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nniSG((3 (gutDUO; [定义及流行病学]
9.Sv"=5gz (一)概述
"t>H
B6^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冬春季多见,临床以高热、乏力、头痛、全身酸痛等全身中毒症状重而呼吸道卡它症状较轻为特征,流感病毒容易发生变异,传染性强,常引起流感的流行。20世纪的4次甲型流感世界大流行 我国近半个世纪内(1953年至今)流感流行共计发生大中小规模的流感流行17次,其中2次为大流行。
soB_
j (二)病原学
+5Y;JL<%/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组液病毒科,球型,直径80-120nm,基因组为RNA病毒。其特点是容易发生变异。分为甲乙丙三型,其中甲型最容易发生变异、,可感染人和多种动物,为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常引起大流行和中小流行。乙型流感病毒变异较少,可感染人类,引起爆发或小流行。丙型较稳定,可感染人类,多为散发病例,目前发现猪也可被感染。
_tnoq;X[ 流感病毒不耐热,100℃1分钟或56℃30分钟灭活,对常用消毒级剂敏感(1%甲醛、过氧乙酸、含氯消毒剂等) 对紫外线敏感,耐低温和干燥,真空干燥或-20℃以下仍可存活。
Qz<i{r-z (三)流行病学
/ EVXkf0 1. 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后1~7天有传染性,病初2~3天传染性最强。猪、牛、马等动物可能传播流感。
jq/ CXYv 2. 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为主,流感病毒在空气中大约存活半小时污染的日用品
1HRcEzA 3.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三型流感之间、甲型流感不同亚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可反复发病
JWxSN9.X 4. 流行特征:
C8 $KVZ 1)流行特点:突然发生,迅速蔓延,2~3周达高峰,发病率高,流行期短,大约6~8周,常沿交通线传播。
. 2)一般规律;先城市后农村,先集体单位,后分散居民。
~\O,#j`_ 甲型流感:常引起爆发流行,甚至是世界大流行,约2~3年发生小流行1次,根据世界上已发生的4次大流行情况分析,一般10~15年发生一次大流行。
mP
+H
C)2 乙型流感 呈爆发或小流行,丙型已散发为主。
HNX/#?3 3)流行季节;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季为主。南方在夏秋季也可见到流感流行。
%LnG^L [临床表现]
c#fSt}J>C (一) 概述
kxY9[#:<fB 典型流感起病急:潜伏期为数小时~4天,一般为1~2天;高热,体温可达39~40℃,拌畏寒,一般持续2~3天;全身中毒症状重,如乏力、头痛、头晕、全身酸痛;持续时间长,体温正常后乏力等症状可持续1~2周;呼吸道卡它症状轻微,常有咽痛,少数有鼻塞、流涕等;少数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腹痛等。有少数患者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老人、婴幼儿、有心肺疾病着者或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者患流感后可发展为肺炎。
Ee$F]NA (二) 临床分型
( d8rfet 1. 单纯型流感:急性起病,体温39~40℃,伴畏寒、乏力、头痛、肌肉关节酸痛等全身症状明显,呼吸道卡它症状轻微,可有流涕、鼻塞、干咳等。查体:急性病容,咽部充血红肿,无分泌物,肺部可及干性啰音。
AD'c#CT 2. 肺炎型流感:较少见,多发生于老人、小孩、原有心肺疾患的人群。原因:原发病毒性肺炎,继发细菌性肺炎,混合细菌病毒肺炎。表现:高热持续不退,剧烈咳嗽、咳血痰、呼吸急促、紫绀,肺部可闻及湿啰音。胸片提示两肺有散在的絮状阴影。痰培养 无致病细菌生长,可分离出流感病毒。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病死率高。
`P*PCiZos 3. 中毒性流感:以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为特征。表现为高热不退,血压下降,瞻望、惊厥、脑膜刺激征等脑炎脑膜炎症状。
hi ),PfAV 4. 胃肠炎型流感:少见,以腹泻、腹痛、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
#6 $WuIG (三)并发症
]vCs9* |B 1. 呼吸系统:细菌性气管炎、细菌性支气管炎、肺炎
k,/2]{#53d 2. Reye综合征 Reye综合征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的肝、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病年龄为12~16岁,退热后出现恶心、呕吐、继之嗜睡、昏迷、惊厥等神经系统症状,肝大,无黄疸,脑脊液检查正常。可能与服用阿斯匹林有关。
Oh7wyQiV 3. 其它:中毒性休克、中毒性心肌炎、
7 z+Ngt' ! [实验室检查]
5lE9UoG[Q 1. 血象: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增高,若合并细菌感染,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上升。
~y :?w(GD 2. 病毒分离:急性期病人口咽含漱液接种于鸡胚可分离出病毒。
$j0<ef! 3. 血清抗体检测:患者早期(发病头三天内)和恢复期(2~4周后)2份血清,抗体效价四倍以上为阳性。
$h1pL>^J 4. 快速诊断:取患者鼻黏膜压片染色找包涵体,免疫荧光检测抗原为( )。
3`njQvI\ [诊断与鉴别诊断]
)},/=#C0 (一)诊断
[5P1 pkZ 流行及大流行期间可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但流感早期散发病例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综合诊断。
|@MGGAk 1. 流行病学史:流行期间一个单位或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医院门诊上感病人明显上升。
&:=[\Ws R 2. 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有高热、全身中毒症状重,呼吸道症状较轻微。
55Ye7P-d 3. 实验室检查
//}KWz 1)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增高
-wnBdL 2)从病人鼻咽分泌物中分离到流感病毒
OV7SLf 3)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4倍以上增高
PW*[(VX 4)呼吸道上皮细胞病毒抗原检查阳性
n*eqM2L 5)鼻咽分泌物经敏感细胞增殖1代后呈抗原阳性
6.3qux9 6)可用RT-PCR检测病毒核酸
x{VUl 诊断分类
#4& <d.aw' 1)疑似病例: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
2cv=7!K4Uv 2)确诊病例:流行病学史 临床表现 实验室病原学检查2、3、4、5中一条。
-D_xA10 (二)鉴别诊断
)aX#RM? N 1. 普通感冒:多种病毒引起,多为散发,起病较慢,上呼吸道症状明显,全身症状较轻。感冒俗称伤风,又称急性鼻炎或上呼吸道卡他,是以鼻咽部卡他症状为主要表现。成人多为鼻病毒引起,次为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起病较急,初期有咽干、咽痒或烧灼感,发病同时或数小时后,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咽痛,有时由于耳咽管炎使听力减退,也可出现流泪、味觉迟钝、呼吸不畅、声嘶、少量咳嗽等。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不适、轻度畏寒和头痛。检查可见鼻黏膜充血、水肿、有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如无并发症,一般5~7天痊愈。
zgSv -h+f 2. 流感伤寒型钩体病:夏秋季多发,有疫水接触史,临床除发热外,腓肠肌压痛,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压痛,实验室检查可通过显凝实验检测抗体,若抗体效价为1:400以上增高,考虑该病,通过血培养可诊断。
@WzrrCpj 3. 链球菌性咽炎 该病咽部红肿,扁桃体肿大,有脓性分泌物,颌下淋巴结肿大,WBC 中性粒细胞增高,血培养( )。
`S]DHxS 4. 其它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感染 要通过病原学检查来区别。
%/K;!'7 5. 支原体肺炎 也要通过病原学检查来区别。
B!1L W4^ [治疗]
Mbxrj~u
e (一) 一般对症治疗
C7MCMM|S 卧床休息,多饮水,适宜营养,补充维生素,保持口鼻清洁,全身症状明显时予抗感染治疗。
}pT>dbZ (二) 早期应用抗病毒治疗
7}Jn`^! 1. 可减少病毒的排毒量,抑制病毒复制,减轻临床症状,并防止病毒向下呼吸道蔓延导致肺炎等并发症。
*,XT;h$'> 2. 药物
)5s-"o< 1)金刚烷胺为M2离子阻断剂,可阻断病毒吸附于敏感细胞,抑制病毒复制,对甲型流感有效。发病48h内用药效果好。用量:成人200mg/天,老人100mg/天,小孩4-5mg/kg/天;用法:分2次口服,疗程3-4天;副作用:口干、头晕、嗜睡、共济失调等神经系统症状。
HwBJUr91] 2)甲基金刚烷胺用量: 100-200mg/天,用法:分2次口服,其抗病毒活性比金刚烷胺高2-4倍,且神经系统副作用少。
Ke\FzZ] 3. 注意事项: 孕妇、神经、精神异常、肝肾功能严重受损者禁用,且此两种药物易发生耐药。
#\O?|bN'q (三) 防治各种并发症
,Mu"r!MK (四) 中药治疗
JZ"XrS0? [预防]
]ex2c{
G (一) 控制治疗传染源
'R n\CMTH 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tj" EUqKQ 呼吸道隔离1周或至主要症状消失
&c81q2 (二) 切断传播途径
3hR3)(+1 1. 流行期间,避免集会或集体娱乐活动,老幼病残易感者少去公共场所,注意通风,必要时对公共场所进行消毒
6[]O3Aa 2. 医护人员戴口罩、洗手、防交叉感染
04!akPP< 3. 患者用具及分泌物要彻底消毒
>6z7.d (三) 疫苗预防
-$f$z(h 灭活疫苗:效果较好,接种对象为老人、儿童、严重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及可能密切接触患者的人员;接种时间为每年10-11月中旬,每年接种1次,2周可产生有效抗体。下列情况禁用:对鸡蛋过敏者;急性传染病患者,精神病患者,妊娠早期,6个月以下婴儿。
)KN]"<jB
减毒活疫苗:采用喷鼻法接种
9+frxD&pO (四) 药物预防
e[.JS6 用于易感人群可能感染而未发病者,金刚烷胺100mg/口服,2次/日,10-14天;对甲型流感有一定预防作用,对乙型流感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