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12024阅读
  • 170回复

《天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07-11-10
第二部分
权阉窃国亡秦祀(2) 
作者 : 张惠成 



  赵高的父亲原为赵国的贵族,秦灭赵,夫妻双双被俘。赵父被处宫刑,其母没为官奴婢。后来,赵高的母亲与人私通,生下他们兄弟几人,并且都承了赵姓。按照秦朝的法律,奴隶的后代只能世世为奴。而且,他们兄弟几个也都要处以宫刑,在宫中服役。这种悲惨的遭遇,不能不使赵高产生一种仇恨的心理。 赵高是一个很有心计的人。他不甘心永远处于奴隶的地位,他要千方百计地爬上去,以改变这种命运。但是,怎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呢?他清醒地认识到,可以利用自己在宫中这个有利条件,接近并取得秦始皇的信任,这样,自己就会有出头的日子了。赵高虽然身受宫刑,但智能并不低下。他生性狡黠刁滑,善伺人主之意。他看到,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就是一个“以法为教”的国家。尤其是秦始皇,非常推崇法家,并信奉阴阳五行的“五德终始说”那一套。秦始皇认为周为火德,秦取周而代之,所以应该为水德;水德属阴,阴主刑杀,故严定刑法,“事无大小皆决于法”,造成秦法特别严苛。赵高看准了秦始皇这个本质特点,于是就“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很快就精通了当时的显学——“狱律令法”。他能够强记秦朝繁琐的律令,又写得一手好字,而且仪表也不错。因此,秦始皇对赵高颇为赏识,提拔他为中书符令。这是一个负责宫廷车马和机要文书的宦官头目。官虽不大,但必须是皇上的亲信才能担任。这就使赵高有了一个既可接触国家机密、又可以接近皇帝以表现自己获取宠幸的机会。当时,秦始皇为了在全国推行文字统一,把原来繁琐的大篆(也叫籀文)改作笔画简便划一的小篆(即秦篆),又让丞相李斯撰写《苍颉篇》、赵高撰写《爰历篇》、太史令胡母敬撰写《博学篇》,作为范文颁行全国。可见秦始皇的赵高的器重和信任。

  赵高的第一步打算虽然实现了,但他并没有以此为满足,他想,狡兔尚有三窟,自己虽然得到了皇帝的信用,但秦始皇百年以后,自己又将依托何人呢?于是,他开始考虑秦始皇身后谁能继承皇位的问题。他对秦始皇的二十几个儿子的德行、才能、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的情况,都有细致深刻的了解。按常理来说,长子扶苏宽仁忠厚、德才兼备,在朝臣中最有威信,继承人非他莫属。但是,因为他屡次劝谏父亲要宽仁待民,反对以严刑酷法来治理国家,所以常常激怒秦始皇。特别是他坚持反对焚书坑儒,更加惹恼了刚愎自用的父亲。秦始皇一怒之下,便把扶苏打发到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去当大将蒙恬的监军。

  在其他诸子中,赵高发现秦始皇最宠爱的是年仅十几岁的小儿子胡亥。于是,他想方设法笼络并讨好这位娇纵无知、缺乏主见的纨绔子弟。他事事迎合胡亥的心理,满足胡亥的需要。凭着他那见风使舵、八面玲珑、能说会道的本领,很快就得到胡亥的宠信。秦始皇见了,也很高兴,后来干脆让赵高作胡亥的老师,教他书法、文字及狱律令法的知识。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07-11-10
第二部分
权阉窃国亡秦祀(3) 
作者 : 张惠成 



  得到秦始皇父子的欢心后,赵高的行为更为大胆,有时竟招权纳贿,舞文弄法。有一次,事被发觉,秦始皇把他交付蒙恬的弟弟蒙毅审理。蒙毅不敢徇私,按律判赵高死罪。行刑之前,秦始皇却突然改变了主意。他念赵高明断有识,办事练达,格外加怜,特下赦书,不仅免其一死,还恢复了他的官职。

  这件事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它既使赵高和蒙恬兄弟从此结下了仇怨,又使赵高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一旦秦始皇驾崩,扶苏继承了皇位,蒙氏兄弟势必受到重用,到那时自己的结局将是非常可怕的。这就迫使赵高更加明确地倒向胡亥。

  秦始皇身死出巡途中,赵高感到机会来了,决定乘机夺权。于是,他偷偷地找到胡亥商量:“皇上去世了,生前没有封诸子为王,只给长子扶苏留有遗诏。扶苏一到咸阳,便立为皇帝,而你却没有一点立足之地,这如何是好?”

  胡亥不知赵高心怀诡计,况且他本来不是太子,此刻也根本没有想到要当什么皇帝。所以,他不以为然地随口答道:“这是理所当然的啊!我听说,最了解臣下的莫过于君,最了解儿子的莫过于父,父皇去世了,没有遗命分封诸子,是有他的想法和道理的。作儿子的应该自觉遵守,这又有什么好说的呢?”

  赵高见胡亥还没有意识到皇位的重大利害,于是直截了当、一针见血地提醒他说:“话不能这么说。目前的情况不是不可以改变的。诸位公子和蒙氏兄弟都不在这里,如今天下生杀大权都在公子、我和丞相手中,愿公子早拿主意。作人君和作人臣,人为我制和我为人制,岂可同日而语?”

  此时的胡亥,良心还没有泯灭。他感到实在难以做出那种不义之举,所以不情愿地说:“废兄而立弟,便是不义;不奉父诏,便是不孝;自己不才,靠别人的力量取得成功,是无能的表现。这三条都是违背道德的,天下的人是不会服气的,到时只能是身败名裂、社稷不安啊!”

  赵高听了胡亥这一番话,明白了他的顾虑所在,他是怕遭到天下、后人的唾骂。于是,他进一步诱惑说:“你这些顾虑完全是多余的。我听说商汤、周武杀其主,天下称义,不为不忠。卫君杀其父,卫国人还称颂他的功德,连孔子也认为这并非不孝。办大事用不着顾小节。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优柔寡断,日后必然后悔。一个人只要敢作敢为,连鬼神都得让路,事情也一定能成功。希望公子立即采取行动。”

  赵高的这一席话说得胡亥怦然心动。它紧紧抓住胡亥的心理,把他们的邪恶之行巧辩为正义之举,确实打动了胡亥的心,使他从罪恶感当中解脱出来。他沉吟半晌,方才说道:“看来,事情也只好这样办了。但是,如今丧礼还未举行,怎么以此事去求丞相?”

  赵高见他心动,便接口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我自去与丞相商量,不劳公子费心。”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07-11-10
第二部分
权阉窃国亡秦祀(4) 
作者 : 张惠成 



  赵高深知,这次政变的成功与否,就在于是否能够拉过来李斯结成同盟。但怎样才能说服李斯呢?他颇费了一番心计。他把李斯这个人重新认识和判断了一番。他认为,李斯固然是一个有权谋的人,并且也很忠于秦王朝的事业;但李斯也具有一个致命的弱点,这就是逐于权势,惜禄保位。李斯本是楚国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人,年轻时曾为乡里小吏。有一次他偶然看到屋里厕所里的老鼠在吃一些很脏的东西,一见到人和狗走近便非常惊恐;而粮仓里的那些老鼠,吃的是上好的粮食,居住在大厦之下,却没有被人犬惊恐之忧。于是,李斯大发感慨,他觉得人也就像老鼠一样,富贵和贫贱与否关键在于他自己所处的环境。于是,他发誓要改变自己的处境,就跑到荀子那里去学习辅佐帝王之术。学成之后他来到秦国,因为他看到,当时七国之中只有秦才能统一六国。临行前,他对老师讲了一句最能反映其人生观的话:“为人最耻辱的莫过于地位的悲惨,最可悲的莫过于处境贫困。”所以,当他奋斗了几十年,终于获得贵为丞相、位及人臣的权势禄位时,他是不愿意失掉这一切、重新回到过去的卑微贫贱的时代的。何况他为保住自己的宠幸和权势,曾不惜害死比他更有才能的同学韩非呢?赵高看透了李斯这个人的本质,他感到有把握说服李斯。

  于是,赵高找到李斯说:“皇上驾崩前,曾留下给扶苏的一份遗诏,让他回咸阳办理丧事,然后继位。现在遗诏还没有发出,皇上就去世了,还没有人知道此事。现在遗诏和符玺都在胡亥手里,究竟继位的太子为何人,全凭你我一句话,你看怎么办?”

  李斯闻言大惊:“你怎么说出这种亡国之言?这不是我们作臣子的应该议论的事呀!”

  赵高说:“君侯不必惊慌。你仔细想一下,你的才能比得上蒙恬吗?你的功劳比得上蒙恬吗?你的谋略比得上蒙恬吗?你的威望比得上蒙恬吗?你与扶苏的关系比得上蒙恬吗?”

  连珠炮似的问话把李斯说愣了:“这五个方面我都比不上蒙恬,但你为什么指责我这些呢?”

  赵高说:“我虽然是刑余之人,但有幸以刀笔之文进入秦宫,管事二十余年,未尝见过秦封赏的功臣能够传到二世,很多人都不得善终。皇帝的二十几个儿子,都是你所了解的。长子扶苏刚毅而勇武,若得嗣位,必用蒙恬为丞相,君侯之位岂能保全?这是很明显的事情。我受诏教胡亥学习法律,数年来还没有见他有什么过失。他仁厚老实,轻财重士,诸公子中还没有人比得上他。为什么不立胡亥为帝,共成大功?”

  李斯道:“我奉先帝遗诏,立扶苏嗣位,天意如此,得失利害,无暇多顾了。”

  赵高有些不耐烦了:“安可变危,危可变安。此刻正是转危为安的良机,连这点都看不明白,还算什么明智之士?!”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7-11-10
第二部分
权阉窃国亡秦祀(5) 
作者 : 张惠成 



  李斯心里乱糟糟的,一时理不出个头绪来。他心情沉重地说:“我李斯本是上蔡的一个普通老百姓,蒙先帝宠信,提拔为丞相,封为通侯,子孙也都为官。先帝信任我,将事关社稷安危的大事托付给我,我怎能忍心相负呢?况且忠臣不避死,孝子不惮劳,我但求自尽职守罢了!你不要再说了。”

  赵高见李斯色厉内荏,已不能坚持,便进一步威胁说:“如今权柄已掌握在胡亥手里,没有你参加,我也能办成此事。你如果听从我的劝告,就可长为通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如若执意不从,必然祸及子孙,我实在为你寒心。何去何从,你自己选择吧!”

  李斯此时心乱如麻。他知道胡亥、赵高早已窜通一气,自己如若不从,必然大祸临头;如若从了,又觉得对不起死去的皇上。思忖再三,最后还是私欲占了上风。他禁不住仰天长叹,垂泪自语:“我生不逢时,偏遭乱世,既不能身随先帝于地下,又不能完成先帝托付的大事。皇上不负臣,臣却要负皇上了。”

  赵高见李斯应允了,便拉着他一块儿来见胡亥。三人经过一番密谋,决定由李斯出面,装着受秦始皇遗诏,立胡亥为太子。同时又伪造了秦始皇给扶苏的诏书,诏书中说:“朕巡行天下,祷祀名山诸神以延寿命。扶苏与蒙恬率军队数十万屯边,已有十几年了,损兵折将,无尺寸之功。扶苏多次上书诽谤我所作所为,又以不能回京为太子,怨恨于我。扶苏作人子不孝,现赐剑命其自尽!将军蒙恬与扶苏同谋,为大臣不忠,亦赐死,兵权交副将王离。”伪诏写好后,盖上玉玺,由胡亥找了个心腹作使者,给扶苏和蒙恬送去。

  赵高等做贼心虚,不敢直接回咸阳,就向北饶了一个大圈,以便拖延时间,等待扶苏那儿的消息。

  时值盛夏,气候炎热。秦始皇的尸体早已腐烂,辒凉车中散发出阵阵臭气。赵高为掩人耳目,矫诏命人买来大量咸鱼,令百官车上各载一石。大家虽然不明白是何用意,但谁也不敢多问。整个车队到处都是咸鱼的腥臭味,也就把尸体的臭味掩盖过去了。

  不久,胡亥派出的使者到了上郡,把伪诏交给了扶苏和蒙恬。扶苏是个孝子,向来不敢违抗秦始皇的命令。如今看了“诏书”,他不由得痛哭一阵,便要自杀。蒙恬劝道“皇上在外巡游,未立太子。他交给我三十万人马守边,又委派公子来监督,这是天下重任,不得皇上重用,怎肯相授?如今只凭一个使节到此,便要自杀,怎知他没有诈谋?依我看,不如再派人向皇上申诉一番,如果属实,然后再死也不晚!”

  扶苏为人老实,听了蒙恬的话,摇了摇头,流着眼泪说:“父要子死,子不得不死。用不着再申诉了。”说完,便拔剑自杀了。蒙恬毕竟老练,不愿意这样糊里糊涂自杀。他把兵符交给副将王离,让使者押着自己,去往阳周(今陕西张县西北)狱中,等待处理。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07-11-10
第二部分
权阉窃国亡秦祀(6) 
作者 : 张惠成 



  使者还报。胡亥等听说扶苏已死,不觉大喜。一行人昼夜兼程,终于回到咸阳。他们公布了秦始皇死亡的消息,给他发丧出殡。赵高拥立有功,秦二世以他为郎中令,总管宫廷大小门户。李斯仍旧作丞相。

  

  指鹿为马 权阉惑君揽大权

  

  “子系中山狼,得志便猖狂”。

  赵高玩弄阴谋诡计,把胡亥捧上了皇帝宝座,自己也升官晋爵,当上了郎中令,成为炙手可热的权臣。但他还不满足,他还有更大的野心。他要独揽大权,甚至要南面为君,称王称帝。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他有步骤地进行了一系列罪恶的活动。

  秦二世登基伊始,赵高便进谗言,害死了蒙恬、蒙毅兄弟。他害死这两个元老重臣,既扫除了自己夺权道路上的一大障碍,又报了私仇,真可谓一举两得。

  秦二世靠玩弄阴谋诡计登上了皇位,精神空虚,心情紧张。除了赵高以外,他对满朝文武大臣都不敢相信,对自己的兄弟姐妹更是满怀猜忌。赵高看透了秦二世的心思,乘机怂恿他严刑峻法罗织罪名杀尽秦始皇时的元老重臣,疏远前辈皇亲国戚,另外提拔自己的亲信取代他们,通过这样的大换班来巩固统治。秦二世对此十分欣赏,并委派赵高去办理。

  赵高秘受君命,大兴冤狱,先后残杀了秦二世的兄弟姐妹二十二人。有个叫将闾的公子,被捕后害怕受刑,和两个弟弟抱头痛哭一场,一起拔剑自杀。还有一个公子高,自知难免一死,竟上书自愿为秦始皇殉葬。秦二世见他主动求死,不禁大喜。赵高也满意地说:“人们既然只愁不得好死,大概是不敢捣乱了。”于是,秦二世宣布赏给公子高丧葬费十万钱,批准他自杀。

  在诛戮宗室的同时,赵高还罗织罪名,大肆诛杀朝臣。朝廷内外,人人自危,一片恐怖气氛。

  赵高诛杀大臣,结怨甚多。他怕有人入朝奏事时说不利自己的话,就对秦二世说:“天子之所以尊贵,是因为群臣只能闻其声,不能见其面的缘故。陛下年纪轻轻,未必什么事都知道得非常透彻,如果在朝廷上公开处理政事,难免有什么不恰当的地方,岂不是在群臣面前暴露了您的缺点,有损于神圣的威望吗?依臣之见,您不如身居宫中,遇事先同我们商量好处理办法,有所准备。这样,大臣们就不敢出难题了,天下也都会称颂皇帝圣明了。”

  秦二世本是一个纨绔子弟,一听此言,正中下怀。从此,他很少上朝,终日在宫中寻欢作乐,政事都交给赵高去处理。赵高大权在握,决定清除他篡位道路上最后一个障碍——丞相李斯。

  当时,反抗暴政的农民战争的烈火已燃遍全国。一天,赵高找到李斯,故意谈到起义军形势,对他说:“关东群盗并起,天下大乱,可是皇上仍然恣意淫乐,不以国事为重。我想进谏,但人微言轻。君侯位居丞相,为何不去劝劝皇上?”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07-11-10
第二部分
权阉窃国亡秦祀(7) 
作者 : 张惠成 



  李斯苦笑道:“我不是不想进谏,但皇上不上朝视事,叫我如何面奏?”

  赵高见李斯上了圈套,便说道:“这有何难?君侯如果真想进谏,待我探知皇上闲暇之时,即来报告你就是了。”

  李斯闻言大喜,自然答应下来。他以为赵高是为国分忧呢,哪里知道这是赵高为除掉他而设下的圈套。

  一天,赵高见秦二世正在挟妃宴饮,就派人告诉李斯:“皇上闲暇无事。丞相可以入官奏事。”李斯信以为真,来到宫门外求见。秦二世正玩得高兴,听说李斯求见,不由得发怒道:“丞相有何要事,偏要在此时见我,败我酒兴。令他速回!”

  就这样,赵高如法炮制三次,李斯连碰了三次钉子。秦二世见李斯总在他酒兴正浓时前来打扰,非常恼怒。一天,他对赵高说:“我闲着时丞相不来,我忙时他偏来见我,为何故意难为我?”

  赵高见计谋得逞,马上乘机进馋道:“沙丘之谋,丞相是参与的。如今陛下当了皇帝,丞相却无法再升官了。他是想‘裂土而王’啊!陛下不问我,我也不敢说。我听说陈胜等人是丞相的同乡,丞相的长子李由当三川郡守,和陈胜还有文书往来,不过还没有查实。所以我没有敢向您报告。”

  秦二世听了,不由大怒,半晌说不出话来。接着就派人去调查李由是否通敌之事。

  这时,李斯还蒙在鼓里。他见农民起义的规模越来越大,觉得一味镇压也不是办法,就邀同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联名进谏秦二世,建议暂时停止阿房宫的工程,减少边区戍守和转输,以缓和阶级矛盾。不料,秦二世听了却大怒说:“这些都是先帝开创的功业,必须继续从事。如今我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你们镇压不力,却想罢先帝之所为。你们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心,凭什么占着丞相、将军的位子!”于是,下令将他们交付司法官吏审问。

  冯去疾、冯劫非常痛心,为不受羞辱,不久便在狱中自杀。秦二世派赵高审讯李斯与其子李由谋反的案子。赵高天天派人严刑逼供,直打得李斯皮开肉绽,体无完肤。李斯疼得实在受不了,便自我招供,承认谋反。

  李斯之所以不自杀,是因为他自觉有功,又确未通敌,想上书申诉,指望秦二世赦免。但他的上书都为赵高截获,根本就没送到秦二世那里。

  赵高还派十几个人扮作审讯官员,来狱中轮流审问。只要李斯翻供,便加劲毒打。李斯实在难忍,再也不敢改口。后来秦二世真的派人前来审查结案时,李斯误以为还是赵高派来的人,就仍旧承认通敌谋反。秦二世看了李斯的招供,十分高兴,对赵高说:“如果没有你,我几乎被丞相骗了。”

  不久,秦二世派去调查李由的人也返回来了,说李由已经阵亡了。赵高见死无对证,便又编造出李斯父子的几条罪状报告秦二世。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07-11-10
第二部分
权阉窃国亡秦祀(8) 
作者 : 张惠成 



  公元前208年八月,李斯以谋反罪被判处死刑,并诛灭三族(父族、母族、妻族)。临刑时,李斯凄楚地对他的二儿子说:“儿啊,你还记得当年为父与你兄弟,牵黄犬,出上蔡城门外追逐狡兔之乐吗?!”

  儿子对泣道:“人间乐事,无过于此!”

  李斯仰天长叹:“功名利禄,误我一生。我若有幸重入人世,誓不再踏仕途一步!”

  说罢,父子相对大哭。

  李斯已死,秦二世便提拔赵高当了丞相。因为他是宦官,可以出入宫禁,特称为“中丞相”。赵高既掌机要,又握实权,大小事情都由他决定了。

  独揽大权的赵高,为了检验群臣中还有没有人不怕他的权势而敢讲真话,便导演了一场指鹿为马的闹剧。一天,他送了一头鹿来,却说是献给秦二世一匹马。秦二世看了发笑道:“丞相弄错了吧?这明明是鹿,你为什么说是马呢?”赵高却坚持说:“是马!”秦二世感到奇怪,便问身边的大臣。左右的人都面面相觑,不知赵高打的是什么主意。有的人不敢表态,虽然也有几个人据实说是鹿,但更多的人都奉承赵高,谎说是马。秦二世闻言,大吃一惊,以为自己神经惑乱,马鹿不分,于是就召来他太卜,让他为自己占一卦。太卜已经赵高授意,便按照赵高的意思说道:“陛下在春秋季节祭祀天帝鬼神时,未能严格遵恪守斋戒禁忌,所以神志昏乱,马鹿不分。现在陛下应该清心寡欲,斋戒数日,以求神灵赐福。”秦二世相信了太卜这一番鬼话,便躲进上林苑进行斋戒之礼去了。

  秦二世走后没过几天,赵高便寻找借口把那些说实话的大臣全部杀掉了。从此以后,群臣都更加惧怕赵高,再没有人敢说他一个不字。

  

  难为黔首 二世身死望夷宫

  

  公元前209年八月,陈胜、吴广领导的九百名戍卒在大泽乡(今安徽宿县南)揭竿而起,点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烈火。陈胜起义后,天下响应,反秦的烈火顿成燎原之势。巨鹿一战,项羽消灭了秦军主力。接着,刘邦、项羽挥师西向,进军关中。

  起义军所向披靡,秦王朝大厦将倾。失败的消息传到咸阳,秦廷内外,谁不惊惶?偏赵高不急不忙,暗中打着自己的算盘。三年来,赵高施展种种阴谋手段,玩秦二世于股掌之中,最后独揽大权,登上了权力的顶峰。对此,他并不知足。他要再进一步,想乘乱杀死秦二世,过过南面称孤、君临天下的皇帝瘾。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07-11-10
第二部分
权阉窃国亡秦祀(9) 
作者 : 张惠成 



  公元前207年9月,刘邦攻入武关。秦二世闻讯大惊,急召赵高入宫议事,赵高却称病不朝见,日夜与其弟、郎中令赵成和女婿、咸阳令阎乐谋划政变。经过几番密谋,最后决定以赵成为内应,假说宫中有变,引阎乐率兵进攻秦二世的住处望夷宫。赵成与阎乐受计而去。赵高怕阎乐变心,又派人到阎家将其老母劫来,作为抵押。

  这天,阎乐率吏卒千余人来到望夷宫门前。负责守卫望夷宫的卫令仆射(官名)见阎乐率兵前来,忙问何事。阎乐命令手下先将其两手反绑,然后开口骂道:“盗贼已进入宫中,你们为什么不制止?”卫令仆射道:“宫殿四周都有卫队驻扎,日夜巡逻,哪里来的盗贼?”阎乐怒道:“你还敢强辩吗?”说着,顺手一刀,将他杀死。接着,阎乐率军闯入宫中。宫中的宦官、卫士见状大惊。纷纷逃窜。有几个胆大的卫士试图反抗,但因寡不敌众,都被杀死。赵成自殿内招呼阎乐,二人同入内殿。赵成命人弯弓搭箭,齐往殿内乱射,一支飞箭穿入秦二世的坐帐。秦二世惊起,急呼左右护驾,左右反向外逃去。秦二世转身跑进卧室,回顾身旁,只有一个宦官跟随。秦二世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早告诉我,以至弄到这种地步!”这个宦官回答说:“臣不敢言,才能偷生至今。否则,早已被杀身死了!”

  这时,阎乐已冲了进来,指着秦二世破口大骂:“足下荒淫无道,滥杀无辜,天下已共叛足下,请足下速作打算!”秦二世道:“是谁派你来的?”阎乐答出丞相二字。秦二世忙道:“能让我见丞相一面吗?”阎乐道:“不行!”秦二世又说:“按丞相之意,必是要我退位。我愿得一郡为王,不敢再称皇帝,行吗?”阎乐不许。秦二世又道:“既不许我为王,就作一个万户侯吧。”阎乐仍不许。秦二世呜呜咽咽,苦苦哀求:“请丞相饶我一命,我愿与妻儿同为黔首(百姓。秦代尚黑,百姓以黑巾裹头,故称)。”阎乐怒道:“我奉丞相之命,为天下诛陛下。你多说也没有用,不杀你我没法交差!”说着,挥剑向前,欲杀秦二世。秦二世自知难免,拔剑自杀。

  阎乐、赵成逼死秦二世,返报赵高。赵高大喜,急忙赶到宫中,抢得传国玉玺,悬挂在身上。他又下令召集文武百官,只等众人劝进之后,就登基称帝。无奈众人皆低头不语,赵高大为扫兴,只好临时改变主意,对大家说:“二世荒淫无道,天下离叛,已畏罪自杀身亡。公子子婴仁厚得众,天下属望,应该嗣立。秦本是王国,始皇吞并六国,统一天下,才改称皇帝。如今关东六国纷纷自立为王,海内又复分裂。秦只保有关中一隅之地,子婴继位之后,不宜再称皇帝,还是像以前一样,称王为好!”众臣听了,哪里还敢异议?只好任凭赵高裁夺。于是,召始皇弟子婴,立为秦王。让他斋戒五天,再到庙堂祭祀,正式继位。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复代表了您的形象。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