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底在辛集举办的国际皮革博览会让这座皮都顿时热闹起来。如果说来自浙江海宁等新兴皮革城市的压力让皮都河北辛集有了转型的想法,那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治污标准的大幅提升则让辛集下决心从皮革这一单一业务走向服装全产业链。但实际上,异常雄厚的皮革产业底子,对于其发展全服装产业链何尝不是一把让人又爱又恨的“双刃剑”。 NtA}I)'SWU
i\`[0dfY
难弃多年来皮革优势 I/Vlw-
{8UBxFIM(
北京商报记者进入辛集后,最大的感触是这里城市规划完整,各项基础设施包括马路的宽度并不亚于北京。资料显示,位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部的辛集市,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速度的经济增长,并在去年完成363.5亿元的地区生产总值,是河北省确定的优先培育的高品质中等城市和首批22个扩权县市之一,并于2013年被河北省政府列为首批两个省直管试点县市之—。 rc;| ,\
H=wmN0s{<
辛集的总面积仅为北京的1/17,人口密度并不比周围其他省市高,但它多年前就已是中国的四大皮都之一。每逢节假日,尤其是秋冬季节,辛集都会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刻。许多来自北京、天津等地的消费者,都会结队到此采购皮货。一路上有不少老辛集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在辛集购买皮货确实较周边城市有明显的价格优势,同类型皮制品辛集本地的售价至少比北京便宜一半以上。 @&2T0UB
'!y
^
见证辛集皮业发展过程多年的辛集制衣区管委会主任梁建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辛集的皮革产业历史可追溯到明代,之所以这里能打出皮都称号,是因为辛集独特的地理位置。辛集地处南北城市交界处,在过去,人们若想把皮料从北方运送到南方,保证其运送过程中不会发臭腐烂,就需要在手工业相对发达的辛集停驻、加工后再送至南方。慢慢地,辛集制皮、加工技术越来越好,产业链越来越完善,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皮毛集散地。不可否认,在辛集,皮货已经具备了从生产、加工再到销售的全产业链,加工技术、市场已趋成熟。 !(o)*S
}>h?W1
数据显示,目前,辛集已经拥有各类皮革企业1356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其中规模企业有139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也已达到20家,实现销售收入210亿元,去年,辛集仅皮革企业就上缴税金2.9亿元,出口创汇6.9亿美元。 mBnC]$<R
Rf8|-G-}#
欲为京津企业搭台 uF<F4m;
H5qa7JMZ
在采访过程中,不少辛集当地政府工作人员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随着浙江海宁等新兴皮革城市发展加速,辛集的产业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近几年,辛集的皮货在北京、天津市场的占有率已开始被赶超。辛集市发改局党组成员乔策表示,辛集做了多年皮革产业后发现,皮革产品贸易季节性非常强,除秋冬季外,其他季节大多时候,辛集的皮革及相关企业仍必须耗费大量成本在养护闲置的生产环节上。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