现场会议,1959年束鹿县又与昌黎通过河北电台赛诗,束鹿县新民歌、壁画在各级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引起了震动。《文艺报》记者闻山(尹一之)于1959年来束鹿县采访,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诗洋画海金束鹿》新闻。从此,束鹿县群众文艺创作饮誉全国。‘诗洋画海金束鹿’也成为一条乡土谚语。”
f Tl<p&b 这里的“诗洋画海金束鹿”解释,既明确而又含糊地告诉了读者,《诗洋画海金束鹿》是如何产生的。笔者说其明确,即是说,《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了题为《诗洋画海金束鹿》;说其含糊,是说,“1959年某月某天”,缺乏具体界定的准确时间 。 a]/>ra5{ 笔者以为,此255字谚语所述,需要商榷的是三点: `[)YEgs 其一是,1958年,束鹿县与昌黎县举办了赛诗会,具体时间是1958年12月31日(除夕)。所以此赛诗会应是1958年,而非1959年。 80/F7 q'tn 其二是,《人民日报》从没有发过题为《诗洋画海金束鹿》文章,当然也就没有什么所谓头版头条了。 7Kal"Ew 其三是,《文艺报》记者闻山(尹一之)是1958年来束鹿县进行了采访,而非是1959年来束鹿县采访。当时,记者闻山(尹一之)参观了束鹿县前推后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后,即写出了题为《诗洋画海金束鹿》文章,并发表于1958年19期《文艺报》(总第227号)第25页(1958年10月11日出版)。这是“诗洋画海金束鹿”原始出处。《文艺报》为半月刊,是当时最权威的文艺指导期刊。“金束鹿”之称,由来已久。1934年出版的《众志月刊》{第二卷第二期,100-102页}就有一篇题为《素称“金束鹿”之束鹿农村现状之透视》文章(束鹿县通讯)。 cmg^J
查寻《人民日报》过去所发表的信息,最常用办法是通过当年《人民日报》,直接查相关文章。如果找不到相关的信息,自然说明不是事实。 3`.7<f` 另一个途径是通过数据库查询,如查《全国报刊索引》。经笔者查“诗洋画海金束鹿 ”七个字后,《全国报刊索引》显示出两条信息: ^1aAjYFn 一、《诗洋画海金束鹿 》(介绍河北束鹿县群众创作),闻山《文艺报(北京)》1958年{19期,25页}; Rh{zH~oZ 二、《束鹿民歌运动漫溯》高昌《新文学史料(北京)》,2015年{3期,103-112页}。 ~ZhraSI)G 两条信息完整、准确。时间、期刊、页数,都非常清晰,完全符合事实。 )3w@]5j 笔者早年曾任职于束鹿县杜林中学,曾于1977年8月31日,以“张响”作为笔名,在《人民日报》发表《百米赛跑,起跑要快》一篇评论文章。经查《全国报刊索引》,一搜“束鹿”两字,这篇文章赫然在列,令人称奇。 4V==7p
x( 笔者认为,事实准确是文章的基本要求,时间、地点、人物决不能有任何差错。县志、市志,作为流传千古的史料,更应该绝对准确,不可差之毫厘。然而,《辛集市志》如此模糊,是说不通的。这,也许是编者一种臆想,一种假设,而缺乏事实依据吧。《辛集市志》作为了解地方门户的权威资料,不能不说是一点失误。 % !>I*H 披露“诗洋画海金束鹿”,另一个公开资料有,高昌的《儒林漫笔》(2015年10月)载有一篇文章《束鹿民歌运动漫溯》一文。高昌,河北省辛集市人,现任某报纸编辑。《束鹿民歌运动漫溯》一文,最先2015年8月22日,发于《新文学史料》 。其文中写道——“1959年1月,《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诗洋画海金束鹿》的一篇采访记。随后,《文艺报》、《美术》、《民间文学》、《诗刊》、《人民文学》等传媒对束鹿县群众诗歌运动做了大量详细的宣传报道。百花文艺出版社的《束鹿县民歌集》和河北人民出版社的诗画集《诗洋画海金束鹿》也相继推出,后者印制精美,还被选送去欧洲参加莱比锡国际书展,名噪一时。(190页)。”该文也说《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诗洋画海金束鹿》出处的事情。然而,所述刊载时间也是模糊的。1959年1月,依然缺乏具体界定时间日期,事实是1958年发表的。此文是否是以误传误呢?该文还提到的河北人民出版社的诗画集《诗洋画海金束鹿》一书,此书应是河北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也属于误传吧。 Q&g^c2 需要说明的是,杨善元于1958年10月18日,曾在《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题为《束鹿县的赵树理》的文章,这与“诗洋画海金束鹿”口号,毫不相干。 fhp<oe>D 还有,河北作家张庆田于1978年2月12日,曾在《人民日报》发表过一篇题为《金束鹿》的散文,这与“诗洋画海金束鹿”口号的产生,已经距离很长时间了。 aL%AQB, 自“诗洋画海金束鹿”形成口号至今,在不少有辛集的宣传报道中,许多人都会提及《人民日报》发表了“诗洋画海金束鹿”说法,作为例证。这应该说,是有不实之嫌吧,以致造成以后的以误传误,出现了一些不应有的麻烦。现在,实有厘清之必要,还原事物本来面目。 J}+6UlD 如,《共产党员》(河北)2019年第2期,发表刘峰、曹佳静《辛集农民画:留住乡愁》。该文说:辛集农民画在20世纪60年代之前,主要以壁画的形式装点乡村的墙角院落。1959年,记者闻山(尹一之)在《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位置发表了题为《诗洋画海金束鹿》的新闻(辛集市旧称为束鹿县),报道了辛集农民诗人和农民画家辈出的浓厚文艺氛围。就是一条非常明显的以误传误的实例。 #=f?0
UTA 那么,“诗洋画海金束鹿”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呢? “诗洋画海金束鹿”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 9Hu/u=vB< 通过考证分析,应源自《文艺报》记者闻山(尹一之)在当年参观了束鹿县前推后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以“诗洋画海金束鹿”作题目,写下的这篇文章。全文首先对自己的束鹿行概述后,然后分四部分进行了详述,共达几千字。第一部分是 “家家壁画,户户诗篇 ”,讲述了束鹿县满街满墙,街头诗、标语、对联,各显精彩。第二部分则是“两个诗人一双兄弟”,重点记述了兄弟二人耿锡璋、耿锡勋创作多篇诗篇的故事,其一 《送公粮》 :“八月里,秋风凉,公路两旁柳叶黄,一队胶轮路上走,鞭声歌声震天响,前车已过小桥头,后车还没出村庄,要问大车何处去?俺们社里送公粮。”该民歌以鲜明生动的形象,精炼有力的语言,展现出劳动人民的豪迈英姿气概。第三部分“别看我们年纪小”,是写儿童小诗人的创作,闪烁着光彩,像小河里有许多金子一样。小孩子也出诗集,第五小学创作了《红领巾诗选》,其一《放羊》 :我给社里去放羊,我对小羊开口讲,羊儿呀,别乱跑,别把麦苗当青草。(三年级 耿建锋)。第四部分“不是点缀,是必需品”,则表现了诗歌快板已经融入了人们生活之中,结合工作,批评表扬,随时可写,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内容。第五部分“党的手推动文艺大跃进”,则是讲了束鹿县委重视此项工作,亲历倡导,带头抓,及时抓,不断提高创作水平,让文艺推动各项工作,把文学艺术推向新的峰顶。这是全文的基本内容。 5sJJGv#6 1958年10月11日《诗洋画海金束鹿》文章首发《文艺报》后,1959年3月,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诗人歌手看今朝》一书,《诗洋画海金束鹿》原文收录在列。 Z2='o_c 1958年12月31日(除夕),束鹿县与昌黎县举办了千里赛诗广播大会,开创了有史以来群众赛诗的先河。河北人民广播电台进行了现场播放,束鹿县与昌黎县两地分别设立会场。《诗刊 》1959年1期,刊发了宛青撰写的《高奏凯歌庆丰年——记河北省昌黎与束鹿广播赛诗大会》文章,赛诗会推波助澜,让“诗洋画海金束鹿”的迅速传播,就这样,无声无息地传播开来。 CS-uNG6 中共束鹿县委付书记张之波在《蜜蜂》期刊发表《束鹿县是怎样开展全党全民文艺写作运动的?》;束鹿文教局王夫生、张诚 在1959 年2期《蜜蜂》杂志,发表《束鹿怎样培养工农作者》文章;红旗人民公社社员陈永惠在 1959 年1期《文学知识 》,发表《从生产中找写作题材》文章。束鹿县新民歌、壁画在各级出版社先后出版,在全国相继引起了震动。自此以后,束鹿县被誉为“诗洋画海”文化县。1960年,县长范峥、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穆英代表全县人民,出席了全国文教群英大会。 M&Uj^K1 以后,多种期刊杂志《蜜蜂》、《新港》、《俱乐部》、《河北文艺》、《河北日报》、《美术》、《美术研究》、《人民文学》等,纷纷对束鹿县的民歌活动,通过不同形式,采取不同方法,进行了报道传播,就这样,“诗洋画海金束鹿”的口号,广泛深入地传播开来,达到了一个空前绝后的景象。 PGBQn#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