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5828阅读
  • 2回复

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其实是一种伤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5-15
        生活自理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开端,这个能力的培养错过了,长大后再弥补就会很难。

自理和智力同等重要
前段时间有个被疯转的新闻,说是17岁的中科院研究生被迫退学。那位天才少年名叫“魏永康”,他的妈妈认为只有知识需要学习和实践,其他东西长大后自然水到渠成。
魏母觉得只有专心读书,将来才会有出息,因此除了学习,魏永康啥都不需要做,包括洗衣服、端饭、洗澡、洗脸都是妈妈一手包办。甚至为了在儿子吃饭的时候不耽误看书,她还亲自给孩子喂饭。
在这样的教育下,17岁的魏永康以总分第二的成绩考进了中科院,成为硕博连读的研究生。
然而这样一位“天才”却生活不能自理到如此程度:热了不知脱衣服,冬天不知加衣服;房间不打扫,屋子臭烘烘;袜子脏衣服随处乱扔。他常常一个人窝在寝室里看书,却忘了还要参加考试和撰写毕业论文,为此因有一门功课记零分,而且没写毕业论文,最终被学校勒令退学。
所以,生活自理能力和学习同样重要,一个人被“爱”到成年后依然生活不能自理,这是何等的悲剧?

包办摧毁孩子的责任感
涵涵最近很热衷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强烈要求自己穿脱衣服,自己冲奶喝,自己擦屁屁。
有一天,我刚把洗脚水放好,一转眼,竟然自己脱完鞋袜在泡脚了。待我看她时,那满脸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让我不禁动容。因此,孩子需要从生活的自理能力中,从我自己来做的挑战中,找到“我可以”的自信,找到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的自尊。
面对过爱成害的教训,我们在育儿时应该怎么做呢?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6-05-15
控制住想帮孩子的冲动

孩子能不能自己做事,取决于家长肯不肯放手。在涵涵笨拙的穿衣服时,在她总是把鞋子穿反时,我也曾有过帮她的冲动。但她却极力反对我插手,看着她耐心地坚持自己穿好,我满心的欣慰。之后就强忍着冲动不去帮助她,除非她开口要求。

坚持让孩子自己做事
常言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好习惯培养不易,坏毛病极易滋生。当你因为赶时间,或者心有所忧,出手帮助孩子后,他就会觉得这件事情我做可以,爸爸妈妈做也可以。
人都是有惰性的,既然可以不用动手,那我就享受好了。特别是孩子学会某一项技能,觉得不再有挑战性后,就会懒得动手,久而久之,父母就很难再放手。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6-05-15
父母先做好自己

很多妈妈时间比较多,所以就全程都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甚至没有了自我,然后还总是怨妇似地对孩子抱怨:“我这么辛苦,还不都是为了你,你看妈妈有多么的不容易……”。

这种做法不但给孩子带来压力,认为正是因为自己的存在,所以才让妈妈不快乐,不开心。还会因为你的无所不参与,阻碍孩子正常的发展。
因此,我们要有自己的爱好和事业,不能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孩子身上,这对自己对孩子,都是一种负担。

只有妈妈活得幸福快乐,孩子才能真正幸福快乐。

毕竟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懂得放手才叫真爱。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

在此,需要重点说明的是,我们提倡让孩子独立自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父母少包办,并不是叫大家一味地放手,甚至给孩子故意设置一些挫折,磨练孩子。

我很讨厌,所谓的“挫折教育”、“孩子不能多抱”“哭声免疫法”等极端式的独立论。这些育儿论,对弱小的婴儿来说,是毫无人性的,因为他们缺乏安全感,需要我们的爱和关怀,然后才是在此基础上的培养自理能力。

孩子需要“独立”,但不需要“孤立”。过爱成害,过分强调独立,也是另一种伤害。我们需要把握分寸,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点。相信很多父母都分得清关爱和溺爱!

(转载)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谢谢您的回复内容,这是对楼主者莫大的尊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