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5800阅读
  • 0回复

应该给孩子适度的自由空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6-05-09

于龙(化名)因文理分科的原因,分到了A班。本来是自己的选择,人人都很高兴。文理分科是自愿的,毕竟能够学习自己想学习的内容了。但是,才过两天,他折回到了我的办公室。
我问于龙:“怎么来看看我?”
他一脸不悦,眉目之间有很多难言不隐。再三问话之下,吞吞吐吐地说:“你能不能给我调一个班?”
“怎么,想回来?”我一惊。文理分科给了你两个月时间的考虑,还不够么?
“不是的,”他抬头看我,“我不想在现在的班级,我想到M班或者N班。”
“A班人人都想去,你怎么还想着出来,没道理啊。——说说你的原因吧。”我感到疑惑,只有先听听于龙的话,才好下判断。没想到他竟然这样说:“A班我适应不了,班主任要求早读后的20分钟,必须再读10分钟书,晚自习前也必须提前半小时到班读书,上课不准睡觉,如果发现睡觉,就要罚站一个礼拜。我感觉一点自由都没有了。”
听了于龙的话,我似乎也感觉到不自在。尽管在对学生的教育上,我倡导“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但是这种“自在”与“不自在”应该是学生可以适应的,并且是能够由内而外自发地表现出来的自我约束行为。
在对受教育的行为与习惯问题上,历来倡导养成教育,即通过某些强制手段,帮助学生规范自己的言行,形成自己的符合社会约定所成的行为规范。比如,学生早上必须什么时候起床,必须什么时候到校,上课必须怎样听课,作业必须怎样书写,等等。然而,这些现代文明社会的要求,建立在社会约定所成的规范上,旨在建立一个更加有序的社会,而不是用来驯化和奴役教育的个体。
不过,作为生存的个体——人而言,大家还是迫切地要求,在约定所成的规范面前,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以放松自己的心灵,让自己的肉体和灵魂得以休憩,获得全身心的愉悦。大自然界里,所有的生灵其实都是一样的,他需要不断地工作,以满足自己生存的需要;但他也需要不断的休息,以满足自己更好地生存的需要。
当且仅当自己的工作和休息时间在一定的比例的时候,他才会感觉到满身心的愉悦,而不是满身心的痛苦。这样,他工作起来的时候,他有足够的热情和信心完成自己手头上的事情,而不是应付交差完事。学生在学习的问题上,同样遵循这样一个法则。
大千世界,诸如此类,皆出同理。孩子在学习上厌学,需要我们不断启发引导,培养其找到自己学习的兴趣点,而不是野蛮地逼迫、威吓他去学习自己不愿意学习的东西。个体不同,能力不同;个体有差异,兴趣有差异。用一把尺子衡量他,却不顾及衡量的方法,就有可能断送了孩子的前途。
其实想一想,人生在世,一个世纪里,有几个是世上一等一的顶尖的大科学家。人对未知领域的探索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大多数人都不过是在重复前人的道路,利用前人的生活经验,生活在这个花花绿绿的世界。所谓“芸芸众生”,所谓“蝇营狗苟”是也,都不过是活着的方式和手段。
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需要做的,其实是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前提是社会的约定所成的规范,而不是无限制地剥夺孩子的生存空间和生活时间。诗人裴多菲说:“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失去了肉体的自由,还能放飞心灵的渴望;失却了心灵的自由,不得不重复机械的本能的动作,孩子就失去了生活的阳光。仔细想一想,当花季年龄的孩子因为作业的缘故,而选择轻生的时候,不是这种心理吗?
给孩子适度的自由空间,让他自己感受生活中的阳光雨露,让他自己倾听大自然的蝉噪虫鸣,让他自己品茗山川的绿意清泉,让他自己感触高空的电闪雷鸣,他才有机会反省世界的黑暗与光明,体察人间的冷暖与温情,洞悟人类的过去与未来。
给予孩子太多的物质世界,同时也扼杀了孩子太多的精神世界;给予了孩子过多的渴望与担忧,同时也埋没了孩子过多的想象和创造;给予了孩子不必要的激励与鞭策,同时也斩杀了孩子自我的人格和尊严。
没有适度的自由空间,便不会有孩子自己的精神世界,不会有孩子创造的想象与未来,也不会有孩子独立的人格与尊严。孩子当下的精神状态,正是一个民族值得期待的美好的未来;孩子当下的神奇的想象和创造,正是一个民族未来傲立于世的标志;当然,孩子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也正是一个民族蒸蒸日上不朽于世的体征。
且不论家国天下,诚想,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当他与父母、与老师顶撞发生矛盾美其名曰青春叛逆的时候,究竟是因何而起呢?在一句简单的“我不要你管”的背后,也许正是对业已觉醒的自由的呼唤与呐喊!(转载)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