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鹿县书画历史底蕴深厚”,这是挂在人们口边的一句话。但是,深有几何?厚有几重?没有文字记载,没有详细描述。现就我所搜集到的片言只语梳理记述如下,还望网友补充订正。 0&~JC>S
1、元朝时,“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知制诰,兼修国史”耿焕,乃束鹿县良马镇人。在元至大三年(1310年)二月二十七日为宁晋县元代重臣段德隆先茔碑额篆 “宁晋段氏先茔之碑”八个大字,即“篆额”。字为大篆。 -Qy@-s $
2、明正德九年(1514年)修,束鹿县志》时,知县阎济命儒学“善书”者李引之、范铭、赵豪、刘硅焕、魏仲弼誊真镂版印行。 ]x1;uE?1J
3、耿启,明己酉年(1609年)举人, 万历四十四年 (1616)丙辰科进士。在耿启中举而未及进士第之时的1612年,在宁晋县李家羊盃村西,有一太行行宫碑,东碑就是由耿启撰书。 "u.'JE;j
耿迈 述 /Hs\`Kg"!
据《清画家诗史》载:“耿褒,启孙。启子迁、迈同以山水著称,褒亦工画,一门风雅。” =dT
#x
耿启的次子耿迈,字子行,号止庵,他的书法效法董其昌,画以宋元诸家为本。求其书画的,常常在他的家门外排的满满的。耿迈到扬州游历时,当地隐士、山水画家程邃(1605—1691)见到耿迈后,赞叹不已,说:“我论交五十年,当代的名公巨卿我几乎经历已遍,其恬淡没有能与你相比的。”遂引为知交,同游南京。 (+CNs
耿启的三儿子耿迁,善绘画,倾心精研唐宋元诸大家。与哥哥耿迈同以山水画著称。他的画饶有风度,别具一格,颇具古法。在撰修《康熙束鹿县志》时,县令刘昆特请耿迁将《旧城八景》、《新城八景》着彩图画,附在文后。刘昆称其日后浏览时,可“用当卧游焉”。 .9u0WP95
耿启的孙子耿襄、耿褒,都是博士,以文章书画名重于时。 dfA2G<Uc
4、张鹏翀,月耳营村人,天启辛酉(1621年)与黄道周、倪元璐同出左光斗之门下。天启二年(1622年)同中进士。 “书绘无不工”。 :@RX}rKG
张鹏翀多次带兵平贼,死于征伐路上,时在崇祯12年(1639)。张鹏翀的墓志铭为黄道周撰写。鹏翀死后5年,黄道周看到明朝将亡,自缢身亡。康熙11年(1672)时,知县刘昆还看到了这篇铭文。 <(!~s><.
李世洽墓志铭系张鼎彝书丹。 \y(ZeNs
5、李世洽太湖县龙山景区智果庵有李世洽的撰联“云寄无端,偶为山川留玉佩;春归何处,可堪风雨问桃花”。 bA-/"'Vp9
6、穆贻容:字敬亭,号兰溪,中里厢人。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岁贡生。他是一个很正直的人,喜欢读书,至老不倦。文章崇尚精雕细刻,擅于深挖细掘,追求深奥精微。而他的诗则冲和淡泊,有如其人。他的书法学颜平原(颜真卿,曾任平原郡太守),得其神似,却属不易。五次被举荐参加秋季乡试不中,于是他四处开馆教书授徒,凡到他门下学习的多有成就。在任奉天开元县(今辽宁省开原县)训导时,他给生徒授课,就像一介布衣,没有一点官架子。他很注意自我约束,始终保持廉洁清正的作风。任满归里时,囊中空空如也。诸生有送他至百里之外的。他著有《双榴轩诗文稿》及《书法指南》两书。 Ia[4P8Z
7、贺敬同:同治三年(1864年)甲子科举人。文极英伟,书法秀整,诗亦隽永。其家科名繁盛,敬同深得所传。 \wKnX]xGf
en_W4\7^
8、王香斋(1869-1936),名丹桂,辛集市(原束鹿县)旧城镇人。曾中过秀才。中华民国后曾任旧城镇镇长、旧城商会会长、河北省议员。 M
=M~M$K
王丹桂爱好书法。他写的毛笔字颜肌柳骨,刚劲有力,在深县、束鹿、安平一带颇有名声。唐安史之乱时,旧城有一名将张兴被叛臣锯解而死。清末所立张兴墓的碑文便是由王香斋书写的,至今保存完好。 ]+k]Gbty6
王香斋有个怪脾气,要是有人求他写字画、扇面,他慨然应允。要是求他写对联,无论平民百姓还是官商仕绅,他一概拒绝。但有一种情况例外,每逢“祥庆社”演戏,台口柱子上的对联都是他亲自书写,并且要自己编词。王香斋视自己办的昆曲班“祥庆社”如掌上明珠。有一年旧城适逢庙会,几个戏班唱对台。其中有一台是柳子调,开演前,在戏台口贴出了一付对联,上联是:“唱的是柳子调听一句明白一句”,下联是“不象那昆板腔看半天糊涂半天”。毫无疑问,矛头所指是“祥庆社”。有人立刻把这事告诉了王香斋,想让他凭借权势给柳子调戏班颜色看,可是王香斋却不以为然,也当场写了两付对联贴到了“祥庆社”戏台口的柱子上。一付是:“年年都是这台戏”、“在座俱是捧场人”。另一付是:“愿来则来愿去则去来去任由两便”“说好便好说歹便歹好歹只演六天”。这件事至今在旧城一带广为流传。 ]Sey|/@D
9、马景桐,字琴舫,号组衡,著名篆刻家、书画家,河北束鹿人。谢迈度的学生,为编刻《束鹿五志合刊》,他独自抄录了《同治志》。1929年拜齐白石为师学习书法篆刻。所刻印章能传齐派精神。齐白石曾为其题写润格。有求刻印着颇为称许。当时京城商家多请他书写匾额。并多次举行书画展。名噪一时。他的老师谢迈度评价说:“马景桐善书,尤工治印。” Zv0'OX~8i
10、民国二十年代,束鹿县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南有张芗楠,北有李星莲”。是对这两个人书法成就的认可。张芗楠,新城人;李星莲,晚清秀才,李章人。马家骥先生存有张芗楠的一幅字:少学琴书,偶爱闲静,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见树木交荫,时鸟变声,亦复欢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这幅字没有年号,据说是马家骥先生的父亲就学张芗楠时所作。 O:]e4r,'
11、民国十九年(1930年)小车城村李生馨编著了一本《酬世辑新》,西小王村高梦题为其题书“搜罗宏富”四字。高梦题,字兰坡,清末秀才。据《直隶教育统计表》显示,清宣统元年(1909年)在保定府官立中学堂任教。 w
t6&N{@
12、清代著名画家董立元曾为束鹿县丞 z"D0Th`S6
董立元(1790—1840年),字逢春,号云槎。今山东省茌平县杜郎口镇董庄人。任束鹿县县丞。幼承祖传,精心研究画事。他善花鸟,工人物,精肖像。所作半工半写,用笔流畅,怡静圆润,时人把他与书法家崔班、画虎名手杨频并列,有“崔字杨虎董人物”之说。由于绘画卓绝,被道光帝授为文林郎。 b$eN]L
受董立元的影响,在较长的一段时期里,董庄几乎家家点染、户户丹青,画作热销于本省及河北、河南、山西、安徽、江苏等地。董立元对束鹿县的绘画肯定有所影响的。 mP ]a}[
!X5LgM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