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述思 _?9|
,
bd`}2vr
ra{HlB{
T2k# "zD
截止到6月28日,31个省市区的高考录取分数线已经发布。 5Veybchy "
w5mSoKb
在总分为750分的25个省市区中,北京一本文科线为495分,理科线为477分。如果抛开自主命题等因素,此录取线仅仅比内蒙和青海稍高。比近邻河北的文科572分、理科564分分别低77分和87分。 =UFmN"
@3
4CaZ$k
这一情况已经持续多年。在20多年前,我参加高考的时候,属于全国统一命题,文科总分640分,理科总分670分,在北京同样一所知名重点高校的宿舍里,外地考生比北京室友高出100分的情况司空见惯。 QkY;O<Y_
&P>a
即使如此,拥有全国最多知名重点院校的北京、上海,本地生源在数量上也拥有着无以伦比的优势。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张千帆研究表明:广东、安徽考生考进北大的概率只有北京考生的1%,而上海考生考进复旦的机会是全国平均机会的53倍,山东考生的274倍,内蒙古考生的288倍。 BEii:05
R?l={N=Wf
众所周知,在这个贫富差距拉大,阶层逐步固化的年代,高考被誉为中国“最公平考试”,是屌丝们改变命运最主要的机会之一。 $p.0[A(N
YuzgR;Z
2012年,福建考生甚至喊出“考过高富帅,战胜富二代”的震撼口号,遗憾的是,要实现这个遥不可及的目标之前,先要捍卫高考的起点公平。 Fh ^Ax3P(
L%4Do*V&
1977年中国恢复高考之时,录取率仅有可怜的2%左右,今天已经达到惊人的70%,高考独木桥变成名校了独木桥,但地域不公却发展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q7zHT=@$
PL*kjrLu7
在高考制度35年的嬗变中,伴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大批外来人口融入城市,比如有2000万人口的北京,非京籍人口已经突破720万,但由于户籍壁垒等制度性歧视,他们中的莘莘学子却无缘就地高考。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有2700万随迁子女,即使在就读地获得学籍并生活多年,按高考“户籍”、“学籍”双认证规定,往往只能回到缺乏优质教育资源的原籍进行更惨烈的PK。 RZI4N
4o
vrXNa8,L
其中有历史原因,也有地方保护的习惯势力作祟。 (M,*R
v
d~O)mJ
J
数据显示,39所“985”重点高校中,北京有8所,上海4所,湖南、陕西各3所,天津等七省市各两所,重庆等七省市各一所,而河南、河北、山西为零。“211”大学的分布也类似,极端失衡。即使这些名校对落后地区实施了定向政策性倾斜,但作用有限,类似杯水车薪。 .p\<niu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