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2109阅读
  • 117回复

毛主席逝世纪念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56楼 发表于: 2016-09-12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待历史及其人物都应该采取这种科学态度。只有这样,才能在先人的基础上继续前进。 sC_doh_M  
TiKfIv  
    有些人对待历史往往一叶障目不见森林的做法是不可取的,有的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更是不可思议的,别有用心的,也是最有害的。 LCqWL 1  
S& F;~  
    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我们既能够树立起坚定地建设好中国的伟大信仰,也能够使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把中国建设成一个文明民主强大富强的国家。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16-09-12
      所谓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饿死三千万“”,是有人刻意编造的虚假数据。当然,说明这一点需要写专文论证质疑。针对“所谓毛泽东发动‘大跃进’饿死三千万的‘事实’”,我们即将在《世界社会主义研究动态》上发表我们中心特邀研究员、江苏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孙经先近年来运用数学、社会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知识,完全自费专心研究的系列成果。孙经先教授先后查阅了三年困难时期我国死亡率最高的600多个县的县志和大量的其他文献,发现在香港出版的《墓碑》中绝大多数重要的非正常死亡数据都是虚假的。该书中的所谓三年困难时期“中国饿死3600万人”的结论是完全错误的。 ])#?rRw  
rnC< (f22  
]'<"qY  
        我们审视历史,决不能简单地站在个人得失立场,必须跳出个人局限,站在人民和历史乃至最终站在全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去观察问题,方可能揭示事物的真谛与本质。不能由于自己曾经在毛泽东时代饿过几天肚子,过了几年穷日子,甚至在某些时候、某些问题上受过一些委屈,就把新中国后毛泽东时期前27年的艰辛奋斗与后30多年的改革开放割裂甚至对立起来。现在回想起来,从一定意义上讲,笔者也曾为当年吃过草籽和榆树皮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也是自己为我国研制出“两弹一星一潜艇”等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而忍饥挨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而作出的个人极其微薄的贡献。我也想提醒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一些年青人,千万不要不了解情况,就无端指责当年的我们“蠢”、“笨”甚至是大锅饭养“懒鬼”,就否认我们当年为新中国其中包括你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打基础而付出的艰辛与血汗。我们决不能否认新中国前27年的失误和错误,决不能为毛泽东的错误辩护,一定要认真汲取其中的教训。但失误和错误也不是毛主席一个人的。现在有的人把新中国毛泽东时期说得一无是处,甚至是暗无天日,这不是糊涂,就是别有想法甚至另有所图。   Sc:)H2k`$  
   -----社科院副院长孫经先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16-09-12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16-09-12
纵观历史,就算真的饿死了三千万或四千万,有政策失误和国际大形势所迫,如果不把战场东推到朝鲜,那三千万就不是饿死的了,中国大地又的挨炸,亡国。哪来的最严,两者相较必去取其轻。这是大战略问题。借账是要还账的,苏联也怕中国崛起,所以逼得紧。换做是他人,也不会让美国过江或在家门口驻军的。除非有奴才的思维。所以缅怀先人主要是佩服他的硬气。 "MDy0Tj8EN  
好比老百姓做生意,本亏了,但没有破产,勒紧裤腰带还有翻身的机会吗,

只看该作者 60楼 发表于: 2016-09-12
回 yyedu 的帖子
[quote]yyedu:三年困难时期饿死的人比抗战死的人还多,毛有责任吧  (2016-09-12 08:09)  #mc6;TRZO  
[/quot大环境小气候所致,

只看该作者 61楼 发表于: 2016-09-12
回 yyedu 的帖子
yyedu:三年困难时期饿死的人比抗战死的人还多,毛有责任吧[表情]  (2016-09-12 08:09)  L@8C t  
l*n4d[0J  
面对当时的国际环境,您可有高招,

只看该作者 62楼 发表于: 2016-09-12
刘少奇说,三分天灾七分人祸,我们都有责任。主要是没有经济建设的经验,把复杂的经济工作按照战争时期屡试不爽的经验推开,结果违背经济规律,造成大的困境。其中也有苏联逼债的问题,但不是主要原因,天气原因也不大,但最终是指导思想上的瞎指挥造成的。毛泽东同志负主要责任,其他主要人员也都有一定责任。当时,周总理和陈云认为指标过高了,欲速则不达,有冒进的问题,但是在南宁会议上,毛泽东狠批了周和陈,柯庆施却迎合毛泽东,发表了乘风破浪向前进的文章,毛泽东在南宁会议上拿着文章问总理,你写得了吗?周说我写不了。毛说,你们反冒进,我就是反反冒进的,周‘陈违心的做了检讨,周还提出,请主席考虑我的总理还合适不合适,毛说总理还是总理。 FK.Qj P:  
这个问题中共历史早有定论,不是道听途说就能改变历史事实的。’
1条评分好评度+1
厚道 好评度 +1 - 2016-09-14

只看该作者 63楼 发表于: 2016-09-12
实事求是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