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实验学校和安古城中学合并了,安古城中学现在被叫做“实验学校北校区”。 今天,路过我的母校,赫然发现校门口的“学校简介”上写着“实验学校,成立于199x年”。作为安古城中学的老校友,心中未免起了一丝荒凉。 我从这里走出去,来来回回见过她无数次,可是没有一次像今天这样的感受。 安古城中学走出的老校友、小校友们,日后我们说起初中母校,又该指向何处? 是,这里不是名校,可是她至少承载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半个世纪以来,安古城乡十三个村(记不清楚了,当年上学时好像听说有13个村)的孩子们,这里有他们共同的记忆。 想从网上找一些关于她的痕迹,可惜,仅仅有这样一张图片。而此刻,我多么感激上传这张照片的老师或同学。 [07E-TT2U
*u"%hXR
8:V,>PH
从没有想过溯源安古城中学的历史,但依稀记得父辈就开始在这里念书。那时候叫做“社中”,大概是“公社中学”的意思。到我们90届,已经排到了50-53班。我们那一届之前,都是一个年级四个班,从54班之后大概就增加到8个以上的班,当时还惊叹“好多人啊”! 安古城中学,其实就是除安古城大队之外的最核心“地标”,那的普通农村最有书香的一处。记得第一次看到彩电,是在学校传达室,大概是12吋的彩色电视,代表着当时的“先进文化生产力”。 人们习惯说“中学那有卖干粉哩”,“中学那有换山药哩”,“中学那有……”,就连现在送快递,也将安古城中学作为一个点。 从这里走出去的兄弟姐妹们不知道有多少人,他们或者都过着平凡的日子,但是偶尔在别处相遇,习惯性的问是“哪里哩”,如果是安古城附近13个村的孩子,都会忍不住问“你是那一届哩?”然后,说起我们都会认识的校长或者老师。 我的班主任姓范,对于一个数学经常不及格的学生来说,真是有点怕她。一到数学课自动伪装成“打地鼠”里头的地鼠,嗖的探出头再赶紧埋伏下去。多年后再遇到范老师,她居然还是那么年轻,当年的怵头已经变成了一种无法言说的亲切。 我的政治老师已经不在了,他姓李,幽默风趣,那时候上政治课就像听他讲各种演义。 我的英语老师,也姓李,一个大眼睛的美人,我跟她学会的第一个单词是“face”。 我的语文老师姓贾,应该已经退休多年了,我一直记得她朗读《沁园春·雪》的样子…… …………………… 回忆久远,二十多年的唏嘘岁月了…… 可是今天,当我看到安古城中学门口赫然示人的“实验学校成立于199x”年时,我才体会到什么叫做“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安古城中学的兄弟姐妹们,从此我们的母校只能是心里的一个符号,但是,如果我们在别处相遇,我们还是会问“你是哪一届哩?” 让我们记得,我们的母校曾经叫过“安古城社中”、“城北中学”、“安古城中学”。 让我们记得,我们的母校走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霜雨雪——校门口的简介不是她的历史,我们的父辈、我们、我们的孩子,都曾经或正在这里。 我们这些新老校友,将永远记得这里! 为这行将褪色的记忆,以文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