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
 
  • 5189阅读
  • 41回复

《智空和尚讲禅》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1
图书简介:
    禅宗,以它源远流长的历史,以它大量生动的传说和奇异精妙的禅语,以它对东方文化长期的深刻影响和对当今西方文化的不断渗透,成了一个深邃、广袤的禅的世界。
评价一下你浏览此帖子的感受

精彩

感动

搞笑

开心

愤怒

无聊

灌水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07-10-31
卷一 心灵·人性
旋花和蜥蜴 
作者 : 释智空 


  旋花高傲地挺起它那粗壮的躯体,笔直地伸向高空。碧绿的叶片是那样的宽厚密实,阳光映照在上头,熠熠生辉,令人羡慕不已。旋花陶醉于自己的美貌,不禁骄傲起来。它觉得跟周围这些粗俗丑陋的植物为伍,简直是降低身份,有损斯文,难以忍受。

  它看到身边那棵老态龙钟的千年老树,觉得特别不顺眼,特别是深秋季节,当老树把它那枯黄的树叶洒满一地的时候,旋花更是厌恶倍增。

  “你听着,老家伙!”有一天旋花不礼貌地对老树吼道,“你为什么总是挨在我的身旁,你也不睁开眼睛看看自己丑陋的样子!讨厌的老头,请识相一点,赶快离我远点!我一看到你就恶心!”

  老树装作耳背没有听见,默默地忍受着旋花无礼的指责,只管想着自己的心事。不甘寂寞的旋花对此无可奈何,只得把矛头转向附近的刺李。年轻的刺李长得非常茂密,简直就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围墙。

  “喂,你叫什么名字?你那些讨厌的尖刺让人望而生厌,一想到它我心里就不舒服。你太不自觉了,难道没有想到别人看到你那浑身是刺的怪模样,心里是多么的憎恶和难受吗?”

  年轻气盛的刺李本想顶它几句,但一看到旋花那蛮不讲理的傲慢样子,觉得与这种不懂礼节的家伙斗嘴,只是白费口舌。于是,它不吭不响,既不愿听,更不想去搭理。

  老蜥蜴正趴在温暖的泥地上晒太阳,对旋花那种高傲自大、目中无人、老子天下第一的傲慢样子,它实在是看不下去也听不下去了,忍不住用责备的口气数落了几句:“狂妄的旋花啊,看来你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大笨蛋!你怎么不好好想一想,要不是爬缠在老树的枝干上,你能长得这么壮,爬得这么高吗?如果没有了刺李带刺的篱墙,你这个可怜虫早就让那些过路的人踩死了!”

  自知理亏的旋花羞得满脸通红,还想要狡辩,心直口快的蜥蜴可没有给它这个机会,一下子截住了它的话头:“算了吧,狂妄无知的讨厌鬼,我劝你不要再神气了,还是放下你那不可一世的臭架子,老老实实地向那些其貌不扬的邻居们学习一点实实在在的本事吧!”

  

  这个故事辛辣地讽刺了那些无知无能,却狂妄自大,瞧不起对他有恩的人的小人。

  旋花属藤类植物,它只有依附在树木的身上,才能往上生长。故事中的旋花就是依附在一棵千年老树身上成长的。但是愚昧无知的旋花却自以为美貌过人,瞧不起那棵老树,要它赶快离开;还指责那些长在它的旁边,形成一堵围墙时刻保护着它的刺李说:“你那些讨厌的尖刺让人望而生厌,一想到它我心里就不舒服。”它根本没有想到,假如没有那棵老树,它自己能往上生长吗?假如失去那带刺的刺李的保护,它也许早就被过路的人踩死了。

  当今社会上也存在着类似旋花一样的人物,他们原本是靠父母的培养,老师的教育,朋友、同事的帮助,上司的提携,才一步一步获得成功,掌握了一定的本事,攀上了一定的高位的。但是当他取得成功的时候,就忘掉了这一切,自以为高人一等,目空一切。有的看不起当初教育他的老师;有的瞧不起曾经帮助过他的朋友或同事;有的觉得上司的才能还不如自己;更有甚者,连生他、养他、省吃俭用培育他的父母都变成他嫌弃的对象,认为出身低贱、才能平庸的父母丢了他的面子。这样的人,难道不是世界上最无知、无能又无耻的人吗?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07-10-31
卷一 心灵·人性
自讨苦吃的驴 
作者 : 释智空 


  从前,有个商人在镇上买了很多盐。他把盐装进袋子里,然后装载在驴背上。

  “走吧!回家吧!”商人拉动缝绳,可是驴子觉得盐袋太重了,便很不情愿地走着。城镇与村子间隔着一条河。在渡河时,驴子东倒西歪地跌到河里。盐袋里的盐被水溶掉,全流走了。

   “啊!盐全部流失了。唉!可恶!多么笨的驴子呀!”商人发着牢骚。可是驴子却高兴得不得了,因为行李减轻了。有一天,突然起了风暴。以往,这样的风暴并不可怕,因为果园里众多的树木紧紧地团结在一起,共同抵御风暴的入侵,风暴根本无法肆虐。但这一次可不同了,因为其他的树木都被砍光了,风暴一路上畅行无阻,没有遇到任何阻力,于是风呼啸着向孤立无援的雪松猛扑过去。狂妄的雪松想用粗大的根紧紧抓住大地,竭力进行抵抗,但毕竟还是势单力薄,抵挡不住风暴的猛烈进攻。强大的风暴无情地扭弯它的躯干,狠狠地把它压向地面。雪松终于还是顶不住猛烈地冲击,“咔嚓”一声便倒地不起了。

  

  骄傲自大,目空一切,容不下他人,最终只能成为孤家寡人,甚至遭致灭亡。这就是这则故事的真谛。

  雪松仗着自己长得高大挺拔、英俊潇洒,就高傲自大,瞧不起身边的伙伴,一会儿要核桃树搬家,一会儿叫无花果树走开,一会儿又命令苹果树滚蛋。由于它深受主人的宠爱,它的话成了圣旨,它身旁那些树木都先后被砍掉了,它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后来起了一场风暴,这棵孤零零的雪松抵挡不了狂风的袭击,就这么倒地不起了。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像雪松一样的人物,他们凭借自己的一技之长,得到领导的青睐和重用,于是乎傲气十足、盛气凌人、唯我独尊、排挤他人,这种人最终是没有好下场的。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07-10-31
卷一 心灵·人性
蜘蛛和熊蜂 
作者 : 释智空 


  一只蜘蛛来到了飞蛾经常出没的地方,它立刻忙碌了起来:选了两根树枝做框架,爬上爬下地赶着抽出银白的网丝,织成了一张既结实又不易看出来的蜘蛛网。网织成后,蜘蛛缩到一片树叶底下藏了起来,鬼鬼祟祟地等待着猎物的到来。

  不到一会儿工夫,一只好奇心很重的飞蛾落网了。蜘蛛看到在网上苦苦挣扎着的猎物,迅速地从隐蔽处爬了出来,很快就把飞蛾俘获了。它张开那张带毒的嘴,准备先把飞蛾毒死,然后再慢慢地把它吃掉。

  一只熊蜂正好停在离蜘蛛网不远的地方,它亲眼目睹了蜘蛛的阴谋诡计。禀性正直的熊蜂对蜘蛛这种阴险卑鄙的行为十分憎恶,它决定要帮飞蛾一把,不让蜘蛛的阴谋得逞。于是,它鼓动翅膀,发出威严的警告,紧接着就振翅朝着奸诈的蜘蛛飞去。正准备对飞蛾下毒手的蜘蛛还没有回过神来,熊蜂已飞到了它的身边,把身上那致命的硬刺狠狠地刺进了蜘蛛的胸膛,而飞蛾就在生死存亡的刹那间得救了。

  

  这个有趣的故事,似乎想告诉人们两方面的道理:一是搞阴谋是没有好下场的;二是要乐于助人,行善积德。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蜘蛛做梦也没有想到,它的阴谋诡计,早已被停歇在附近的熊蜂看得清清楚楚。当它正要对飞蛾下毒手的时候,熊蜂迅速飞了过来,搞阴谋的蜘蛛最终落得了可悲的下场。

  故事中的熊蜂,可算是一个“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之士。它目睹了蜘蛛的阴谋诡计,毅然出手相助,一举击败了手段卑鄙的蜘蛛,救出即将遭难的飞蛾。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是值得赞扬的。

  人们应以蜘蛛为镜,做事要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同时,更应当以熊蜂为学习的榜样,见人有灾,倾囊相助;遇人有难,拔刀相救,做一个见义勇为,有利于他人,有益于社会的人。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07-10-31
卷一 心灵·人性
言行不一的樵夫 
作者 : 释智空 


  一只狐狸为躲避猎人们追赶而逃窜,却恰巧遇见了一个樵夫,它请求樵夫让他躲藏起来,樵夫叫狐狸去他的小屋里躲着。

  一会儿,许多猎人赶来,向樵夫打听狐狸的下落,他嘴里一边大声说不知道,又一边做手势,告诉他们狐狸躲藏的地方。猎人们相信了他的话,但并没留意他的手势。狐狸见猎人们都走远了,便从小屋出来,什么都没说就走了。

  樵夫责备狐狸,说自己救了他一命,他却一点谢意都不表示。

  狐狸回答说:“如果你的手势与你的语言是一致的,我就该好好地感谢你了。”

  

  这个樵夫言行不一,表面上说要保护狐狸,暗地里却出卖狐狸,但是出卖没有成功,而且还受到了狐狸的指责,樵夫是咎由自取。

  像樵夫这样的人很多,他们在别人面前呈现多面性,善与恶会因不同的刺激而以不同的面貌出现。

  一个人和你初见面时,表面上非常热情,但是你一定要高度警觉,他的内心可能在盘算如何在你的身上获取利益。他也可能会出于自身的利益,暗地里出卖你。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07-10-31
卷一 心灵·人性
跃出水面的鱼 
作者 : 释智空 


  有一只红鲤鱼在暴雨来临前耐不住憋闷,纵身跃出池塘的水面,长长地透了一口气,并在阴沉沉的池塘上方画下了一道红色的绝妙的剪影。

  在入水之前,它听到从岸上传来了一句天籁般的赞美:“呀,多漂亮的一条红鲤鱼!”

  第一次听到这么美妙的声音,红鲤鱼激动得连拍了好几个水花:“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终于有人懂得欣赏我的美了!”它的伙伴们从来都没称赞过它。

  伙伴们的缺乏美感让红鲤鱼对刚才的赞美更觉可贵,一种乍逢知己的惊喜充斥着它的内心:“也许我该结识结识那个人。”

  想到这些,红鲤鱼就在水中猛游了一圈,憋足了劲,闪电一般跃出水面,再一次高高地出现在池塘上方。

  水外的世界真是很刺激,红鲤鱼有一种鲤鱼过龙门的成就感,它一边享受着风拂过身体的凉爽与惬意,一边睁圆了眼睛去搜寻那个一生难得一遇的知音。

  但它只看到了一张网,一张铺天盖地的网,当那张肮脏的渔网裹住它美丽的躯体时,它听到了那个一模一样的声音:“哈,逮着了!”红鲤鱼就这样永远告别了生它养它的池塘。

  

  期望得到外界的认同,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同时应该擦亮眼睛,万不可陶醉于别人的赞美,就算这种赞美足以使人神魂颠倒。

  人都是有自我的,每个人都希望获得别人的肯定。自大自信的人需要这种肯定,自卑的人更是需要。自大自信的人听到别人对他的肯定,等于为自己的自大自信找到了强有力的证据,自卑的人通常条件比较差,他更需要别人的肯定以建立自己的信心,甚至连与事实脱离的肯定他都信以为真。

  这种迷魂汤是“补药”,运用得法,可以帮助人们发展;但它也是“毒药”,它会让你在感受到虚幻的快乐的同时,也影响你辨别真伪的判断力,使你轻易地落入潜在的危险之中。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07-10-31
卷一 心灵·人性
野兔的恐惧 
作者 : 释智空 


  野兔在自己的洞穴中冥思苦想。这也难怪,在洞中除了想问题,黑糊糊的还能做什么呢?它感到烦躁忧郁,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它叹息道:“天生胆小是多么的痛苦,这样不仅吃不到好东西,还要时常提防遭受袭击,不能感受到真正快乐的滋味。该死的恐惧总是搅得我不能安寝,即使睡着了眼睛也还是睁得大大的。”

  一只聪明的兔子建议说:“你必须改变这种生活态度。”

  “恐惧能消除吗?我想别人也可能像我一样,时常担惊受怕。”野兔得出了上述结论,并时刻警惕地环视着周围。它机敏多疑地捕捉一丝微风,一点阴影,不放过任何可疑之物。

  野兔又陷入了沉思,一点轻微的响动惊醒了它。它疾步往兔窝跑,经过池塘时,只见青蛙飞快地跃进池中,深深潜入水里。

  “哦,我也能让其他动物像我一样惶恐不安,使蛙池时时充满警报。竟然还有别的动物见我望风而逃,我是个战士了!我搞清楚了,原来恐惧并非是我一个人所有,谁的内心都怀有一丝恐惧。只要我勇敢一些,就可以战胜它了。”

  

  恐惧纯粹是一种心理想像,是一个幻想中的怪物,一旦人们认识到这一点,人们的恐惧感就会消失。如果人们都被正确地告知,就没有任何臆想的东西能伤害到人们,那人们就不会再感到恐惧了。

  所有的恐惧在某种程度上都与自己的软弱感和力不从心有关,因为此时他的思想意识和他体内的巨大力量是分离的。一旦他开始感觉心力交融,重新找到了让他自己感到满足和大彻大悟的那种平和感,那么,他将真正体会到做人的荣耀。感受到这种力量和享受到这种无穷力量的福祉之后,他绝对不会满足于心灵的不安和四处游荡,绝对不会满足于委靡不振的模样。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07-10-31
卷一 心灵·人性
杨树 
作者 : 释智空 


  杨树比起其他许多的树种都长得快,对此,周围的植物都自愧不如,赞叹不已。

  有一天,年轻的杨树有了自己的想法,它想找一个漂亮多情的妻子。它左思右想,几乎把周围数里内的杨树都想遍了,也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对象。最后,它终于选中长在它身边的那棵葡萄藤。它觉得葡萄藤长得婀娜多姿、温柔体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佳偶。

  “多么古怪的念头啊!”伙伴们劝阻它说,“葡萄藤虽然长得漂亮,可是它毕竟和我们不是同类,对你没有任何用处,你跟它结合会吃尽苦头的。我们是树,我们的目标应该向上长。”

  这棵年轻的杨树性情执拗极了,根本听不进朋友们的好心规劝,满怀痴情地和年轻的葡萄藤结合了。新婚的生活是甜蜜的,葡萄藤用它那嫩软的藤子,紧紧地拥抱着它。对此,年轻的杨树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满足。

  葡萄藤找到了可靠的支撑点,它的枝蔓长得非常茂盛,几乎把整棵杨树的树枝都缠满了。不久,繁茂的葡萄藤开始开花结果了。

  机灵的农夫看见葡萄藤紧紧缠绕在杨树的枝干上,对新环境已经十分适应了。于是,他动手砍去杨树往上长的主干,只留下那些分岔的枝桠。因为农夫认为,这样一来,树枝就不会把葡萄藤拉长了,秋天采摘葡萄时就方便多了。

  高大英俊的杨树被砍去了主干,失去了原先那令人羡慕的匀称又修长的身材,成了一个胖乎乎的矮子。从此,它失去了从前的豪情,只有安于自己的命运了。

  可怜的杨树带着让人剪去顶枝的树身,带着残损的枝桠,默默地伫立在大地上,被结满果实的葡萄当成了生存的支柱。

  杨树的伙伴们却自由自在地向上生长着,把自己挺拔的树梢不断地伸向天空,它们的树叶快乐地发出沙沙的声音。

  

  这个故事采用“拟人”的手法,把没有思维能力的树木“人格化”,并透过杨树选择伴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些如何选择伴侣的基本常识。强调不要被眼前利益迷惑,而丧失了完善自己的机会。

  年轻英俊的杨树在选择伴侣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它不是选择同类,而是贪图美貌,选中了美丽温柔的葡萄藤。同伴们好言劝阻,它仍执迷不悟,一意孤行。

  婚后,虽然杨树在短暂的时间内获得了一定的心理满足,过了一段时间的甜蜜生活。可是,最终却为变态的爱情所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并且失去了长成参天大树的机会。

  现在有些青年,在许多事情上,易犯这种只重眼前利益而不顾后果的错误,如选择伴侣时也容易出现类似的问题,结果导致婚姻的失败和精神上的痛苦,比如有的人片面注重对方的外貌而忽略了对方的道德品性、家庭责任感、智慧才能、经济条件,还有双方之间的性格特点能否能长久亲密相处等等十分现实的问题;有的则只看对方有钱有势,而全然不顾及其他,仿佛他们嫁娶的是钱或权势而不是人。可想而知,这种婚姻绝大多数是没有好结局的,并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自己的前途。
永远不是一种距离,而是一种决定.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友情提醒:您的回复代表了您的形象。
 
上一个 下一个