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支持国家保钓绝对是主流民意2012-09-19 07:11 环球时报 1409 字号:TT 昨天是“九一八”,抗议日本侵占钓鱼岛的示威游行在中国几十个城市里又达到高潮。但昨天的抗议活动总体上是和平理性的,与上周末多地出现打砸行为相比,是明显的改善。 DJ%PWlK5
{U1m.30n
不管是更大的警力投入起了作用,还是舆论的批评带来了压力,昨天理性示威的结果都是珍贵的。其实昨天的示威既是针对日本的,也是中国社会自我进步的一次逼迫。在走向民主、文明的路上,消除街头暴力必须是中国社会长期的自我鞭策。 &?vgP!d&M
w:l
"\Tm
观察中日社会近日的各自内部表现,中方的内部分歧要比日方的更突出。这是中国自近代以来遇对外冲突时经常出现的老问题。一致对外的内部团结在中国很难达成,相对于一些国难中的内部分裂,今天的情况还算是很不错的。 P_dJZ((X
to\Ni~a&
- P&q7|ST%N
有几个重大原因导致了分歧的反复出现。一是中国太大,内部常有利益纠纷,一旦外界有插手这些纠纷的机会,中国的团结对外就会被推倒。在新中国成立前的那些年代,这个问题总是非常严重。 e*!kZAf
yBRC*0+Vy
二是近代中国与外部冲突的对象经常是“列强”中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它们经济发达,文化先进,对中国知识分子有很强吸引力。中国社会常在这样的强硬反抗“是不是对的”上产生困惑,加之中国草根的抗议活动常会伴随打砸烧等不文明行为,更使对反抗整体上的质疑看上去有一些道理。 x :7IIvP
3[&C g
一些中国人对先进国家的好感及推崇,会影响他们对中国捍卫自己利益合法性的自信。还有些人会因为外部力量的强大,出于利益考虑在中外冲突时找个理由与中国阵营保持距离,或者与外方做公开或半公开的呼应。 7rPF$ \#
<1pEwI~
只要中国有一定的舆论开放,这种局面的出现几乎是必然的。利益的多元必然导致态度的多元,爱国主义不可能消除中国社会的复杂性。一些人对捍卫领土主权表现消极,甚至持不同意见,把这些看成中国社会的进步也并非就不可以。 8] ikygt"
}i2V.tVB-
但还有一些更重要的判断,大概是不需要犹豫的。首先是,要求捍卫钓鱼岛主权,这是绝大多数中国人的愿望。不管互联网上有多少人、包括名人说风凉话,他们可能在中国社会的某个层面和角落显得声音挺大,但不支持国家采取坚决行动捍卫领土主权,肯定不是中国的主流民意。 0ksa
fQ98(+6
这跟社会发达不发达,以及民主不民主都没关。英国为马尔维纳斯群岛发动了对阿根廷的战争;所有大国对领土争议几乎都是寸土必争。认为钓鱼岛“没用”的人,在中国肯定是“一小撮”。 ?}7p"3j'z
Th[d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