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054阅读
  • 1回复

中国人的乞巧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8-23
 去年看到珠村“七姐诞”的图片,是在一个画家网论坛。文化人对这种传统的节祭很敏感,拍照片的人老早就开始打探这件事,看看在哪个偏远的乡村还存留着这样的古老仪式。于是,就看到了他们记录的寻找到珠村去的几经周折。个中乐趣令人读来妙不可言,更有那由兴趣角度拍得的图片,很私人,很个性的,小团体的自由形式。长香案,各式祭品,红纸,红联,随兴的上香姿态。一切都很有传统节祭的气氛,原汁原味,土俚土气,但是,很可爱。
  
  如今,又到农历七月了。由于去年有网民发了日本乞巧节的图片,今年的人们就都关注起这项节祭了。我打开南方周末报,赫然几版图文,抢鲜报道了珠村的“七姐诞”活动。我好生奇怪,哪有提前过节的理啊?原来,珠村“七姐诞”被政府“支持”了,成了摆上台的“文化展品”。没有看文章,看那图片就不禁胃液翻腾。强势的爪牙又生硬地抓了下去,自然趣味顿时烟消云消。那模式真的令人不舒服,将一老太太搬进一间四壁苍白的屋子,搭个台子将老太太手工制作的土工艺摆上,煞有介事,却冷若冰霜。
  
  这让我想起从前课本里的那个故事,那个《阿拉伯人与他的骆驼》。一个阿拉伯人,和他的骆驼在沙漠中旅行。夜晚,阿拉伯人搭起帐蓬休息了,他的骆驼在帐蓬外面。当他正要入睡的时候,骆驼的头进了帐蓬,请求让它也住进帐蓬里来,主人免强同意了。过了一会儿,骆驼说帐蓬太小,很挤,结果,骆驼竟然把主人赶出了帐蓬。中国其实也有类似的寓言,那个雀占鸠巢就是差不多的意思。返回到珠村“七姐诞”这件事,政府的参与,就给人这样寓言式的感觉。这种政府的官样架式的宣传,其实很喧宾夺主,又很冷漠无情。因为,这种姿态是居高临下的奖赏式样,其实是让人看到这背后的轻视。还不如只作一只旁观的眼睛,去看,这样就足够了。或者,给一些资助,让珠村人自己将规模做大点,政府只鼓励传媒去“看”,这就足够了。文化,也要保持原生态。原生态也会自然地与时俱进的,不必以家长的方式操劳。
  
  小时候都爱玩“过家家”,试过几次,有大人童心大发地加进游戏,又不能投入认真的情感,结果,将小孩子们的玩兴给败坏了,大人一离席,游戏就没法再玩。而另一种形式却很有互动乐趣,那就是作为资源提供者。我大姨父是个很亲切的东北人,热爱烹饪。周末,我们全家常去大姨妈家吃他做的大餐。他做饭的时候,会给我一套极细小的陶土厨师玩具,有砂锅,陶炉,茶壶等。我徒手玩着的时候,大姨父会不时地叫我过去,递给我一些黄瓜头青葱尾之类的物质供应,令我的游戏煞有介事起来,这就是很好的一种介入方式。政府与民间文化的互动,也应该有这样的灵感。
  
  七夕节在当代的中国人印象里,简直就要模糊掉了。前两年竟然将七夕节过成了“情人节”。闹这样的笑话实实在在证明了十年文化毁灭的可怕。十年生死茫茫,人的记忆很脆弱。直到去年看到日本人过“乞巧节”,中国人才猛然醒悟。这个在乡下依然被零落保存的“七姐诞”,正是七夕节的真正意义。作为一个鼓励民间勤劳和创新劳动的节日,七夕——“乞巧”,是入秋后最活泼的一个节祭。比如这两年在几个大中城市兴起的“创意市集”,才是乞巧节应该有的形式。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www.huadongsyx.com/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2-08-23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内容复代表了您的品质,文明回复,做文明辛集人。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