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951阅读
  • 9回复

焦臭霾中挣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5-12-22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5-12-23
K[?@nl?,z  
W@z xGH$z>  
雾是无色的水蒸汽,而如果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的话就形成了霾,PM2.5就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雾的颜色是 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雾的边界很清晰,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2^=.f?_YR  
`tuGy}S2  
由于PM2.5粒径小,可吸附有毒有害化学物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并能随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刺激人的鼻黏膜、支气管黏膜等敏感部位,或者被直接吸入到肺部,会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PM2.5的另一个危害在于它是病源微生物 (如 SARS、H1N1、军团菌等)的重要传播载体,会为疾病传播推波助澜。 F( /Ka@  
eC<?g  
S&&Q U #  
zgGJ<=G.  
雾霾的危害有哪些. iZ/iMDfC  
I\-M`^@  
2 eu]qgtg~U  
1Ke9H!_P  
xY.?OHgG/  
雾霾颗粒物危害人体 KRR)pT  
,y-!h@(  
  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与其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滞留在呼吸道的部位以及所吸附的有害物质有关。粒径小的颗粒在大气中稳定度高,沉降速度慢。一般10微米的颗粒物沉降到地面需要9小时,而1微米的颗粒物需9~98天,0.4微米需120~140天,小于0.1微米则需5~10年。颗粒物在大气中停留时间越长,被吸入人体的几率越大。 T tWzjt  
*Jt+-ZM  
  不同粒径的可吸入颗粒物滞留在呼吸道的部位不同,大于5微米的多滞留在上呼吸道,即沉积在鼻咽区和气管和支气管区。这些颗粒物不会久留,通过纤毛运动、吞咽或咳嗽、打喷嚏而排除。小于5微米的颗粒物多滞留在细支气管和肺泡中。颗粒物越小,进入部位越深。1微米以下的在肺泡内沉积率高,但小于0.4 微米的颗粒物可以较自由地出入肺泡并随呼吸排出体外。国外研究发现,60%~90%的有害物质存在于小于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中。这些小的颗粒物极易沉积在肺泡区,在肺泡内铅的吸收率可达70%。 M17+F?27M  
/V2yLHm  
s^.tj41Gx}  
RkTYvAk|kY  
雾霾的危害有哪些. '"c`[L7Wn  
OaT] 2o  
3 }fef*>>}  
n``9H 91  
^R :zma  
颗粒物让人体免疫力下降 oO7)7$|1  
{md5G$* %  
  颗粒物本身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又是污染物的载体,所以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颗粒物可以刺激和腐蚀肺泡壁,长期作用可以破坏呼吸道的防御机能,致使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发生。其次,颗粒物可以造成人体免疫机能下降。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在颗粒物污染环境下的小学生免疫功能会受到明显抑制。另一方面,颗粒物还可以增加动物对细菌的敏感性,从而导致肺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例如,长期居住在颗粒物污染严重地区的居民,其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和咳嗽、咯痰、气急等症状的发生率增加。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对肺部毒害越大。再次,颗粒物能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地面紫外线的强度,而紫外线具有杀菌和抗佝偻病的作用。因此在颗粒物污染严重的地区,儿童佝偻病的发生率增加,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例如扁桃腺炎)的发病率增加。最后,降落在皮肤或眼内的颗粒物,可以引起皮脂腺和汗腺阻塞,导致皮肤炎和结膜炎等病的发生。 U|QP] 6v  
~PAI0+*"q  
u] G  
)p#L"r^)  
4$mtc*tzT  
.h/2-pQ>  
4 e\-,e+  
K:VZ#U(_  
h3GUFiZ.  
什么时候需要带口罩 0"GLgj:9  
_d^d1Q}V  
根据口罩的功能,我们可以知道口罩主要在冬季需要保暖、流感流行时和空气污染时佩戴,来保护自己。前两个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能很好的判断,空气污染却是现在我们才慢慢了解,如果更具PM2.5的指标来指导我们佩戴口罩呢。根据美国环保署EPA的空气质量标准,当PM2.5的浓度介于250和500之间,所有人就都应该避免户外体力活动。这时候外出时最好佩戴PM2.5防护口罩。 +BhJske  
$tc1 te  
*5XOYb?'v.  
1A* "v  
P;K3T![  
_KT'W!7  
7 _"G@h  
雾霾的危害有哪些 M$!-B,1BX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