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车的记忆
v3t<rv
当年,村里的大车为木架式结构,前半部分为两根粗壮结实的车辕,是辕马驾车的位置。后半部分为车身,镶有木板的平面叫车底,车底中部两侧各有一个车帮,称为车厢。
拉柴草时,前后两端分别插上一个木框式支架,叫护架。拉粪土时,前后各安上三块木板,共六块拼板与车厢一起组合成一个车槽。
送姑娘出嫁、娶媳妇进门,人们用几根竹片,在大车上支起一个拱架,罩上布包、毛毡或棉被,把左右后三面一围,搭起一个篷,前面蒙上一块红布,这就是平民百姓使用的婚嫁“轿车”。
早年间,支撑着大车运行的两个轮子均为木质结构,木轮、木轴。人们在木轮与地面摩擦的外沿,镶上一周圈条状的铁片,在轮的两个侧面上钉上一些大个铁铆钉,这就使接触地面的部位得到了加固和保护,使其不易磨损。人们把这种木轮大车叫“铁角车”。到1960年前后,村里才有了橡胶轮胎的大车,铁轴、橡胶轮胎,人们简称之为“胶皮车”,沿用了千年的铁角木轮被胶皮轱辘替代了,这是车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进步。
按村里人对大车的说法,大车论“辆”,每一辆大车由几个牲口拉,则论“套”,一套大车(只有辕马,没有长套),两套大车(辕马加一个长套),三套大车(辕马加两个长套),四套大车(辕马加三个长套),长套越多,拉力越大,越显得威武气派,也就越显着车把式能耐大。
早年间,有谁家能拥有一辆大车,春耕秋收季节,能赶着两套牲口的大车拉出拉进,那是让人们羡慕的富足日子。若能有驶得三套、四套骡马大车的人家,那可就是傲气十足、威风八面,应是村里的财主大户了。
在生产队时期,全村六个生产队,每个队都拥有了两辆胶皮轱辘大车,各队也就都有了自己的车把式,他们一个个手执三缠长鞭,驾驭着一辆辆大车,拉土送粪,运粮收棉,往国库送征购粮,往棉站交售棉花。每一年的年末,还要一趟又一趟的到辛集火车站,为社员们拉回越冬的烤火煤。
大车,有着久远的历史,有着传奇的事迹,是村子里不可磨灭的记忆。
L>E{~yh
/n>vPJvz
QkD]9#Id& n<> ^cD 1tiOf~)
)8}k.t>'s UGgo;e
|*h{GX.( _Ye.29
/0|1xHs $
dK430_B
7^M$u\a)U 7F~g A74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