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5793阅读
  • 1回复

七夕节快乐!七夕由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8-13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故而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QVRQUd  
W!T[ ^+  
形成缘由 :%33m'EV}  
  七夕节的形成与民间流传的牛郎与织女的故事有关,它最早可以渊源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如《诗经·大东》:“跤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还有明代罗颀《物源》曰:“楚怀王初置七夕。”不过那时候的七夕,是祭祀牵牛星、织女星,并无后面的故事。直到汉代,其细节才与牛郎织女的故事联系起来,并且正式成为属于妇女的节日。如东汉应劭撰的《风俗通》载:“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侨。”又如《西京杂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俱以习之。” P=1K u|k  
kssRwe%>;  
单身女性节 wh8;:<|  
(1q(6!  
  七夕节是中国的情人节?还是一个提倡男女相亲的节日? @67GVPcxl  
ftcLP  
  民俗学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七夕节首先是单身女子的节日。 0 LXu!iix  
q+4dHS)x  
  西北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赵魁夫认为,中国古代,七夕节应该是单身女子最快乐的一天,即使是春节,不少女子都未必可以穿着新衣服去串门,家中一般使唤男子走亲访友,只有在七夕节,古代的单身女子可以着盛装,大大方方地走出去与姐妹们聚会、玩耍。 (SQGl!Lai0  
5x|$q kI  
  “七夕节最早是在西汉的宫廷里执行的,后来流散到民间。”赵魁夫说,在西汉宫廷,宫女们不可能被提倡任意恋爱,所以七夕节最早的内涵主要是乞巧,表彰女子巧慧,女人们在这一天展示刺绣、针线等手艺绝活。 *Gv:N6  
AA)pV-  
  赵魁夫告诉记者,七夕节流传到民间以后,被加入了诸如爱情、家庭美满等愿望,甚至还加上了提倡读书、写文章的内涵,比如刘义庆的《世说新语》中就提到七月七日人人晒书的片段。尽管七夕节各地风俗不同,从古至今一直没有变的就是以“乞求女子巧慧”为主。 E.;Hm;  
"9d Z z/{  
  从这个角度出发,赵魁夫认为,七夕节与西方的情人节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古代绝对不允许妇女和丈夫之外的情人有暧昧之情,这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不可能放到台面上来讲。”赵魁夫说,因此有一种说法是,七夕节只应该是未婚女子的节日,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意思。 n:B){'S  
&>+5 8  
  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民俗学博士储冬爱也认为,七夕节更确切的说法应该是“未婚女性的节日”。在近代,珠三角地区确实存在着一批“单身女性”,而她们也确实是乞巧节的主体。但是,这批单身女性的性质有两种,一种是结婚之后不满安排的婚姻而回到娘家居住,并终生“不落夫家”;另一种则是所谓的“自梳女”,这类女性一般是在十五六岁适婚时却不满封建包办婚姻,而对外宣告终生不嫁,并从此搬入“姑婆屋”居住。这些女性是近代珠三角独有的一个群体,她们反抗封建婚姻,用自身的行动来追求独立自主的婚姻。 A W6B[  
`),U+  
g33Y$Xdk  
历史文化 ygV_"=+|N  
3 ^x&G?)  
  《诗经·小雅》中有一首诗: w)* H&8h@  
ern\QAhXX  
  “或以其酒,不认其浆;鞙鞙佩璲,不认其长。 0FE_><e  
={v(me0ZPb  
  维天有汉,鉴亦有光;跤彼织女,终日七襄。 QHja4/  
U\, N  
  虽则七襄,不成服章;睨彼牵牛,不认服箱。 WF*j^ %5  
:R +BC2x  
  东有启明,西有长庚,有救天毕,载施之行。” n^$Q^[:Z  
n7B2rRJH  
  大意是说天上的织女星,坐在织布机旁,无心织绢,却一心一意地想着银河对岸的牵牛星,而为之眷念不已。可见在西周时代,就有了牛郎与织女爱情故事的想像与传说。 0[fBP\H"Wr  
lK/4"&  
  《史记·天官书》和《汉书·天文志》中,也都有牵牛、织女双星的记载。晋代宗怀的《荆楚岁时记》里,说织女是天帝的外孙女,七月七日夜晚与牵牛在银河相会,已经为这个恋爱的故事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 @`+\v mfD  
,aD~7QX1:  
  到了南北朝时,任眆在《述异记》中记载:“大河之东,有美女丽人,乃天帝之子,机杼女工,年年劳役,织成云雾绢缣之衣,辛苦殊无欢悦,容貌不暇整理,天帝怜其独处,嫁与河西牵牛为妻,自此即废织纴之功,贪欢不归。帝怒,责归河东,一年一度相会。” [kpQ:'P3  
<$hv{a  
  这项记载准确他讲是从“古诗十九首”中获得灵感,其中的一首描写《迢迢牵牛星》: $L( ,lB  
4YI6&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扎扎弄机杼。 mE1Vr  
c%O97J.5b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 SuJ*   
}"nm3\Df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eU\B^k  
!SE  
  这首诗比起《诗经》中的那首,更描绘得凄凄切切,道出了一对有情人,两地相思,愁昔满怀的悲凉况味。 KPDJ$,:  
A$7K5   
  此外,干宝的《搜神记》中把天上的牛郎与织女双星,说成是汉代孝子董永夫妇的故事。南朝时吴均的《续齐谐记》里记载:“桂阳成武丁,有仙道,谓其弟曰:‘七月七日织女当渡河。’弟曰:‘何事渡河?’答曰:‘暂诣牛郎。’至今云:‘织女嫁牛郎也’。” V1Ojr~iM  
J"< h#@`  
  唐代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有: w8~R=k  
cAGM|%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WbLNBS  
}f_@@#KB?  
  记述唐玄宗与杨玉环,以牛郎织女为例,共誓白头之约。 olr#3te  
RhmkpboucC  
  北宋秦观专门写过一首《鹊桥仙》: N.+A-[7,W  
ctHQZ#.[(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5#x[rr{^*  
o3\^9-jmp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9>0OpgvC(  
f3n^Sw&Q(Q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nu:l;+,VY  
?./fVoA]V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UP1Uolvn  
1u5^a^O(|  
  总之,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素材的诗词、戏曲,不胜枚举。 O"|d~VQ  
]K8G}|Wy6  
  综上所述,可以推断牛郎与织女的凄美爱情故事,大约是发生在西周时代,当时的奴隶社会,等级十分严苛,这个故事就是一般人追求幸福的心声与饱受压抑的写照,托言天上双星,也就是人间的实情。 .b`8 +  
-hfkF+=U'  
  传说虽是如此,但这个故事为什么会发生在农历七月七日呢?其实观察织女星与牛郎星(牵牛),是可以让古人了解到“秋天到来”的方法。 7p\&D?  
suIYfjh  
  在《夏小正》的古农事历中有记载:“七月,……初昏,织女正东向。”在当时的七月黄昏,织女星正好升上一年中的最高点,也在人们的头顶上清晰可见。而织女星旁两颗较暗的星星位置,正好形成一个朝东方开口的样子,朝东方望去,正好可见牛郎星。再加初秋七月的秋雨,会衍生出这样的爱情传说,也不是无法理解的。 U[Sh){4j  
o<p4r}*AVJ  
  织女星名称的由来,可以从《诗经·豳风·七月》的“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来推敲得知,由于九月是气候较为凉爽的晚秋,也是穿着寒衣的时节。九月授衣,则必须八月裁制,七月当然就是织妇们织布的时间。 <+ r~?X_  
-dF (_ %C  
  牛郎星名为牵牛,则有着“牺牲”的意思。《史记·天官书》:“牵牛为牺牲”,此指在祭典上宰杀的牛、羊之牲畜。古代在六月夏秋交接之时,正好是草木丰茂,用以贡献牧草给牲畜的时节;到八月则依据牲畜体格,观察哪些适合用以祭祀;九月则宰杀牲畜用以祭拜神明。《礼记·月令》称八月为“循行牺牲”,而此时织女星正好往西滑落,而牛郎星则升上天顶,宛若在追逐织女星般。 p5OoDo  
p %.Adxx  
  因此七夕时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背后应该有着配合时令与天文景象的源由。 `Ix`/ k}  
g$mMH  
K@DFu5  
节日习俗 Ac{TqiIv  
i;/;zG^=_  
  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穿进了为之得久。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不过,古人乞巧不独七夕,正月及八九月都可以乞巧,只有宋以后才有七夕乞巧。宋元时期,七夕乞巧节变得很隆重,有专门卖乞巧饰品的市场,称作乞巧市。 ^b~ZOg[p  
~N}Zr$D  
  《荆楚岁时记》记载古代女子在七夕夜的“闺中秘戏”,“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采缕,穿七孔针,或陈几筵酒脯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喜子是指一种小型蜘蛛。《东京梦华录》则说:“妇女望月穿针,或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杜甫在《牵牛织女》诗中曾提及这种风俗:“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刘言史《七夕歌》:“碧空露重新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k<j]b^jbz  
4,W,E4 7  
  到了现代,七夕节又被人们正式地称为“爱情节”。许多商家和民众称之为“中国情人节”,但由于“情人”一词可能产生的歧义,以及七夕传统习俗中并没有情侣约会的内容,因此民俗专家认为称为“情人节”不适当,而应称“爱情节”。在中国大陆,七夕节被商家作为商业促销的一大良机,而传统习俗则呈现失落,人们对七夕的热情比不上西洋舶来品“情人节”。台湾和香港也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七夕节情况堪忧,比不上日本的节日氛围。 :-U& _%#w  
J!RRG~  
穿针乞巧 =bP<cC=3b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jJv||  
,SIGfd  
喜蛛应巧 qhG2j;  
  这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 “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4W5>sfg  
ReD]M@;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月七日,各捉蜘蛛于小盒中,至晓开;视蛛网稀密以为得巧之侯。密者言巧多,稀者言巧少。民间亦效之”宋朝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七月七夕“以小蜘蛛安合子内,次日看之,若网圆正谓之得巧。”宋周密《乾淳岁时记》说;“以小蜘蛛贮合内,以候结网之疏密为得巧之多久”明田汝成《熙朝乐事》说,七夕“以小盒盛蜘蛛,次早观其结网疏密以为得巧多寡。”由此可见,历代验巧之法不同,南北朝视网之有无、唐视网之稀密,宋视网之圆正,后世多遵唐俗。 ooB9i No^  
K:qc "Q=C  
投针验巧 =`>e i  
  这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的盛行的七夕节俗。明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说:“七月七日之午丢巧针。妇女曝盎水日中,顷之,水膜生面,绣针投之则浮,看水底针影。有成云物花头鸟兽影者,有成鞋及剪刀水茄影者,谓乞得巧;其影粗如锤、细如丝、直如轴蜡,此拙征矣。”《直隶志书》也说,良乡县(今北京西南)“七月七日,妇女乞巧,投针于水,借日影以验工拙,至夜仍乞巧于织女”请于敏中《日下旧闻考》引《宛署杂记》说:“燕都女子七月七日以碗水暴日下,各自投小针浮之水面,徐视水底日影。或散如花,动如云,细如线,粗租如锥,因以卜女之巧。” vol (%wB  
^8bc<c:P  
种生求子 } ,}g](!m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jj;TS%  
t~dK\>L  
为牛庆生 3!cenyE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 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x!W5'DO  
"x.iD,>k  
晒书晒衣 M6 quPj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0FH.=   
I(kEvfxc"  
供奉“磨喝乐” hP{+`\&<f  
  磨喝乐是旧时民间七夕节的儿童玩物,即小泥偶,其形象多为传荷叶半臂衣裙,手持荷叶。每年七月七日,在开封的“潘楼街东宋门外瓦子、州西梁门外瓦子、北门外、南朱雀门外街及马行街内,皆卖磨喝乐,乃小塑土偶耳”。其实宋朝稍晚以后的磨喝乐,已不再是小土偶了,相反的,越作越精致。磨喝乐的大小、姿态不一,最大的高至三尺,与真的小孩于相上下。制作的材料则有以象牙雕镂或用龙延佛手香雕成的,磨喝乐的装扮,更是极尽精巧之能事,有以彩绘木雕为栏座,或用红砂碧笼当罩子,手中所持的玩具也多以金玉宝石来装饰,一对磨喝乐的造价往往高达数千钱。 js;YSg{m  
k,'MmAz  
拜织女 ,4XOe ,WQ  
  “拜织女”纯是少女、少妇们的事。她们大都是预先和自己朋友或邻里们约好五六人,多至十来人,联合举办。举行的仪式,是于月光下摆一张桌子,桌子上置茶、酒、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等祭品;又有鲜花几朵,束红纸,插瓶子里,花前置一个小香炉。那么,约好参加拜织女的少妇、少女们,斋戒一天,沐浴停当,准时都到主办的家里来,于案前焚香礼拜后,大家一起围坐在桌前,一面吃花生,瓜子,一面朝着织女星座,默念自己的心事。如少女们希望长得漂亮或嫁个如意郎、少妇们希望早生贵子等,都可以向织女星默祷。玩到半夜始散。 <\uDtbK  
,Xn %0]  
拜魁星 S&y${f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魁星爷就是魁斗星,廿八宿中的奎星,为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状元时称“大魁天下士”或“一举夺魁”,都是因为魁星主掌考运的缘故。 p ^TCr<=  
>ySO.S  
  根据民间传说,魁星爷生前长相奇丑,脸上长满斑点,又是个跛脚。有人便写了一首打油诗来取笑他:不扬何用饰铅华,纵使铅华也莫遮。娶得麻姑成两美,比来蜂室果无差。须眉以下鸿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贪午睡,风吹额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离奇,一步高来一步低。款款行时身欲舞,飘飘度处乎如口。只缘世路皆倾险,累得芳踪尽侧奇。莫笑腰枝常半折,临时摇曳亦多姿。 !mWm@ }Ujg  
7JuHa /Mv  
  然而这位魁星爷志气奇高,发愤用功,竟然高中了。皇帝殿试时,问他何脸上全是斑点,他答道:“麻面满天星”;问他的脚为何跛了,他答道:“独脚跳龙门”。皇帝很满意,就录取了他。 ~iiDy;"  
kREFh4QO,  
  另一种完全不同的传说,说魁星爷生前虽然满腹学问,可惜每考必败,便悲愤得投河自 杀了。岂料竟被鳖鱼 i9rv8 "0>  
\(=xc2  
  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运,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读书人都郑重的祭拜。 Gg GjBt  
v9,cL.0&  
吃巧果 -R1;(n)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之为“笑厌儿”、“果食花样”,图样则有捺香、方胜等。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 |;(P+Q4lB  
vg3iT }  
  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巧果的做法是:先将白糖放在锅中熔为糖浆,然后和入面粉、芝麻,拌匀后摊在案上捍薄,晾凉后用刀切为长方块,罪尤折为梭形面巧胚,入油炸至金黄即成。手巧的女子,还会捏塑出各种与七夕传说有关的花样。此外,乞巧时用的瓜果也可多种变化。或将瓜果雕成奇花异鸟,或在瓜皮表面浮雕图案,称为“花瓜” 。 <h+@;/v:  
hT_Q_1,  
  巧果及花瓜是最普通的七夕食品。而在历史上各朝代则另有不同的食俗。例如魏朝流行于七月七日设汤饼。唐朝的节日食品包括七月七日进斫饼,并订七月七日为晒书节,三省六部以下,各赐金若干,以备宴席之用,称为“晒书会”。七夕同时也是适宜配药的日子。据说一种以松柏为药材的秘方,这种神奇的药丸以七月七日的露水调配合成,服一丸可延长十年的寿命,服二丸可延二十年。此外,还有饵松实、服柏子、折荷叶等,均号称为长生不老的仙药。比较实用的药方有晒槐汁治痔,煎苦瓜治眼,摘瓜蒂治下痢等等不一而足。其功效如何,就只有试过的人才知道了。如今浙江的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在七夕这一天,人们还会用面粉制作各种小型物品,放到油锅里煎炸后称“巧果”。晚上还会在打扫干净的庭院里,摆上巧果、莲蓬、白藕、红菱等,家中亲友围坐在一起。 jA2%kX\6//  
k^ fW /  
tI^[|@,  
各地习俗 -Jv3D$f]a  
pRxVsOb  
江南 q9VBK(,X  
  江南的刺绣女孩会在夜晚月光下,将一根绣花针轻轻放到一碗水面上,借助水的表面张力将针托浮,在月光照射下,针周围会出现水波纹,哪一个波纹最复杂,就会绣出最好的作品,有时针上穿有红丝,也是向七仙女“乞巧”。唐代诗人林杰的诗《乞巧》说:“七夕今宵看碧宵,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FIAmAZH}_  
:/6aBM?  
西南 @*L-lx  
  染指甲西南一带的七夕习俗。年轻姑娘们在节日时用树的液浆兑水洗头发,传说这样可以年轻美丽,对未婚女子而言还意味着找到如意郎君。 8 l= EL7  
i"Hc(lg  
胶东 ^*UtF9~%n  
  胶东地区则多在七夕拜七神姐。妇女们穿上新装,欢聚一堂、盟结七姐妹;少女们则制作牡丹、莲、梅、兰、菊等带花的饼馍食品,称巧饼,用来祭祀织女。 A7XA?>~+|  
NOoF1kS+  
广东 A.7l o  
  在广东,人们六月便开始准备,把稻谷、麦粒、绿豆等浸在瓷碗里等待发芽。临近七夕便扎糊起一座鹊桥,还会制作各种精美的手工艺品。七夕之夜,人们在厅堂中摆放八仙桌,摆上各种精彩纷呈的花果制品和女红巧物。 R=48:XG3/K  
e2tru_#  
闽南 =d<~:!)  
  在闽南,当地人把织女称为“七娘妈”,是保护孩子平安的神。闽南的习俗在七夕这天吃石榴和使君子煮蛋、肉,以及红糖糯米饭以驱虫防瘟疫。 ?IS[2 v$   
7BqP3T=&_  
香港 C8qSoO4Z  
  现时在香港,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过往的传统习俗,于七姐诞当日到纸扎店购买“七姐衣”,于当晚用来拜祭七姐。而过往日子的妇女,亦有在拜祭之时利用小蜘蛛、豌豆或绿豆等物品,祈求七姐暗示能否传得手艺。 )+Z.J]$O-  
MQcIH2  
  在坪洲及西贡,分别有两间七姐庙,坪洲的七姐庙名为仙姊庙,每年七月初六仍有不少善信前往拜七姐。 J4 j:nd  
uTz>I'f  
台湾 +\dKe[j{g  
  七月七也是“七娘妈”的诞辰,七娘妈是儿童的保护神,床母是幼儿的保护神,台湾人有拜“床母”的习俗,有幼儿的家庭便在这晚祭拜床母,还会焚烧纸钱“四方金”(或“刈金”)和“床母衣”。除了在台南、鹿港还保有做十六岁成年礼,传统七夕民俗活动在台湾已日渐式微,但在庙方宣传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近年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七夕民俗活动。 {*g{9`   
C2 zKt/)A  
  现今七夕大多被商人炒作,变成商业化的七夕情人节,汽车旅馆成为约会的热门去处。 {,6J*v"o  
FYu30  
日本 ^jb;4nf  
  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便把农历七月初七改为公历七月七日庆祝。阴历的七月七日被称为“旧七夕”。 @].!}tz  
ndT_;==  
朝鲜半岛 @p/"]zf  
  朝鲜时代的风俗是孩子们以牛郎和织女为素材作诗,另外亦有向北斗七星祈求长寿与幸福。 F\&^(EL  
b{ A/M#=  
P.k>6T<U>  
阳历日期 "X!1^)W -8  
Uc ,..  
  2006-07-31 UUbO\_&y  
U|.r -$|5P  
  2007-08-19 ZQir?1=  
)MTf  
  2008-08-07 /pU`-  
P*}aeu&lnD  
  2009-08-26 7@e}rh?N-|  
khT[  
  2010-08-16 ;o;ak.dTt  
2*cc26o  
  2011-08-06 [euR<i*I#  
#u+qV!4  
  2012-08-23 0wSy[z4V  
}M"])B I  
  2013-08-13 f-H"|9  
'qde#[VB  
  2014-08-02 v@2@9/  
 :kE*  
  2015-08-20 %qE"A6j  
(M u;U!M"P  
  2016-08-09 EB}~^ aY  
hMvJNI6O  
  2017-08-28 &;r'JIp  
9C Ki$L  
  2018-08-17 ez%:>r4  
~@QAa (P.  
  2019-08-07 9M1DE  
"|Yy "iB[  
  2020-08-25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8-13
相关诗词 2 w! 0$  
HFF r S%  
  迢迢牵牛星 (梁)萧统 tu{paQ  
luac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aTvLQ@MQ  
M0)0~#?.D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y J,&N'p  
c(b`eUOO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c|JxgU  
r~oUln<[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8aV*zjB  
-ULgVGYKK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7i02M~*uS  
![vy{U.:`  
  七夕(唐)权德舆 0 8k  
g3Hi5[-H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Qgf|obrEi6  
y@2"[fo3~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O7.eq524  
KyP@ hhj  
  七夕(唐)徐凝 _ /.VXW  
+;pw^QB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7 j/.R  
pzQc UG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Lc]hwMGR*  
E[zq<&P@  
  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鹊桥; dN:^RCFzS  
saQo]6#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fk1d iB  
&t_TLV 8T  
  ——这首诗传说是唐朝的一个六岁的小孩,林杰写的,在一些地方广为传诵,七夕望月之时往往吟哦。  rf'A+q  
e}7!A  
  鹊桥仙(宋)秦观 Vu4LC&q  
=;) =,+V~q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ePaC8sd0  
U#PgkP[4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EKN<KnU%  
i&%dwqp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K&gE4;>  
>XRf= :3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G-]<+-Q$4  
n+<  
  七夕词(唐)崔颢 OR' e!{  
,VUOsNN4\  
  长安城中月如练,家家此夜持针线。 Nr)DU.f  
KIWHn_ :  
  仙裙玉佩空自知,天上人间不相见。 -?{g{6  
-*ZQ=nomN  
  长信深阴夜转幽,瑶阶金阁数萤流。 qx*b\6Rt  
u$ci{<  
  班姬此夕愁无限,河汉三更看斗牛。 ER[$TH&  
' IVC!uL,%  
  七夕(唐)白居易 z^4+U n  
0@E I@X;q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5 I#-h<SG  
SJ;{  Hg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gX n `!  
_F4=+dT|  
  七夕(宋)杨璞 gQu!(7WLI  
2S[:mnK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5 /oW/2"  
KiE'O{Y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u\~AO?h  
/M3;~sx  
  七夕(唐)曹松 z-"P raP  
RX^8`}N  
  牛女相期七夕秋,相逢俱喜鹊横流。 v"%>ms"n  
CO@ kLI  
  彤云缥缈回金辂,明月婵娟挂玉钩。 I1dOMu9  
#(a; w  
  燕羽几曾添别恨,花容终不更含羞。 Q[H4l({E  
8NE[L#k  
  更残便是分襟处,晓箭东来射翠楼。 E(1G!uu<  
;<+Z}d/g9  
  七夕(唐)崔国辅 OS>%pgv  
4R8Qn^  
  太守仙潢族,含情七夕多。 #hu`X6s"  
Ic&YiATj  
  扇风生玉漏,置水写银河。 83#<Yxk~  
IeA/<'U s  
  阁下陈书籍,闺中曝绮罗。 | "M1+(k7  
Ro<5c_k  
  遥思汉武帝,青鸟几时过? LtKR15h,  
i*&b@.7N  
  七夕(唐)崔涂 R6z *!W{  
g_>E5z.  
  年年七夕渡瑶轩,谁道秋期有泪痕? *J': U>p  
n? =O@yq  
  自是人间一周岁,何妨天上只黄昏。 gA1j'!\6l9  
{3K ]Q=  
  七夕(唐)窦常 \S?-[v*{  
,Tx38  
  露盘花水望三星,仿佛虚无为降灵。 fT?m~W^  
)u]=^  
  斜汉没时人不寐,几条蛛网下风庭。 0A8G8^T  
]+w 27!  
  楚塞馀春听渐稀,断猿今夕让沾衣。 $DnJ/hg;qD  
jG}nOI  
  云埋老树空山里,仿佛千声一度飞。 !B9 Yw/Ba  
f8f3[O!x  
  秋夕(唐)杜牧  _PwPLSg  
yw7bIcs|#b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 IDY7x27  
meThjCC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Z=@7  
pV 8U`T  
  七夕(唐)杜牧 TC=>De2;  
S?D]P'<  
  云阶月地一相过,未抵经年别恨多。 /Zx"BSu  
z 3Z8vq  
  最恨明朝洗车雨,不教回脚渡天河。 SymlirL  
E 0!0 uSg&  
  七夕(唐)杜审言 *] >R  
Wap\J7NY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 f/0k,~,*  
9j-;-`$S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 P-yVc2YH  
M9~'dS'XI  
  七夕赋咏成篇(唐)何仲宣 C+t|fSJ  
f= }!c*l"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 Z3u6m0!  
**1=|aa:  
  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 '%TD#!a  
A5%Now;.cf  
  历历珠星疑拖佩,冉冉云衣似曳罗。 n3eWqwQ$5  
6-5{7E}/b  
  通宵道意终无尽,向晓离愁已复多。 ka(3ONbG  
NQiu>Sg  
  七夕(唐)李贺 ={6vShG)m  
 zNn  
  别浦今朝暗,罗帷午夜愁。 .+u r+" i  
?LvU7  
  鹊辞穿线月,花入曝衣楼。 2'Kh>c2  
[ {vX*q 3B  
  天上分金镜,人间望玉钩。 qM 3(OvCt  
=W" T=p*j  
  钱塘苏小小,更值一年秋。 )`gxaT>&l  
*Csxf[O  
  奉和七夕两仪殿会宴应制(唐)李峤 v9f%IE4fX  
WigTNg4  
  灵匹三秋会,仙期七夕过。查来人泛海,桥渡鹊填河。 XGYsTquSe  
2sEG# /Y=  
  帝缕升银阁,天机罢玉梭。谁言七襄咏,重入五弦歌。 m?4HVv  
Gtvbm  
  同赋山居七夕(唐)李峤 9 *v14c%  
 : ?Z9  
  明月青山夜,高天白露秋。花庭开粉席,云岫敞针楼。 @cx#'  
h{j m  
  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暂惊河女鹊,终狎野人鸥。 <@4V G  
W>b\O">  
  七夕歌(唐)刘言史 ).Iifu|ks  
v=&xiwz}  
  星寥寥兮月细轮,佳期可想兮不可亲。 %Br1b6 V  
mOyNl -f  
  云衣香薄妆态新,彩輧悠悠度天津。 {`> pigo  
w=ufJR j  
  玉幌相逢夜将极,妖红惨黛生愁色。 OP_\V8=  
Zba<|C  
  寂寞低容入旧机,歇著金梭思往夕。 ]a*26AbU+  
,#0#1k<Dm  
  人间不见因谁知,万家闺艳求此时。 20Jlf?  
(58r9WhS  
  碧空露重彩盘湿,花上乞得蜘蛛丝。 L$,Kdpj  
#W_-S0>&  
  七夕(唐)李商隐 cmd7-2  
'cK{FiIT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 "s`#` '  
5;XU6Rz!  
  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kj+6`:CPs  
&&"+\^3  
  七夕偶题(唐)李商隐 I.SMn,N  
Y10  
  宝婺摇珠佩,常娥照玉轮。灵归天上匹,巧遗世间人。 :Z83*SPc  
~~p )_  
  花果香千户,笙竽滥四邻。明朝晒犊鼻,方信阮家贫。 u2I@ fH/  
}<'ki ;  
  壬申七夕(唐)李商隐 a |]}uFr  
tv]9n8v  
  已驾七香车,心心待晓霞。风轻惟响佩,日薄不嫣花。 D&],.N  
=*6H!bzX  
  桂嫩传香远,榆高送影斜。成都过卜肆,曾妒识灵槎。 B~O<?@]d  
`Uvc^  
  辛未七夕(唐)李商隐 *N6sxFs  
,Vz-w;oDn  
  恐是仙家好别离,故教迢递作佳期。 P .^*K:5@  
"N}MhcdS  
  由来碧落银河畔,可要金风玉露时。 %_>8.7  
DwTVoCC  
  清漏渐移相望久,微云未接过来迟。 ^0(D2:E  
4JH^R^O<n  
  岂能无意酬乌鹊,惟与蜘蛛乞巧丝。 ChNT; G<6$  
`:0A uw9h  
  七夕寄张氏兄弟(唐)李郢 !9V; 8g  
C8(0|XX  
  新秋牛女会佳期,红粉筵开玉馔时。 VPVg \K{  
"0z4mQ}>N  
  好与檀郎寄花朵,莫教清晓羡蛛丝。 7kMO);pO  
XN3'k[  
  七夕(唐)李中 NKVLd_f k  
9%MgAik(  
  星河耿耿正新秋,丝竹千家列彩楼。 X@A8~ kj1  
$}0\sj%  
  可惜穿针方有兴,纤纤初月苦难留。 O[|X=ZwR:l  
]2@lyG#<<  
  七夕(唐)刘威 |gT8QP  
R"z}q (O:  
  乌鹊桥成上界通,千秋灵会此宵同。 3?!c<^"e  
gS|6,A9  
  云收喜气星楼晓,香拂轻尘玉殿空。 ]&='E.f  
rTST_$"_6  
  翠辇不行青草路,金銮徒候白榆风。 e_S,N0  
01]W@ \(  
  采盘花阁无穷意,只在游丝一缕中。 RH$YM `cZ  
d@Wze[M?0  
  七夕二首(唐)刘禹锡 3_{rXtT)'  
}p8iq  
  河鼓灵旗动,嫦娥破镜斜。满空天是幕,徐转斗为车。 usi3z9P>n  
mK^E@uxN  
  机罢犹安石,桥成不碍槎。谁知观津女,竟夕望云涯。 #nj;F'O](  
j:^gmZ ;J  
  天衢启云帐,神驭上星桥。初喜渡河汉,频惊转斗杓。 z\WyL;  
WK{F  
  馀霞张锦幛,轻电闪红绡。非是人间世,还悲后会遥。 *d 4A3|  
f|j<Mj+\  
  七夕诗(唐)卢纶 &$~irI  
85A7YraL  
  凉风吹玉露,河汉有幽期。星彩光仍隐,云容掩复离。 yi-0CHo  
dtV7YPz4+  
  良宵惊曙早,闰岁怨秋迟。何事金闺子,空传得网丝。 -BwZ  
1k$5'^]^9]  
  七夕诗(唐)卢纶 ,~Lx7 5{  
g<8Oezi 65  
  祥光若可求,闺女夜登楼。月露浩方下,河云凝不流。 (H]NL   
2';{o=TXV  
  铅华潜警曙,机杼暗传秋。回想敛馀眷,人天俱是愁。 DW)81*~g  
}Cb-7/  
  七夕(唐)卢殷 UzV78^:,iD  
@FRas00)|  
  河耿月凉时,牵牛织女期。欢娱方在此,漏刻竟由谁。 '@^mesMG  
? Z2`f6;W4  
  定不嫌秋驶,唯当乞夜迟。全胜客子妇,十载泣生离。 diKl}V#u  
lpbcpB  
  七夕(唐)杜甫 n6 c+Okj  
$ B]_^  
  牵牛在河西,织女处河东。 \34:]NM  
D|vck1C5,  
  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 (7??5gjh  
.[?2_e#9%  
  七夕(唐)罗隐 sv6 m)pwh  
I&% Z*H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LGYg@DR  
^i@0P}K<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9L+ Q1o  
eK\i={va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_.m|Ml,`{  
\@{TF((Y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D'UIxc8  
idjk uB(6  
  七夕(唐)清江  |vBy=:  
v++&%  
  七夕景迢迢,相逢只一宵。月为开帐烛,云作渡河桥。 ~*tn|?%  
{~'Iu8TvZ  
  映水金冠动,当风玉佩摇。惟愁更漏促,离别在明朝。 |2jA4C2L}  
O`9vEovjs  
  七夕醉答君东(明)汤显祖 y (%y'xBP  
1V,DcolRY  
  玉名堂开春翠屏,新词传唱《牡丹亭》。 4 *. O%  
sP>-k7K.  
  伤心拍遍无人会,自掐檀痕教小伶。 P_.AqEH  
v*OT[l7  
  韩庄闸舟中七夕(清)姚燮 emT/H 95|,  
))7CqN  
  木兰桨子藕花乡,唱罢厅红晚气凉。 )]zsAw`/  
rWN%j)#+  
  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 M~.1:%khM  
Vw&# Lo  
  行香子(七夕)(宋)李清照 W*u$e8i7  
)3 '8T>^<K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m,rkKhXP  
-O $!sFmY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 'W&ewZH_h  
*3fhVl=8^*  
  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1RlW  
m`tX&K#-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 x%m  
2=VFUR 8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 ahN8IV=+Gm  
r\C"Fx^  
  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 2aPhA  
ey n-bw  
七夕短信 be(hY{y`  
Fg i;%  
  1、七月七日鹊桥仙,金风玉露恨苦短,朝朝暮暮常相伴,不羡牛郎羡鸳鸯!七夕情人节快乐! /%b nG(4  
!R[~Z7b6  
  2、牛郎会织女,成了千古佳话,我和你在同一时空下,铸筑爱巢。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用我们的爱架起彩虹! rX?%{M,xFw  
!&{"tL@.  
  3、过节啦,是中国人的情人节啊,过中国的情人节,过我们的情人节,好好想你啊,我俩去哪庆祝呢? -^< t%{d  
"=2'Oqp1  
  4、天上人间,岁岁年年,今宵团圆,惟愿永远。对你的那种特别的感情,只想告诉你,今生不变!七夕情人节快乐! DX/oHkLD'  
9?sm-qP  
  5、七夕,七夕,我的佳期;织女,织女,我的爱妻;天上地下,千年聚齐;呜呼哀哉,我爱我妻。 srS)"Jt  
m mH xPd  
  6、星星如果能读懂此刻的心,月亮如果能明了此刻的情,愿天下有情人可终成眷属。 zXId up@  
+Ur75YPh  
  7、我们的网络爱情就是从今天开始的!真的好甜蜜!希望每一个中式情人节,你都会在我的身边。七夕情人节快乐! =8Z-ORW51  
TALiH'w6|e  
  8、我是鹊桥旁那颗美丽的流星,只为有你一次真爱的回应,我痴痴地等待着你……久久不愿离去…… T#&X7!4  
>h$Q%w{V  
  9、今宵七夕夜,遥望银河情。七夕情人节快乐! 7GJcg7s*T  
-6e^`c6{  
  10、七夕第一次听说!不知道第一次的中国的情人节会怎么样过?想想吧!来告诉我吧! bUuQ"!>ppu  
D]WrPWL8v  
  11、七夕一年又一年,爱你的心从不变;情人一节又一节,对你的情始终如一;不管时空如何偷换,爱你永不疲倦;不管世事如何沧桑,永远守在你身旁[4]。 xi)$t#K"  
e0]%ko"  
  12、漫漫岁月长又长,你我情意缠绵绵。闪闪银河长又长,你我心意总相投。鹊儿搭桥长又长,你我七夕喜相逢。幸福未来长又长,久久爱意在心头。 7T(&DOGZ  
j=u) z7J  
  13、一年一度七夕日,牛郎织女鹊桥会。感天动地情深切,爱莫能助伤离别。你我凡间平常人,郎情妾意过一生。不羡鸳鸯不羡仙,安居乐业享团圆。 !-JvVdM;(  
?*~sx=mC  
  14、爱的歌声最开怀,爱的海洋最精彩。璀璨的银河,一颗星就是我对你的一份爱;浩瀚的宇宙,一粒尘就是我对你的一份情。七夕心相惜,愿你更美丽。 M'pIAm1p  
zu,Yuq  
  15、月光如昼,银霜茫茫,七夕会鹊桥,情意绵绵;花团锦簇,美景交融,仙鹊聚天桥,好生幸福!祝天下情人七夕[2]节快乐! j.\0p-,  
l4& l)4Rx  
  16、天上鹊桥见,人间今宵圆。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七夕鹊桥见,情谊两绵绵。无语相见事,尽在不言中。 {}H/N   
.OlPVMFt  
  17、千年的神话演绎着经典的浪漫,长久的期盼等来喜鹊飞舞翩翩。银河隔开牛郎织女的思念,却美丽了一份缘。只愿相爱的人们:七夕快乐,终成眷属! >H,E3Z  
 1%";|  
  18、为了你这枝名花,我甘为一方沃土,受尽践踏之辱,皮肉之苦,只愿成为你唯一的领主。七夕情人节,希望你的心归我所属,同时也祝所有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 h2!u'IQ  
\9R=fA18  
  19、好久没见,但你的格言我始终谨记在心:馒头诚可贵,包子价更高,若有烧排骨,两者皆可抛。可爱的损友,情人节快乐!
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社区是一个大家庭,请注意文明回复。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