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218415
-
- 注册时间2012-03-05
- 最后登录2019-06-15
- 在线时间753小时
-
- 发帖3042
- 搜Ta的帖子
- 精华0
- 辛币1442
- 威望3747
- 贡献值0
- 交易币0
-
访问TA的空间加好友用道具
|
大堂内东西两侧分别是钱粮库和武备库。现在是两个展厅,展厅里主要展示了清代官吏的级别建制,有几件官服,有点顶戴之类的东西。墙上有展板告诉你每个品阶官员的俸禄和服装标准。仔细看,展板上有一项是养廉银子。这个我可知道,以前有所了解。这就是最早的高薪养廉。没记错的话是从雍正年间开始的。清朝官员的俸禄是比较低的,这里说的比较低是相对的,单单吃饭也能够用,但是顶不住老爷们下下馆子,走走人情之类的啊。所以这点钱根本是塞牙缝都不够。那就贪呗,三年清知府还十万雪花银呢。所以为了反腐,朝廷出了养廉银子这个方法,不过啊,这方法既不治标也不治本,反倒给官员们多了一笔收入,该贪还是贪。跟现在这个社会一样。公务员们要是来这看一看,肯定会去要闹事要求涨工资,因为把银两折算成人民币,人家七品官一年养廉银子也几十万呢! c?5e| dZz
qQ[&FjTO` K.
G}*uy 61>@-55k9
<SmXMruU
穿过大堂往后走,就是宅门。不过没有宅门的照片,这个是进了宅门之后,由内向外拍的。 IZBU<1M 县衙遵循封建礼制,是前朝后寝,我一直不清楚,为什么宅门在前,而二堂在后,这样二堂反倒到了宅门里面!唯一的解释就是:老爷们太敬业,以单位为家,以家为单位! eAS~>
|N#x 其实宅门里面设有“门子房”,照片里面能看到半个小房门。“门子房”相当于现在的保卫科,看门的。有人想见知县首先得通过门子,让门子传话,但是俗话说:阎王好见,小鬼难缠。人们图方便,给门子好处,行贿赂,塞红包,这就是现代人所讲的“走门子”的历史渊源。 BO<I
/J~b 穿过宅门,还有一道屏门,由四扇转门组成。跟仪门一样,只有在有重大活动时才开,平时用于挡隔人们视线,类似于照壁、屏风的作用。如下图,屏门上书:天理国法人情。 ,TaaX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