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Qlu
DOm[*1@^
雾是无色的水蒸汽,而如果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空气普遍有混浊现象的话就形成了霾,PM2.5就是形成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雾的颜色是 乳白色、青白色,霾则是黄色、橙灰色;雾的边界很清晰,但是霾则与周围环境边界不明显。 ]j>i.5
6VD1cb\lF
由于PM2.5粒径小,可吸附有毒有害化学物及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并能随呼吸进入人体呼吸道,刺激人的鼻黏膜、支气管黏膜等敏感部位,或者被直接吸入到肺部,会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PM2.5的另一个危害在于它是病源微生物 (如 SARS、H1N1、军团菌等)的重要传播载体,会为疾病传播推波助澜。 XwM611
59(U `X
PIcrA2ll
fpM#XFj
雾霾的危害有哪些. y0v]N
o/[
2 Oc9#e+_&
o6"*4P|
Ct$82
J
雾霾颗粒物危害人体 *cWmS\h|
-6Tk<W
不同粒径的颗粒物对健康的影响与其在大气中停留的时间、滞留在呼吸道的部位以及所吸附的有害物质有关。粒径小的颗粒在大气中稳定度高,沉降速度慢。一般10微米的颗粒物沉降到地面需要9小时,而1微米的颗粒物需9~98天,0.4微米需120~140天,小于0.1微米则需5~10年。颗粒物在大气中停留时间越长,被吸入人体的几率越大。 `Lyq[zg8
0Z
Aj=u@O
不同粒径的可吸入颗粒物滞留在呼吸道的部位不同,大于5微米的多滞留在上呼吸道,即沉积在鼻咽区和气管和支气管区。这些颗粒物不会久留,通过纤毛运动、吞咽或咳嗽、打喷嚏而排除。小于5微米的颗粒物多滞留在细支气管和肺泡中。颗粒物越小,进入部位越深。1微米以下的在肺泡内沉积率高,但小于0.4 微米的颗粒物可以较自由地出入肺泡并随呼吸排出体外。国外研究发现,60%~90%的有害物质存在于小于10微米以下的颗粒物中。这些小的颗粒物极易沉积在肺泡区,在肺泡内铅的吸收率可达70%。 KsAH]2Q%
l2b{u
GE
F=G{)*Ih
R)!`JKeO/
雾霾的危害有哪些. *X%m@KLIKv
t?;T3k[RM
3 P+e KZo
4X
NxI1w)
m}VM+=
颗粒物让人体免疫力下降 [%HIbw J
i5hD#
颗粒物本身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又是污染物的载体,所以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首先,颗粒物可以刺激和腐蚀肺泡壁,长期作用可以破坏呼吸道的防御机能,致使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疾病发生。其次,颗粒物可以造成人体免疫机能下降。研究发现,长期暴露在颗粒物污染环境下的小学生免疫功能会受到明显抑制。另一方面,颗粒物还可以增加动物对细菌的敏感性,从而导致肺对感染的抵抗力下降。例如,长期居住在颗粒物污染严重地区的居民,其呼吸道疾病的患病率和咳嗽、咯痰、气急等症状的发生率增加。颗粒物的粒径越小,对肺部毒害越大。再次,颗粒物能吸收和散射太阳辐射,从而降低地面紫外线的强度,而紫外线具有杀菌和抗佝偻病的作用。因此在颗粒物污染严重的地区,儿童佝偻病的发生率增加,空气传播的传染病(例如扁桃腺炎)的发病率增加。最后,降落在皮肤或眼内的颗粒物,可以引起皮脂腺和汗腺阻塞,导致皮肤炎和结膜炎等病的发生。 Np)3+!^1"
G@S&1=nj3
&R+#W
~;-9X|
jdevat,&u
9?+9UlJ7K
4 j-]&'-h}#
mzL[/B#>M
ba@ax3
什么时候需要带口罩 ]O:M$ $
%IL6ix
根据口罩的功能,我们可以知道口罩主要在冬季需要保暖、流感流行时和空气污染时佩戴,来保护自己。前两个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能很好的判断,空气污染却是现在我们才慢慢了解,如果更具PM2.5的指标来指导我们佩戴口罩呢。根据美国环保署EPA的空气质量标准,当PM2.5的浓度介于250和500之间,所有人就都应该避免户外体力活动。这时候外出时最好佩戴PM2.5防护口罩。 ps1YQ3Ep&
kfC0zd+
;D ~L|
>KGE-Yzj
,xJrXPW
B1N)9%
rl:KJ\*D
雾霾的危害有哪些 ^[TV;9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