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是小麦主产区,确保粮食安全责任重大;河北又是缺水地区,遏制地下水超采同样责任重大。小麦生长耗水量大,如何在稳定产量与节约用水之间找到平衡点?今年麦收,辛集市马兰农场传来好消息——抗旱示范田种植的“石麦22号”,1水不浇亩产即达563.3公斤,仅浇1水亩产高达620.5公斤,为破解既保粮食安全又遏制地下水超采的“矛盾命题”提供了新思路。 l]L"Ex{
RijFN.s
日前,记者走进辛集市,探寻当地以品种为基础的节水农业实践。 WS+uK b^<
#
<5i/5&
辛集是小麦生产大市,现有耕地83.6万亩,其中常年种植小麦62万亩。普通小麦整个生育期一般需浇3至4水,亩用水量在150立方米至200立方米,约占粮食用水总量的70%,为各类农作物用水量之首。 &S[>*+}{+
2E.D0E Cu
辛集市水资源严重匮乏,人均、亩均水资源总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7和1/22。其中农业用水占全市用水总量的80%左右,粮食生产用水又占到农业用水的64%,是用水第一大户。因地下水严重超采,该市正处在一个地下“漏斗”区。 z
J V>;
z>HM$n`YD
攻高产还是治“漏斗”?能否用更少的水产出更多的粮?在辛集,节水农业正在闯出一条新路。 G)gPL]C0
^qtJcMK+hq
繁育节水抗旱良种 BSY7un+`:
[M?&J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